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岩夹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73718发布日期:2021-04-21 05:0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岩夹芯板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建筑板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硅岩夹芯板。


背景技术:

2.硅岩板是一种既能满足保温节能要求,又能防止火灾发生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其独特的复合微结构,成功解决了防火、保温、强度、密度、吸水等保温材料性能指标的综合平衡难题。
3.现检索到一篇专利公告号为cn2825795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岩棉夹芯防火板,由防护板、基板及其内置的岩棉夹芯所构成;防护板为间隔对应的两层彩钢板,其内侧分别粘合设有基板,防护板两侧呈闭合密封状,基板内侧两边对应夹置设有支撑立筋,防护板两侧边缘对应设有子母插接口;支撑立筋之间垂直、平行分别间隔设有加强筋形成支撑框架,岩棉夹芯对应设置于支撑框架内。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内部的夹芯与防护板之间仅仅粘合在一起,随着铺设时间的增长,防护板和其内部的夹芯容易脱离,而影响夹芯板的保温、防火等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维持夹芯板的保温、防火等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硅岩夹芯板。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硅岩夹芯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硅岩夹芯板,包括两块正对的防护板和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的硅岩层,所述硅岩层的相对两侧分别粘合于两个所述防护板正对的一侧;
8.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设有两个用于连接两个所述防护板的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设于所述防护板的相对两边沿处;
9.两个所述防护板正对的一侧均设有用于与所述硅岩层连接的加固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岩层被保护在两个防护板之间,防护板之间的连接件使得两个防护板之间连接强度更好,且便于维持两个防护板之间距离,硅岩层因此被夹紧在两个防护板之间不易,防护板不易脱离防护板,提高了防护板与硅岩层之间的一体性,同时加固件使得硅岩层与防护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好,硅岩层不仅仅只与防护板粘合,还通过加固件连接,提高了硅岩层与防护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因此便于维持硅岩夹芯板的正常形态,维持了硅岩夹芯板的保温、防火等性能,延长了硅岩夹芯板的使用寿命。
11.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正对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板垂直于两个所述防护板设置,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防护板固定,两个所述连接板正对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硅岩层的相对两侧贴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将两个防护板进行连接,便于维持两个防护板之间的距离,而便于减小防护板边沿处变形的可能,防护板不易相互远离,以此处于两个防护板之间的硅岩层不易与防护板脱离,维持了防护板和硅岩层的基础形态。
13.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背离的一侧均设有两个正对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
正对设置,且两个所述侧板相互背离的一侧分别贴合于两个所述防护板相互正对的一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加大了连接板与防护板的接触面积,使得连接板更稳定的位于两个防护板之间,且同时侧板对防护板的边沿处进行加厚处理,提高了防护板的强度。
15.优选的,两个所述防护板于所述连接板处的边沿处均一体成型有翻边,所述侧板位于所述翻边与所述防护板之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边和防护板将侧板夹持在中间,而便于对侧板和连接板进行固定,且翻边将连接板与防护板之间的连接处进行遮挡,提高了防护板、连接板及硅岩层的一体性。
17.优选的,所述加固件为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均匀固定在两个所述防护板正对的一侧,且多个所述凸起均嵌设于所述硅岩层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嵌设在硅岩层内,使得硅岩层和防护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因此硅岩层与防护板之间不易脱离。
