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向调平的装配式墙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726231发布日期:2021-07-02 21:1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万向调平的装配式墙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墙板,具体涉及一种万向调平的装配式墙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装修,尤其是一种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饰面墙板采用若干独立的饰面在现场进行独立的安装,或者是将所有的构件做成成品之后,在现场进行拼装。传统的采用枪钉固定、卡扣等方式必定形成钉眼、压痕等,从美观上缺陷较大,但其优点是能够灵活的适应墙面不平整的问题。而现有的预安装式施工方法,虽然解决了安装过程中所产生的材料浪费,外观缺陷等问题,但是在已经成型的墙面施工过程中容易存在偏差,其最终成型面难以保证平整,并且由于采用预安装的方式,构件之间关联性较强,若拆卸补救,则施工过程繁琐,难度大;而若是不进行拆卸,难以在外部进行调平操作。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万向调平的装配式墙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调平过程方便,降低施工难度,减小施工成本,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万向调平的装配式墙板结构,包括分布于墙体上的若干横龙骨;所述的横龙骨上侧设置有干挂件;墙板通过干挂件连接于横龙骨上,所述的横龙骨近墙体一侧连接有第一夹片;所述的第一夹片通过调平部与第二夹片相接;所述第二夹片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墙体;所述干挂件的内侧设置有高度调节部;所述的高度调节部与横龙骨的上表面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夹片包括第一外夹片和第一内夹片;所述第一外夹片和第二内夹片的下侧相对凸起,上侧相对外凹陷式设置;所述第一外夹片和第一内夹片的上侧分别开设有第一调平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夹片的上侧开设有自攻螺丝孔;所述横龙骨相对自攻螺丝孔开设有固定条孔;所述的第一调平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圆孔和第一渐开孔;所述第一外夹片和第一内夹片的下侧相对开设有第一紧固孔。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外夹片通过自攻螺丝与横龙骨相接;所述渐开孔于所述第一外夹片和第一内夹片的边缘开口设置;螺栓贯穿所述的第一紧固孔,并于第一外夹片表面通过螺母旋紧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夹片包括第二外夹片和第二内夹片;所述的紧固件为膨胀螺栓调平部包括杆体,以及设置于杆体两端的球体。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夹片与第一夹片结构形状相同,且设置方向为第一夹片顺时针旋转180°。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夹片包括第二外夹片和第二内夹片;所述的第二外夹片和第二内夹片上开设有第二调平孔;所述的第二调平孔包括第二圆孔和第二渐开孔;所述第二外夹片和第二内夹片的上侧开设有第二紧固孔。

优选的,所述的膨胀螺栓贯穿所述的第二紧固孔;所述的第二外夹片表面设置有与膨胀螺栓旋紧的螺母;所述的第一圆孔和第一渐开孔以及第二圆孔和第二渐开孔位于同一水平轴线;所述的球体分别夹持于第一外夹片和第一内夹片,以及第一外夹片和第一内夹片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干挂件包括面板;所述的面板通过卡接凸沿挂设于横龙骨上;所述的卡接凸沿上开设有旋接螺孔;所述的高度调节部包括旋接于旋接螺孔内的内六角螺丝;所述的面板内侧开设有嵌入槽;所述的嵌入槽内嵌设有防撞硅胶条。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将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完成组装后,将膨胀螺栓固定于墙体预留的孔体内,将整个夹片组件连接于墙体上;

步骤二,再利用自攻螺丝将横龙骨固定连接于第一外夹片上,并于横龙骨上表面的合适位置设置干挂件;

步骤三,最后将墙板与干挂件固定。

本发明利用第一夹片连接横龙骨,第二夹片连接墙面,并在第一夹片、第二夹片之间设置调平部,使得第一夹片可以相对第二夹片朝任意方向进行移动,而第一夹片的移动可以带动横龙骨的移动,进而实现墙板位置调整的目的。同时,在上述调整过程达到极限状态,依然无法满足平整要求,可以通过高度调节部改变墙板相对地面的距离,扩大调整范围。上述方式可以在墙板施工完成之后进行调整,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对于墙体不平整的情况适应力较强,调整过程更无需进行拆卸,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干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墙体,2为横龙骨,3为干挂件,4为墙板,5为第一夹片,6为调平部,7为第二夹片,8为紧固件,9为高度调节部,10为第一调平孔,11为螺栓,12为第二调平孔,13为防撞硅胶条,2.1为固定条孔,3.1为面板,3.2为卡接凸沿,5.1为第一外夹片,5.2为第一内夹片,5.3为第一紧固孔,6.1为杆体,6.2为球体,7.1为第二外夹片,7.2为第二内夹片,7.3为第二紧固孔,12.1为第二圆孔,12.2为第二渐开孔,3.1.1为嵌入槽,3.2.1为旋接螺孔,5.1.1为自攻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在这里使用的术语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术语相同的含义,只要不是不同地限定该术语。应当理解在通常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具有与现有技术中的术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

