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泄漏单向风阀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单向式排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4162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泄漏单向风阀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单向式排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向风阀装置,特别涉及适用于负压的排风系统的单向风 阀。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系统保障要求较高各类实验室、负压隔离病房、医院手术室、无菌操作 台等无菌场所都需要使用空气净化装置,这类装置都包括一个负压的排风系统(也称单向 式排风系统)。排风系统的出风管路上,设有单向风阀装置,装置中的阀片只能单向打开,气流只 能单向流动。当装置处于排风状态时,排出的风(出风静压)推开阀片,阀打开,排风沿装 置内的气流通道、出风口排出系统之外。当停止排风时,装置处于停排装置,阀片回复初始 状态,阀关闭。当有反向风存在时,由于阀片的开合端与所述进风口内侧在阀片的闭合方向 上相抵,反向风不能向另一方向推开阀片,只能使得阀片闭合更紧。该装置的作用在于使得气体(室内,无菌场所内)向外流动,而外面的气体基本上 无法反向流动,即向内流动。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等的发展,现有的单向式排风系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技术要 求也愈加精细、量化。然而,在风阀等通风执行机构方面,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所使用的 单向风阀装置,其结构很传统、陈旧,当阀片闭合时存在反向泄漏、漏风(也称“倒灌”)的情 况,例如,当反向风压较小时,由于阀片闭合不紧,存在反向风倒灌的现象,这些阀片难以适 应一些对无菌程度要求较高的场所,诸如医院手术室、负压隔离病房、电子实验室、生物实 验室等。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泄漏单向风阀装置,其包括设置 在该装置进风口内侧的单向通风阀片、铰链机构,所述阀片的开合端与所述进风口内侧在 阀片的闭合方向上相抵,所述阀片通过其连接端与所述铰链机构连接,其中,所述阀片的连 接端或靠近连接端的部分为弹性部分,或者,所述阀片的连接端和靠近连接端的部分为弹 性部分。其中,装置的外壳结构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例如由两个大致 对称的半壳拼装而成,其中一侧的半壳的一端设有进风口、另一端设有出风口,而另一侧的 半壳的两端为盲板封堵结构。其中,所述的铰链机构设置在装置内,一般位于靠近进风口的装置内底部。铰链机 构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结构,如铰链机构一般包括转轴、与转轴配合的轴承、安装轴 承的轴承座,轴承座设置在装置的外壳上。还可以在轴承与轴承座之间、轴承与转动轴之间 设置可以锁紧防止松脱的弹性卡子或者类似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单向风阀装置,其中阀片上与铰链机构的连接的连接端部分具有弹性,使得处于闭合状态(即单向风阀装置的停排状态)的阀片能够更好地与进风口 内侧贴合,缓解了反向泄漏(倒灌)的状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阀片包括刚性的阀片本体、与所述刚性 的阀片本体固定连接的弹性体,所述的弹性体与所述铰链机构连接。其中,刚性阀片本体与弹性体的固定连接可以采用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例如可 以将刚性阀片本体与弹性体通过一铆钉铆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进风口内侧与所述的阀片的之间设有密 封件。采用该改进结构,能够进一步防止反向的风从进风口内侧和阀片之间泄漏,进一步缓 解反向泄漏状况。上述的两种改进方案可以结合,这样一来,半弹性的单向通风阀片可以更好的与 密封面贴合,缓解反向泄漏的状况,甚至可以达到无泄漏,并且当反向风压越大时,密封效 果(无泄漏效果)越好。优选的,所述的密封件为沿所述进风口内侧的整个周向放置的0形密封圈。更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内侧壁上沿整个周向开设有与所述0形密封圈配合的凹 槽,所述的0形密封圈嵌合在所述凹槽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铰链机构的转轴上套设一扭簧。采用该回 复结构,当停排时,阀片在扭簧的回复力(预紧力)作用下更快地回复关闭状态;另外,在扭 簧的预紧力作用下,阀片能更好地与进风口内侧贴合,更好地处于闭合状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转轴上套设有一枢转件,所述阀片的连 接端与所述枢转件连接。优选的,所述的阀片连接端与所述的枢转件插接配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铰链机构的转轴伸出所述装置的一端部上 设有标记。通过该标记可以更好地识别阀门的开合状态。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采用上述无泄漏单向风阀装置的单向式排风系统,该排风系 统包括单向风阀装置,所述的单向风阀装置包括设置在该装置进风口内侧的单向通风阀 片、铰链机构,所述阀片的开合端与所述进风口内侧在阀片的闭合方向上相抵,所述阀片通 过其连接端与所述铰链机构连接,所述阀片的连接端或靠近连接端的部分为弹性部分,或 者,所述阀片的连接端和靠近连接端的部分为弹性部分。[0021]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风阀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中阀片上与铰链机构的连接的 连接端部分具有弹性,使得处于闭合状态(即单向风阀装置的停排状态)的阀片能够更好 地与进风口内侧贴合,缓解了反向泄漏(倒灌)的状况。