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叠合板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06575发布日期:2021-09-04 08:5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叠合板模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叠合板模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板模板。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多,预制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部件,整体性好,预制叠合板的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但是目前预制叠合板的模板还存在一些不足:
3.第一,目前预制叠合板模板零部件较多,拆装复杂,增加了施工时间,另外间接使模板生产成本较高;
4.第二,目前预制叠合板模板高度单一,适应范围小,或需要重新加工后使用,增加模板费用。
5.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预制叠合板模板,降低模板成本,提高了模板适应范围,且操作便捷,提高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板模板,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降低模板成本,提高了模板适应范围,且操作便捷,提高了施工进度。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叠合板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制作预制叠合板的矩形模板框,所述矩形模板框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模板段,多个所述模板段的结构均相同,各个所述模板段均包括水平板、与水平板垂直布设的竖直板和安装在竖直板顶部且沿竖直板长度方向布设的调节块;
8.所述调节块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凸块,所述竖直板的顶部设置有配合凸块的定位槽,所述水平板上设置有带动调节块沿竖直板顶部定位槽滑移的调节部件;
9.所述竖直板上设置有多个穿筋孔,多个所述穿筋孔沿竖直板的长度方向布设。
10.上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和竖直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11.所述穿筋孔为腰形孔,所述穿筋孔的底部和所述水平板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穿筋孔的顶部和所述竖直板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12.上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包括设置在水平板上且竖向板布设的调节板、安装在调节板上的螺纹杆和穿设在螺纹杆上且贴合调节板的调节螺母,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调节块连接,所述螺纹杆和水平板平行布设。
13.上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板靠近水平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顶部和凸块的底部相齐平。
14.上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模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模板段记作第一模板段和第二模板段,所述第一模板段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模板段上设置有第二连接
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
15.上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左平板、第二左平板和第三左平板,以及连接第一左平板、第二左平板与第三左平板的第一连接板;
16.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右平板、第二右平板,以及连接第一右平板与第二右平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右平板位于第一左平板、第二左平板之间,所述第二右平板位于第二左平板和第三左平板之间,所述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左平板、第一右平板、第二左平板、第二右平板和第三左平板。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8.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布设简便,投入成本较低。
19.2、本实用新型模板段包括水平板、竖直板和调节块,通过水平板与钢台车的固定,实现矩形模板框安装在钢台车的钢板上,通过竖直板和调节块围设的空腔形成待浇筑空腔,从而实现叠合板的预制。
20.3、本实用新型设置调节块,是为了通过滑移调节块,以使调节块位于竖直板顶部正上方,从而通过竖直板和调节块增加了矩形模板框的高度;另外通过滑移调节块,以使调节块位于竖直板的外侧面,从而减少了矩形模板框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厚度的现叠合板的预制,提高了模板适应范围。
21.4、本实用新型设置调节部件,是为了通过调节部件带动调节块沿竖直板顶部定位槽滑移,确保调节块的滑移路径,从而确保调节块的内侧面和竖直板的内侧面相齐平,提高了不同厚度的现叠合板的预制质量。
22.5、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模板段可拆卸连接,以使用于制作预制叠合板的矩形模板框安装拆卸便捷,提升工人作业效率,从而提高了施工进度,且减少人力。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降低模板成本,提高了模板适应范围,且操作便捷,提高了施工进度。
24.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的左视图。
27.图3为图1除去调节部件后的俯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第一模板段;
ꢀꢀꢀꢀꢀꢀꢀ1‑
1—定位槽;
ꢀꢀꢀꢀꢀꢀꢀꢀꢀꢀ1‑
2—竖直板;
[0030]1‑
3—水平板;
ꢀꢀꢀꢀꢀꢀꢀꢀꢀꢀ1‑
4—穿筋孔;
ꢀꢀꢀꢀꢀꢀꢀꢀꢀꢀꢀ1‑
5—加强筋;
[0031]
2—第二模板段;
ꢀꢀꢀꢀꢀꢀꢀꢀ
4—调节板;
[0032]
5—螺纹杆;
ꢀꢀꢀꢀꢀꢀꢀꢀꢀꢀꢀꢀ
6—调节块;
ꢀꢀꢀꢀꢀꢀꢀꢀꢀꢀꢀꢀꢀ6‑
1—凸块;
[0033]
7—定位板;
ꢀꢀꢀꢀꢀꢀꢀꢀꢀꢀꢀꢀ
8—第一连接件;
ꢀꢀꢀꢀꢀꢀꢀꢀꢀ8‑
1—第一左平板;
[0034]8‑
2—第二左平板;
ꢀꢀꢀꢀꢀꢀ8‑
3—第三左平板;
ꢀꢀꢀꢀꢀꢀꢀ8‑
4—第一连接板;
[0035]
9—第二连接件;
ꢀꢀꢀꢀꢀꢀꢀꢀ9‑
1—第一右平板;
ꢀꢀꢀꢀꢀꢀꢀ9‑
2—第二右平板;
[0036]9‑
3—第二连接板;
ꢀꢀꢀꢀꢀꢀ
10—调节螺母;
ꢀꢀꢀꢀꢀꢀꢀꢀꢀꢀ
1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制作预制叠合板的矩形模板框,所述矩形模板框包括多个可拆卸连接的模板段,多个所述模板段的结构均相同,各个所述模板段均包括水平板1

