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78081发布日期:2021-11-18 12:3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


背景技术:

2.当前建筑行业中,加气混凝土结构由于其强度、硬度高及质轻、成本低、原料易得、加工方便等独特优点被建筑业作为非承重构件加以广泛应用。加气混凝土结构在制作时,通常需要将料浆充入模具中进行成型。
3.现有加气混凝土模具车,为便于形成承载料浆的容器,往往由多块面板围合形成模腔,而在模腔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模腔内的面板与面板之间通过相互焊接组框而成。此外,为便于混凝土的脱模,且在脱模时不容易损坏坯体,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面板与面板之间采用细长的钢板条填料,将钢板条的两侧分别与面板焊接,并打磨圆整,从而使面板与面板之间形成倒角。然而,采用钢板条填料的形式,焊接及打磨工作量大,过渡处如果打磨不圆滑,容易造成里面加气混凝土湿坯体与模具车脱模的时候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模具车加工制造时焊接及打磨工作量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焊接及打磨工作量的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包括:
6.车身本体;
7.面板,设置于所述车身本体上;以及
8.折弯板,包括折弯板主体,所述折弯板主体与所述面板垂直设置,所述折弯板主体靠近所述面板的一端上形成有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折弯板主体呈角度设置,且所述折边与所述面板固定连接。
9.可选的,所述折边与所述面板焊接连接。
10.可选的,沿垂直于所述面板的方向,所述折边的正投影与所述面板的至少部分区域重合。
11.可选的,所述折边朝向所述面板的一侧,与所述面板呈角度a设置;其中,0
°
<a<90
°

12.可选的,所述车身本体的底部形成有底板,所述车身本体的周侧形成有固定侧板,且所述固定侧板包括沿所述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侧板,以及沿宽度方向设置并同时与两块所述第一固定侧板和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二固定侧板。
13.可选的,所述底板由所述面板形成。
14.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侧板由所述折弯板形成,且所述第二固定侧板沿高度方向的下端形成有所述折边。
15.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侧板由所述折弯板形成,且所述第一固定侧板沿高度方向的下端形成有所述折边,并沿长度方向且靠近所述第二固定侧板的一端形成有所述折边。
16.可选的,所述车身本体还包括:
17.活动侧板;所述活动侧板与所述固定侧板活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固定侧板相对设置。
18.可选的,还包括:
19.锁紧单元,包括拐臂和控制所述拐臂旋转的转轴,所述锁紧单元适于通过所述转轴的转动带动所述拐臂对所述活动侧板进行锁紧或解锁。
2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通过采用折弯板结构,并在折弯板上设置折边,使得相邻板材焊接时无需设置填料,且只需将折边与面板接触的部分进行焊接,采用单侧焊接的形式,即可形成倒角,大大减小焊接步骤,降低打磨量;此外,通过折边在折弯板与面板的过渡处形成倒角,使加气混凝土坯体与模具车脱模更容易,且不易损坏坯体。
2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沿垂直于所述面板的方向,使得所述折边的正投影与所述面板的至少部分区域重合,保证面板上留有足够的焊接量,提高焊接的牢固程度。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现有技术中模具车的截面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的立体示意图;
26.图3为图2中局部放大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的截面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的正视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的仰视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的俯视图;
31.图8为图5中a

a截面示意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锁紧单元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
面板,2

填料,3

焊接部,4

折弯板,5

折弯板主体,6

折边;
[0035]
10

车身本体,11

活动侧板,12

第一固定侧板,13

底板,14

底板加强部,15

第二固定侧板,16

增厚部;
[0036]
20

锁紧单元,21

拐臂,22

转轴,23

转动板,24

驱动臂,25

压轮,26

弹簧组件;31

驱动梁,32

驱动组件,33

从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0]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41]
结合图1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模具车的截面示意图,现有模具车模腔内的面板与面板之间通过相互焊接组框而成,且在面板与面板之间通过设置填料2,将填料2的两侧分别与面板焊接,形成焊接部3,并将焊接部3打磨圆整,使面板与面板之间形成倒角。然而,由于填料2为独立构件,需要焊接两次才能将填料2的两侧分别与面板连接,并在焊接后对焊机部3进行打磨,费时费力,工作量大,且对焊机部3的打磨程度需要操作人员根据经验进行判断,容易出现焊机部3打磨不圆滑的情况,从而容易造成加气混凝土湿坯体与模具车脱模时出现开裂的现象。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焊接及打磨工作量的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并详细记述如下。
[0042]
实施例一
[0043]
结合图2

