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板材用紧固设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2809发布日期:2021-02-03 17:07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接板材用紧固设计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艺术墙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拼接板材用紧固设计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建筑安装施工领域,对超高凹面菱锥三维艺术墙体安装施工主要以干挂法和粘贴法固定为主,对于不规则、凹凸的墙面造型,因凹凸凌锥型面层的面位不同,传统的固定方式容易产生面板跟面板间空缝问题、板面之间不平整等问题,同时会影响整体观感,对制作工人的安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现场拼接安装时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无法满足超高凹面菱锥三维艺术墙的安装要求。
[0003]
因此,本申请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板面与板面之间贴合安装,且不产生空隙,来保证板面之间平整一致,从而使三维艺术墙的整体外表更加精致,以满足人们对墙体的视觉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拼接板材用紧固设计结构,能够对两个以上重叠的拼接板材进行夹紧,从而便于对拼接板材的位置进行调解,且拼接板材不易发生晃动;最后将拼接板材进行固定,从而有效解决了拼接板材之间的不平整问题。
[0005]
具体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拼接板材用紧固设计结构,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夹持部件,两个夹持部件的夹持端分别固定在拼接板材的两侧;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两个夹持部件的锁紧端上。
[0006]
安装时,两个夹持部件的夹持端对两个以上拼接板材进行夹持,锁紧组件固定在两个夹持部件的锁紧端,从而使得两个夹持部件的位置固定,此时拼接板材被夹持部件夹持,且不易发生晃动。然后,手动调节拼接板材,使拼接板材无空隙且平整,最后将拼接板材对应固定在两个夹持部件的夹持端上。其中,两个夹持部件之间的距离,以及拼接板材厚度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计算得出,具体尺寸细节不作深入赘述。
[0007]
其技术构思和效果是:通过设计对拼接板材进行夹持的结构,从而避免拼接板材的晃动,便于对拼接板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保证了拼接板材的平整度;最后将拼接板材进行固定。其既能够保证拼接板材的平整度,又能够提高拼接板材的安装效率。
[0008]
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夹持部件的锁紧端分别设有卡槽,所述锁紧组件两端分别卡扣设置在对应所述卡槽中。卡扣连接作为固定方式的一种,其具有拆卸效率快的特点;另外,根据不同厚度拼接板材的使用场景,可以及时更换和调整不同长度尺寸的锁紧组件,提高了本方案的中夹持部件的适配能力。
[0009]
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组件包括:紧固盖板,所述紧固盖板为底部敞口的倒u字型结构,所述紧固盖板敞口处套设于所述两个夹持部件的上端,且所述紧固盖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两个夹持部件上;紧固底板,所述紧固底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卡扣固定在所述卡槽中;紧固件,所述紧固盖板和所述紧固底板之间通过
紧固件固定。
[0010]
本优选的构思和技术效果是:提供三重对夹持部件进行固定的方式,方式一、紧固盖板对两个夹持部件进行固定;方式二、紧固底板对两个夹持部件进行固定;方式三、紧固盖板和紧固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此三种方式共同作用,提高了两个夹持部件的固定强度,从而使得两个夹持部件不发生位移,从而便于对拼接板材的夹持。
[0011]
另外,由技术特征所述紧固盖板敞口处套设于所述两个夹持部件的上端、和所述紧固底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卡扣固定在所述卡槽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显得出的结论为紧固盖板位于紧固底板的上方。
[0012]
作为本申请中紧固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紧固件为螺栓螺母组件。该固定方式具有的优点在于:能够适应不同的距离,当紧固盖板和紧固底板之间的距离在一定误差范围内时,不影响螺栓螺母组件的使用。
[0013]
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紧固盖板的敞口端部设有平行于其自身长度方向的插销,所述两个夹持部件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平行于所述紧固盖板长度方向的销孔,所述插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销孔中。其具有安装方便的结构特点。
[0014]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夹持部件分别为z型码片,且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z型码片的上端。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的槽口朝下设置,且所述紧固底板两端的卡扣部朝上延伸。其用于防止紧固底板朝向紧固盖板运动。
