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洞口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0540发布日期:2021-02-20 16:3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洞口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洞口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洞口防护一般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临边围护形成防护体,防护体通常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原有墙体,这样就容易破坏原有墙体,而且,在拆除防护体时,需要对膨胀螺栓进行切割,再对膨胀螺栓的位置进行修补,这样也会增加工作量。
[0003]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109610861a)公开一种临时洞口的可调式防护盖板,包括盖板、钢夹具、锁紧螺母和挡板;盖板形状与临时洞口形状一致,钢夹具为“l”型,盖板两条中轴线上设有孔洞,用于“l”型的钢夹具竖直段穿出;挡板与盖板呈直角固定。
[0004]
上述技术方案的“l”型的钢夹具夹持在洞口侧壁上,其穿过盖板的通孔以锁紧螺母实现锁紧,盖板固定形成临时洞口的防护,但,由于钢夹具呈“l”型,其钢夹具是紧贴在洞口墙体的侧面上,当钢夹具受到从上之下的作用力时,其钢夹具容易受力不稳,使得盖板掉落下来。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稳定性的固定洞口的防护装置。
[0006]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固定洞口的防护装置,包括沿洞口正面从上至下均布设有的多个防护杆,所述防护杆两端设有用于夹紧洞口侧面墙体的u型夹具,所述u型夹具包括对称设置且呈“l”型的第一l型支杆和第二l型支杆,所述第一l型支杆和第二l型支杆均由长杆和短杆组成,所述第一l型支杆与第二l型支杆两者之间的长杆通过插槽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l型支杆的短杆位于洞口墙体的一侧面,且与该侧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内横向设有与第一l型支杆的短杆相连的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端部设有可与洞口墙体的一侧面顶紧的紧固结构;所述第二l型支杆的短杆位于洞口墙体的另一侧面,且与该侧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内横向设有与第二l型支杆的短杆相连的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端部设有可与洞口墙体的另一侧面顶紧的紧固结构,所述第二顶杆与所述防护杆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护杆与所述第二l型支杆的长杆位置错开设置。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顶杆与第二顶杆分别与墙体两侧面顶紧保证u型夹具的稳定性,即通过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对墙体两侧面施加相同的作用力,保证第一l型支杆与第二l型支杆所受到的反作用力相同,又因为两者之间通过插槽结构相连形成u型夹具,因此,u型夹具两侧所受到的作用力均等,保证u型夹具的稳定效果,同时,由于是通过紧固结构保证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端部对墙体两侧面的夹持,因此,其墙体侧面受力点为面接触,使得
护栏杆更加稳固。
[0010]
进一步,所述插槽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l型支杆的长杆端部的卡槽、以及设置在第二l型支杆的长杆端部的卡条,所述卡槽与卡条相配合,所述卡槽两侧设有条形穿孔,所述卡条上设有与条形穿孔相对应的通孔,安装时,所述第一l型支杆与第二l型支杆两者之间的长杆通过穿过所述条形穿孔与通孔的螺栓相连。