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包括:
[0044]
车身本体10;
[0045]
面板1,设置于所述车身本体10上;以及
[0046]
折弯板4,包括折弯板主体5,所述折弯板主体5与所述面板1垂直设置,所述折弯板主体5靠近所述面板1的一端上形成有折边6,所述折边6与所述折弯板主体5呈角度设置,且所述折边6与所述面板1固定连接。
[0047]
优选的,所述折弯板4由折弯板主体5和折边6两部分构成,具体可以由一块平直板通过折弯工艺加工成型,使得所述折边6部分与所述折弯板主体5部分呈角度设置。
[0048]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折边6不但可以与面板1相连接,还可以与邻接设置的另一块折弯板4上的折弯板主体5相连接,使得连接处形成倒角。在一定程度上,所述折弯板主体5等同于所述面板1。
[0049]
优选的,所述折边6还可以为圆弧段结构形式。
[0050]
具体地,所述折边6与所述面板1焊接连接。通过采用焊接的形式,使得连接更加牢
靠,施工更加方便快捷。
[0051]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通过采用折弯板4结构,并在折弯板4上设置折边6,使得相邻板材焊接时无需设置填料,且只需将折边6与面板1接触的部分进行焊接,采用单侧焊接的形式,即可形成倒角,大大减小焊接步骤,降低打磨量;此外,通过折边6在折弯板4与面板1的过渡处形成倒角,使加气混凝土坯体与模具车脱模更容易,且不易损坏坯体。
[0052]
通过将折边6与面板1接触的部分进行焊接,既保证了板材交接处有焊缝,连接牢固,而且只会产生一条焊缝,采用单侧焊缝的形式相比于填料双侧焊接的形式,减小一半焊接量,且减轻打磨工作量,降低的设备的成本。此外,由于折边6采用折弯机等设备进行加工,使得折边6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尺寸、角度更加精确。形成的倒角更加统一,使得模具车与生产中的坯体脱开时,不容易发生粘连掉角,达到更容易脱模的效果。
[0053]
具体地,沿垂直于所述面板1的方向,所述折边6的正投影与所述面板1的至少部分区域重合。
[0054]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沿垂直于所述面板1的方向,使得所述折边6的正投影与所述面板1的至少部分区域重合,保证面板上留有足够的焊接量,提高焊接的牢固程度。
[0055]
具体地,所述折边6朝向所述面板1的一侧,与所述面板1呈角度a设置;其中,0
°
<a<90
°
。从而合理设置折边6与面板1的夹角,保证脱模效果。
[0056]
具体地,所述车身本体10的底部形成有底板13,所述车身本体10的周侧形成有固定侧板,且所述固定侧板包括沿所述加气混凝土用模具车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侧板12,以及沿宽度方向设置并同时与两块所述第一固定侧板12和所述底板13连接的第二固定侧板15。
[0057]
所述车身本体10的内腔共由4块固定设置的板材构成,分别是底板13、两块第一固定侧板12和一块第二固定侧板15。其中,底板13与第一固定侧板12之间需要设置倒角,底板13与第二固定侧板15之间需要设置倒角,第一固定侧板12与第二固定侧板15之间也需要设置倒角。
[0058]
具体地,所述底板13由所述面板1形成。
[0059]
具体地,所述第二固定侧板15由所述折弯板4形成,且所述第二固定侧板15沿高度方向的下端形成有所述折边6。通过第二固定侧板15沿高度方向的下端形成的所述折边6与底板13进行焊接固定,并形成倒角。
[0060]
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侧板12由所述折弯板4形成,且所述第一固定侧板12沿高度方向的下端形成有所述折边6,并沿长度方向且靠近所述第二固定侧板15的一端形成有所述折边6。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侧板12沿高度方向的下端形成的所述折边6与底板13进行焊接固定,形成倒角;并通过沿长度方向且靠近所述第二固定侧板15的一端形成有所述折边6与所述第二固定侧板15进行焊接固定,形成倒角。
[0061]
由于第一固定侧板12长度较短,在其上设置两个所述折边6,方便下料,便于生产制造。
[0062]
具体地,所述车身本体10还包括:
[0063]
活动侧板11;所述活动侧板11与所述固定侧板活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固定侧板
15相对设置。
[0064]
具体地,还包括:
