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入户加固改造的钻孔注浆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693660发布日期:2021-12-01 04:32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入户加固改造的钻孔注浆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楼房加固改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不入户加固改造的钻孔注浆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城市老旧小区加固改造过程中,常规的加固方法有钢丝网片外加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碳纤维网格布聚合物砂浆等,这些加固方法均需要住户临时搬出,然后施工队入户施工,这就会产生住户不方便,需要临时搬家,综合成本高昂等实施难题。
3.现发明一种住户无需搬出、施工队无需入户的加固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加固方法所面临的实施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不入户加固改造的钻孔注浆施工方法,无需住户搬出,降低施工成本,方便施工队施工。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不入户加固改造的钻孔注浆施工方法,包括根据已划分好的施工流水段,使用钻孔机在需要开洞的位置进行机械钻孔形成孔洞;将套管穿设在所述孔洞内,并将所述套管与所述孔洞之间的缝隙压浆灌实;将钢筋穿设在所述套管内,并在两端分别预留出一段钢筋,以与芯部构造柱连接锚固;使用压浆机向所述套管内注浆。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根据已划分好的施工流水段,使用钻孔机在需要开洞的位置进行机械钻孔形成孔洞之前,包括:测量定位放线,并对待钻孔墙体进行检查。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对待钻孔墙体进行检查,包括;复核墙体材料的均匀性、暗埋管线情况以及障碍物情况。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根据已划分好的施工流水段,使用钻孔机在需要开洞的位置进行机械钻孔形成孔洞之前,包括:搭设钻孔机操作平台;将钻孔机安装在所述操作平台上;将风机、油泵、油管安装在操作平台上,并对风机、油泵、油管进行校验以保证合格。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根据已划分好的施工流水段,使用钻孔机在需要开洞的位置进行机械钻孔形成孔洞之后,包括:对所述孔洞的质量进行检查,其中,检查的指标包括孔径、灰渣和成孔轴线偏差。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根据已划分好的施工流水段,使用钻孔机在需要开洞的位置进行机械钻孔形成孔洞之后,包括:将孔洞内的碎屑清理干净,以保证后续部件安装时的顺利性。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将钢筋穿设在所述套管内,并在两端分别预留出一段钢筋,以与芯部构造柱连接之前,包括:按照设计施工图及相关规范要求,将施工所需的钢筋加工准备好。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向所述套管内注浆,包括:使用模板将位于墙体内部的孔洞口进行封闭;开启注浆泵,当浆体从注浆管道出口泵送出均匀浆体后,向套管内注浆。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孔洞的孔径范围为45mm~55mm。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孔洞的深度小于20m。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入户加固改造的钻孔注浆施工方法,通过采用无水钻孔技术,在墙体中钻孔、穿筋、注浆,从而达到不需入户即可完成结构加固的技术指标,让老旧楼房的加固改造不再需要入户施工、住户临时搬出,解决了加固改造过程中搬家矛盾突出、成本高昂等实施难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一种不入户加固改造的钻孔注浆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a

图2e为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施工完成后的结构剖面图。
18.图中,1、钻孔机;2、孔洞;3、套管;4、钢筋;5、压浆机;6、圈梁;7、芯部构造柱。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0.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和图2a

图2e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不入户加固改造的钻孔注浆施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1、根据已划分好的施工流水段,使用钻孔机1在需要开洞的位置进行机械钻孔形成孔洞2。
22.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孔洞2的孔径范围为45mm~55mm,孔洞2的深度小于20m。
