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搅拌注浆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3765发布日期:2022-01-26 19:03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搅拌注浆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注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搅拌注浆一体机。


背景技术:

2.灌浆料是以高强度材料作为骨料,以水泥作为结合剂,辅以高流态、微膨胀、防离析等物质配制而成。它在施工现场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
3.目前,工程中搅拌设备与注浆设备不是一体,现场采用简易的盛料容器和通过人工使用电钻机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后,将搅拌好的灌浆料倒入注浆设备进行注浆。这种施工操作在搅拌过程中会出现尘土飞扬的现象,还会造成灌浆料转移过程中的浆料遗撒损失,且操作过程繁琐。
4.现有的搅拌注浆装置,虽然能够满足注浆的基本需求,但由于不能对灌浆料进行充分的搅拌处理、并避免灌浆料粘附在储料筒壁上,故而处在着容易造成灌浆料的浪费的缺陷。又因为不能方便灵活地对灌浆管出料端的位置进行调节,故而存在着不能适用于多种灌浆环境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搅拌注浆一体机,不仅能够对灌浆料进行充分地搅拌处理,而且还能对粘附在储料筒内壁上的灌浆料进行清理,还能方便灵活地对灌浆管出料端的位置进行调节,适用于多种灌浆环境。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搅拌注浆一体机,包括行走小车、通过支撑腿设置在行走小车底板上的储料筒、设置在储料筒顶部的进料斗、设置在储料筒底部的出料管、设置在储料筒的下端内侧壁上且与出料管相适配的出料导引斗、设置在出料管上的控制阀、竖向设置在储料筒顶部外壁左右侧端的第一伸缩推杆、设置第一伸缩推杆的输出轴的上端的横板、设置在横板底部的搅拌电机、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且向下穿过搅拌筒顶部的搅拌轴、设置在储料筒的顶部且与搅拌轴相适配的第一通孔、设置在搅拌轴上且与出料导引斗相适配的搅拌叶片、设置在搅拌叶片的侧端且与出料导引斗相适配的刮料板、设置在出料管上的泵体、与出料管相连接且向下穿过行走小车底板的注浆管、设置在行走小车的底板上且与注浆管相适配的第二通孔、水平设置在行走小车的底板底部的直线滑台、与直线滑台的滑座竖向相连接的第二伸缩推杆和与第二伸缩推杆的输出轴相连接且与注浆管的端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套。
7.进一步的,所述行走小车为电动小车,所述行走小车的侧端还设置有把手。
8.进一步的,所述行走小车的底板上还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plc控制器和与plc控制器通讯连接的触控显示屏,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控制阀、第一伸缩推杆、直线滑台和第二伸缩推杆电性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行走小车上还设置有电池槽,所述电池槽中还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电池槽上还设置有用于显示蓄电池剩余电量的显示面板,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控制阀、第一
伸缩推杆、直线滑台、第二伸缩推杆、plc控制器与触控显示屏电性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筒的上端侧部还设置有透明观察窗。
11.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上还设置有防滑套。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其一,可以通过进料斗将灌浆料加入储料筒中,之后就可以启动搅拌电机,使得搅拌轴、搅拌叶片发生水平转动,从而对储料筒中的灌浆进行搅动处理,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一伸缩推杆的输出轴上下伸缩,使得搅拌电机、搅拌轴、搅拌叶片进行上下移动,使得搅拌叶片更充分地对储料筒中的灌浆进行搅拌处理,避免储料筒中的灌浆发生凝结或浓度不均衡;通过把手对行走小车进行移动,从而将装置移动到需要进行灌浆的位置,之后就可以通过直线滑台的滑座沿着垂直于行走小车行进方向的方向进行移动,使得第二伸缩推杆、固定套、灌浆管的端部随之进行水平移动,通过第二伸缩推杆的竖向伸缩,使得固定套、灌浆管的端部随之进行竖向移动,使得灌浆管的端部的初始位置满足灌浆的需求,之后就可以打开控制阀,并启动泵体,使得灌浆离开储料筒,并经由出料管、灌浆管流出,从而进行灌浆,之后可以通过行走小车的移动、以及直线滑台与第二伸缩推杆的配合,对灌浆管远离储料筒一端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灌浆需求。
13.其二,通过plc控制器和触控显示屏的配合,能够使得用户方便地对控制阀、第一伸缩推杆、直线滑台、第二伸缩推杆进行协调控制,从而使得装置不仅能够对灌浆料进行充分地搅拌处理,而且还能对粘附在储料筒内壁上的灌浆料进行清理,还能方便灵活地对灌浆管出料端的位置进行调节,适用于多种灌浆环境。