[0011]
通过卡槽与卡条的配合使用,实现第一l型支杆和第二l型支杆的拆卸连接,当需要安装时,即通过第二l型支杆的长杆端部的卡条插入第一l型支杆的长杆的卡槽内,实现第二l型支杆与第一l型支杆的连接,再通过螺栓实现稳固连接。
[0012]
进一步,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套在第一顶杆或第二顶杆上的旋转筒,所述旋转筒与所述第一顶杆或第二顶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顶杆或第二顶杆靠近墙体侧面的端部设有用于与墙体侧面顶紧的压紧块,在使用时,移动旋转筒至压紧块,并对压紧块施加压力,使得压紧块顶紧墙体侧面,保证第一顶杆或第二顶杆与墙体侧面稳固连接。
[0013]
在安装时,当第一顶杆或第二顶杆分别与墙体两侧面相抵,操作旋转筒旋转即实现旋转筒沿第一顶杆或第二顶杆长度方向移动,当旋转筒移动至压紧块时,通过旋转筒对压紧块施加压力,通过压力转化为摩擦力将其顶紧墙体侧面,保证第一顶杆或第二顶杆与墙体侧面的连接稳固。
[0014]
进一步,所述第一顶杆或第二顶杆靠近墙体侧面的端部设有顶块,所述顶块与压紧块连接,所述压紧块远离顶块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嵌有摩擦盘,所述摩擦盘铺设在所述压紧块侧面上。
[0015]
压紧块的侧面的环形槽内嵌有摩擦盘,在对压紧块施加压力的同时,传力至摩擦盘,使得摩擦盘与墙体侧面的压力接触面大,连接可靠,而且上述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其摩擦盘受损还可方便更换。
[0016]
进一步,所述摩擦盘外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环形摩擦槽。在使用中,压紧块压紧摩擦盘,通过环形摩擦槽增大摩擦力,同时,环形摩擦槽内形成负压,可牢固地吸附在墙面上,安装更牢固。
[0017]
进一步,所述摩擦盘为橡胶摩擦盘。由于橡胶的弹性及摩擦系数大,因此,可增强与墙面的摩擦力。
[0018]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9]
本实用新型采用呈对称设置的第一l型支杆和第二l型支杆组成的u型夹具对洞口两侧的墙体进行夹持,通过第一l型支杆的短杆上的第一顶杆、以及第二l型支杆的短杆上的第二顶杆,实现对第一l型支杆的短杆以及第二l型支杆的短杆的支撑,并且通过旋转筒对第一顶杆或第二顶杆上的压紧块施加压力,将压力转化为摩擦力,进而保证压紧块与墙体侧面的稳固连接,同时,又因为此连接方式不需要在墙面上预设孔洞,因此,也避免了墙面表面受损。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洞口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中a1处局部放大图。
[0022]
图3为图1中a2处的爆炸图。
[0023]
图中:洞口1、第一l型支杆2、第二l型支杆3、第一顶杆4、第二顶杆5、防护杆6、卡条7、螺栓8、卡槽9、通孔10、条形穿孔11、旋转筒12、顶块13、摩擦盘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其中说明。
[0025]
本实施例:参见图1-图3,一种固定洞口的防护装置,包括沿洞口正面从上至下均布设有的多个防护杆6,防护杆6两端设有用于夹紧洞口侧面墙体的u型夹具,u型夹具包括对称设置且呈“l”型的第一l型支杆2和第二l型支杆3,第一l型支杆2和第二l型支杆3均由长杆和短杆组成,第一l型支杆2与第二l型支杆3两者之间的长杆通过插槽结构可拆卸连接。
[0026]
第一l型支杆2的短杆位于洞口墙体的一侧面,且与该侧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内横向设有与第一l型支杆2的短杆相连的第一顶杆4,第一顶杆4端部设有可与洞口墙体的一侧面顶紧的紧固结构;第二l型支杆3的短杆位于洞口墙体的另一侧面,且与该侧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内横向设有与第二l型支杆3的短杆相连的第二顶杆5,第二顶杆5端部设有可与洞口墙体的另一侧面顶紧的紧固结构。
[0027]
