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用支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18594发布日期:2021-05-11 15:1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浇带用支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浇带用支模结构。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指: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在梁、板、墙等平面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

在后浇带施工时需要支设模板,对于楼板、基础面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后浇带施工,在板面上通常捆扎有底筋。现有相关技术中针对该种结构的施工过程为:在底筋上竖直焊接短钢筋,多个短钢筋沿着后浇带的长度方向排布,然后在多个短钢筋上采用铁丝网围住,钢丝网最终成为两侧的模板;然后再在短钢筋的上表面水平焊接止水板,在止水板的上表面焊接第二层短钢筋,并绑扎固定钢丝网,形成第二层模板。模板在浇筑时将后浇带长度方向两侧的混凝土与后浇带内部隔离。

上述中的未改进前的支模结构采用钢丝网支模,由于钢丝网刚度差、易变形,在将后浇带长度方向两侧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后,混凝土很容易将钢丝网挤压变形,导致混凝土断面处凹凸不平,后期混凝土成型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后浇带钢丝网内侧的混凝土进行凿除,最终造成施工的效果一般。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施工质量不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后浇带支模结构以及后期后浇带的成型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后浇带支模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后浇带支模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后浇带用支模结构,包括设置在后浇带底筋上的支撑结构以及水平设置在支撑结构上的止水板,所述止水板位于后浇带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止水板上表面均竖直设有侧板,所述止水板以及侧板的长度方向平行后浇带的长度方向,位于两个止水板上的侧板之间设有加固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钢丝网改为侧板,并且在侧板相互靠近的侧面之间留有加固组件,从而对侧板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当在后浇带长度方向两侧浇筑混凝土时,侧板能够较为稳定对混凝土起到支撑作用,一方面减少了侧板的形变,使得混凝土浇筑时更加整齐平整;另一方面减少了混凝土向后浇带内部泄漏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浇筑时的质量,提高了后浇带最终成型质量。

可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分别水平设置在后浇带长度方向两侧的底板以及分别竖直设置在两个底板上表面的支撑板,所述止水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板顶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使用时,当支撑板长度方向相互背离的一面受到浇筑时的混凝土的挤压时,支撑板与底板固定连接,有效提高了支撑板竖直方向的稳定性,减少支撑板的形变,进而使得混凝土的浇筑成型更加平整,提高了后浇带的成型质量。

可选的,所述底板与支撑板的竖直侧面之间设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使得支撑板与底板之间形成整体连接关系,进一步对支撑板的竖直侧面起到支撑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板的稳固性,进一步减少了支撑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形变的情况,提高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可选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垂直设置在其中一个侧板竖直侧面上的主螺纹杆、垂直另一侧板竖直侧面设置的副螺纹杆以及设置在主螺纹杆与副螺纹杆之间的调节套,所述主螺纹杆、副螺纹杆以及调节套同轴设置,所述调节套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主螺纹杆以及副螺纹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加固组件的具体结构,在使用时,旋动调节套,从而带动主螺纹杆以及副螺纹杆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进而对侧板进行支撑,减少侧板的形变量,提高后续混凝土浇筑时的平整性;再者,该种加固组件还可以调整两个侧板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后浇带使用时的适应性。

可选的,所述主螺纹杆以及副螺纹杆朝向侧板的一端均设有垫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主螺纹杆以及副螺纹杆与侧板竖直侧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对主螺纹杆以及副螺纹杆对于侧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减小了侧板的形变量,提高了施工质量。

可选的,所述止水板上表面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安装槽,所述侧板竖直固定连接在安装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侧板与止水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侧板与止水板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减少侧板的形变量。

可选的,所述侧板相背离的一面设有便于后期拆除的隔离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层可以设为纸板或者多层钢丝网,混凝土成型时直接与隔离层成型,避免混凝土直接与侧板直接接触,当后期后浇带需要进行浇筑混凝土时,可以将侧板从止水板上拆卸,进而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可选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盖板以及设置在盖板底面长度方向两侧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分别与两个侧板相互靠近的一面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另一种加固组件的具体结构,在使用时,当浇灌混凝土时,将盖板卡接在两个侧板的顶端,继而限位板对两个侧板形成支撑作用,该种结构安装使用时更为简单,但是无法方便的调节两个侧板之间的距离。并且,该种结构在使用时,盖板可以有效减少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越过侧板的顶端进入到后浇带中,从而提高了浇筑质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侧板之间设置加固组件,从而较好的减少了在后浇带长度方向的两侧浇灌混凝土时侧板发生形变的情况,有效提高了混凝土浇筑时的平整性,进而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2.通过将支撑结构设为底板与支撑板,代替原有焊接短钢筋的结构,底板提高了支撑结构与底筋之间的连接面积,支撑板则提高了与底板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支撑结构整体更加稳定,减少浇筑混凝土时发生形变的情况,提高了后浇带最终的成型质量;

