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仓顶锥壳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04149发布日期:2021-10-27 18:03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仓顶锥壳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仓顶锥壳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2.煤仓的主体结构分为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仓下漏斗、仓顶锥壳和框架结构四部分,目前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施工已普遍采用了滑模技术,该技术施工周期短,施工效果好,但是仓顶锥壳施工一直存在诸多技术难题,仓顶锥壳施工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
3.1、满堂架支模体系:采用在筒仓内从底部到顶部满堂搭建脚手架的方式搭建仓顶的施工平台,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造成施工成本居高不下。
4.2、钢桁架结构与中心井架组合型体系:在施工中增加中心井架的建筑构造,以中心井架为支撑柱,并在中心井架顶端搭建钢桁架结构作为仓顶施工的平台,在锥壳施工建成后需要进行拆除,施工成本也较高。
5.3、钢桁架支撑体系:利用该方法建造完成仓顶锥壳后,需要将该钢桁架支撑结构拆除,而筒仓施工后并无专门预留的施工构件出口,因此只能在筒仓内将其拆解后,从仓顶的开孔中由大型吊机取出,施工成本高,施工周期较长,且施工时需要多加防护避免取出施工构件时撞击损坏新浇筑的仓顶。
6.仓顶锥壳施工时所需混凝土的方量大,在施工荷载等附加荷载的影响下,为了保证仓顶锥壳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因此对仓顶锥壳施工的模板工程及模板支架工程产生了较高要求,而现有的施工方法中均存在众多弊端,不能够满足仓顶锥壳的施工要求,因此,应该提供一种便于施工和拆卸的仓顶锥壳施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仓顶锥壳施工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通过设置钢丝绳悬挂网作为仓顶锥壳施工平台的基础,结构自重小,方便安装和拆卸,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不会对煤仓筒体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通过设置斜拉支撑机构更加提高了仓顶锥壳施工平台的乘舟性能和自身稳定性,使用效果好。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仓顶锥壳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在下环梁上的仓顶锥壳施工平台、设置在所述仓顶锥壳施工平台上且用于支撑锥壳模板的满堂架、以及拉设在锥壳模板与所述仓顶锥壳施工平台之间的斜拉支撑机构;
9.所述仓顶锥壳施工平台包括水平设置在下环梁上的钢丝绳悬挂网、铺设在所述钢丝绳悬挂网上的支撑平台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中心位置的加固框架,所述钢丝绳悬挂网包括多个呈横纵交织的水平钢丝绳,所述下环梁的内侧预埋有供所述水平钢丝绳穿设的预埋环,
10.所述斜拉支撑机构包括多层均拉设在所述仓顶锥壳与所述加固框架之间的斜拉
支撑单元,多层所述斜拉支撑单元的顶部高度由下至上依次增高,所述斜拉支撑单元包括多个呈周向布设的斜拉钢丝绳,所述仓顶锥壳内预埋有供斜拉钢丝绳顶端穿设的预埋吊环,一个所述斜拉支撑单元中的多个斜拉钢丝绳的顶端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斜拉钢丝绳的底端均穿过所述支撑平台和所述钢丝绳悬挂网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固框架上。
11.上述的一种仓顶锥壳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斜拉支撑单元中斜拉钢丝绳的数量由下至上依次减小。
