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74460发布日期:2021-08-31 14:10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近年来行业发展的热点,在工厂预制梁、柱、墙板、楼板等构件,在现场进行拼装连接,可以大幅度减少现场工作量,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提高建筑业的绿色化与工业化水平。

装配式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点,是保证结构整体性的关键,当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基座连接时,不仅要考虑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现场拼接的效率,还要考虑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

公开号为cn10886768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螺栓钢筋插销预制装配混凝土柱脚节点,包括预制混凝土柱、基础预埋件、连接钢筋、螺母、端螺母和插销板;预制混凝土柱底部四面设有突出台阶,突出台阶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预留钢筋孔,预制混凝土柱在突出台阶背离基础预埋件的侧壁上开设有预留插销板槽,插销板插于插销板槽内;基础预埋件中心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预留钢筋孔相对;连接钢筋两端设有螺纹段,连接钢筋穿过预留钢筋孔并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螺母螺纹连接在突出台阶背离基础预埋件一侧的连接钢筋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施工的过程中,操作者需要将预留钢筋孔与螺纹孔对齐,才能将连接钢筋同时插入到预留钢筋孔和螺纹孔中,当预制混凝土柱放置到基础预埋件上时,突出台阶容易遮挡住螺纹孔,不便于操作者将螺纹孔与预留钢筋孔对齐,因此操作者需要不断的调整预制混凝土柱的位置,给预制混凝土柱和基础预埋件的连接带来了不便,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具有的效果是:通过连接杆对混凝土柱进行快速定位,以便于操作者快速便捷的将混凝土柱固定到基座上,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连接杆,以及与基座连接的混凝土柱,所述混凝土柱靠近基座的一端开设有与连接杆相配合的连接槽,所述混凝土柱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连接槽连通的浇注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装配混凝土柱的过程中,操作者先将混凝土柱吊起并移动到基座上方,接着操作者对混凝土柱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连接杆与连接槽对齐,并下落混凝土柱,此时连接杆插入到连接槽中,以达到初步定位混凝土柱的效果,然后操作者通过浇注孔向连接槽中浇筑混凝土,等待混凝土凝固形成混凝土块并且与混凝土柱凝固成一体,以实现对混凝土柱固定的目的,从而连接杆对混凝土柱起到了快速定位的作用,进而便于操作者快速便捷的将混凝土柱固定到基座上,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杆呈匚字形,所述连接杆的两个竖直杆埋设在基座中,所述连接杆在竖直杆上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个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浇筑在连接槽中的混凝土凝固成混凝土块时,限位板可以增加连接杆与混凝土块的接触面积,从而限位块增加了连接杆与混凝土柱连接的牢固性,进而增加了混凝土柱与基座的连接强度,以提高混凝土柱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座在靠近混凝土柱的壁面上开设有两个定位槽,两个所述定位槽均沿基座的宽度方向开设,所述定位槽中设有定位杆,所述基座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两个夹板,所述夹板固定连接在定位杆上;当所述混凝土柱与基座相抵触时,所述夹板同时与混凝土柱的侧壁和基座的侧壁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连接混凝土柱之前,操作者先将定位杆放置到定位槽中,使得两个夹板同时紧贴在基座的侧壁上,当操作者在下落混凝土柱时,两个夹板可以对混凝土柱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从而夹板对混凝土柱起到了导向的作用,进而减少混凝土柱与基座连接时出现错位的可能,以增加混凝土柱定位时的稳定性,同时便于操作者快速便捷的将连接杆与连接槽对接,以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杆包括定位管和两个插接在定位管中的移动管,所述夹板固定连接在移动管远离定位管的一端;两个所述夹板上同时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同时从定位管和移动管中穿过,所述固定杆在夹板背离移动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安装夹板的过程中,操作者先根据基座的宽度对两个夹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接着操作者将定位管和移动管同时放入到定位槽中,然后操作者转动螺母,使得螺母推动夹板向基座靠近,此时夹板带动移动管在定位管中滑动,定位管对移动管进行导向,以增加移动管移动时的稳定性,直至夹板抵紧在基座上,操作者停止转动螺母,从而实现两个夹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的目的,进而便于操作者快速便捷的将夹板抵紧在基座上,以便于夹板适用不同尺寸的基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座在两个定位槽之间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同时与两个定位槽连通,所述限位槽中设有限位杆,两个所述定位管同时固定连接在限位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将定位管放置到定位槽中的同时,限位杆嵌入到限位槽中,此时限位槽对限位杆进行限制,使得限位杆对定位管进行定位,从而增加定位管与定位槽配合的稳定性,进而减少移动管在移动时定位管出现位移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座朝向混凝土柱的一侧开设有两组导向孔,所述混凝土柱朝向基座的一端设有两组导向柱,两组所述导向孔分别与两组导向柱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下落混凝土柱时,操作者将导向柱与导向孔对齐,使得导向柱插接到导向孔中,此时导向孔对导向柱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从而导向柱对混凝土柱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以减少混凝土柱在定位时出现错位的可能,进一步增加混凝土柱定位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座靠近混凝土柱的一侧设有两个l形的加强板,两个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混凝土柱竖直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加强板均通过一对预埋螺栓连接在基座上,所述混凝土柱中穿设有一对同时穿过两个加强板的对拉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完成混凝土柱的定位以后,操作者将加强板的竖直边与混凝土柱的侧壁贴合,接着操作者将对拉螺栓同时穿过加强板和混凝土柱,并且将对拉螺栓锁紧,使得两个将加强板同时抵紧在混凝土柱的两侧,同时将加强板的水平边通过预埋螺栓固定在基座上,从而进一步增加混凝土柱与基座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加混凝土柱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强板的竖直边和水平边上均开设有一对腰形孔,所述预埋螺栓和对拉螺栓分别从两对腰形孔中穿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连接加强板时,操作者可以通过腰形孔对加强板的位置进行微调,以便于预埋螺栓或对拉螺栓与加强板精准的配合,进而便于加强板紧贴在混凝土柱或基座上,以提升加强板与混凝土柱和基座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柱与基座连接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连接杆对混凝土柱进行快速定位,以便于操作者快速便捷的将混凝土柱固定到基座上,提高了施工效率;

