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连接部位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4455发布日期:2021-02-26 23:0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连接部位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连接部位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在现有的装配墙中,不能够很好的对连接处进行防水,导致连接处渗水,造成使用者的体验不佳,且不能够很好的对连接处进行水渍烘干,容易导致连接处的水渍造成腐蚀墙体。
[0003]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105145014,发明创造名称为:装配式混凝土墙体防水结构,该申请案包括拼接成墙体的多个预制板,预制板的横向接缝和竖向接缝处均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从接缝内到外依次包括:密封胶隔离层,密封胶隔离层由至少一根被接缝内壁挤压的嵌入于接缝内并沿接缝延伸设置的柔性条;密封胶层;横向接缝为反坎结构;第一顶端与第一底端之间设置防水层;竖向接缝中、在密封胶隔离层后方留有空腔,空腔形成竖向的排水通道;第一底端和第一顶端之间形成一从外向内逐渐变窄的缝隙,第一底端倾斜设置。该申请案免去了后续频繁的维护,节约了大量的维护材料。
[0004]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14272715,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接缝防水外墙的结构,该申请案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和预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外侧设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的外侧覆盖混凝土保护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包括上层外墙和下层外墙,上层外墙的墙体下端设有凹槽,凹槽上埋设有止水橡胶棒和截水凹槽,下层外墙的墙体上端设有凸榫,在凸榫上埋设有截水凹槽。
[0005]
以上申请案均涉及对装配式墙体的防水性能优化,但实践应用中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装配墙体连接处防水性不佳、容易渗水的问题,拟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连接部位的防水结构,可以有效克服防水性能欠缺的问题,改善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0008]
2.技术方案
[0009]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连接部位的防水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装配墙和第二装配墙,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装配墙和第二装配墙连接部位外侧的防水层,防水层
内部开设有安装腔,该安装腔内设置有吸水海绵和推板,推板与动力组件相连,并由动力组件驱动挤压或远离吸水海绵,防水层底部开设有漏水槽。
[0011]
更进一步地,沿第一装配墙和第二装配墙的墙体长度延伸方向,防水层内部两侧均开设有安装腔,每侧的安装腔内均设置有吸水海绵和推板,动力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螺纹杆,螺纹杆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并由其驱动旋转,推板与螺纹杆螺纹配合连接,螺纹杆驱动推板平移挤压或远离吸水海绵。
[0012]
更进一步地,防水层在第一装配墙和第二装配墙连接部位的两侧对称设置,推板与防水层的安装腔之间为间隙配合。
[0013]
更进一步地,第一装配墙和第二装配墙内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外侧安装有电机盖。
[0014]
更进一步地,第一装配墙和第二装配墙连接部位两侧的墙体内均设置有吸水棉。
[0015]
更进一步地,吸水棉的一侧还设置有加热管,加热管顶部安装有装置盖。
[0016]
更进一步地,吸水棉和加热管均在第一装配墙和第二装配墙连接部位的两侧对称设置。
[0017]
更进一步地,防水层的两侧与对应的第一装配墙、第二装配墙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固定。
[0018]
更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装配墙之间、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装配墙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固定。
[0019]
3.有益效果
[0020]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连接部位的防水结构,防水层内部开设有安装腔,该安装腔内设置有吸水海绵和推板,防水层底部设置漏水槽,通过推板挤压吸水海绵能够及时将雨水经漏水槽排出至墙体之外,实现良好的防水效果,减少雨水对墙体连接部位的渗透。
