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61209发布日期:2021-08-13 16:2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顶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防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顶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建屋顶是建筑物最上层的外围护构件,用于抵抗自然界的雨、雪、风、霜、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建筑内部有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屋顶应满足坚固耐久、防水、保温、隔热、防火和抵御各种不良影响的功能要求。但筑物的屋顶由于长年承受风吹日晒,若屋顶出现泄漏点,容易导致墙体渗水,进而腐蚀墙面,影响正常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升屋顶的防水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屋顶防水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屋顶防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安装在屋顶上,所述屋顶上通过连接机构安装有防水机构,所述防水机构设置在连接机构的上侧,所述防水机构包括设置在屋顶上的若干防水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防水块,所述防水块上端面呈圆弧形,所述防水块上设置有若干用以疏导雨水的防水模块,所述防水模块上设置有若干用以排放雨水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末端连通有用以排放雨水的排放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屋顶的宽度和长度采用合适数量的防水块对屋顶进行覆盖防水,防水块可通过连接机构将其固定在屋顶上,采用防水块将屋顶覆盖,以达到挡水和防水的效果,同时结合防水模块以增强防水块的防水性能,同时通过导流管和排放组件将雨水排离屋顶,从而提升屋顶的防水性能。

优选的,所述排放装置包括设置在防水块下侧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防水块之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导流管与集水槽之间相互连通,所述集水槽的相对两侧连通有一排水管道,位于同侧的排水管道之间连通有一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延伸至地面位置连通有一水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用以覆盖集水槽的开口,进而便于在集水槽上放置防水块,且可减少集水槽收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漏水的可能;同时集水槽可将导流管内的雨水收集在集水槽内,从而使得防水块能够适应较大的雨量;同时在集水槽内的雨水较多时,还可通过排水管道和主管道将雨水汇集在水箱中,从而可对雨水进行一个回收利用,起到一定的环保作用。

优选的,所述防水模块的两侧皆设置有一排水道,所述排水道从中间至两端倾斜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防水块边侧雨水的积蓄,使得雨水能够快速的通过排水道排出屋顶。

优选的,所述排水道与排水管道之间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排水道内的雨水收集在水箱内。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未被防水块覆盖部分开设有若干流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集水槽的雨水收集性能,减少雨水在安装板上的积蓄。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中部横梁和设置在中部横梁两侧的侧置横梁;所述中部横梁的底部依次平行设置有中部支撑横梁和中部支撑底板,中部支撑横梁的横截面小于中部横梁的横截面;所述侧置横梁的底部依次设置有侧置支撑横梁和侧置底板,侧置支撑横梁的横截面小于侧置横梁的横截面,所述中部横梁和侧置横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设置在中部支撑底板和侧置底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水块能够稳定的安装在屋顶上,同时还可将安装板和集水槽安装在中部支撑横梁和侧置支撑横梁之间,使得集水槽能够稳定的限制在屋顶上,进而延长防水块、安装板和集水槽的使用年限,降低集水槽因长年承受风吹日晒而发生漏水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中部支撑底板和侧置底板皆通过螺纹固定锥与屋顶相互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中部支撑底板和侧置底板与屋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屋顶之间设置有钢架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架结构的设置,可进一步提升连接板的支撑稳定性,使得其能够承托更高重量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钢架结构为连续的三角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钢结构的支撑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可根据屋顶的宽度和长度采用合适数量的防水块对屋顶进行覆盖防水,防水块可通过连接机构将其固定在屋顶上,采用防水块将屋顶覆盖,以达到挡水和防水的效果,同时结合防水模块以增强防水块的防水性能,同时通过导流管和排放组件将雨水排离屋顶,从而提升屋顶的防水性能;

2.连接机构的设置,使得防水块能够稳定的安装在屋顶上,同时还可将安装板和集水槽安装在中部支撑横梁和侧置支撑横梁之间,使得集水槽能够稳定的限制在屋顶上,进而延长防水块、安装板和集水槽的使用年限,降低集水槽因长年承受风吹日晒而发生漏水的可能性;

3.钢架结构的设置,可进一步提升连接板的支撑稳定性,使得其能够承托更高重量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隐藏防水机构后用以体现屋顶与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机构;11、中部横梁;111、中部支撑横梁;112、中部底板;12、侧置横梁;121、侧置支撑横梁;122、侧置底板;13、安装槽;14、连接板;15、钢架结构;2、防水机构;3、螺纹固定锥;4、集水槽;41、通孔;42、排水管道;43、主管道;44、水箱;5、安装板;6、防水组件;61、防水块;62、防水模块;63、导流管;64、排水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参照图1和图2,设置在屋顶上,屋顶通过连接机构1连接有防水机构2。