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向风阀装置的剖视示意图;附图2为图1所示C-C向的剖视图;附图3为图1所示装置的阀片部分结构示意图;1、进风口 ;11、进风口的内侧壁;111、凹槽;2、出风口 ;A 第一半壳;B 第二半壳;3、单向通风阀片;31、阀片本体;32、弹性体;4、铰链机构;41、转轴;42、枢转件;421、延伸部;43、扭簧;44、轴承;45、轴承座;[0028]5、0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单向风阀装置进行具体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单向风阀装置,该装置的外壳由两个大致对称的半壳拼装而成, 其中一侧的第一半壳A的一端设有进风口 1、另一端设有出风口 2,而另一侧的第二半壳B 的两端为盲板封堵结构。如图1所示,在该装置进风口 1内侧设有单向通风阀片3、铰链机构4,阀片3的 开合端与进风口的内侧壁11在阀片3的闭合方向上相抵,单向通风阀片3与铰链机构4连接。如图1所示,阀片3以铰链机构4(转轴41)为中心,向内90度范围内转动。如图1、3所示,阀片3包括刚性的阀片本体31、弹性体32,刚性的阀片本体31与 弹性体32通过铆钉铆接。如图1、2所示,铰链机构4包括转轴41、配合套设于转轴41上的枢转件42、配合 套设于转轴41上的圈形扭簧43。所述枢转件42具有沿轴径向向外的延伸部421,该延伸部421为一插接件(也可 以称开口连接器)。弹性体32与该延伸部421插接配合。弹性体32与延伸部421之间还可以设置一弹性卡子,锁紧两者之间的插接配合。铰链机构4设置靠近进风口 1的装置内底部。铰链机构4还包括与转轴41配合 的轴承44 (滚动轴承)、安装轴承44的轴承座45,轴承座45设置在装置的外壳上。在轴承 44与轴承座45之间、轴承44与转动轴41之间设置可以锁紧防止松脱的弹性卡子或者类似 结构。进风口的内侧壁11上沿整个周向开设有凹槽111,0形密封圈5嵌合在凹槽111 内。当装置处于停排状态(阀片的闭合状态),阀片3与0形密封圈5贴合。转轴41伸出装置的一端部上设有标记(图中未示出),通过该标记可以更好地识 别阀门的开合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风阀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无泄漏单向风阀装置,其包括设置在该装置进风口内侧的单向通风阀片、铰链机构,所述阀片的开合端与所述进风口内侧在阀片的闭合方向上相抵,所述阀片通过其连接端与所述铰链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的连接端或靠近连接端的部分为弹性部分,或者,所述阀片的连接端和靠近连接端的部分为弹性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泄漏单向风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片包括刚性 的阀片本体、与所述刚性的阀片本体固定连接的弹性体,所述的弹性体与所述铰链机构连 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泄漏单向风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内侧与 所述的阀片的之间设有密封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泄漏单向风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件为沿所 述进风口内侧的整个周向放置的0形密封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泄漏单向风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内侧壁上 沿整个周向开设有与所述0形密封圈配合的凹槽,所述的0形密封圈嵌合在所述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无泄漏单向风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 链机构的转轴上套设一扭簧。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无泄漏单向风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转轴上套设有一枢转件,所述阀片的连接端与所述枢转件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泄漏单向风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片连接端与 所述的枢转件插接配合。
9.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泄漏单向风阀装置的单向式排风系统,该排风系统 包括单向风阀装置,所述的单向风阀装置包括设置在该装置进风口内侧的单向通风阀片、 铰链机构,所述阀片的开合端与所述进风口内侧在阀片的闭合方向上相抵,所述阀片通过 其连接端与所述铰链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的连接端或靠近连接端的部分为弹 性部分,或者,所述阀片的连接端和靠近连接端的部分为弹性部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泄漏单向风阀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单向式排风系统。该装置包括设置在该装置进风口内侧的单向通风阀片、铰链机构,所述阀片的开合端与所述进风口内侧在阀片的闭合方向上相抵,所述阀片通过其连接端与所述铰链机构连接,所述阀片的连接端或靠近连接端的部分为弹性部分,或者,所述阀片的连接端和靠近连接端的部分为弹性部分。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风阀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中阀片上与铰链机构的连接的连接端部分具有弹性,使得处于闭合状态(即单向风阀装置的停排状态)的阀片能够更好地与进风口内侧贴合,缓解了反向泄漏的状况。
文档编号F24F13/10GK201724355SQ201020061328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5日
发明者姜伟康, 张欢, 耿佐力, 陈江浩 申请人:江苏苏净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