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空防坠落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95144发布日期:2021-09-10 22:1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空防坠落网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用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空房坠落网。


背景技术:

2.目前很多建筑上会设置有露台或者落地窗之类的结构,由于露台和落地窗与室外连通,更容易出现高空坠物或者人员坠落的现象,因此人们通常会在建筑物外侧做一些防护措施。当建筑下方有人员穿过的时候,保护人们不易被高空中掉落下来的杂物击中。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沿着露台边缘或者落地窗下侧边安装有安全支架,之后在安全支架上安装上水平的安全网。安装安全网的安全支架伸出至建筑外侧,很好的拦截下高空坠落下来的杂物。
3.如公告号为cn2085183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安全网,其包括通过横向条带和纵向条带组成安全网本体,之后在横向条带、纵向条带以及横向条带和纵向条带的交叉点处固定连接有固定件。其能够降低物体与施工人员出现意外坠落现象的概率,从而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能够重复回收利用,便于固定。该结构是在安全网的边缘处设置有固定件,通过固定件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上,该脚手架即为安全支架。当安全网承接住物体后,安全网连接有固定件的边缘受到拉扯,而安全网的边缘处较为薄弱。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安全网在受力后,安全网与安全支架连接的边缘容易出现断裂的现象,进而导致安全网损坏,无法起到良好的防坠落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安全网在受力后,安全网与安全支架连接的边缘容易出现断裂的现象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空防坠落网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空防坠落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空防坠落网,包括安全支架、安全网和固定组件,所述的安全支架包括至少两根架体杆,各个架体杆相互平行且高度相等;安全网上设置有网孔,安全网包括上网体和下网体,上网体沿着各个架体杆的顶面铺设,下网体沿着架体杆的底面铺设;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架体杆上的固定抱箍,安全网位于固定抱箍与架体杆之间,且固定抱箍上的螺栓穿设过网孔;上网体位于相邻两根架体杆之间的部分为上单元网,下网体位于相邻两根架体杆之间的部分为下单元网,下单元网的长度大于相邻两根架体杆之间的距离,上单元网的长度大于下单元网的长度。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支架包括若干根架体杆,架体杆沿着露台或者落地窗的下侧边设置,之后在架体杆上套设安全网。在调整好安全网位置后,将固定抱箍固定安装在架体杆上,固定抱箍稳定的夹持住与架体杆相邻的安全网,使设置在相邻两根架体杆之间的安全网不易出现错位的现象。将下单元网和上单元网的长度均设置成略大于相邻两根架体杆之间的距离,使下单元网和上单元网在安装好后处于较为松弛的状态,同时上单元网的长度大于下单元网的长度。当有物体下落至安全网上时,上网体先承接住物体,同时
下网体也同时承接住物体,分担了部分力,使安全网与固定抱箍连接的不易出现受力过大,导致安全网与安全支架连接的边缘出现断裂的现象,提高了安全网的强度,能够起到良好的防坠落效果。进而能够减少更换安全网的频率,降低了成本。
7.可选的,所述的安全支架上还设置有绷紧组件,绷紧组件包括绷紧布带,绷紧布带首尾相接形成环形,且相邻两根架体杆穿设在环形的绷紧布带内,绷紧布带位于架体杆上侧的部分为上布带,绷紧布带位于架体杆下侧的部分为下布带,绷紧布带穿设过网孔,上布带位于上网体的上侧,下布带位于下网体的下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绷紧布带套设在相邻两根架体杆上,并且上布带位于上网体的上侧,下布带位于下网体的下侧。当大型物体落至安全网上时,会先接触到上布带,上布带在受到压力后会向下弯曲,使上布带的长度增加,从而使下布带张紧。张紧后的下布带向上移动,托起下单元网和上单元网,对大型物体进行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从而能够抵消掉部分大型物体的冲击力,使大型物体的速度减小,最后使大型物体能够被上网体和下网体稳定的承托住。