2.通过夹板对混凝土柱进行导向,可以减少混凝土柱与基座连接时出现错位的可能,以增加混凝土柱定位时的稳定性,同时便于操作者快速便捷的将连接杆与连接槽对接,以提高施工效率;

3.通过加强板进一步增加混凝土柱与基座之间的连接强度,以提升混凝土柱连接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连接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导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11、连接杆;12、限位板;13、导向孔;2、混凝土柱;21、连接槽;22、浇注孔;23、导向柱;3、夹板;31、定位槽;32、定位杆;321、定位管;322、移动管;33、固定杆;331、螺母;34、限位槽;35、限位杆;4、加强板;41、预埋螺栓;42、对拉螺栓;43、腰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包括基座1和混凝土柱2,基座1朝向混凝土柱2的一侧埋设有连接杆11,且连接杆11呈匚字形,连接杆11上的两个竖直杆埋设在基座1中,混凝土柱2朝向基座1的一端预留有连接槽21。基座1在朝向混凝土柱2的一侧沿宽度方向开设有两个定位槽31,两个定位槽31分别开设在定位杆32沿竖直方向的两侧。

参照图1和图2,两个定位槽31中均设有一个定位杆32,定位杆32包括定位管321以及插接在定位管321中的两个移动管322,两个移动管322沿定位管3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基座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两个夹板3,并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移动管322固定连接同一个夹板3上。两个夹板3上同时穿设有一对固定杆33,两个固定杆33分别从两个定位杆32中穿过,且固定杆33从定位管321和两个移动管322中穿过,夹板3在背离移动管322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螺母331。

