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海绵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7265发布日期:2021-12-08 12:3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海绵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用于绿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海绵停车场。


背景技术:

2.在新形势下,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引入海绵城市发展理念,对于缓解水资源紧张,建设生态城市有重要作用。城市用地紧张,停车场紧缺,为了解决停车难问题,越来越多的地面停车场产生,但是大面积的停车场容易造成雨水无法及时排走并造成积水。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能源的过度消耗,让城市的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低碳节能的生活模式越来越提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生态海绵停车场。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生态海绵停车场,包括停车区域,所述停车区域设有透水路面,所述停车区域的周边设有开孔路缘石,所述开孔路缘石的外侧设有下凹式绿地,所述下凹式绿地铺开孔管,所述下凹式绿地内设有溢流雨水口,所述溢流雨水口高于所述下凹式绿地且不高于透水路面,所述溢流雨水口通过开孔管连接市政雨水管。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水路面包括结构层和面层,所述结构层采用经24小时预湿处理的陶粒混凝土,所述面层采用砂基透水砖。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结构层和面层之间设有找平水泥砂浆层。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结构层底部设有水泥碎石垫层。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孔路缘石的开孔低于透水路面,所述开孔路缘石在下凹式绿地一侧布置砾石。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凹式绿地标高低于透水路面10~30cm,所述下凹式绿地配置耐湿常绿乔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凹式绿地在靠近停车区域的一侧布置种植所述耐湿常绿乔木的种植土。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流雨水口高于下凹式绿地15~20cm,并避开所述耐湿常绿乔木。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水路面自路面向下凹式绿地倾斜。
14.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
15.1、结构性能更好,更具经济性。利用经24小时预湿处理陶粒混凝土作为结构层,由于陶粒与水泥石界面区结构致密黏结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陶粒与水泥砂浆之间的粘结能力较强,因而陶粒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渗能力和耐久性。

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3.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参见图1

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态海绵停车场,包括停车区域,停车区域设有透水路面1,停车区域的周边设有开孔路缘石2,开孔路缘石2能有效排走路面上过多的雨水至下凹式绿地3,避免了大面积停车场积水的问题。开孔路缘石2的外侧设有下凹式绿地3,用于下渗和蓄存雨水,下凹式绿地3紧邻开孔路缘石2并低于透水路面1,下凹式绿地3铺开孔管7,下凹式绿地3内设有溢流雨水口6,溢流雨水口6高于下凹式绿地3且不高于透水路面1,溢流雨水口6通过开孔管7连接市政雨水管,将收集的雨水与市政雨水衔接。
35.其中,透水路面1包括结构层和面层,结构层采用经24小时预湿处理的陶粒混凝土8,面层采用砂基透水砖9,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面层采用60mm厚的砂基透水砖9(正向抗折>4.0mpa,透水率>0.15mm/s),其内部孔径如海绵状,蓄水饱和后,雨水能迅速透过,起到过滤和净化雨水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滤水性。结构层采用150mm厚经24小时预湿处理的陶粒混凝土8。保证承载力的同时能净化雨水,促进雨水下渗。陶粒混凝土8重量轻,其干容重为800
‑‑‑
1900kg/m3,比普通砼轻2/3—1/5,标号可达cl5
‑‑‑
cl60,比普通石子混凝土更轻,可减少基础荷载,陶粒预湿24h处理配制的陶粒混凝土8,其陶粒与水泥石界面区结构致密黏结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满足其承载力和透水的要求,结构性能更好,更具经济性。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结构层和面层之间设有找平水泥砂浆层10,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找平水泥砂浆层30mm厚(水泥:砂=1:4)。
37.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结构层底部设有水泥碎石垫层11,水泥碎石垫层200mm厚(水泥掺量3%~5%),水泥碎石垫层11底部素土夯实>93%(加铺土工布)。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孔路缘石2的开孔低于透水路面1,开孔路缘石2在下凹式绿地3一侧布置砾石4,起保护及过滤作用。
39.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凹式绿地3标高低于透水路面10~30cm,下凹式绿地3配置耐湿常绿乔木5,种植耐湿常绿乔木5对停车场起遮阴作用。下凹式绿地3在靠近停车区域的一侧布置1.5米厚用于种植耐湿常绿乔木5的种植土,满足乔木生长所需。
40.落入停车场的雨水会优先通过砂基透水砖9及陶粒混凝土8的透水路面1过滤并下渗,当雨水超过砂基透水砖9的透水率时,透水路面1自路面向下凹式绿地3倾斜,坡度为0.5~1.0%,雨水会经过开孔路缘石2,并经过与路面相连的砾石过滤,进入下凹式绿地3。下凹式绿地3标高低于透水路面110~30cm,用于蓄存和净化下渗雨水,并且下凹式绿地3下铺开
孔管7收集雨水。下凹式绿地3内设有与市政雨水管相衔接的溢流雨水口6,溢流雨水口6高于下凹式绿地15~20cm不高于透水路面1,并避开耐湿常绿乔木5,当雨水大于下凹式绿地3的蓄存及下渗能力时,超量的雨水可通过溢流雨水口6进入市政雨水管,达到雨水的净化和高效利用。下凹式绿地3靠停车场一侧种植乔木起到降低烈日对车辆的伤害,提高用户舒适性。
4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相对传统停车场,能有效提高雨水的利用,对雨水净化和收集。良好的透水层、对坡度及下凹式绿地3的雨水溢流口等控制,解决了停车难问题及停车场积水的问题。配置的乔木降低了烈日对车辆的伤害,也提高了车辆使用者的舒适性。新时代的建设更加注重节能环保、降低能耗,结构轻质的陶粒经充分预湿处理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也可满足海绵城市滤水路面的承载要求,实现了节能降耗、环境友好、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砂基砖透水路面1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结合下凹式绿地3的生态海绵停车场系统,让停车场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达到缓解城市内涝及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4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示例”、“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3.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