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阴阳角转角型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3101发布日期:2021-12-22 18:11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阴阳角转角型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阴阳角转角型保温板。


背景技术:

2.保温板,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加上其他的原辅料与聚含物,通过加热混合同时注入催化剂,然后挤塑压出成型而制造的硬质泡沫塑料板,具有防潮、防水性能,可减少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厚度,从而增加室内使用面积。
3.在墙体的阴阳角位置对保温板进行装配时,首先用墨线在墙面弹出需要的基准线,再通过在保温板的中间以及周边涂抹粘结剂,并将抹好粘结剂的保温板按照基准线,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的顺序依次粘结在墙面上,且保持下一个将粘结的保温板与上一个已粘结的保温板的端面保持紧密贴合,并在保温板粘贴8小时后,通过螺丝配合固定件对保温板进行进一步固定。
4.由于相邻两个保温板拼接时仅保持贴合在一起,一方面会导致两块保温板的连接处容易产生缝隙,另一方面会影响依次铺设的保温板的整体稳定性,从而影响保温效果,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阴阳角转角型保温板,通过在保温板上设置限位槽和限位件,能对被铺设的相邻两块保温板进行限位,提高相邻保温板之间拼接的稳定性。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阴阳角转角型保温板,该保温板上设有限位槽和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槽具有限位腔和第一连接腔,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一连接部,且第一限位部在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可插入所述限位腔内,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插入第一连接腔内,且第一连接部的长度等于第一连接腔的两倍,其中:所述限位槽和第一限位件设置成,被铺设的相邻两个保温板之间,通过一个第一限位件的两个第一限位部分别插入两个保温板上的限位腔内,对两个铺设后的保温板连接。
7.优选地,所述该保温板呈一体式结构,其具有两个板面,两个板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与建筑墙体的阴阳角相适配。
8.优选地,所述保温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通过相对的一端连接形成保温板上与建筑阴阳角相适配的夹角。
9.优选地,所述保温板的两个板面上均设有一个限位槽,纵向上相邻两个保温板之间通过一个第一限位件连接,且相邻两个第一限位件在横向分布位于保温板拐角的两侧。
10.优选地,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固定在第二连接部两端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可同时插入一个限位腔内,且所述第二限位部弯折成与保温板相同的夹角,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插入同一保温板的两个限位腔内,且保温板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二连接部的第二连接腔。
1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割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卡接。
12.优选地,当第一限位件位于保温板靠墙一侧时,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卡接方向设置成垂直于墙面方向或垂直于保温板厚度方向。
13.优选地,当第一限位件位于保温板外表面时,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卡接方向设置成垂直于所述保温板的厚度方向。
14.本实用新型的阴阳角转角型保温板,通过在保温板的板体上设有限位槽和限位件,利用限位槽和限位件的配合能对被铺设的相邻两个保温板进行限位,相对于现有技术相邻两块保温板之间仅保持相互贴合,一方面会导致两块保温板的连接处容易产生缝隙,另一方面会影响依次铺设的保温板的整体稳定性果,本方案能提高相邻两块保温板拼接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建筑物阴阳角位置整体保温板的稳定效果,此外,由于现有技术一般通过目测的方式铺设保温板,容易出现偏差,本方案限位件还能起到校准修正的作用,避免铺设时出现偏差。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阴阳角转角型保温板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阴阳角转角型保温板的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阴阳角转角型保温板的第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阴阳角转角型保温板的图1中a部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阴阳角转角型保温板的图2中b部放大图。