14.其三,通过电池槽,能够使得蓄电池方便地设置到行走小车上,并方便地对电量耗尽的蓄电池进行更换,用户还能够通过显示面板方便地对蓄电池的剩余电量进行查看,从而方便地对蓄电池进行更换。
15.其四,通过透明观察窗,能够使得用户方便地对储料筒中灌浆的剩余量进行查看;通过防滑套,能够使得用户更方便地对把手进行操作,从而更方便地对行走小车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行走小车;2、支撑腿;3、储料筒;4、进料斗;5、出料管;6、出料导引斗;7、控制阀;8、第一伸缩推杆;9、横板;10、搅拌电机;11、搅拌轴;12、第一通孔;13、搅拌叶片;14、刮料板;15、泵体;16、注浆管;17、第二通孔;18、直线滑台;19、第二伸缩推杆;20、固定套;21、把手;22、支架;23、plc控制器;24、触控显示屏;25、电池槽;26、蓄电池;27、显示面板;28、透明观察窗;29、防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20.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搅拌注浆一体机,包括行走小车1、通过支撑腿2设置在行走小车1底板上的储料筒3、设置在储料筒3顶部的进料斗4、设置在储料筒3底部的出料管5、设置在储料筒3的下端内侧壁上且与出料管5相适配的出料导引斗6、设置在出料管5上的控制阀7、竖向设置在储料筒3顶部外壁左右侧端的第一伸缩推杆8、设置第一伸缩推杆8的输出轴的上端的横板9、设置在横板9底部的搅拌电机10、与搅拌电机10的输出轴相连接且向下穿过搅拌筒顶部的搅拌轴11、设置在储料筒3的顶部且与搅拌轴11相适配的第一通孔12、设置在搅拌轴11上且与出料导引斗6相适配的搅拌叶片13、设置在搅拌叶片13的侧端且与出料导引斗6相适配的刮料板14、设置在出料管5上的泵体15、与出料管5相连接且向下穿过行走小车1底板的注浆管16、设置在行走小车1的底板上且与注浆管16相适配的第二通孔17、水平设置在行走小车1的底板底部的直线滑台18、与直线滑台18的滑座竖向相连接的第二伸缩推杆19和与第二伸缩推杆19的输出轴相连接且与注浆管16的端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套20。
21.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行走小车1为电动小车,所述行走小车1的侧端还设置有把手21。
22.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行走小车1的底板上还设置有支架22,所述支架22上还设置有plc控制器23和与plc控制器23通讯连接的触控显示屏24,所述plc控制器23分别与控制阀7、第一伸缩推杆8、直线滑台18和第二伸缩推杆19电性连接。
23.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行走小车1上还设置有电池槽25,所述电池槽25中还设置有蓄电池26,所述电池槽25上还设置有用于显示蓄电池26剩余电量的显示面板27,所述蓄电池26分别与控制阀7、第一伸缩推杆8、直线滑台18、第二伸缩推杆19、plc控制器23和触控显示屏24电性连接。
24.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料筒3的上端侧部还设置有透明观察窗28。
25.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把手21上还设置有防滑套29。
26.具体的,可以通过进料斗4将灌浆料加入储料筒3中,之后就可以启动搅拌电机10,使得搅拌轴11、搅拌叶片13发生水平转动,从而对储料筒3中的灌浆进行搅动处理,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一伸缩推杆8的输出轴上下伸缩,使得搅拌电机10、搅拌轴11、搅拌叶片13进行上下移动,使得搅拌叶片13更充分地对储料筒3中的灌浆进行搅拌处理,避免储料筒3中的灌浆发生凝结或浓度不均衡;通过把手21对行走小车1进行移动,从而将装置移动到需要进行灌浆的位置,之后就可以通过直线滑台18的滑座沿着垂直于行走小车1行进方向的方向进行移动,使得第二伸缩推杆19、固定套20、灌浆管的端部随之进行水平移动,通过第二伸缩推杆19的竖向伸缩,使得固定套20、灌浆管的端部随之进行竖向移动,使得灌浆管的端部的初始位置满足灌浆的需求,之后就可以打开控制阀7,并启动泵体15,使得灌浆离开储料筒3,并经由出料管5、灌浆管流出,从而进行灌浆,之后可以通过行走小车1的移动、以及直线滑台18与第二伸缩推杆19的配合,对灌浆管远离储料筒3一端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灌浆需求。
27.通过plc控制器23和触控显示屏24的配合,能够使得用户方便地对控制阀7、第一伸缩推杆8、直线滑台18、第二伸缩推杆19进行协调控制,从而使得装置不仅能够对灌浆料进行充分地搅拌处理,而且还能对粘附在储料筒3内壁上的灌浆料进行清理,还能方便灵活地对灌浆管出料端的位置进行调节,适用于多种灌浆环境。
28.通过电池槽25,能够使得蓄电池26方便地设置到行走小车1上,并方便地对电量耗尽的蓄电池26进行更换,用户还能够通过显示面板27方便地对蓄电池26的剩余电量进行查看,从而方便地对蓄电池26进行更换。
29.通过透明观察窗28,能够使得用户方便地对储料筒3中灌浆的剩余量进行查看;通过防滑套29,能够使得用户更方便地对把手21进行操作,从而更方便地对行走小车1进行移动。
3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