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操作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9121发布日期:2021-04-27 14:22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操作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操作架。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的移动操作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现有技术中,调节高度的效果较差,并且安全系数较低。
3.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9837629u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操作架,其基本描述为:通过升降装置,使支撑腿能够与横板折叠在一起,通过加固装置,使加固伸缩杆的位置、长度和倾斜角度能够随支撑腿的运动而自动调节,使加固伸缩杆不会阻止支撑腿与横板折叠在一起,确保加固伸缩杆能够与支撑腿、横板折叠在一起,通过限位装置和插接装置的配合,对折叠在一起的加固伸缩杆、支撑腿和横板进行限位,使折叠在一起的加固伸缩杆、支撑腿和横板稳定的固定在一起,不会在运输、存储过程中散开,以折叠的方式减小了该操作架的体积和高度,运输、存储时只需占用很小的空间,非常方便,同时不受入场门框高度和宽度的限制,方便向施工现场移动,适用性好,提高了该操作架的实用性。
4.本发明人发现,上述发明专利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实际上在使用时,由于横板防护效果较差,从而降低了运输过程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操作架,解决了实际上在使用时,由于横板防护效果较差,从而降低了运输过程的安全系数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操作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内部插接有辅助装置,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外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插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插接有第一固定销,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轨,所述移动轨外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正面的中部插接有截止销,所述移动块的内侧面与支撑梁的外端固定连接。
9.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表面的中部插接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的内部插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与支撑梁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套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调节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
10.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栏,所述支撑板外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梯,所述固定梯的内部插接有移动梯,所述固定梯外侧面的
底部插接有第二固定销。
11.优选的,所述移动轨为工字滑轨,移动块为工字滑块,移动轨与移动块滑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调节管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调节杆与调节管螺纹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固定梯和移动梯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包裹层,包裹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凸粒。
14.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均为斜锥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由碳素结构钢制作而成。
15.优选的,所述万向轮、移动轨、移动块和截止销的数量均为四组。
16.(三)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操作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操作架,通过传动电机旋转带动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使得调节管沿着调节杆向上移动对辅助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增强了调节高度的效果,使该装置更便于施工人员使用,通过支撑板与防护栏相互配合,对施工人员起到了保护作用,增强了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有效的保护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19.2、该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操作架,通过支撑腿沿着支撑架内部向下移动至接触地面对该装置进行支撑,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稳固,进而增强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竖剖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辅助装置竖剖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底板;2、调节装置;201、固定架;202、转动轴承;203、调节杆;204、调节管;205、调节板;206、传动电机;207、第一传动齿轮;208、第二传动齿轮;3、支撑梁;4、辅助装置;401、支撑板;402、防护栏;403、固定梯;404、移动梯;405、第二固定销;5、万向轮;6、支撑架;7、支撑腿;8、第一固定销;9、移动轨;10、移动块;11、截止销。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操作架,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2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梁3,支撑梁3的内部插接有辅助装置4,底板1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5,底板1外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6,支撑架6的内部插接有支撑腿7,支撑腿7沿着支撑架6内部向下移动至接触地面对该装置进行支撑,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稳固,进
而增强了该装置的稳定性,支撑架6的外表面插接有第一固定销8,底板1上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轨9,移动轨9外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移动块10,移动块10正面的中部插接有截止销11,移动块10的内侧面与支撑梁3的外端固定连接。
26.调节装置2包括固定架201,固定架201上表面的中部插接有转动轴承202,转动轴承202的内部插接有调节杆203,调节杆203的外表面设置有调节管204,调节管20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板205,调节板205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与支撑梁3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电机206,传动电机206的型号为y112m

2,传动电机206旋转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07与第二传动齿轮208啮合,使得调节管204沿着调节杆203向上移动对辅助装置4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增强了调节高度的效果,使该装置更便于施工人员使用,传动电机206的输出端套接有第一传动齿轮207,调节杆2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208,第一传动齿轮207与第二传动齿轮208啮合。
27.辅助装置4包括支撑板401,支撑板401与防护栏402相互配合,对施工人员起到了保护作用,增强了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有效的保护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支撑板4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栏402,支撑板401外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梯403,固定梯403的内部插接有移动梯404,固定梯403外侧面的底部插接有第二固定销405。
28.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操作步骤更加流畅,因此设置移动轨9为工字滑轨,移动块10为工字滑块,移动轨9与移动块10滑动连接,增强了操作步骤的流畅性。
29.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该装置更便于调节高度,从而在调节杆203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调节管204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调节杆203与调节管204螺纹连接,增强了产品的适用性。
30.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防止在使用时打滑,因此在固定梯403和移动梯404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包裹层,包裹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凸粒,增大了零部件接触面的粗糙度。
31.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方便齿轮进行啮合,从而设置第一传动齿轮207和第二传动齿轮208均为斜锥齿轮,第一传动齿轮207和第二传动齿轮208由碳素结构钢制作而成,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32.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该装置更便于施工人员使用,因此设置万向轮5、移动轨9、移动块10和截止销11的数量均为四组,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更便于移动和调节高度。
33.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34.在使用时,通过万向轮5将整体移动至预定位置,拔出第一固定销8,操纵支撑腿7沿着支撑架6内部向下移动,移动至接触到地面后插入第一固定销8,操纵辅助装置4插入支撑梁3内,拔出第二固定销405,将固定梯403和移动梯404连接后插入第二固定销405,拔出截止销11,控制传动电机206启动,传动电机206的输出端旋转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07转动,第一传动齿轮207转动带动第二传动齿轮208旋转,第二传动齿轮208旋转带动调节杆203沿着转动轴承202转动,调节杆203转动带动调节管204向上移动,调节管204向上移动带动调节板205向上移动,调节板205向上移动带动支撑梁3通过移动块10沿着移动轨9向上移动,支撑梁3向上移动带动辅助装置4向上移动,移动至预定位置后插入截止销11。
35.综上所述,该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操作架,通过传动电机206旋转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07与第二传动齿轮208啮合,使得调节管204沿着调节杆203向上移动对辅助装置4的高
度进行调节,进而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增强了调节高度的效果,使该装置更便于施工人员使用,通过支撑板401与防护栏402相互配合,对施工人员起到了保护作用,增强了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有效的保护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6.该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操作架,通过支撑腿7沿着支撑架6内部向下移动至接触地面对该装置进行支撑,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稳固,进而增强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