[0065]
锁紧单元20,包括拐臂21和控制所述拐臂21旋转的转轴22,所述锁紧单元20适于通过所述转轴22的转动带动所述拐臂21对所述活动侧板11进行锁紧或解锁。
[0066]
所述车身本体10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3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13下方的底板加强部14;
[0067]
所述转轴22至少部分的设置于所述底板加强部14内。
[0068]
所述车身本体10周侧设置三块固定侧板和一块活板侧板,底部设置一块底板13,所述底板13与三块固定侧板和一块活板侧板围合形成模腔,所述底板13作为模具车的模腔的下表面,由于模具车的模腔在工作时内需要充入料浆,为提高底板13的结构强度,更好的对料浆进行支撑,所述底板13的下方设置有底板加强部14。作为一种实现形式,所述底板加强部14可以有方钢组成,通过设置在底板13的底部,从而提高所述底板13的结构强度;作为变形的实现形式,所述底板加强部14还可以为槽钢、h型钢等。通过将所述转轴22至少部分的设置于所述底板加强部14内,相对于将转轴设置于模具车的底部加强部14下方的形式,能够减少所述拐臂21的受力中线a到所述转轴22的轴线b的尺寸,从而改善所述拐臂21的受力情况,提高拐臂21的使用寿命,减少损坏概率。
[0069]
三块固定侧板包括沿所述内置拐臂式模具车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侧板12,以及沿宽度方向并与所述活板侧板11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侧板15。
[0070]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9所示,所述底板13的宽度方向在本实施例中表示图中的左右方向。
[0071]
所述拐臂21相对于所述活动侧板11的受力中线为a线,所述转轴22的轴线为b线,所述a线与所述b线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拐臂21相对于所述活动侧板11的受力中线a距离所述转轴22的轴线b的尺寸为h1,所述拐臂21相对于所述活动侧板11的受力中线a距离所述底板加强部14的底面的尺寸为h2,其中,h1<h2。从而保证所述拐臂21的受力中线a位于所述底板加强部14内,改善所述拐臂21的受力情况,提高拐臂21的使用寿命,减少损坏概率。
[0072]
所述底板加强部14沿宽度方向贯穿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适于容纳所述转轴22。
[0073]
所述转轴22沿轴向方向的第一端连接有所述拐臂21,第二端连接有转动板23;所述转动板23适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转轴22绕其自身轴线转动。
[0074]
所述转动板23上还可以连接有驱动臂24,所述驱动臂24适于与外部驱动结构相连。
[0075]
优选的,所述活动侧板11外表面还可以设置有增厚部16,所述增厚部16适于与所述拐臂21直接接触,从而在所述拐臂21的作用力下,依次对所述增厚部16、所述活动侧板11进行压紧。
[0076]
优选的,所述拐臂21靠近所述增厚部16或所述活动侧板11的一侧还设置有压轮25,所述压轮25适于在所述拐臂21转动过程中,与所述增厚部16或所述活动侧板11的外表面滚动接触,既保证了转动的顺畅程度,又起到对所述增厚部16或所述活动侧板11的压紧效果。
[0077]
具体地,结合图9所示,锁紧单元20还包括:弹簧组件26,所述弹簧组件26与所述转
轴22弹性连接,适于对所述转轴22施加朝所述活动侧板11的相对侧运动的作用力。
[0078]
所述底板13的下方还设置有驱动梁31,所述驱动梁31经由驱动组件32带动,使所述内置拐臂式模具车沿预设方向进行运动。所述驱动组件32驱动摩擦轮转动,并通过摩擦轮与所述驱动梁31的接触,从而带动所述内置拐臂式模具车运动。
[0079]
优选的,所述底板13的下方还设置有从动轮33,所述从动轮33在所述内置拐臂式模具车相对于地面移动时,能够起到支撑导向的作用。
[0080]
额外的,所述活动侧板11与底板13或固定侧板的接触位置还可以设置有密封条,从而保证开口模腔与活动侧板连接时候的密封性。
[0081]
额外的,所述内置拐臂式模具车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还可以设置有吊点,供生产线中空翻脱模机的起吊。
[0082]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