9.可选的,所述的绷紧布带首尾相接处位于机体杆的下侧,且位于相邻两根机体杆之间的位置处,在绷紧布带首尾相接处固定安装有绷紧垫,绷紧垫位于下布带的上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绷紧布带的时候,先将绷紧布带穿设过上网体和下网体上的网孔,并调节绷紧布带的位置,使绷紧布带的首尾相接处位于下单元网的下侧。之后将绷紧布带的两端与绷紧垫固定连接在一起。绷紧垫一方面能够对落至安全网上的大型物品进行支撑,缓冲效果更好,同时绷紧垫能够起到配重块的效果,使绷紧布带的下布带下降以及使上布带位于上网体的上侧。
11.可选的,所述的下布带分为第一带和第二带,在绷紧垫的底面上转动安装有绷紧杆,绷紧杆与架体杆平行,且绷紧杆在绷紧垫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根,在绷紧布带的端头处均固定安装有绷紧连接件,第一带的端头绕过左侧的绷紧杆,并通过绷紧连接件固定连接在第一带上,第二带的端头绕过右侧的绷紧杆,并通过绷紧连接件固定连接在第二带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绷紧垫的时候,将绷紧布带的端头绕过绷紧杆,之后再将绷紧布带的端头通过绷紧连接件固定连接在绷紧布带上。整个的结构更为简单,可以快速且方便的安装起来。
13.可选的,所述的绷紧杆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微型尖刺,在绷紧杆的端头处固定安装有棘轮,绷紧垫的底面上转动安装有与棘轮啮合的棘爪,且棘爪与棘轮啮合时,绷紧杆仅能够朝向另一根绷紧杆的一侧转动,且转动的方向向下,绷紧布带从绷紧杆的上侧绕过。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绷紧布带绕过绷紧杆后,绷紧杆外侧壁上的微型尖刺能够扎入绷紧布带内,使绷紧布带与绷紧杆贴合的时候不易出现打滑的现象。而绷紧杆端头处安装的棘轮以及绷紧垫底面上的棘爪,能够限制住绷紧杆,使绷紧杆横截面中的顶点无法朝向远离另一根绷紧杆的一侧转动,从而使绷紧布带结构保持稳定,不易使绷紧布端头的绷紧连接件出现脱落的现象。
15.可选的,相邻两根所述的绷紧杆上套设有至少三根绷紧布带,且相邻两根绷紧杆之间设置有一块绷紧垫,各个绷紧布带均连接在该绷紧垫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邻两根绷紧杆之间设置有多根绷紧布带,支撑效果更好,而各个绷紧布带与一块绷紧垫连接,使绷紧垫的长度较长,能够很好的支撑起大型物
体,结构也更趋于稳定。
17.可选的,相邻的两根绷紧杆之间的绷紧布带为一组绷紧布带,两组相邻的绷紧布带的位置错位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相邻的两组绷紧布带错位后,使各个绷紧布带之间不易出现相互交错并缠绕在一起的现象。
19.可选的,所述架体杆上的固定抱箍数量与一组绷紧布带的数量相等,固定抱箍包括两个单元箍,两个单元箍的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单元箍靠近架体杆的侧面为贴合面,贴合面上开设有绷紧槽,绷紧槽呈长条形,且绷紧槽的左端与贴合面的左端重合,绷紧槽的右端与贴合面的右端重合,固定抱箍固定安装在架体杆上时,绷紧布带均嵌设在绷紧槽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固定抱箍的时候,单个架体杆上能够同时套设有两组绷紧布带,因此一个固定抱箍同时与左侧的一根绷紧布带和右侧的一根绷紧布带对应,左侧的绷紧布带和右侧的绷紧布带均嵌设在绷紧槽内,使绷紧布带被限制住位置,不易出现沿着架体杆滑动的现象,同时也能够使绷紧布带在承接大型物品的时候,能够正常的转动。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提高了安全网的强度,能够起到良好的防坠落效果;2.能够减少更换安全网的频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部分安全网的仰视图。
24.图3是固定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安全支架;11、架体杆;2、安全网;21、上网体;22、下网体;3、固定组件;31、固定抱箍;311、单元箍;32、绷紧槽;4、绷紧组件;41、绷紧布带;411、上布带;412、下布带;42、绷紧垫;43、绷紧杆;431、微型尖刺;44、金属卡扣;45、棘轮;46、棘爪。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空防坠落网。参照图1和图2,可循环利用的空防坠落网包括安全支架1,在安全支架1上安装有安全网2、固定组件3和绷紧组件4。
29.参照图1和图2,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固定安装在支架本体上侧的一排架体杆11,各个架体杆11相互平行且高度相等。安全网2的形状呈长条形且首尾相接形成环形,各个架体杆11均穿设在环形的安全网2内侧。其中位于架体杆11上侧的部分安全网2为上网体21,位于架体杆11下侧的部分安全网2为下网体22。上网体21中位于相邻两根架体杆11之间的部分为上单元网,下网体22中位于相邻两根架体杆11之间的部分为下单元网。
