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开孔防雨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56092发布日期:2021-10-24 08:2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体开孔防雨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力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墙体开孔防雨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2.发电厂中,由于工艺系统关联的需要,工艺管道需要跨不同的工艺房间或者厂房与其它管道相连接;为了满足工艺管道施工需求,对于需要穿越建筑物墙体的,需要在墙体上开孔。墙体开孔的尺寸除了与工艺管道的外形尺寸匹配外,还需要考虑了施工裕量、安装误差、管道热位移、管道保温等空间需求,因此,工艺管道墙体开孔尺寸一般远大于管道本身尺寸,为达到防雨目的,墙体开孔上需要设计封堵装置。现有技术中对于墙体封堵的方案,一般根据现场需求简易封堵处理,该封堵方法在美观以及防雨功能上仍存在较多缺陷,例如一些老电厂的开孔是未封堵处理,因部分开孔过大,可能导致雨季有雨水通过孔洞或沿管道进入厂房内,影响生产安全;且因为孔洞的存在,建筑外立面墙体整体美观性也会受到一定负面影响。
3.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一种开孔封堵方法是在管道与开孔墙体之间,焊接一块环形钢板,从而将墙体开孔与工艺管道之间的间隙予以封堵;这种在管道与墙体之间通过钢板固定的方式对管道热位移存在不利影响,可能导致管线运行安全性或对墙体造成破坏等问题,其中管道热位移是指由于管道中流经高于环境温度的高温介质时,管道因自身热胀冷缩形成管道移动的现象;且针对带有保温的管道,封堵管板无法与保温保护层予以焊接固定。
4.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另外一种开孔封堵方法是采用软质材料(如保温材料)填充工艺管道与墙体开孔之间的间隙,这种简易填充,可以解决管道自由膨胀热位移的阻碍问题,但是对于热位移较大或振动较大的管道,会由于管道与填充物之间摩擦力的存在,管道轴向位移时会将填充物带出空隙而脱落;或者因为管道沿开孔径向热位移较大时,会导致一侧压紧软质材质,另外一侧间隙过大,而导致开孔间隙无法完成填充,仍无法实现开孔的有效封堵;另外,对于振动稍大的管道,长时间运行下可能导致封堵材料变形或位移,从而失去封堵效果;且由于软质材料填充后,没有相应约束,材料存在变形大而可能被挤出,从外部看可能无法实现开孔封堵美观的效果。
5.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稳定固定管道且美观性好、不易变形和移位的墙体开孔防雨封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固定管道且美观性好、不易变形和移位的墙体开孔防雨封堵装置。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墙体开孔防雨封堵装置,包括穿过墙体的开孔的管道,
8.所述开孔的侧壁上固定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固定连接有布置于墙
体的室外一侧的防水板,所述防水板具有向墙体的室外一侧延伸且开口背对所述管道的中心线的防水槽;
9.所述墙体的室外一侧的管道上固定设有盖板,沿管道延伸方向,所述盖板与所述防水槽间隔布置;
10.所述盖板具有间隔遮挡在所述防水槽的开口上部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防水槽的靠近墙体的一侧的间隔为20~120mm,所述防水槽的底部与所述管道的表面的间隔为30~100mm。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遮挡部与所述防水槽的靠近墙体的一侧的间隔为20mm或50mm或100mm。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水槽的底部与所述管道的表面的间隔为30mm或50mm或80mm。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开口的侧壁上固定设有预埋铁片,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与所述预埋铁片固定连接的角钢,所述防水板与所述角钢固定连接。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角钢为中部设有用于管道穿过的贯穿孔的圆环状结构,所述预埋铁片与所述角钢的第一直角边固定连接,所述防水板与所述角钢的第二直角边固定连接。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水板包括与所述角钢的第二直角边贴合固定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二侧边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的底边,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底边形成所述防水槽。
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盖板还包括与所述遮挡部垂直固定连接的竖板以及与所述竖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紧固板;