3.通过将加固组件设为主螺纹杆、副螺纹杆以及调节套,使得加固组件可以更加方便的适应侧板之间的距离不同的情况,有效提高了加固组件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支模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支模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结构;11、底板;12、支撑板;2、止水板;3、侧板;4、加固组件;41、主螺纹杆;42、副螺纹杆;43、调节套;45、盖板;46、限位板;5、加强筋;6、垫板;7、安装槽;8、隔离层;9、底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后浇带的支模结构。该支模结构包括设置在底筋9上表面的支撑结构1以及水平设置在支撑结构1上的止水板2。支撑结构1包括水平焊接在后浇带长度方向两侧底筋9上表面的底板11以及竖直一体固定连接在底板11上表面的支撑板12,支撑板12设置在两块底板11相背离的一侧上表面,底板11以及支撑板12的长度方向均平行后浇带的长度方向。在支撑板12与底板11之间设有加强筋5,加强筋5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2的竖直侧面,加强筋5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底板11上。当支撑板12长度方向相互背离的一面受到浇筑时的混凝土的挤压时,支撑板12与底板11固定连接,有效提高了支撑板12竖直方向的稳定性,减少支撑板12的形变,进而使得混凝土的浇筑成型更加平整,提高了后浇带的成型质量。

参照图1和图2,在两个止水板2的上表面均竖直固定连接有侧板3,具体为在每个止水板2的上表面均设有安装槽7,安装槽7的长度方向平行后浇带的长度方向,安装槽7的宽度等于侧板3的厚度,在安装时,侧板3的底端插接在安装槽7内并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为焊接。

参照图1,在相邻两个侧板3之间设有用于加固侧板3位置的加固组件4。加固组件4包括垂直焊接在其中一个侧板3竖直侧面上的主螺纹杆41、垂直焊接另一侧板3竖直侧面上的副螺纹杆42以及设置在主螺纹杆41与副螺纹杆42之间的调节套43,主螺纹杆41、副螺纹杆42以及调节套43之间同轴设置,调节套4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主螺纹杆41以及副螺纹杆42圆周外侧壁,主螺纹杆41的螺纹方向与副螺纹杆42的螺纹方向相同,调节套43内螺纹方向保持不变。在旋动调节套43时,调节套43带动主螺纹杆41以及副螺纹杆42同时远离或者同时靠近,进而在完成加固支撑作用的同时还具有调节两个侧板3之间距离的作用。

参照图1,在主螺纹杆41以及辅助螺纹杆长度方向朝向侧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垫板6,在本实施例中设为梯台状,垫板6较大的底面与侧板3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3相互背离的一面设有便于后期拆除的隔离层8,在本实施例中隔离层8设为纸板或者塑料薄膜等,后期拆除支模结构时,隔离层8倍舍弃,支模结构可拆卸重复利用,同时也方便后期后浇带长度方向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清理。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后浇带用支模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先在施工平面上绑扎底筋9,然后划线找出后浇带的位置,在后浇带底部长度方向的两侧将底板11焊接在底筋9上,在支撑板12与底板11之间焊接加强筋5。

然后在支撑板12的上表面水平焊接止水板2,在止水板2的安装槽7内焊接安装固定侧板3。

最后在侧板3之间安装加固组件4,具体为先在其中一个侧板3上焊接主螺纹杆41,再将调节套43旋在主螺纹杆41上,在另一个侧板3的竖直侧面焊接副螺纹杆42,最终使得调节套4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主螺纹杆41以及副螺纹杆42上。

最后一步将隔离层8利用胶粘多点固定在侧板3上即可。

实施例二

参照图3,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固组件4包括水平设置在两个侧板3之间的盖板45以及一体竖直设置在盖板45底面长度方向两侧的限位板46,限位板46分别与两个侧板3相互靠近的一面抵紧。当浇筑混凝土时,将盖板45卡接在两个侧板3的顶端,继而限位板46对两个侧板3形成支撑作用,该种结构安装使用时更为简单,但是无法方便的调节两个侧板3之间的距离。该种结构在使用时,盖板45可以有效减少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越过侧板3的顶端进入到后浇带中,从而提高了浇筑质量。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