30.参照图2和图3,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抱箍31,固定抱箍31分为两个单元箍311,两个单元箍311相互拼合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固定抱箍31固定的安装在架体杆11上。固定抱
箍31位于安全网2远离架体杆11的一侧,在安全网2上设置有网孔,连接单元箍311的螺栓穿设过网孔。每根架体杆11上均等间距的安装有三个固定抱箍31。在安装固定抱箍31的时候,调节安全网2的位置,使下单元网的长度略大于相邻两根架体杆11之间的距离,上单元网的长度大于下单元网的长度,且使上单元网能够与下单元网贴合。通过这样的设置,使下单元网和上单元网在安装好后处于较为松弛的状态,当有物品或者人们跌落至安全网2上时,上网体21先承接住物体,同时下网体22也同时承接住物体,分担了部分力。相互重叠的上单元网和下单元网能够很好的承接住物品,使安全网2与固定抱箍31连接的不易出现受力过大,导致安全网2与安全支架1连接的边缘出现断裂的现象,提高了安全网2的强度。
31.参照图2和图4,绷紧组件4包括绷紧布带41和绷紧垫42,绷紧布带41在相邻两根架体杆11之间均设置有一组,一组绷紧布带41包括三根绷紧布带41。绷紧垫42的长度与架体杆11的长度相等,三根绷紧布带41的两端均与该绷紧垫42固定连接,此时使绷紧布带41呈环形。环形的绷紧布带41套设在两根架体杆11上,且绷紧垫42位于两根架体杆11下侧的位置处。安装在架体杆11上的绷紧布带41可以设置的更宽,从而使绷紧布带41的强度得到保证,各个绷紧布带41连接同一个绷紧垫42,使绷紧布带41和绷紧垫42能够对落到安全网2上的重物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不易出现安全网2承托不住断裂损坏的现象。
32.参照图2和图3,单元箍311与架体杆11贴合的侧面为贴合面,在贴合面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绷紧槽32,绷紧槽32的左端与贴合面的左端重合,绷紧槽32的右端与贴合面的右端重合,绷紧布带41穿设过安全网2的网孔,并穿设在绷紧槽32内,使套设在架体杆11上的绷紧布带41能够沿着绷紧槽32移动,但却不能够沿着架体杆11的轴线方向移动。三根绷紧布带41与架体杆11上的三个固定抱箍31一一对应,绷紧布带41嵌设在对应固定抱箍31的绷紧槽32内。绷紧槽32的宽度大于两倍的绷紧布带41的宽度,使两组相邻的绷紧布带41的位置错位设置。在安装固定抱箍31的时候,左侧的绷紧布带41和右侧的绷紧布带41均嵌设在绷紧槽32内,使绷紧布带41被限制住位置,不易出现沿着架体杆11滑动的现象,整个绷紧布带41能够正常的转动。
33.参照图2和图4,绷紧布带41位于架体杆11上侧的部分为上布带411,绷紧布带41位于架体杆11下侧的部分为下布带412,上布带411位于上网体21的上侧,而下布带412位于下网体22的下侧。且上布带411和下布带412的长度之和略小于上单元网和下单元网的长度之和。
34.参照图2和图4,绷紧垫42的底面上转动安装有绷紧杆43,绷紧杆43与架体杆11相互平行,且绷紧杆43可沿着自身轴线转动。绷紧杆43在绷紧垫42底面的左端和右端各安装有一根,且绷紧杆43与绷紧垫42的底面之间间隔有空隙。绷紧杆43的外侧面上阵列排布有若干微型尖刺431。下部带分为左侧的第一带和右侧的第二带,第一带和第二带远离上部带的端头处均安装有作为绷紧连接件的金属卡扣44。第一带从左侧的绷紧杆43的上侧绕过,并通过金属卡扣44固定安装在第一带上。第二带从右侧的绷紧杆43上侧绕过,并通过金属卡扣44固定安装在第二带上。在将绷紧布带41绕过绷紧杆43后,绷紧杆43外侧壁上的微型尖刺431能够扎入绷紧布带41内,使绷紧布带41与绷紧杆43贴合的时候不易出现打滑的现象。
35.参照图2和图4,在绷紧杆43的端头处均固定安装有棘轮45,在绷紧垫42的底面上转动安装有棘爪46,棘爪46位于棘轮45的上侧并与棘轮45啮合。棘爪46与棘轮45啮合时,左
侧绷紧杆43横截面中的最高点无法朝向左侧转动,右侧绷紧杆43横截面中的最高点无法朝向右侧转动。棘轮45和棘爪46的设置,能使套设在绷紧杆43上的绷紧布带41位置保持稳定,不易使绷紧布带41端头的绷紧连接件出现脱落的现象。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空防坠落网的实施原理为:当有小型的物品落至安全支架1处时,能够被双层的安全网2兜住,双层的安全网2结构更为稳定,不易损坏。而当大型的物品落至安全网2上时,会先接触到上布带411,上布带411在受到压力后会向下弯曲,使上布带411的长度增加,从而使下布带412张紧。张紧后的下布带412向上移动,托起下单元网和上单元网,对大型物体进行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从而能够抵消掉部分大型物体的冲击力,使大型物体的速度减小,最后使大型物体能够被上网体21和下网体22稳定的承托住。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