17.所述紧固板与所述管道固定连接。
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管道的外部管壁上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软质材料层和保护金属薄板,所述紧固板与所述保护金属薄板螺钉固定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0.本发明的墙体开孔防雨封堵装置包括穿过墙体的开孔的管道,开孔的侧壁上固定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固定连接有布置于墙体的室外一侧的防水板,防水板具有向墙体的室外一侧延伸且开口背对管道的中心线的防水槽,用于要收集并排出墙体外侧雨水;墙体的室外一侧的管道上固定设有盖板,沿管道延伸方向,盖板与所述防水槽间隔布置;盖板具有间隔遮挡在防水槽的开口上部的遮挡部,遮挡部与防水槽的靠近墙体的一侧的间隔为20~120mm,能够用于满足管道轴向位移范围的要求;防水槽的底部与所述管道的表面的间隔为30~100mm,以用于满足管道经向位移要求。
21.本发明的墙体开孔防雨封堵装置发电厂工艺管道墙体开孔封堵与管道自由热位移或振动需求的矛盾问题;满足发电厂工艺管道墙体开孔封堵防雨功能需求;且解决了发电厂工艺管道墙体开孔封堵美观需求。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墙体开孔防雨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墙体;2、管道;21、软质材料层;22、保护金属薄板;3、第一连接件;4、防水
板;41、防水槽;42、第一侧边;43、第二侧边;5、盖板;51、遮挡部;52、竖板;53、紧固板;6、预埋铁片;9、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26.本发明的墙体开孔防雨封堵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具体参阅图1所示,包括穿过墙体1的开孔的管道2,墙体1的开孔的直径远大于管道2的直径,开孔的侧壁上固定设有第一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3上固定连接有布置于墙体1的室外一侧的防水板4,防水板4具有向墙体1的室外一侧延伸且开口背对管道2的中心线的防水槽41,用于收集并排出墙体1外侧雨水;墙体1的室外一侧的管道2上固定设有盖板5,沿管道2延伸方向,盖板5与防水槽41间隔布置,盖板5一方面减少雨水进入开孔的间隙、防止雨水顺着管道2流经开孔进入厂房内,另外一方面可以方便涂漆与墙体1外立面保持统一色调,从而确保墙体1整体协调美观;盖板5具有上下间隔遮挡在防水槽41的开口上部的遮挡部51,设遮挡部51与防水槽41的靠近墙体1的一侧的间隔为b,b为20~120mm,能够用于满足管道2轴向位移范围的要求;设防水槽41的底部与管道2的表面的间隔为a,a为30~100mm,以用于满足管道2经向位移要求。本发明的墙体开孔防雨封堵装置能够稳定固定管道2且美观性好、不易变形和移位。
27.进一步的,遮挡部51与防水槽41的靠近墙体1的一侧的间隔b具体可以为20mm或50mm或100mm,以在满足管道轴向位移范围的要求的基础上设置合适的间隔b。防水槽41的底部与管道2的表面的间隔a具体可以为30mm或50mm或80mm,以在满足管道1经向位移要求的基础上设置合适的间隔a。
28.其中,开口的侧壁上固定设有预埋铁片6,预埋铁片6用于在墙体成型的时候预埋到开口的侧壁上,第一连接件3为与预埋铁片6固定连接的角钢,第一连接件3与预埋贴片6具体可以螺栓连接或者焊接;防水板4与角钢固定连接,防水板4与角钢具体可以螺栓连接或者焊接。
29.进一步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角钢的具体结构为中部设有用于管道穿过的贯穿孔的圆环状结构,预埋铁片6与角钢的第一直角边固定连接,防水板4与角钢的第二直角边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具体可以设置为多个呈环状布置的角铁,多个角铁均通过螺栓或者焊接方式与预埋贴片和防水板4固定连接。
30.同时,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防水板4的具体结构为:防水板具体包括与角钢的第二直角边贴合固定的第一侧边42、与第一侧边42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二侧边43以及连接第一侧边42和第二侧边43的底边44,第一侧边42、第二侧边43和底边44形成防水槽41。其中,防水
槽41的底部即底边44与管道2的间隔为a。
31.其中,本身却的实施例中,盖板5的具体结构还包括与遮挡部51垂直固定连接的竖板52以及与竖板52垂直固定连接的紧固板53,竖板52和紧固板53的延伸方向相反,紧固板53具体与管道2固定连接。进一步的,管道2的外部管壁上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软质材料层21和保护金属薄板22,紧固板53与保护金属薄板22通过螺钉9固定连接。
32.本发明的墙体开孔防雨封堵装置能够解决发电厂工艺管道墙体开孔封堵与管道自由热位移或振动需求的矛盾问题;满足发电厂工艺管道墙体开孔封堵防雨功能需求;且解决了发电厂工艺管道墙体开孔封堵美观需求。
33.本发明的a和b的参数可以根据管道实际安装条件以及施工难度予以调整。管道安装或者施工精度较难控制时,可适当增加数值范围;防水板、盖板材质优先选择铝板、彩钢板、不锈钢板等。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