参见图1-图3,一种万向调平的装配式墙板结构,包括分布于墙体1上的若干横龙骨2;所述的横龙骨2上侧设置有干挂件3;墙板4通过干挂件3连接于横龙骨2上,所述的横龙骨2近墙体1一侧连接有第一夹片5;所述的第一夹片5通过调平部6与第二夹片7相接;所述第二夹片7通过紧固件8连接于墙体1;所述干挂件3的内侧设置有高度调节部9;所述的高度调节部9与横龙骨2的上表面紧密接触。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第一夹片5包括第一外夹片5.1和第一内夹片5.2;所述第一外夹片5.1和第一内夹片5.2的下侧相对凸起,上侧相对外凹陷式设置;所述第一外夹片5.1和第一内夹片5.2的上侧分别开设有第一调平孔10。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夹片5.1用于连接龙骨,并且第一外夹片5.1和第一内夹片5.2紧固连接,由于二者的上侧均是向外凹线的,因此可以形成一个用于容纳调平部6球体6.2的空间,同样,第二夹片7也是采用同样的结构,对球体进行夹持,只是其安装方位与第一夹片5不同。

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一外夹片5.1的上侧开设有自攻螺丝孔5.1.1;所述横龙骨2相对自攻螺丝孔5.1.1开设有固定条孔2.1,固定条孔可以为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水平安装位置提供更加多的选择;所述的第一调平孔1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圆孔10.1和第一渐开孔10.2;所述第一外夹片5.1和第一内夹片5.2的下侧相对开设有第一紧固孔5.3。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调平部6球体6.2的半径需大于所述第一圆孔10.1和第二圆孔的半径,这样便能够保证球体不会脱离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

第一外夹片5.1和第一内夹片5.2之间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第二外夹片7.1和第二内夹片7.2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只是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是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并且第二外夹片7.1和第二内夹片7.2之间无需采用单独的螺栓,而是直接利用膨胀螺栓配合螺母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第一外夹片5.1通过自攻螺丝与横龙骨2相接;所述第一渐开孔10.2于所述第一外夹片5.1和第一内夹片5.2的边缘开口设置;螺栓11贯穿所述的第一紧固孔5.3,并于第一外夹片5.1表面通过螺母12旋紧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渐开孔10.2和第二渐开孔的作用在于,为杆体6.1提供更大范围的一个活动空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渐开孔10.2和第二渐开孔是反向设置。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第二夹片7包括第二外夹片7.1和第二内夹片7.2;所述的紧固件8为膨胀螺栓;所述的调平部6包括杆体6.1,以及设置于杆体6.1两端的球体6.2。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第二夹片7与第一夹片结构形状相同,且设置方向为第一夹片顺时针旋转180°。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第二夹片7包括第二外夹片7.1和第二内夹片7.2;所述的第二外夹片7.1和第二内夹片7.2上开设有第二调平孔12;所述的第二调平孔包括第二圆孔12.1和第二渐开孔12.2;所述第二外夹片7.1和第二内夹片7.2的上侧开设有第二紧固孔7.3。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膨胀螺栓贯穿所述的第二紧固孔7.3;所述的第二外夹片7.2表面设置有与膨胀螺栓旋紧的螺母;所述的第一圆孔和第一渐开孔以及第二圆孔和第二渐开孔位于同一水平轴线;所述的球体分别夹持于第一外夹片和第一内夹片,以及第一外夹片和第一内夹片之间。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干挂件3包括面板3.1;所述的面板3.1通过卡接凸沿3.2挂设于横龙骨上;所述的卡接凸沿3.2上开设有旋接螺孔3.2.1;所述的高度调节部9为旋接于旋接螺孔内的内六角螺丝;所述的面板3.1内侧开设有嵌入槽3.1.1;所述的嵌入槽内嵌设有防撞硅胶条13。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内六角螺丝的旋进深度,来控制干挂件的相对高度,从而可以调整面板的安装高度,再配合调平部,扩大调整范围。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将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完成组装后,将膨胀螺栓固定于墙体预留的孔体内,将整个夹片组件连接于墙体上;

步骤二,再利用自攻螺丝将横龙骨固定连接于第一外夹片上,并于横龙骨上表面的合适位置设置干挂件;

步骤三,最后将墙板与干挂件固定。

需要说的是,本方案中不具有位置调整之后,第一夹片的限位机构,因为当墙板整体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之后,即可进行墙板与墙面的固定,无需通过在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上设计单独的机构完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