参照图1和图2,操作者在装配混凝土柱2时,操作者先将两个夹板3之间的距离调整到适当位置,操作者将定位管321和移动管322放置到定位槽31中。接着操作者转动螺母331,使得螺母331推动夹板3向基座1靠近。此时夹板3带动移动管322在定位管321中滑动,定位管321对移动管322进行导向,以增加移动管322移动时的稳定性。直至螺母331将两个夹板3同时抵紧在基座1上时,操作者停止转动螺母331,以实现对夹板3进行固定的目的。然后操作者起吊混凝土柱2,使得连接槽21与连接杆11对齐,并下落混凝土柱2。使得混凝土柱2的侧壁与两个夹板3相对的两个侧壁相抵触,夹板3对混凝土进行导向,从而增加混凝土柱2下落时的稳定性,进而减少混凝土柱2在定位时出现错位的可能,以便于连接杆11快速的插接到连接槽21中。

参照图2和图3,基座1在两个定位槽31之间开设有限位槽34,且两个定位槽31均与限位槽34相通,限位槽34中设有限位杆35,限位杆35同时与两个定位管321固定连接。限位槽34对限位杆35进行限位,从而使得限位杆35对两个定位管321进行限位,进而增加定位管321与定位槽31配合的稳定性,以减少移动管322在移动时定位管321出现位移的可能。

参照图3和图4,基座1朝向混凝土柱2的一侧开设有两组导向孔13,混凝土柱2朝向基座1的一端预埋有两组导向柱23,且导向柱23的长度大于连接杆11的高度。两组导向柱23设置在连接槽2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同一组导向柱23沿连接槽2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且导向孔13与导向柱23一一对应。混凝土柱2在下落的过程中,操作者将导向柱23与导向孔13对齐,使得导向柱23插接到导向孔13中,此时导向孔13对导向柱23移动方向进行限制,使得导向柱23对混凝土柱2进行导向,以便于连接杆11更加精准的插接到连接槽21中。同时导向柱23进一步增加混凝土柱2在下落时的稳定性,以减少混凝土柱2在定位时出现错位的可能。

参照图3和图4,混凝土柱2的侧壁上预留有与连接槽21连通的浇注孔22,操作者通过浇注孔22向连接槽21中浇筑混凝土,等待混凝土凝固成混凝土块以后,连接杆11与混凝土块固定,并且混凝土与混凝土柱2凝固成一体,从而实现对混凝土柱2固定的目的。同时连接杆11在两个竖直杆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2,且限位板12沿连接杆11的竖直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当混凝土凝固成混凝土块以后,限位板12可以增加连接杆11与混凝土块的接触面积,以增加连接杆11与混凝土柱2的连接强度。并且连接杆11沿连接槽2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进一步增加了混凝土柱2与基座1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参照图1和图3,基座1靠近混凝土柱2的一侧设有两个加强板4,两个加强板4设置在混凝土柱2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加强板4呈l形,两个加强板4的竖直边分别贴合在混凝土柱2相背离的两个侧壁上,加强板4的水平边贴合在基座1上。加强板4的竖直边和水平边上均开设有一对腰形孔43,基座1上埋设有一对预埋螺栓41,预埋螺栓41从加强板4水平边的上的腰形孔43中穿过。混凝土柱2上穿设有一对对拉螺栓42,对拉螺栓42从加强板4竖直边上的腰形孔43中穿过。操作者通过对拉螺栓42将两个加强板4紧固在混凝土柱2上,同时通过预埋螺栓41将加强板4紧固在基座1上,以增加混凝土柱2与基座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柱2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者先根据基座1的宽度调节两个夹板3之间的距离,再将定位杆32放置到定位槽31中,接着操作者转动螺母331,使得螺母331将夹板3抵紧在基座1上。然后操作者起吊混凝土柱2,并且将混凝土柱2移动到基座1上方。此时操作者下落混凝土柱2,夹板3对混凝土柱2进行导向和限位,同时导向柱23和导向孔13对混凝土柱2做进一步的导向,以便于连接杆11快速的插接到连接槽21中,以实现对混凝土柱2进行初步定位的目的。接着操作者通过浇注孔22向连接槽21中浇筑混凝土,等待混凝土与混凝土柱2凝固成一体,混凝土柱2与连接杆11固定,以实现对混凝土柱2固定的目的。最后操作者将加强板4分别与混凝土柱2和基座1连接,以加强混凝土柱2与基座1的连接强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