12.上述的一种仓顶锥壳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包括铺设在所述钢丝绳悬挂网上的木板层和铺设在所述木板层顶面上的防火层。
13.上述的一种仓顶锥壳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框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中心位置的正方形框架和设置在所述正方形框架四个角的加固杆。
14.上述的一种仓顶锥壳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形框架和所述加固杆均通过压板和u型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钢丝绳悬挂网上。
15.上述的一种仓顶锥壳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钢丝绳的一端通过扣件固定安装在预埋环上;水平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预埋环并通过绳卡紧固安装。
16.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钢丝绳悬挂网作为仓顶锥壳施工平台的基础,相比于以钢桁架结构作为基础的施工平台来说,结构自重小,方便安装和拆卸,同时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不会对煤仓筒体结构造成不良影响,使用效果好。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支撑平台的中心位置设置加固框架,利用加固框架能够提高支撑平台的中心位置的强度,从而提高整个支撑平台的强度,使用效果好。
19.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斜拉支撑机构为仓顶锥壳施工平台提供一个向上的拉力,保证在仓顶锥壳施工平台上方放置满堂架承重较大时平台自身的稳定性。
20.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斜拉钢丝绳底端与加固框架连接,在实现提拉钢丝绳悬挂网的同时更加固了钢丝绳悬挂网的中心,且安装位置固定,施工方便。
21.5、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水平钢丝绳、斜拉钢丝绳、支撑平台和加固框架都可方便的安装拆卸并周转使用,且拆卸后占地空间小,方便运输,极大的降低了施工成本。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通过设置钢丝绳悬挂网作为仓顶锥壳施工平台的基础,结构自重小,方便安装和拆卸,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不会对煤仓筒体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通过设置斜拉支撑机构更加提高了仓顶锥壳施工平台的乘舟性能和自身稳定性,使用效果好。
2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加固框架、斜拉支撑机构、和锥壳单元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仓顶锥壳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固框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斜拉钢丝绳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平钢丝绳张紧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下环梁、预埋环和水平钢丝绳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下环梁;
ꢀꢀꢀꢀꢀꢀꢀꢀꢀꢀꢀꢀ1‑
1—预埋环;
ꢀꢀꢀꢀꢀꢀꢀꢀꢀꢀ
2—水平钢丝绳;
33.3—木板层;
ꢀꢀꢀꢀꢀꢀꢀꢀꢀꢀꢀꢀ
4—防火层;
ꢀꢀꢀꢀꢀꢀꢀꢀꢀꢀꢀꢀ5‑
1—正方形框架;
[0034]5‑
2—加固杆;
ꢀꢀꢀꢀꢀꢀꢀꢀꢀꢀ
6—压板;
ꢀꢀꢀꢀꢀꢀꢀꢀꢀꢀꢀꢀꢀꢀ
7—u型螺栓;
[0035]
8—扣件;
ꢀꢀꢀꢀꢀꢀꢀꢀꢀꢀꢀꢀꢀꢀ
9—张拉辅绳;
ꢀꢀꢀꢀꢀꢀꢀꢀꢀꢀ
10—倒链;
[0036]
11—测力计;
ꢀꢀꢀꢀꢀꢀꢀꢀꢀꢀꢀ
12—绳卡;
ꢀꢀꢀꢀꢀꢀꢀꢀꢀꢀꢀꢀꢀ
13