[0016]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夹持部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拼接板材上。该固定件为螺杆、螺钉和铆钉中的一种。
[0017]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夹持部件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拼接板材上。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9]
图1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拼接板材用紧固设计结构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
图3是本申请的拼接板材用紧固设计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
其中附图中所涉及的标号如下:
[0023]
1-夹持组件;2-拼接板材;3-锁紧组件;11-夹持部件;12-卡槽;31-紧固盖板;32-紧固底板;33-紧固件;111-固定座;311-插销;321-卡扣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拼接板材用紧固设计结构,包括:夹持组件1,夹持组件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夹持部件11,两个夹持部件11的夹持端分别固定在拼接板材2的两侧;锁紧组件3,锁紧组件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夹持部件11的锁紧端上。
[0026]
安装时,两个夹持部件11的夹持端对两个以上拼接板材2进行夹持,锁紧组件3固
定在两个夹持部件11的锁紧端,从而使得两个夹持部件11的位置固定,此时拼接板材2被夹持部件11夹持,且不易发生晃动。然后,手动调节拼接板材2,使拼接板材2无空隙且平整,最后将拼接板材2对应固定在两个夹持部件11的夹持端上。其中,两个夹持部件11之间的距离,以及拼接板材2厚度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计算得出,具体尺寸细节不作深入赘述。
[0027]
其技术效果是:通过设计对拼接板材2进行夹持的结构,从而避免拼接板材2的晃动,便于对拼接板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保证了拼接板材2的平整度;最后将拼接板材2进行固定。其既能够保证拼接板材2的平整度,又能够提高拼接板材2的安装效率。
[0028]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两个夹持部件11的锁紧端分别设有卡槽12,锁紧组件3两端分别卡扣设置在对应卡槽12中。卡扣连接作为固定方式的一种,其具有拆卸效率快的特点;另外,根据不同厚度拼接板材2的使用场景,可以及时更换和调整不同长度尺寸的锁紧组件3,提高了本方案的中夹持部件11的适配能力。
[0029]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锁紧组件3包括:紧固盖板31,紧固盖板31为底部敞口的倒u字型结构,紧固盖板31敞口处套设于两个夹持部件11的上端,且紧固盖板31可拆卸地安装在两个夹持部件11上;紧固底板32,紧固底板32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扣部321,卡扣部321卡扣固定在卡槽12中;紧固件33,紧固盖板31和紧固底板32之间通过紧固件33固定。
[0030]
本实施方式的构思和技术效果是:提供三重对夹持部件11进行固定的方式,方式一、紧固盖板31对两个夹持部件11进行固定;方式二、紧固底板32对两个夹持部件11进行固定;方式三、紧固盖板31和紧固底板32之间固定连接。此三种方式共同作用,提高了两个夹持部件11的固定强度,从而使得两个夹持部件11不发生位移,从而便于对拼接板材2的夹持。
[0031]
另外,由技术特征紧固盖板31敞口处套设于两个夹持部件11的上端、和紧固底板32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扣部321,卡扣部321卡扣固定在卡槽12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显得出的结论为紧固盖板31位于紧固底板32的上方。
[0032]
作为本申请中紧固件33的一种实施方式,紧固件33为螺栓螺母组件。该固定方式具有的优点在于:能够适应不同的距离,当紧固盖板31和紧固底板32之间的距离在一定误差范围内时,不影响螺栓螺母组件的使用。
[0033]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紧固盖板31的敞口端部设有平行于其自身长度方向的插销311,两个夹持部件11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固定座111;固定座111上设有平行于紧固盖板31长度方向的销孔,插销311可拆卸地设置在销孔中。其具有安装方便的结构特点。
[0034]
进一步的,两个夹持部件11分别为z型码片,且卡槽12设置在z型码片的上端。
[0035]
进一步的,卡槽12的槽口朝下设置,且紧固底板32两端的卡扣部321朝上延伸。其用于防止紧固底板32朝向紧固盖板31运动。
[0036]
进一步的,两个夹持部件11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拼接板材2上。该固定件为螺杆、螺钉和铆钉中的一种。
[0037]
进一步的,两个夹持部件11通过螺钉固定在拼接板材2上。
[0038]
安装步骤:
[0039]
步骤一:将两个拼接板材2贴合放置,并调整好位置。
[0040]
步骤二:将两个夹持部件11分别放置在拼接板材2的两侧,将紧固底板32卡扣固定
在两个夹持部件11的卡槽12中。
[0041]
步骤三:将紧固盖板31的插销311沿着平行于紧固盖板31长度的方向插入至固定座111的销孔中。
[0042]
步骤四:用螺栓组件对紧固盖板31和紧固底板32进行固定。
[0043]
步骤五:对拼接板材2的位置进行手动微调。
[0044]
步骤六:将拼接板材2通过螺钉固定在夹持部件11的夹持端上。
[0045]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