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筋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5775发布日期:2021-06-29 23:46阅读:67来源:国知局
植筋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植筋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填充墙砌体砌筑前采用“植筋法”进行拉结筋的后植入(锚固)施工,在墙体拉结筋位置钻孔、注胶并植入拉结筋,利用化学锚固胶(植筋胶)作为拉结筋与柱(墙)混凝土的粘合剂,保证拉结筋与柱(墙)混凝土的可靠粘接,从而减轻对原结构构件的损伤,并保证拉结筋根据砌块模数确定的正确位置。

目前墙体构造柱钢筋植筋位置钻孔方法有:一、施工人员采用冲击钻钻孔,当墙顶部钻孔时将冲击钻安装在辅助木方或其材料,进行钻孔,该方法钻孔时施工人员需要非常大的向上施力,此时人员向上施力等于冲击钻自重、冲击钻向上钻的动力和辅助木方(或其他材料)自重之和,因此该方法施工对施工人员的体质消耗非常大,且难定位钻孔位置。二、当楼层层高较低时,施工人员可辅助活动梯子,通过施工人员站在辅助活动梯上施工,该方法施工对施工人员安全不利,且钻孔粉尘直接影响到施工人员;当楼层层高较高时,施工人员结和使用以上两种方法。以上办法不仅施工不便,钻孔深度及钻孔质量无法保证,且对施工人员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而且每次电钻的开启和关闭都需要施工人员通孔电闸或者直接接触电钻进行控制,直接通过电闸控制电钻会影响电钻的使用寿命;通过施工人员接触电钻的扳机进行控制对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筋钻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填充墙砌体砌筑前植筋钻孔的过程中,施工不便,钻孔深度及钻孔质量无法保证、对施工人员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筋钻孔装置,包括调节结构、固定结构和受力结构;其中,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竖直设置且内部中空的控制杆体;其中,在所述控制杆体的内部设置有拉绳;在所述控制杆体的顶端设置有电钻固定座,在所述电钻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电钻固定槽,在所述电钻固定槽内设置有电钻,在所述电钻固定槽的底部设置绳孔;所述拉绳的顶端穿过所述绳孔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电钻的扳机连接;所述拉绳的底端设置在所述控制杆体的底端外部;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杆;所述受力结构包括受力杆,所述受力杆的中部与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受力杆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杆体的底部一侧铰接连接;并且,在所述控制杆体与所述固定杆之间设置有连接固定件。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套接在所述电钻的扳机上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下端与所述拉绳的顶端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拉绳的底端设置有拉环;在所述控制杆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挂钩;所述拉环与所述挂钩挂接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连接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杆;在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其中,所述第一铰接座设置在所述控制杆体的外部侧壁上;所述第二铰接座设置在所述固定杆的侧壁上;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铰接螺栓和第二铰接螺栓与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第一固定杆的数量为两个。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控制杆体的底部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铰接座;所述受力杆的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螺栓与所述第三铰接座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透槽;所述受力杆穿过所述透槽,并通过设置在所述透槽两侧的转动螺栓与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电钻固定槽的两侧设置有弹性固定带;所述电钻设置在所述弹性固定带与所述电钻固定槽之间。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固定杆的底端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顶端的螺纹管和设置在所述底板底端的带制动装置的万向轮;所述固定杆的底端设置在所述螺纹管内部。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受力杆包括控制端和受力端;其中,所述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杆体底部连接;所述受力杆上与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处为支点;所述受力端到所述支点的距离为所述控制端到所述支点的距离的2~2.5倍。

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筋钻孔装置,通过调节结构、固定结构和受力结构,能够在对准钢筋植筋位置完成后,直接进行钻孔,通过受力杆便于控制调节结构的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电钻的位置调整,便于钻孔施工,操作简单;通过在控制杆体的顶端设置电钻固定座,在电钻固定座的顶部设置电钻固定槽,在电钻固定槽内设置电钻,能够确保钻孔过程中,电钻保持稳定,不受电钻冲击力的影响,使钻孔定位更加精准,保证钻孔质量;通过在控制杆体内部设置拉绳,在电钻固定槽的底部设置绳孔;拉绳的顶端穿过绳孔通过连接结构与电钻的扳机连接,便于控制电钻的开启和关闭,无需施工人员亲触电钻扳机,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植筋钻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控制杆体,11-拉绳,12-电钻固定座,121-电钻固定槽,122-电钻,123-绳孔,2-固定杆,21-透槽,22-转动螺栓,23-支点,3-受力杆,31-控制端,32-受力端,4-连接环,51-拉环,52-挂钩,6-第一固定杆,61-第一铰接座,611-第一铰接螺栓,62-第二铰接座,621-第二铰接螺栓,71-第三铰接座,72-第三铰接螺栓,8-弹性固定带,91-底板,92-螺纹管,93-带制动装置的万向轮。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前述提出的由于现有技术中在填充墙砌体砌筑前植筋钻孔的过程中,施工不便,钻孔深度及钻孔质量无法保证、对施工人员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筋钻孔装置。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筋钻孔装置的结构,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植筋钻孔装置的结构;图2示出了图1的i部分的放大结构。