参照图1和图2,连接机构1包括中部横梁11和侧置横梁12。中部横梁11呈矩形状,中部横梁11的底部平行固接有中部支撑横梁111,中部支撑横梁111的横截面积小于中部横梁11,且中部支撑横梁111长度和中部横梁11保持一致,中部支撑横梁111长度与中部横梁11保持一致;支撑横梁11下端部固接有中部底板112,且中部底板112与中部支撑横梁111的底面平行设置,中部底板112对中部横梁11和中部支撑横梁111起支撑作用,中部底板112呈矩形状,中部底板112的长度与中部横梁11相同;中部支撑横梁111使得中部横梁11和中部底板112中间存在距离;侧置横梁1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屋顶的两侧,侧置横梁12呈矩形状,侧置横梁12长度与连接机构1保持一致;侧置横梁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侧置支撑横梁121,侧置支撑横梁121为矩形状且侧置支撑横梁121横截面小于侧置横梁12的横截面,侧置支撑横梁121的长度与侧置横梁12保持一致;侧置支撑横梁121下端部固接有侧置底板122,侧置底板122为矩形,且侧置底板122与中部底板112共面设置;侧置底板122对侧置横梁2和侧置支撑横梁121起支撑作用;侧置支撑横梁121使得侧置横梁12和侧置底板122中间存在距离;中部支撑横梁111的两侧和侧置支撑横梁121朝向中部支撑横梁111的一侧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一安装槽13,且四个安装槽13位置位于同一平面内;安装槽13内设有可与安装槽13卡接的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长度与两个安装槽13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通过连接板14将中部支撑横梁111和侧置支撑横梁121相连,使得中部横梁11和侧置横梁12之间形成一个整体,进而提高该结构的稳定性。中部横梁11和侧置横梁12均可采用防水表面涂料进行表面防水处理。连接板14与屋顶平面设置有用于支撑的连续三角形的钢架结构15,钢架结构15平铺于屋顶平面上,并与上方的连接板14下表面抵接,从而起到支撑上方装置的作用。

参照图1和图2,中部支撑底板111的两侧以及侧置底板122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固定锥3,螺纹固定锥3的一端螺纹连接至屋顶建筑内部,通过中部底板112和侧置底板122的配合分别对中部横梁11和侧置横梁12进行固定,利用螺纹固定锥3将中部底板112和侧置底板122与屋顶进行固定,便于进行拆卸和安装。

参照图1和图2,中部支撑横梁111和其两侧的侧置支撑横梁121之间安装有集水槽4,集水槽4采用防水材料,集水槽4设置有两个且接水槽4为上端面开口的矩形状,集水槽4的长度大于屋顶的宽度,以使集水槽4的两端均从屋顶两侧外置,且集水槽4两侧端面分别与中部支撑横梁111和侧置支撑横梁121的相对侧壁抵接;集水槽4下表面与连接板14固定连接,集水槽4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导流,避免雨水向四周泄漏,从而保护连接机构1不受雨水的腐蚀;集水槽4位于屋顶的外侧侧壁开设有通孔41,通孔41与集水槽4内部连通;通孔41在集水槽4外部连通有排水管道42,两侧的侧置横梁12外部的排水管道42均向下倾斜放置;两个排水管道42的最低点之间相互连通,且两者的连通处位于中部横梁11的正下侧,两个排水管道42连通处固定连通有一主管道43,主管道43垂直设置于地面,且主管道43为直径大于排水管道42的空心圆柱体,主管道43沿屋顶垂直方向延伸至地面,使得排水管道42流下的雨水沿主管道43下降至地面;两个主管道43在地面上的排水口均安装有一水箱44,水箱44可用于收集从主管道流下的雨水,并在之后进行回收利用。

参照图1和图2,集水槽4上表面覆盖有安装板5,且安装板5与集水槽4上表面紧密贴合;安装板5的一侧与中部横梁11的侧面相贴合,安装板5的另一侧与侧置横梁12的侧面相贴合,且安装板5与中部横梁11和侧置横梁12之间使用密封胶进行密封,从而增加该防水连接结构内的组件密封性。

参照图1和图2,防水机构2包括设置在安装板5上表面的两个防水组件6,两个防水组件6沿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在安装板5上未被防水组件6覆盖部分开设有若干流水孔(图中未示出),流水孔用以将防水组件流下的雨水收集在集水槽4内。防水组件6包括防水块61,且防水块61上端面呈圆弧形,防水块6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防水模块62,若干防水模块62沿防水块61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防水模块62端呈圆弧形并可紧密贴合在防水块61的上侧圆弧面上;防水模块62上侧嵌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导流管63,导流管63沿防水模块62弧度方向排布,导流管63延伸至屋顶侧面并与集水槽4的内部相互连通,使得落入导流管63的雨水沿导流管63进入集水槽4内,导流管63可使雨水更均匀的流动;防水块61下端部固接有一用于雨水排放的排水道64,排水道64从中间至两端倾斜放置,排水道64下侧通过管路与集水槽4相互连通,使得落在防水块61上的雨水运动至排水道64中,从而经排水道64流入至集水槽4中进行收集或回收利用;排水道64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排水管道42相互连通,从而提升排水道64的排放量,雨水较大时,多余的雨水可直接通过排水道64的两端流向排水管道42并通过主管道43汇集在水箱44中;防水块61和防水模块62的拼接处可使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可防止雨水通过拼接的缝隙进入连接结构中,同时提升了防水块61和防水模块62的整体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屋顶防水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雨水落在经密封胶紧密结合的防水块61和防水模块62上,防水块61和防水模块62上表面均呈弧形,因此雨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防水块61和防水模块62上表面向下运动。为了防止因特大雷雨天气而导致降水量过大的问题,本实施例将导入集水槽4内的雨水引流,落在防水块61的雨水向下运动至倾斜放置的排水道64中,排水道64与集水槽4连通,从而使雨水进入集水槽4中;落在设置于防水模块62上的导流管63中的雨水直接可沿导流管63进入集水槽4中。集水槽4采用防水结构,且长度大于下方的连接机构1,使得雨水不会流入下方的连接机构1中;每个集水槽4外侧均通过通孔41连接有排水管道42,从集水槽4中流出的雨水经通孔41沿两个排水管道42进入主管道43中,并沿主管道43向下流入水箱44中进行回收利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