19.优选的,所述加固件包括多个加固条,两个所述防护板正对的一侧均固定有多个所述加固条,处于同一所述防护板上的多个所述加固条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加固条嵌设于所述硅岩层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条嵌设在硅岩层内,使得防护板与硅岩层嵌合在一起,因此防护板与硅岩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防护板和硅岩层之间不易脱离。
21.优选的,处于两个所述防护板上的所述加固条的长度方向正交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防护板上的加固条分别对硅岩层进行两个方向的限制,从而处于两个防护板之间的硅岩层不易随意相对与防护板移动,提高了防护板与硅岩层之间的一体性。
23.优选的,两个所述防护板相互背离的一侧均设有喷涂层。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涂层便于给防护板的外侧添加定制颜色,且提升防护板的防锈性能。
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两个防护板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且维持了两个防护板之间的距离,两个防护板之间不易相互靠近或远离,因此位于两个防护板之间的硅岩层被稳定置于两个防护板之间,防护板因此不易脱离硅岩层;
27.2.防护板上的加固件与硅岩层嵌合,而增大了防护板与硅岩层之间的连接强度,便于维持防护板与硅岩层之间的正常状态,而维持硅岩夹芯板的保温、防火等性能。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防护板;2、硅岩层;3、连接板;4、侧板;5、翻边;6、凸起;7、加固条。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实施例一:
33.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硅岩夹芯板,包括两块正对的防护板1和两个防护板1之间的硅岩层2,硅岩层2的相对两侧分别粘合于两个防护板1正对的一侧。防护板1可选为彩钢板,且可在防护板1的外侧设置喷涂层,以此提高色彩丰富性和防锈性能。
34.参照图1,两个防护板1之间设有两个用于连接两个防护板1的连接件,两个连接件分别设于防护板1长度方向的相对两边沿处。连接件为连接板3,连接板3的长度方向与防护板1的长度方向一致。两个连接板3正对设置,两个连接板3垂直于两个防护板1设置,连接板3正对两防护板1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个防护板1固定。两个连接板3正对的一侧分别与硅岩层2的相对两侧通过结构胶贴合。
35.参照图1,两个连接板3相对背离的一侧均设有两个正对的侧板4。两个侧板4可为连接板3进行弯折成型而制得,侧板4垂直于连接板3设置。两个侧板4正对设置,且两个侧板4相互背离的一侧分别贴合于两个防护板1相互正对的一侧。侧板4因此加大了连接板3与防护板1的接触面积。
36.参照图1,两个防护板1于连接板3处的边沿处均一体成型有翻边5,侧板4位于翻边5与防护板1之间。防护板1通过翻边5而将侧板4包覆固定在内,便于对侧板4和连接板3进行固定。以此两个防护板1被连接板3连接起来,而便于稳定将硅岩层2保护在内,维持了硅岩夹芯板的正常状态。
37.参照图1,两个防护板1正对的一侧均设有用于与硅岩层2连接的加固件,加固件为多个凸起6。多个凸起6呈半球状,且凸起6与防护板1一体成型。多个凸起6均匀设于两个防护板1正对的一侧,且多个凸起6均嵌设于硅岩层2内。通过凸起6嵌设在硅岩层2内,而增大硅岩层2和防护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使得防护板1不易脱离硅岩层2。
38.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39.硅岩层2被保护在两个防护板1之间,连接板3将两个防护板1进行连接而使得两个防护板1之间连接强度更好,且便于维持两个防护板1之间距离。硅岩层2因此被夹紧在两个防护板1之间不易,防护板1不易脱离防护板1。提高了防护板1与硅岩层2之间的一体性。同时加固件使得硅岩层2与防护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好,硅岩层2不仅仅只与防护板1粘合,还通过凸起6嵌合连接。提高了硅岩层2与防护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因此便于维持硅岩夹芯板的正常形态,维持了硅岩夹芯板的保温、防火等性能,延长了硅岩夹芯板的使用寿命。
40.实施例二:
41.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加固件的不同。
42.参照图2,加固件包括多个加固条7,两个防护板1正对的一侧均固定有多个加固条7,加固条7可与防护板1一体成型或者后期焊接至防护板1。处于同一防护板1上的多个加固条7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设置,加固条7嵌设于硅岩层2设置。进一步可将处于两个防护板1上的加固条7的长度方向设为正交设置。加固条7嵌设在硅岩层2内,使得防护板1与硅岩层2嵌合在一起,因此防护板1与硅岩层2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防护板1和硅岩层2之间不易脱离。
43.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