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与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9525发布日期:2021-05-14 17:11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钢筋混凝土梁与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2.钢筋混凝土梁纵筋与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构造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纵筋之间采用连接肋板组,钢筋焊接于连接肋板组上;这种节点连接方式现场焊接作业量大,且梁纵筋与连接肋板组下皮焊接是仰焊,现场作业困难,焊接质量难以保证;二是钢柱上焊接钢筋连接套筒,钢筋通过钢筋连接套筒连接于钢柱上,主要缺点是定位精度要求高,定位困难,施工误差会导致钢筋难以拧入套筒。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场焊接工作量大、焊接质量难以保证、定位困难等方面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包括钢筋混凝土梁和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在钢筋混凝土梁和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处设置有u型槽板,使钢筋混凝土梁的底筋和面筋与u型槽板呈插接式连接;所述u型槽板通过连接肋板组与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连接;在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的矩形钢管内腔与钢筋混凝土梁的面筋和底筋相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内隔板。
6.进一步限定,所述u型槽板的结构是在连接肋板组的上沿和/或下沿开设有多个u型槽。
7.进一步限定,所述u型槽的底部为与钢筋混凝土梁的面筋或底筋相匹配的弧形面。
8.进一步限定,所述u型槽板的多个u型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
9.进一步限定,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面筋或底筋延伸至u型槽内并通过螺母固定连接。
10.进一步限定,所述螺母与u型槽板之间预留至少15mm。
11.进一步限定,所述u型槽板与连接肋板组垂直连接;所述连接肋板组包括焊接在u型槽板中部呈横纵十字交叉的横向连接肋板和纵向连接肋板。
12.进一步限定,所述内隔板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的中心均开设有浇筑孔、边缘位置开设有透气孔;所述下隔板和上隔板平行设置。
13.进一步限定,所述上隔板位于钢筋混凝土梁的面筋下方高度位置,所述下隔板位于钢筋混凝土梁的底筋上方高度位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u型槽板使钢筋混凝土梁的底筋和面筋与u型槽板呈插接
式连接,改变了钢筋混凝土梁与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的固定连接方式,方便了钢筋的定位,极大简化了施工流程,提高施工的便利性,同时保证梁柱结合的稳定性和连接强度。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隔板与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之间的浇筑腔内灌注混凝土浆液,使钢筋混凝土梁与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连接为一体结构,分散梁柱连接位置的结构应力,提高梁柱结合的稳定性。
17.3)本实用新型的u型槽板可加工为标准件,适用于不同宽度和钢筋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梁,灵活性更高,而且加工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18.图1为钢筋混凝土梁与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纵剖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钢筋混凝土梁与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横剖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的面筋与u型槽板的插接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双侧开槽的u型槽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内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单侧开槽的u型槽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