如图1及图2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筋钻孔装置,包括调节结构、固定结构和受力结构;其中,调节结构包括竖直设置且内部中空的控制杆体1;其中,在控制杆体1的内部设置有拉绳11;在控制杆体1的顶端设置有电钻固定座12,在电钻固定座12的顶部设置有电钻固定槽121,在电钻固定槽121内设置有电钻122,在电钻固定槽121的底部设置绳孔123;拉绳11的顶端穿过绳孔123通过连接结构与电钻122的扳机连接;拉绳11的底端设置在控制杆体1的底端外部;固定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杆2;受力结构包括受力杆3,受力杆3的中部与固定杆2转动连接;受力杆2的一端与控制杆体1的底部一侧铰接连接;并且,在控制杆体1与固定杆2之间设置有连接固定件。

通过调节结构、固定结构和受力结构,能够在对准钢筋植筋位置完成后,直接进行钻孔,通过受力杆2便于控制调节结构的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电钻122的位置调整,便于钻孔施工,操作简单;通过在控制杆体1的顶端设置电钻固定座12,在电钻固定座12的顶部设置电钻固定槽121,在电钻固定槽121内设置电钻122,能够确保钻孔过程中,电钻122保持稳定,不受电钻122冲击力的影响,使钻孔122定位更加精准,保证钻孔质量;通过在控制杆体1内部设置拉绳11,在电钻固定槽121的底部设置绳孔123;拉绳11的顶端穿过绳孔123通过连接结构与电钻122的扳机连接,便于控制电钻122的开启和关闭,无需施工人员亲触电钻122扳机,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连接结构包括套接在电钻122的扳机上的连接环4;连接环4的下端与拉绳11的顶端连接。通过连接环4便于拉绳11与电钻122的扳机之间的连接,通过拉动拉绳11底端带动连接环4向下移动,从而控制电钻122的扳机的开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拉绳11的底端设置有拉环51;在控制杆体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挂钩52;拉环51与挂钩52挂接连接。由于在实际操作钻孔时需要一个人一直向下拉着拉绳11,不便于使用,通过拉环51与挂钩52挂接配合,可以无需人工拉拽拉绳11,使用是只需将拉环51挂接在挂钩52上即可确保电钻122运行,便于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连接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杆6;在第一固定杆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座61和第二铰接座62;其中,第一铰接座61设置在控制杆体1的外部侧壁上;第二铰接座62设置在固定杆2的侧壁上;固定杆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铰接螺栓611和第二铰接螺栓621与第一铰接座61和第二铰接座62连接。由于本装置整体在不是使用时不便于放置,同时整体体积较大,不便于搬运,通过铰接座和铰接螺栓便于的拆卸和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第一固定杆6的数量为两个。通过两个固定杆6能够保证在钻孔过程中整个装置的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控制杆体1的底部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铰接座71;受力杆3的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螺栓72与第三铰接座71连接。通过铰接座便于拆卸和安装。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结构的结构。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在固定杆2上设置有透槽21;受力杆3穿过透槽21,并通过设置在透槽21两侧的转动螺栓22与固定杆2转动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使受力杆3和固定杆2的连接点即支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在通过受力杆3调节控制杆体1位置时更加稳定,且便于拆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在电钻固定槽121的两侧设置有弹性固定带8;电钻122设置在弹性固定带8与电钻固定槽121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在固定杆2的底端设置有移动座;移动座包括底板91、设置在底板91顶端的螺纹管92和设置在底板91底端的带制动装置的万向轮93;固定杆2的底端设置在螺纹管92内部。由于固定杆2的底部与地面接触面积较小,从而导致在使用时稳定性较差,通过移动座使固定杆2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更加平稳,且通过带制动装置的万向轮93便于位置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受力杆3包括控制端31和受力端32;其中,控制端31与控制杆体1底部连接;受力杆3上与固定杆2转动连接处为支点23;受力端32到支点32的距离为控制端31到支点32的距离的2~2.5倍。受力端32到支点32的距离为动力臂,控制端31到支点32的距离为阻力臂,利用杠杆原理,按照上述设计,更省力。

通过调节结构、固定结构和受力结构,能够在对准钢筋植筋位置完成后,直接进行钻孔,通过受力杆便于控制调节结构的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电钻的位置调整,便于钻孔施工,操作简单;通过在控制杆体的顶端设置电钻固定座,在电钻固定座的顶部设置电钻固定槽,在电钻固定槽内设置电钻,能够确保钻孔过程中,电钻保持稳定,不受电钻冲击力的影响,使钻孔定位更加精准,保证钻孔质量;通过在控制杆体内部设置拉绳,在电钻固定槽的底部设置绳孔;拉绳的顶端穿过绳孔通过连接结构与电钻的扳机连接,便于控制电钻的开启和关闭,无需施工人员亲触电钻扳机,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植筋钻孔装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植筋钻孔装置,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