23.本实施例中,钻设的孔洞2的孔径为50mm,孔深为15m。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具体设计图纸对孔洞2的孔径、孔深以及其他所涉及的参数进行合理的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24.s102、将套管3穿设在所述孔洞2内,并将所述套管3与所述孔洞2之间的缝隙压浆灌实。
25.s103、将钢筋4穿设在所述套管3内,并在两端分别预留出一段钢筋4,以与芯部构造柱7连接锚固。
26.本实施例中,在完成钢筋4穿设以后,要对相应指标进行检查,以保证验收合格,保
证施工质量。
27.s104、使用压浆机5向所述套管3内注浆。
28.在进行注浆时,应该连续施工,保证注浆泵的压力值符合要求,确保压浆密实。并且在注浆的过程中,每注浆半个工作日应制作3组标准养护试件(40*40*160mm),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并对注浆进行记录。
29.本实施例,通过采用无水钻孔技术,在墙体中钻孔、穿筋、注浆,从而达到不需入户即可完成结构加固的技术指标,让老旧楼房的加固改造不再需要入户施工、住户临时搬出,解决了加固改造过程中搬家矛盾突出、成本高昂等实施难题。
30.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已划分好的施工流水段,使用钻孔机1在需要开洞的位置进行机械钻孔形成孔洞2(步骤s101)之前,还可以包括:测量定位放线,并对待钻孔墙体进行检查。
31.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对待钻孔墙体进行检查,可以包括;复核墙体材料的均匀性、暗埋管线情况以及障碍物情况。
32.本实施例,为接下来的钻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保证钻孔施工工作的正常和安全进行。
33.需要说明书的是,对待钻孔墙体进行检查时,不仅限于复核墙体材料的均匀性、暗埋管线情况以及障碍物情况这几种情况,施工现场可根据小区的老旧程度、房屋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检查,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34.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已划分好的施工流水段,使用钻孔机1在需要开洞的位置进行机械钻孔形成孔洞2(步骤s101)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搭设钻孔机1操作平台。
35.将钻孔机1安装在所述操作平台上。
36.将风机、油泵、油管安装在操作平台上,并对风机、油泵、油管进行校验以保证合格。
37.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已划分好的施工流水段,使用钻孔机1在需要开洞的位置进行机械钻孔形成孔洞2(步骤s101)之后,还可以包括:对所述孔洞2的质量进行检查,其中,检查的指标包括孔径、灰渣和成孔轴线偏差,但不仅限于孔径、灰渣和成孔轴线偏差。
38.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已划分好的施工流水段,使用钻孔机1在需要开洞的位置进行机械钻孔形成孔洞2(步骤s101)之后,还可以包括:将孔洞2内的碎屑清理干净,以保证后续部件安装时的顺利性。
39.具体的,可以利用吹风机和刷子清除孔洞2内的粉尘,避免由于粉尘产生隔离而影响粘结面,清孔后如不准备立即穿设钢筋4,应及时堵塞孔洞2口,避免污染。
40.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将钢筋4穿设在所述套管3内,并在两端分别预留出一段钢筋4,以与芯部构造柱7连接锚固(步骤s103)之前,还可以包括:按照设计施工图及相关规范要求,将施工所需的钢筋4加工准备好。
41.钢筋4可在加工厂,按照施工要求预先加工完成,待施工时直接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使用。本实施例中的钢筋4直径为20mm。
42.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将钢筋4穿设在所述套管3内,并在两端分别预
留出一段钢筋4,以与芯部构造柱7连接锚固(步骤s103)之后,还可以包括:进行常规圈梁6及芯柱的施工。
43.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向所述套管3内注浆(步骤s104),可以包括:使用模板将位于墙体内部的孔洞2口进行封闭。
44.开启注浆泵,当浆体从注浆管道出口泵送出均匀浆体后,向套管3内注浆。
45.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不入户加固改造的钻孔注浆施工方法,通过采用无水钻孔技术,在墙体中钻孔、穿筋、注浆,从而达到不需入户即可完成结构加固的技术指标,让老旧楼房的加固改造不再需要入户施工、住户临时搬出,解决了加固改造过程中搬家矛盾突出、成本高昂等实施难题。该施工方法安全、可靠、先进、绿色、环保、经济、实用、便捷,从而有效解决了常规加固方法所面临的实施难题。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各个实施例之间描述的方案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各个实施例又存在某种相互关联的关系,在理解本技术方案时,各个实施例之间可相互参照;另外,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