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2

钢筋混凝土梁,3

矩形钢管,4
‑ꢀ
底筋,5

面筋,6

螺母,7

内隔板,71

浇筑孔,72

透气孔,8

u型槽板, 9

连接肋板组,91

横向连接肋板,92

纵向连接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下述的实施情形。
26.实施例1
27.参见图1~5,本实施例的钢筋混凝土梁与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包括钢筋混凝土梁2和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1、u型槽板8以及内隔板 7和连接肋板组9;其中,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1是由混凝土与矩形钢管浇筑为一体而形成的组合结构,其能够有效发挥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各自优点,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延伸性大大提高。钢筋混凝土梁2采用双排钢筋设置,其梁宽为300mm,梁高为800mm,钢筋混凝土梁2的保护层厚度以及钢筋直径和数量均按照建筑相关标准设计。在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1的四个面分别通过u型槽板8插接方式与钢筋混凝土梁2连接,即连接节点处的四个方向分别通过8个u型槽板8连接,每个连接面对应上下2个u型槽板8,如图2所示,u型槽板8是在连接板的上沿和下沿分别开设6个u型槽,上沿u型槽开口向上,而下沿的u型槽开口向下,使钢筋混凝土梁2的双排面筋5分别从上部连接的u型槽板8的上沿u型槽和下沿u型槽插入,而双排底筋4分别从下部连接的u型槽板8的上沿u型槽和下沿u型槽插入,使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1的四个面对应的钢筋混凝土梁2的底筋4和面筋5与 u型槽板8呈插接方式连接。本实施例的u型槽的底部均为与钢筋混凝土梁2 的面筋5或底筋4相匹配的弧形面,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且u型槽的底部槽宽大于面筋5和底筋4的直径1mm左右,u型槽的水平间距不小于10mm,上沿的u型槽与下沿对应的u型槽之间的纵向间距不小于50mm,方便插入钢筋。在钢筋混凝土梁2的面筋5和底筋4延伸至u型槽的末端均加工丝扣,并套入螺母6,螺母6与u型槽板8之间预留15mm左
右的安装空隙,便于钢筋混凝土梁2的面筋5和底筋4插入u型槽内,保证钢筋落位。
28.本实施例的u型槽板8通过连接肋板组9焊接固定在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1的矩形钢管外壁上,在起连接作用的同时加强u型槽板8的结构强度。其中连接肋板组9是由1个横向连接肋板91和2个纵向连接肋板92组成,其中横向连接肋板91水平安装在u型槽板8的中部,一侧边与u型槽板8 垂直焊接,另一侧与矩形钢管的外壁垂直焊接。两个纵向连接肋板92均呈直角梯形结构,其一个直角边侧垂直连接在横向连接肋板91上,另一直角边侧垂直连接在u型槽板8的中部,两个纵向连接肋板92分别连接在横向连接肋板91的中部上侧和下侧,与横向连接肋板91呈十字交叉。
29.在上述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1的矩形钢管3内腔与钢筋混凝土梁2的面筋5和底筋4相对的高度位置分别设置有内隔板7,参见图5,即内隔板7 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和下隔板的中心均开设有直径为200mm的浇筑孔71,边缘四个角的位置分别开设有透气孔72,浇筑时通过透气孔72能够正常排气,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密实性和稳定性;上隔板位于钢筋混凝土梁2 的面筋5下方50mm高度位置,下隔板位于钢筋混凝土梁2的底筋4上方50mm 高度位置,下隔板和上隔板平行设置,使下隔板和上隔板与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1的内壁连接形成一个上下贯穿连通的浇筑腔,通过上隔板的浇筑孔71向其中浇筑混凝土浆液,从下隔板的浇筑孔71溢出,保证上隔板、下隔板以及矩形钢管3内腔通过管柱的混凝土浆液连接成密实的一体结构,增强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1与钢筋混凝土梁2的连接节点处的结构稳定性和应力分散。
30.实施例2
31.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针对于宽度较小且钢筋排布较少的钢筋混凝土梁2。本实施例的u型槽板8在连接肋板组9的上沿和下沿分别与钢筋混凝土梁2的面筋5和底筋4相对的位置开设有4个u型槽,且上沿u 型槽开口向上,而下沿的u型槽开口向下,使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1四个面对应的钢筋混凝土梁2的底筋4和面筋5能够分别从下方或者上方直接插入各个u型槽内,与u型槽板8呈插接方式连接。本实施例的u型槽的底部均为与钢筋混凝土梁2的面筋5或底筋4相匹配的弧形面,槽口宽度等于槽底弧形面的直径。为了便于安装,本实施例的u型槽的底部槽宽大于面筋5 和底筋4的直径0.5mm左右,u型槽的水平间距不小于8mm。
32.其他部件及其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
33.实施例3
34.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针对于宽度较小且钢筋排布较少的钢筋混凝土梁2,钢筋混凝土梁2是单排钢筋结构,其面筋5为横向排列的4 根,底筋4为横向排列的4根。
35.本实施例的u型槽板8加工为标准间,其单边开有6个u型槽,如图6 所示,上部与面筋5插接的u型槽板8是在连接板的上沿开设6个u型槽,下部与底筋4插接的u型槽板8是在连接板的下沿开设6个u型槽,使钢筋混凝土梁2的面筋5从上部连接的u型槽板8的上沿任意4个u型槽插入,而底筋4从下部连接的u型槽板8的下沿任意4个u型槽插入。
36.本实施例的u型槽的底部均为与钢筋混凝土梁2的面筋5或底筋4相匹配的弧形面,槽口宽度等于槽底弧形面的直径。为了便于安装,本实施例的 u型槽的底部槽宽大于面筋5和底筋4的直径0.5mm左右,u型槽的水平间距不小于8mm。
37.其他部件及其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
38.上述实施例中的钢筋混凝土梁2和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1的设计参照建筑标准设计,而u型槽的开设数量以及槽间距、槽宽等均与钢筋混凝土梁 2的宽度、钢筋数量以及钢筋排布相关,因此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39.上述实施例的钢筋混凝土梁2与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1连接的具体施工方法为:
40.(1)根据钢筋混凝土梁2的梁宽、粱高、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等计算内隔板7的厚度以及内隔板7的安装位置,内隔板7上开设透气孔72及浇筑孔71;
41.(2)根据钢筋直径及数目计算u型槽板8的厚度,并根据钢筋间距、直径、数目开设u型槽,可预制成标准件;
42.(3)通过熔透焊将u型槽板8以及内隔板7、连接肋板组9与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1焊接;
43.(4)将各钢筋混凝土梁2的底筋4和面筋5与u型槽板8的u型槽对正,在各个底筋4和面筋5末端上分别套上螺母6,螺母6与连接肋板组9之间预留15mm空隙,将底筋4从u型槽板8的下沿的u型槽插入,面筋5从从u 型槽板8的上沿的u型槽插入,保证各钢筋混凝土梁2的底筋4和面筋5正常落位,拧紧螺母6;
44.(5)绑扎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1的箍筋及向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浆液形成矩形钢管型钢混凝土柱内混凝土柱3,保养至强度达标。
45.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