[0022]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连接部位的防水结构,第一装配墙和第二装配墙连接部位两侧的墙体内均设置有吸水棉和加热管,当第一装配墙和第二装配墙的内部出现渗水时,吸水棉的材质特性能够吸取水分,且通过运作加热管,能够提供高温对吸水棉进行加热烘烤,减少内部水分,能够从内部对渗水问题进行缓解。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连接部位的防水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水层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0029]
1、第一装配墙;2、第二装配墙;3、防水层;4、吸水棉;5、装置盖;6、电机盖;7、漏水槽;8、吸水海绵;9、推板;10、第一驱动电机;11、第二驱动电机;12、第一螺纹杆;13、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33]
实施例1
[0034]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连接部位的防水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装配墙1和第二装配墙2,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装配墙1和第二装配墙2连接部位外侧的防水层3,具体图1所示,两侧的墙体呈l形分布,防水层3对应设置成l形分布,包覆在墙体连接部位外侧。具体地,防水层3的两侧与对应的第一装配墙1、第二装配墙2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固定。
[0035]
防水层3内部开设有安装腔,该安装腔内设置有吸水海绵8和推板9,推板9与动力组件相连,并由动力组件驱动挤压或远离吸水海绵8,防水层3底部开设有漏水槽7。对应地,沿第一装配墙1和第二装配墙2的墙体长度延伸方向,防水层3内部两侧均开设有安装腔,每侧的安装腔内均设置有吸水海绵8和推板9,动力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螺纹杆,螺纹杆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并由其驱动旋转,螺纹杆另一端通过转动轴承配合固定在防水层3外侧壁面上,推板9与螺纹杆螺纹配合连接,螺纹杆驱动推板9平移挤压或远离吸水海绵8。
[0036]
具体地,第一装配墙1和第二装配墙2内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10和第二驱动电机11,第一驱动电机10和第二驱动电机11外侧安装有电机盖6。第一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2;第二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螺纹杆,两支螺纹杆分别用于驱动墙体两侧分布的推板9。
[0037]
本实施例中防水层3在第一装配墙1和第二装配墙2连接部位的两侧对称设置,推板9与防水层3的安装腔之间为间隙配合,使得动力组件能够驱动推板9在安装腔内进行挤压移动。第一驱动电机10与第一装配墙1之间、第二驱动电机11与第二装配墙2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固定,便于现场安装操作。防水层3的安装腔顶部通过密封盖和密封圈密封。
[0038]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防水层3底部的漏水槽7同样在墙体两侧呈l形分布,漏水槽7与防水层3内部的安装腔相通,且漏水槽7的底壁向外延伸时高度逐渐降低,便于积水及时外排,并能防止外部水渗入;漏水槽7顶部与防水层3内部的安装腔之间可放置滤网,漏水槽7与外界相通的侧边同样可设置滤网。
[0039]
本实施例具体使用时,当第一装配墙1和第二装配墙2装配完后,将本结构与外部电源进行电性连接,当外部雨水进入防水层3内部时,吸水海绵8的材质特性会将雨水进行吸附,然后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0的运作,使得第一螺纹杆12旋转,推动一侧的推板9在防水层3内部挤压吸水海绵8,将吸附的水通过底部的漏水槽7排出;同理,第二驱动电机11驱动推板9在防水层3内部挤压另一侧的吸水海绵8,将吸附的雨水及时排出,实现良好的防水效果。挤压排水完成后,第一驱动电机10和第二驱动电机11反转驱动推板9复位。
[0040]
实施例2
[0041]
本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连接部位的防水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配墙1和第二装配墙2连接部位两侧的墙体内均设置有吸水棉4,吸水棉4的一侧还设置有加热管13,加热管13顶部安装有装置盖5。吸水棉4和加热管13均在第一装配墙1和第二装配墙2连接部位的两侧对称设置,即均呈l形布置。吸水棉4设置于墙体内侧且顶部同样通过密封盖和密封圈密封。具体地,沿墙体由外向内方向,防水层3、吸水棉4和加热管13依次分布。
[0042]
本实施例中通过吸水棉4和加热管13可以进一步辅助提升墙体的防水效果。加热管13可采用目前行业内常规的电加热管等均可;当第一装配墙1和第二装配墙2的内部出现渗水时,吸水棉4的材质特性能够吸取水分,且通过运作加热管13,能够提供高温对吸水棉4进行加热烘烤,减少内部吸附水分,能够从内部对渗水问题进行缓解。
[0043]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