锥壳模板;
[0037]
14

满堂架;
ꢀꢀꢀꢀꢀꢀꢀꢀꢀꢀꢀꢀ
15

斜拉钢丝绳;
ꢀꢀꢀꢀꢀꢀꢀꢀ
16

预埋吊环;
[0038]
17

上环梁;
ꢀꢀꢀꢀꢀꢀꢀꢀꢀꢀꢀꢀ
18

锥壳单元;
ꢀꢀꢀꢀꢀꢀꢀꢀꢀꢀ
19

剪刀撑。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水平设置在下环梁1上的仓顶锥壳施工平台、设置在所述仓顶锥壳施工平台上且用于支撑锥壳模板13的满堂架14、以及拉设在锥壳模板13与所述仓顶锥壳施工平台之间的斜拉支撑机构;
[0040]
所述仓顶锥壳施工平台包括水平设置在下环梁1上的钢丝绳悬挂网、铺设在所述钢丝绳悬挂网上的支撑平台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中心位置的加固框架,所述钢丝绳悬挂网包括多个呈横纵交织的水平钢丝绳2,所述下环梁1的内侧预埋有供所述水平钢丝绳2穿设的预埋环1

1,
[0041]
所述斜拉支撑机构包括多层均拉设在所述仓顶锥壳与所述加固框架之间的斜拉支撑单元,多层所述斜拉支撑单元的顶部高度由下至上依次增高,所述斜拉支撑单元包括多个呈周向布设的斜拉钢丝绳15,所述仓顶锥壳内预埋有供斜拉钢丝绳15顶端穿设的预埋吊环16,一个所述斜拉支撑单元中的多个斜拉钢丝绳15的顶端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斜拉钢丝绳15的底端均穿过所述支撑平台和所述钢丝绳悬挂网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固框架上。
[004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仓顶锥壳位于筒仓上环梁17和下环梁1之间。
[0043]
本实施例中,斜拉钢丝绳15的底端依次穿过所述支撑平台和所述钢丝绳悬挂网并通过绳卡12紧固在所述加固框架上。
[0044]
本实施例中,所述仓顶锥壳包括四层锥壳单元18,所述斜拉支撑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斜拉支撑单元的顶部分别设置在最底层的两个锥壳单元18上。
[0045]
本实施例中,满堂架14上设置有剪刀撑19,满堂架14的立杆设置在水平钢丝绳2上方对应的支撑平台上,保证水平钢丝绳2的间距和满堂架14立杆的间距相同,满堂架14的扫地杆上设置有水平剪刀撑,沿满堂架14高度方向每四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保证满堂架14的稳定性。
[0046]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埋环1

1为几字型预埋环,几字型预埋环提高预埋环的抗拉力,一条水平钢丝绳2两端对应的两个预埋环1

1中一个呈水平埋设,另一个呈竖直埋设,当水平钢丝绳2的一端通过扣件8与预埋环1

1连接时,水平钢丝绳2的另一端亦可平整的穿过另一个预埋环1

1,使一根水平钢丝绳2不产生扭转,保证结构的稳固性。
[0047]
本实施例中,斜拉钢丝绳15的顶端通过扣件8固定安装在预埋吊环16上,斜拉钢丝绳15的顶端具有材料出厂时就编织好的环,扣件8为u型扣件,u型扣件将斜拉钢丝绳15的顶
端与预埋吊环16连接,施工快捷方便。
[0048]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钢丝绳2的直径为28mm,相邻两个水平钢丝绳2之间的间距为750mm。
[0049]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钢丝绳悬挂网作为仓顶锥壳施工平台的基础,相比于以钢桁架结构作为基础的施工平台来说,结构自重小,方便安装和拆卸,同时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不会对煤仓筒体结构造成不良影响,使用效果好;
[0050]
通过在所述支撑平台的中心位置设置加固框架,利用加固框架能够提高支撑平台的中心位置的强度,从而提高整个支撑平台的强度,使用效果好;
[0051]
通过设置斜拉支撑机构为仓顶锥壳施工平台提供一个向上的拉力,保证在仓顶锥壳施工平台上方放置满堂架14承重较大时平台自身的稳定性;
[0052]
通过将斜拉钢丝绳15底端与加固框架连接,在实现提拉钢丝绳悬挂网的同时更加固了钢丝绳悬挂网的中心,且安装位置固定,施工方便;
[0053]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水平钢丝绳2、斜拉钢丝绳15、支撑平台和加固框架都可方便的安装拆卸并周转使用,且拆卸后占地空间小,方便运输,极大的降低了施工成本。
[0054]
本实施例中,多层所述斜拉支撑单元中斜拉钢丝绳15的数量由下至上依次减小。
[0055]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仓顶锥壳越往上浇筑横截面面积越小,所述上层所述斜拉支撑单元中斜拉钢丝绳15的数量小于其下层所述斜拉支撑单元中斜拉钢丝绳15的数量,每层斜拉支撑单元中的多个斜拉钢丝绳15均沿仓顶锥壳圆周方向均匀布设,保证仓顶锥壳施工平台的受力平衡。
[0056]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平台包括铺设在所述钢丝绳悬挂网上的木板层3和铺设在所述木板层3顶面上的防火层4。
[0057]
需要说明的是,木板层3作为支撑平台的主体结构,防火层4能够起到防火隔离的作用。
[0058]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火层4和所述木板3通过钢钉连接成一个整体并平铺在所述钢丝绳悬挂网上。
[0059]
本实施例中,木板层3由多个木板拼接组成。
[0060]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火层4采用铁皮制作而成,所述铁皮的厚度为0.2mm~0.4mm。
[0061]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框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中心位置的正方形框架5

