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负压病房

文档序号:24667370发布日期:2021-04-13 22:5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负压病房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负压病房。


背景技术:

2.负压病房是指在特殊的装置之下,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这样的话,从空气的流通来讲,就只能是外面的新鲜空气可以流进病房,病房内被患者污染过的空气就不会泄漏出去,而是通过专门的通道及时排放到固定的地方。这样病房外的地方就不会被污染,从而减少了医务人员被大量感染的机会,这种病房最适合抢救类似非典这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病人。目前,在新冠肺炎防控中发现,负压病房远不能满足需求,给医务人员与隔离病房周边人们带来传染病风险,且移动不便,
3.因此,发明一种移动负压病房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负压病房,通过在第一凹槽内部设置固定板,在第一凹槽内部设置固定板,在固定板内部设置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在第二转杆一端设置过滤桶,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负压病房,包括负压病房本体,所述负压病房本体由第一缓冲房、第二缓冲房和患者房组成,所述第一缓冲房外壁一侧与第二缓冲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房远离第二缓冲房一侧与患者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缓冲房远离第一缓冲房一侧与患者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患者房内部固定连接有通风箱,所述负压病房本体外壁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底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通风箱连通,所述出风口与通风箱连通,所述通风箱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凹槽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固定连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部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贯穿于第三凹槽内部,所述主动轴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凹槽内部贯穿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与主动轴之间设有第一转向齿轮,所述第三凹槽内部贯穿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与主动轴之间设有第二转向齿轮,所述第一转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外壁固定连接有叶片,所述第二转杆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桶。
6.优选的,所述负压病房本体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端固定连接自锁滚轮,所述通风箱外壁开设有换风口,所述换风口与第一凹槽连通。
7.优选的,所述主动轴与固定板连接处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转杆与固定板连接处设有第二轴承。
8.优选的,所述出风口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所述过滤桶的截面形状设置为锥形。
9.优选的,所述过滤桶底端与第一凹槽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与固定板连接处设有第三轴承。
10.优选的,所述自锁滚轮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自锁滚轮对称分布于支撑板底端。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通过在第一凹槽内部设置固定板,主动轴与固定板之间的第一轴承,有效减少摩擦阻力,固定板的加入,增加了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稳定性,叶片的加入,使气体可以从第一凹槽内部快速流出,过滤桶的加入,使气体从第一凹槽内部流出时,可以进行过滤,该负压病房方便移动,且大大降低对医护人员和周围人们的传染概率。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负压病房本体俯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箱俯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局部俯剖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凹槽主剖视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桶后视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负压病房本体、2第一缓冲房、3第二缓冲房、4患者房、5通风箱、6 进风口、7出风口、8第一凹槽、9第二凹槽、10固定板、11第三凹槽、12 电机、13主动轴、14第一转杆、15第一转向齿轮、16第二转杆、17第二转向齿轮、18活动杆、19叶片、20过滤桶、21支撑板、22自锁滚轮、23 换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6所示的一种移动负压病房,包括负压病房本体1,所述负压病房本体1由第一缓冲房2、第二缓冲房3和患者房4组成,所述第一缓冲房2外壁一侧与第二缓冲房3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房2远离第二缓冲房3一侧与患者房4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缓冲房3 远离第一缓冲房2一侧与患者房4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患者房4内部固定连接有通风箱5,所述负压病房本体1外壁开设有进风口6,所述进风口6 底部开设有出风口7,所述进风口6与通风箱5连通,所述出风口7与通风箱5连通,所述通风箱5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8,所述第一凹槽8与出风口7连通,所述第一凹槽8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9,所述第一凹槽8内部固定连接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内部开设有第三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9内部设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轴13,所述主动轴13贯穿于第三凹槽11内部,所述主动轴13与固定板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凹槽11内部贯穿有第一转杆14,所述第一转杆14与固定板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14与主动轴13之间设有第一转向齿轮15,所述第三凹槽11内部贯穿有第二转杆16,所述第二转杆16与固定板10 转动连接,所述第二
转杆16与主动轴13之间设有第二转向齿轮17,所述第一转杆14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8,所述活动杆18外壁固定连接有叶片19,所述第二转杆16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桶20。
2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负压病房本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底端固定连接自锁滚轮22,所述通风箱5外壁开设有换风口23,所述换风口23与第一凹槽8连通,使该负压病房可以灵活移动。
2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轴13与固定板10连接处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转杆14与固定板10连接处设有第二轴承,减少第一转杆14与固定板10之间的摩擦阻力。
2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口7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所述过滤桶20的截面形状设置为锥形,可以对气体进行有效过滤。
27.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桶20底端与第一凹槽8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16与固定板10连接处设有第三轴承,减少第二转杆16与固定板10之间的摩擦阻力。
2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自锁滚轮2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自锁滚轮22对称分布于支撑板21底端,使该负压病房可以灵活移动。
29.实施方式具体为:当使用该负压病房,推动支撑板21,使自锁滚轮22移动,到达合适位置时,停止移动支撑板21,锁住自锁滚轮22,医护人员从第一缓冲房2进入到患者房4,病人从第二缓冲房3进入到患者房4,当需要患者房4内部负压排气时,启动电机12,电机12输出轴带动主动轴13转动,主动轴13与固定板10之间的第一轴承,有效减少摩擦阻力,固定板10的加入,增加了第一转杆14和第二转杆16的稳定性,主动轴13通过第一转向齿轮15带动第一转杆14转动,第一转杆14与固定板10连接处的第二轴承,减少摩擦阻力,第一转杆14带动活动杆18转动,活动杆18带动叶片19转动,叶片19使患者房4内部的气体流到第一凹槽8内部,叶片19的加入,使气体可以从第一凹槽8内部快速流出,同时主动轴13通过第二转向齿轮17带动第二转杆16转动,第二转杆16带动过滤桶20转动,当过滤桶20转动时,叶片 19把气体带动过滤桶20一侧,气体经过过滤桶20时,被过滤桶20进行有效过滤,过滤桶20的加入,使气体从第一凹槽8内部流出时,可以进行过滤,最后气体从出风口7流出,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在本次新冠肺炎防控中发现,负压病房远不能满足需求,给医务人员与隔离病房周边人们带来传染病风险的问题。
30.本实用工作原理:
31.参照说明书附图1

6,使用该负压病房,推动支撑板21,使自锁滚轮22 移动,到达合适位置时,停止移动支撑板21,锁住自锁滚轮22,医护人员从第一缓冲房2进入到患者房4,病人从第二缓冲房3进入到患者房4,当需要患者房4内部负压排气时,启动电机12,电机12输出轴带动主动轴13转动,主动轴13通过第一转向齿轮15带动第一转杆14转动,第一转杆14与固定板 10连接处的第二轴承减少了摩擦阻力,第一转杆14带动活动杆18转动,活动杆18带动叶片19转动,叶片19使患者房4内部的气体流到第一凹槽8内部,同时主动轴13通过第二转向齿轮17带动第二转杆16转动,第二转杆16 带动过滤桶20转动,当过滤桶20转动时,叶片19把气体带动过滤桶20一侧,气体经过过滤桶20时,被过滤桶20进行有效过滤,最后气体从出风口7流出。
32.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