20.附图标号说明:
21.1、保温板;2、限位槽;3、第一限位件;4、限位腔;5、第一连接腔;6、第一限位部;7、第一连接部;8、第一板体;9、第二板体;10、第二限位件;11、第二连接部;12、第二限位部;13、第二连接腔;14、第一部分;15、第二部分。
22.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阴阳角转角型保温板,该保温板1上设有限位槽2和第一限位件3,限位槽2具有限位腔4和第一连接腔5,第一限位件3包括第一限位部6和第一连接部7,且第一限位部6在第一连接部7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其中,第一限位部6可插入限位腔4内,第一连接部7可插入第一连接腔5内,且第一连接部7的长度等于第一连接腔5的两倍,其中:限位槽2和第一限位件3设置成,被铺设的相邻两个保温板1之间,通过一个第一限位件3的两个第一限位部6分别插入两个保温板1上的限位腔4内,对两个铺设后的保温板1连接,具体的,针对第一限位腔4的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要能对与其相适配的第一6限位部形成限位均可,例如可为球形或鼓形等,第一连接腔5可为
条状,且保持相邻两个保温板1上的两个第一连接腔5能在同一直线上且相互连通,且保持被分别被插入第一限位腔4和第一连接腔5内的第一限位部6和第一连接部7能与保温板1的表面保持对齐,由于保温板1本身具有弹性,为避免影响保温效果,第一限位部6可采用与保温板1同一材质。
25.针对保温板1,有以下两种设置方式,且针对两种设置方式对限位槽2、第一限位件3和第二限位件10进行对应的设置:
26.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设置方式一:当该保温板1呈一体式结构,其具有两个板面,两个板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与建筑墙体的阴阳角相适配,保温板1的两个板面上均设有一个限位槽2,纵向上相邻两个保温板1之间通过一个第一限位件3连接,且相邻两个第一限位件3在横向分布位于保温板1拐角的两侧,采用此方式,只需对纵向上相邻的两个保温板1进行限位均可,且限位腔4可以开设在保温板1的板面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这样,同一保温板1上的两个连接腔在高度方向上能将保温板1全部覆盖到,配合连接部能更好的对相邻的两个保温板1进行限位。
27.请参照图3所示,设置方式一:当保温板1包括第一板体8和第二板体9,第一板体8和第二板体9通过相对的一端连接形成保温板1上与建筑阴阳角相适配的夹角,此设置方式,在设置方式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同一保温板1内的第一板体8和第二板体9进行限位,还包括第二限位件10,第二限位件10包括第二连接部11以及固定在第二连接部11两端的第二限位部12,第二限位部12与第一限位部6可同时插入一个限位腔4内,且第二限位部12弯折成与保温板1相同的夹角,两个第二限位部12分别插入同一保温板1的两个限位腔4内,且保温板1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二连接部11的第二连接腔13,具体地,限位腔4可以为鼓形或球形等,且第一限位部6和第二限位部12均为限位腔4尺寸的一半,采用此方式,一块保温板1上仍只需开设两个限位腔4即可,无需另外再开限位腔4,从而在不影响保温板1的保温效果的前提下,既对相邻两个保温板1进行限位,也能对同一个保温板1内的第一板体8和第二板体9进行限位,从而提高整体保温板1的稳定性。
28.第一连接部7分割为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第一部分14与第二部分15之间卡接,具体的,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多个锯齿,此方式的设置,当保温板1的高度出现误差,导致第一连接部7的长度不等于第一连接腔5的两倍时,即两者之间无法匹配,可通过改变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的锯齿卡接的位置,以对应调节第一连接部7的整体长度至与对应的第一连接腔5相适配,调节方便,且实用性强,而针对卡接的方向采用如下两种实施方式:
29.请参照图1和图4所示,实施方式一:当第一限位件3位于保温板1靠墙一侧时,第一部分14与第二部分15之间的卡接方向设置成垂直于墙面方向或垂直于保温板1厚度方向,采用此方式,墙壁与保温板1相贴合,利用墙壁能对第一部分14与第二部分15进行限位,使第一部分14与第二部分15始终位于对应的第一限位腔4内,因此,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的卡接为垂直于墙面方向或垂直于保温板1厚度方向均可,此外,同时能对第一限位件3同样起到限位效果,相对于实施方式二,此方式能提高对相邻两个保温板1之间限位效果,且此方式也可用于上述的设置方式二中,能同时对保温板1上的第一限位件3和第二限位件10起到限位作用。
30.请参照图2和图5所示,实施方式二:当第一限位件3位于保温板1外表面时,第一部
分14与第二部分15之间的卡接方向设置成垂直于保温板1的厚度方向,相对于实施方式一,此方式的操作更加方便。
31.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槽2和限位件,能对相邻两块保温板1起到限位作用,且在拼接时,相邻两块保温板1需被同一个限位件连接,且被同一个限位件连接的前提是两块相邻保温板1的位置没有偏差,因此,本方案既能提高相邻两块保温板1之间的稳定性,还能对保温板1拼接时起到校准功能,实用性强,且效果明显。
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