1和设置在所述正方形框架5

1四个角的加固杆5

2。
[0062]
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方形框架5

1和所述加固杆5

2均采用工字钢制作而成;所述正方形框架5

1的内接圆的直径的取值范围为5m~6m。
[0063]
本实施例中,多个斜拉钢丝绳15的底端均匀布设在正方形框架5

1中相邻两个加固杆5

2之间的杆段和加固杆5

2上,正方形框架5

1的四个拐角处不安装斜拉钢丝绳15,结构更加稳固。
[0064]
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方形框架5

1和所述加固杆5

2均通过压板6和u型螺栓7固定安装在所述钢丝绳悬挂网上。
[0065]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钢丝绳2的一端通过扣件8固定安装在预埋环1

1上;水平钢丝绳2的另一端穿过预埋环1

1并通过绳卡12紧固安装。
[0066]
实际施工时,水平钢丝绳2的张紧过程为:首先,选取相对应的两个预埋环1

1,之
后,将水平钢丝绳2的一端通过扣件8固定安装在一个预埋环1

1上;其次,将水平钢丝绳2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预埋环1

1,在水平钢丝绳2的另一端连接张拉辅绳9,张拉辅绳9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水平钢丝绳2的另一端,在张拉辅绳9的另一端依次安装倒链10和测力计11,并将测力计11连接在与一个预埋环1

1相邻的预埋环1

1上,之后,采用一个绳卡12对水平钢丝绳2的另一端进行初步紧固;接着,采用倒链10张拉水平钢丝绳2,待水平钢丝绳2的张拉力满足预拉力设定值后,采用多个绳卡12对水平钢丝绳2的另一端进行最终紧固;最后,拆除倒链10、测力计11和张拉辅绳9。
[0067]
本实施例中,水平钢丝绳2的数量为60根,在进行60根水平钢丝绳2在铺设时,需要遵循由内向外的顺序进行铺设,将60根水平钢丝绳2分为12组进行铺设,每组包含五根水平钢丝绳2,12组水平钢丝绳2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铺设,编织成网状结构,两个水平钢丝绳2的交点部位需要采用铁丝绑扎牢固;在60根水平钢丝绳2铺设完毕后,还需要采用水平钢丝绳张力测量仪对每一根水平钢丝绳2的张力进行复检,保证每根水平钢丝绳2受力均衡,水平钢丝绳2的预拉力设定值为2.5t。
[0068]
实际施工时,仓顶锥壳分为四层锥壳单元18进行施工,从锥壳底部开始浇筑第一层锥壳单元18混凝土,第一层锥壳单元18顶部至下环梁内壁的水平投影长度为2.2m。混凝土浇筑前,在距离下环梁内壁水平投影长度为1.8m的锥壳斜壁位置预埋预埋吊环16,预埋吊环16在此锥壳斜壁圆周上等间距环向分布,共设24个预埋吊环16。待第一层锥壳单元18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后,用直径φ28mm斜拉钢丝绳15斜拉住加固框架,采用倒链紧固,钢丝绳预拉力为2.5t。待第二层锥壳单元18混凝土浇筑前,在距离下环梁内壁水平投影长度为3.4m的锥壳斜壁位置等间距环向预埋8个预埋吊环16,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后,再在此用直径φ28mm斜拉钢丝绳15斜拉住加固框架,采用倒链紧固,钢丝绳预拉力为2.5t。
[0069]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