3、与水平板1

3垂直布设的竖直板1

2和安装在竖直板1

2顶部且沿竖直板1

2长度方向布设的调节块6;
[0038]
所述调节块6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凸块6

1,所述竖直板1

2的顶部设置有配合凸块6

1的定位槽1

1,所述水平板1

3上设置有带动调节块6沿竖直板1

2顶部定位槽1

1滑移的调节部件;
[0039]
所述竖直板1

2上设置有多个穿筋孔1

4,多个所述穿筋孔1

4沿竖直板1

2的长度方向布设。
[0040]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板1

3和竖直板1

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

5;
[0041]
所述穿筋孔1

4为腰形孔,所述穿筋孔1

4的底部和所述水平板1

3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穿筋孔1

4的顶部和所述竖直板1

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004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件包括设置在水平板1

3上且竖向板布设的调节板4、安装在调节板4上的螺纹杆5和穿设在螺纹杆5上且贴合调节板4的调节螺母10,所述螺纹杆5的一端与调节块6连接,所述螺纹杆5和水平板1

3平行布设。
[0043]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板1

2靠近水平板1

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定位板7,所述定位板7的顶部和凸块6

1的底部相齐平。
[0044]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模板段记作第一模板段1和第二模板段2,所述第一模板段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8,所述第二模板段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9,所述第一连接件8和所述第二连接件9通过螺栓11连接。
[004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8包括第一左平板8

1、第二左平板8

2和第三左平板8

3,以及连接第一左平板8

1、第二左平板8

2与第三左平板8

3的第一连接板8

4;
[0046]
所述第二连接件9包括第一右平板9

1、第二右平板9

2,以及连接第一右平板9

1与第二右平板9

2之间的第二连接板9

3,所述第一右平板9

1位于第一左平板8

1、第二左平板8

2之间,所述第二右平板9

2位于第二左平板8

2和第三左平板8

3之间,所述螺栓11依次穿过第一左平板8

1、第一右平板9

1、第二左平板8

2、第二右平板9

2和第三左平板8

3。
[0047]
本实施例中,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布设简便,投入成本较低。
[0048]
本实施例中,模板段包括水平板、竖直板和调节块,通过水平板与钢台车的固定,实现矩形模板框安装在钢台车的钢板上,通过竖直板和调节块围设的空腔形成待浇筑空腔,从而实现叠合板的预制。
[0049]
本实施例中,设置调节块,是为了通过滑移调节块,以使调节块位于竖直板顶部正上方,从而通过竖直板和调节块增加了矩形模板框的高度;另外通过滑移调节块,以使调节块位于竖直板的外侧面,从而减少了矩形模板框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厚度的现叠合板的预制,提高了模板适应范围。
[0050]
本实施例中,设置调节部件,是为了通过调节部件带动调节块6沿竖直板1

2顶部定位槽1

1滑移,确保调节块6的滑移路径,从而确保调节块6的内侧面和竖直板1

2的内侧面相齐平,提高了不同厚度的现叠合板的预制质量。
[0051]
本实施例中,设置多个模板段可拆卸连接,实现用于制作预制叠合板的矩形模板框的安装拆卸便捷,提升工人作业效率,从而提高了施工进度,且减少人力。
[0052]
本实施例中,设置穿筋孔1

4,是为了供钢筋的穿设,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绑扎的钢筋网。
[0053]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在绑扎的钢筋网的底部布设混凝土垫块。
[0054]
本实施例中,设置穿筋孔1

4为腰形孔,从而便于调节穿筋孔1

4中的钢筋距离水平板1

3底部的间距,从而适应不同高度预制叠合板需求。
[0055]
本实施例中,设置调节螺母10,是为了通过调节螺母10旋转带动螺纹杆5水平移动,另外调节螺母10旋转过程中始终和调节板4相贴合,确保螺纹杆5的一端靠近或者远离调节板4移动,通过螺纹杆5的水平移动带动调节块6沿竖直板1

2顶部定位槽1

1滑移。
[0056]
本实施例中,浇筑混凝时,还可使用堵浆塞把定位槽1

1封堵。
[0057]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螺纹杆5的一端设置有与调节块6连接的连接板,以使螺纹杆5的一端和调节块6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58]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将多个模板段拼接成矩形模板框,并将矩形模板框安装在钢台车顶部的钢板上,用滚筒在钢台车的钢板表面涂刷水性脱模剂,用毛刷在矩形模板框内侧面上涂刷脱模剂或者缓凝剂;待脱模剂或者缓凝剂成膜后,通过穿筋孔1

4穿设钢筋,且钢筋穿延伸至矩形模板框的外部,将钢筋交叉处均用扎丝绑扎,绑扎好的钢筋网的底部布设混凝土垫块;然后用堵浆塞把穿筋孔1

4封堵;之后给矩形模板框中浇筑混凝土并养护、拆模,得到预制叠合板模板。
[005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降低模板成本,提高了模板适应范围,且操作便捷,提高了施工进度。
[006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