其中,短杆的宽度是长杆的宽度的两倍,其第二顶杆5位于短杆的下端,第二l型支杆3的长杆位于短杆的上端,使得第二顶杆5与第二l型支杆3的长杆的位置呈错开设置,又因为第二顶杆5与防护杆6的两端为螺纹连接,因此,其防护杆6与第二l型支杆3的长杆的位置也呈错开设置,同时,采用螺纹连接是为了方便更换尺寸不同的防护杆6,以适应于不同尺寸的洞口。
[0028]
通过第一顶杆4与第二顶杆5分别与墙体两侧面顶紧保证u型夹具的稳定性,即通过第一顶杆4和第二顶杆5对墙体两侧面施加相同的作用力,保证第一l型支杆2与第二l型支杆3所受到的反作用力相同,又因为两者之间通过插槽结构相连形成u型夹具,因此,u型夹具两侧所受到的作用力均等,保证u型夹具的稳定效果,同时,由于是通过紧固结构保证第一顶杆4和第二顶杆5端部对墙体两侧面的夹持,因此,其墙体侧面受力点为面接触,使得护栏杆更加稳固。
[0029]
作为优选,插槽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l型支杆2的长杆端部的卡槽9、以及设置在第二l型支杆3的长杆端部的卡条7,卡槽9与卡条7相配合,卡槽9两侧设有条形穿孔11,卡条7上设有与条形穿孔11相对应的通孔10,安装时,第一l型支杆2与第二l型支杆3两者之间的长杆通过穿过条形穿孔11与通孔10的螺栓8相连。
[0030]
通过卡槽9与卡条7的配合使用,实现第一l型支杆2和第二l型支杆3的拆卸连接,当需要安装时,即通过第二l型支杆3的长杆端部的卡条7插入第一l型支杆2的长杆的卡槽9内,实现第二l型支杆3与第一l型支杆2的连接,再通过螺栓8实现稳固连接。
[0031]
作为优选,紧固结构包括套在第一顶杆4或第二顶杆5上的旋转筒12,旋转筒12与第一顶杆4或第二顶杆5螺纹连接,第一顶杆4或第二顶杆5靠近墙体侧面的端部设有用于与墙体侧面顶紧的压紧块,在使用时,移动旋转筒12至压紧块,并对压紧块施加压力,使得压紧块顶紧墙体侧面,保证第一顶杆4或第二顶杆5与墙体侧面稳固连接。
[0032]
在安装时,当第一顶杆4或第二顶杆5分别与墙体两侧面相抵,操作旋转筒12旋转即实现旋转筒12沿第一顶杆4或第二顶杆5长度方向移动,当旋转筒12移动至压紧块时,通
过旋转筒12对压紧块施加压力,通过压力转化为摩擦力将其顶紧墙体侧面,保证第一顶杆4或第二顶杆5与墙体侧面的连接稳固。
[0033]
作为优选,第一顶杆4或第二顶杆5靠近墙体侧面的端部设有顶块13,顶块13与压紧块连接,压紧块远离顶块13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环形槽,环形槽内嵌有摩擦盘14,摩擦盘14铺设在压紧块侧面上。
[0034]
本实施例中的压紧块为空心锥形结构,外圆表面为内凹弧形,空心锥形结构的压紧块的侧面的环形槽内嵌有摩擦盘14,在对压紧块施加压力的同时,传力至摩擦盘14,使得摩擦盘14与墙体侧面的压力接触面大,连接可靠,而且上述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其摩擦盘14受损还可方便更换。
[0035]
作为优选,摩擦盘14外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环形摩擦槽,在使用中,压紧块压紧摩擦盘14,通过环形摩擦槽增大摩擦力,同时,环形摩擦槽内形成负压,可牢固地吸附在墙面上,安装更牢固,其中,摩擦盘14为橡胶摩擦盘14,由于橡胶的弹性及摩擦系数大,因此,可增强与墙面的摩擦力。
[0036]
上述方案采用呈对称设置的第一l型支杆2和第二l型支杆3组成的u型夹具对洞口1两侧的墙体进行夹持,通过第一l型支杆2的短杆上的第一顶杆4、以及第二l型支杆3的短杆上的第二顶杆5,实现对第一l型支杆2的短杆以及第二l型支杆3的短杆的支撑,并且通过旋转筒12对第一顶杆4或第二顶杆5上的压紧块施加压力,将压力转化为摩擦力,进而保证压紧块与墙体侧面的稳固连接,同时,又因为此连接方式不需要在墙面上预设孔洞,因此,也避免了墙面表面受损。
[0037]
安装步骤如下:
[0038]
首先,将防护杆6沿洞口1正面从上至下依次排序;然后,将第一l型支杆2和第二l型支杆3的长杆穿过洞口,通过第二l型支杆3的长杆端部的卡条7插入第一l型支杆2的长杆的卡槽9内,实现第二l型支杆3与第一l型支杆2的连接,再通过螺栓8实现稳固连接,进而使得第一l型支杆2和第二l型支杆3形成u型夹具,最后,操作旋转筒12旋转即实现旋转筒12沿第一顶杆4或第二顶杆5长度方向移动,当旋转筒12移动至压紧块时,通过旋转筒12对压紧块施加压力,通过压力转化为摩擦力将其顶紧墙体侧面,保证第一顶杆4或第二顶杆5与墙体侧面的连接稳固,这样,就对防护杆6的两端与洞口1墙体量侧面进行固定连接。
[0039]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