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起重顶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9813发布日期:2021-11-22 20:20阅读:66来源:国知局
液压起重顶棚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演艺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起重顶棚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一些商业演出或者小型的会展的准备过程中需临时搭建舞台棚以供使用,这就对舞台棚的拆装速度提出较高的要求。
3.目前的舞台棚一般包括多根桁架支撑柱和搭建在桁架支撑柱顶端的棚顶,在搭建舞台棚时,通常先将若干桁架支撑柱拼接好,再通过吊装的方式将棚顶安装在桁架支撑柱顶端。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舞台棚拆装效率低的缺陷,因此,需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舞台棚的拆装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起重顶棚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液压起重顶棚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液压起重顶棚系统,包括多个用于支撑棚顶的桁架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支撑柱的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四根竖直设置的立柱,所述桁架支撑柱包括若干节桁架框体,所述桁架框体围设在四根立柱的外周,相邻两个所述桁架框体通过紧固件锁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顶升所述桁架框体的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位于四根立柱围成的空间内,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四爪钩和驱动四爪钩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驱动件,所述四爪钩沿竖直方向相对立柱转动,相邻两节所述桁架框体之间留有供所述四爪钩的钩部插入的空隙。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舞台棚时,将两节桁架框体围设在四根立柱的外周并通过紧固件将两节桁架框体连接在一起,将棚顶安装在位于上端的桁架框体上。转动四爪钩以使得四爪钩的钩部插接在两节桁架框体之间的空隙处,通过驱动件驱使四爪钩将两节桁架框体顶起一节桁架框体的高度,棚顶也同步上升。然后将第三节桁架框体围设在四根立柱的底部并通过紧固件将第三节桁架框体与第二节桁架框体连接在一起,因第三节桁架框体与底座抵接,使得第三节桁架框体能够对已安装的桁架框体提供支撑,从而解放四爪钩与驱动件。此时,回转四爪钩以使得四爪钩的钩部从相邻两节桁架框体之间的空隙退出,通过驱动件驱使四爪钩复位,再旋转四爪钩以使得四爪钩的钩部插接在第二节桁架框体与第三节桁架框体之间,往复如此,实现对桁架支撑柱的快速拼装。当需拆卸舞台棚时,利用顶升装置从倒数第二节桁架框体开始拆卸即可。整个拆装过程高效快捷,且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能够显著提升舞台棚的拆装效率。
9.优选的,所述驱动件为液压缸,所述四爪钩包括与液压缸的活塞杆转动套接的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圆周面均布有四个挂钩。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四爪钩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同时,还能沿竖直方
向转动。
11.优选的,所述桁架框体包括四个桁架单片,每个所述桁架单片均设置在相邻两根立柱之间,所述桁架单片与所述立柱滑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桁架框体可拆卸成四块桁架单片,因此,方便工作人员将桁架框体安装在四根立柱的外周。
13.优选的,所述立柱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所述第二角钢与第一角钢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之间设置有预定的间距;所述桁架单片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竖杆,所述竖杆滑动插接在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之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通过竖杆对桁架单片起导向作用,以使得桁架框体在滑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15.优选的,所述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之间转动连接有若干滚轮,若干滚轮沿立柱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竖杆与滚轮滑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滚轮,减小了竖杆与第一角钢、第二角钢之间的滑动摩擦,从而使得桁架框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顺畅。同时,也减小液压缸的负载,以降低液压缸因过载而损坏的可能性。
17.优选的,位于同一个桁架单片上的其中一根竖杆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另一根竖杆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一连接块配合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远离竖杆的一侧凹陷有供所述第一连接块插入的连接槽,位于相邻两个桁架单片上的相邻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块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桁架单片通过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连接,从而方便将四个桁架单片拼接为桁架框体,有利于增强桁架支撑柱的结构强度。
19.优选的,所述竖杆的一端凸设有凸块,所述竖杆的另一端均凸设有与凸块配合的凸杆,所述凸杆远离竖杆的一侧上开用供凸块插入的插槽,位于相邻两个桁架框体上的相邻凸杆与凸块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桁架框体通过凸杆与凸块连接在一起,方便拼接或拆卸两个桁架框体。
21.优选的,四根所述立柱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液压缸的缸体部分穿透所述固定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加强了立柱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使得桁架框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同时,固定板还对液压缸起导向作用,以使得液压缸在承力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
23.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构件。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构件加强了立柱与固定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使得固定板、立柱均不易变形。
25.优选的,所述加强构件包括多个三角架,多个所述三角架沿立柱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三角架的一个角点均与立柱固定连接,多个所述三角架对应的另外两组角点与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条。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三角形结构稳定的特性,在立柱与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三角架,能够显著增强立柱与固定板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强桁架支撑柱的结构强度。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通过使用液压缸与四爪钩依次将若干街桁架框体顶升,使得棚顶能够在地面进行安装,提高舞台棚拆装速度的同时,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9.2.通过在立柱上设置有滚轮,滚轮减小了桁架框体与立柱的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桁架框体在滑动过程中保持顺畅;
30.3.通过在四根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与每根立柱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构件,从而增强立柱的抗扭抗弯能力,进而增强桁架支撑柱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中桁架框体的拼装视图1;
32.图2是本技术中图1中桁架框体拼装时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中桁架框体的拼装视图2;
34.图4是本技术中图3中桁架框体拼接时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本技术中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
36.图6是本技术中图4中b的放大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方套;3、立柱;31、第一角钢;32、第二角钢;33、滚轮;4、顶升装置;41、液压缸;42、四爪钩;421、活动套;422、挂钩;5、桁架单片;51、竖杆;52、横条;53、加强网;6、第一连接块;7、第二连接块;8、连接槽;9、凸块;10、凸杆;11、插槽;12、固定板;13、加强构件;131、三角架;132、连接条;14、加固条;15、斜撑杆;16、连接管;17、斜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液压起重顶棚系统。参照图1,液压起重顶棚系统包括多根用于支撑棚顶的桁架支撑柱,桁架支撑柱的横截面呈方框状设置,每根桁架支撑柱的底部均连接有底座1。底座1由四根工字钢呈井字状焊接而成,底座1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桁架支撑柱包括若干节桁架框体,相邻两个桁架框体通过紧固件连接,位于桁架支撑柱最顶端的桁架框体套接固定有用于连接棚顶的方套2。
40.参照图2和图3,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根竖直设置的立柱3,四根立柱3之间的连线呈正方形状设置。桁架框体由四个桁架单片5围设而成,每个桁架单片5均设置在相邻两根立柱3之间并与立柱3滑动连接。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顶升桁架框体的顶升装置4,顶升装置4位于四根立柱3围成的空间内。
41.参照图3和图4,顶升装置4包括四爪钩42和驱使四爪钩42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驱动件。驱动件为液压缸41,液压缸41竖直设置,液压缸41的缸体部分安装在底座1的中心处。四爪钩42包括与液压缸41的活塞杆转动套接的活动套421,活动套421的外周面焊接固定有四个挂钩422,四个挂钩422圆周均布在活动套421的外周面,相邻两个桁架框体之间留有供挂钩422的钩部插入的空隙。当挂钩422的钩部插接在相邻两个桁架框体之间的间隙处后,通过液压缸41带动四爪钩42上移,四爪钩42上移带动两个桁架框体与棚顶上移,然后再继续拼装桁架,为后续继续顶升桁架框体做准备。
42.参照图3和图5,桁架单片5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的竖杆51,其中一根竖杆51的外周
面焊接固定有两个第一连接块6,两个第一连接块6沿竖杆5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另一根竖杆51的外周面焊接固定有与第一连接块6配合的第二连接块7,第二连接块7远离竖杆51的一侧开有供第一连接块6插入的连接槽8,连接槽8贯通第二连接块7相对的一对侧壁,第一连接块6与连接槽8插接配合。当位于相邻两个桁架单片5上的第一连接块6与第二连接块7插接后,再通过第一螺栓锁紧,从而将四个桁架单片5拼接成桁架框体。
43.参照图3和图5,竖杆51的一端凸设有凸块9,凸块9与竖杆51一体成型;凸杆10的另一端凸设有凸杆10,凸杆10与竖杆51一体成型。凸杆10远离竖杆51的一端凹陷有供凸块9插入的插槽11,凸块9与插槽11插接配合。当位于相邻两个桁架框体上的相邻凸块9与凸杆10插接后,再通过第二螺栓锁紧,从而完成两个桁架框体的拼接。
44.参照3和图4,立柱3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角钢31与第二角钢32,第一角钢31与第二角钢32的一端均与底座1焊接固定,第一角钢31与第二角钢32的开口朝向均背离液压缸41活塞杆的轴线设置,第一角钢31位于液压缸41与第二角钢32之间。第一角钢31与第二角钢32相互平行,第一角钢31与第二角钢32之间留有供竖杆51插入的间距,第一角钢31与第二角钢32通过竖杆51对桁架框体起导向作用,以使得桁架框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
45.参照3和图4,第一角钢31与第二角钢32之间安装有若干滚轮33,若干滚轮33沿第一角钢3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滚轮33相对第一角钢31、第二角钢32转动,竖杆51插接在第一角钢31与第二角钢32之间并与滚轮33滑动连接。滚轮33的设置减小了桁架框体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以使得桁架框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顺畅。
46.参照图4,四根立柱3靠近底座1的一端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四根边角分别与第一角钢31的直角边贴合并与第一角钢31焊接固定。固定板12水平设置,液压缸41的缸体部分穿透固定板12。固定板12加强了第一角钢31与底座1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一角钢31、第二角钢32不易弯曲变形。
47.参照图4,固定板12与每个第一角钢31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构件13。加强构件13包括两个三角架131,两个三角架131沿第一角钢3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三角架131水平设置,三角架131的一个角点与第一角钢31焊接固定,两个三角架131对应的另外两组角点与固定板12之间均焊接固定有连接条132。加强构件13进一步加强了固定板12与第一角钢31的连接强度。
48.参照图4,相邻两根第一角钢31邻近底座1的一端之间还焊接固定有加固条14,加固条14的一边与底座1焊接固定。通过设置加固条14,进一步加强立柱3与底座1的连接强度。
49.每根加固条14与固定板12的下表面之间均焊接固定有斜撑杆15。斜撑杆15对固定板12起支撑作用,以使得固定板12不易变形。
50.参照图3和图6,桁架单片5还包括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横条52,两条横条52分别焊接固定在两根竖杆51的两端之间,横条52与竖杆51垂直设置。两条横条52与两根竖杆51围成的方框内焊接固定有加强网53,加强网53呈菱形设置。位于同一个桁架框体一端的四条横条52的同一侧均焊接固定有连接管16,连接管16竖直设置,位于相对设置的两条横条52上的两根连接管16呈对角状设置,位于相对设置的两条横条52上的两根连接管16之间通过第三螺栓连接有斜拉杆17。位于同一根桁架支撑柱上的多根斜拉杆17在竖直方向呈对角状交错分布。斜拉杆17增强了桁架框体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强立柱3的抗扭能力。
51.本技术实施例液压起重顶棚系统的实施原理为:
52.当拼装舞台棚时,将焊接固定有方套2的桁架框体套接在四根立柱3的外周,然后利用第二螺栓将四块桁架单片5两两连接,提拉已安装的桁架框体,将拼接后的两组桁架单片5围设在四根立柱3的外周并通过第二螺栓将两组桁架单片5连接。再利用第一螺栓将位于两节桁架框体上的相邻竖杆51连接,从而完成两节桁架框体的拼接,之后,再将棚顶安装多个方套2之间。
53.旋转四爪钩42以使得四爪钩42的钩部插接在相邻两节桁架框体之间,通过液压缸41顶升四爪钩42,四爪钩42带动两节桁架框体上升一节桁架框体的高度。然后拼装第三节桁架框体,将第三节桁架框体与第二节桁架框体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此时,第三节桁架框体与底座1抵接并对已安装的桁架框体和棚顶提供支撑,四爪钩42不再受力。回转四爪钩42以使得四爪钩42的钩部从已安装的两节桁架框体之间退出,通过液压缸41以四爪钩42复位,再次旋转四爪钩42以使得四爪钩42的钩部插接在第三节桁架框体与第二节桁架框体之间,往复如此,即可实现舞台棚的快速拼装,且拼装过程省时省力,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54.当需拆卸舞台棚时,将倒数第一节桁架与倒数第二节桁架框体之间的第一螺栓拆除,通过液压缸41使得四爪钩42上升一节桁架框体的高度,再旋转四爪钩42以使得四爪钩42的钩部插接在倒数第二节桁架框体与倒数第三节桁架框体之间。通过液压缸41驱使四爪钩42上升一节桁架框体的高度,以使得倒数第一节桁架与倒数第二节桁架框体分离,将倒数第二节桁架框体拆除后,通过液压缸41使得四爪钩42下降一节桁架框体的高度,此时倒数第三节桁架框体与倒数第一节桁架框体抵接,旋转四爪钩42以使得四爪钩42的钩部从倒数第三节桁架框体与倒数第一节桁架框体之间退出。往复如此,即可实现对舞台棚的快拆,且拆卸过程省时省力,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5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