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34811发布日期:2021-12-29 16:0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式脚手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


背景技术:

2.门式脚手架在建筑施工作业中经常见到,是建筑用脚手架的一类,其主架呈门字形,通常由主框、横框、交叉斜撑、脚手板和可调底座组成,在楼宇、厅堂、桥梁等施工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3.但是目前常见门式脚手架的结构较为简单,缺少对其高度进行调节的机构,导致装置的适应性相对较弱,同时,由于装置的高度相对较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影响操作人员的正常施工。
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常见门式脚手架的结构较为简单,缺少对其高度进行调节的机构,导致装置的适应性相对较弱,同时,由于装置的高度相对较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影响操作人员正常施工的问题和不足。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包括:底柱、中柱、限位销、顶柱、限位套、横撑架、固定杆、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斜梁、爬梯、脚轮;所述底柱前后两侧的上方分别设有一处圆形的通孔,且底柱呈矩形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四处;所述中柱的下端设置在底柱的内部,且中柱与底柱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销设置在底柱和中柱的中间,且限位销分别与底柱和中柱之间穿接;所述顶柱的下端设置在中柱的内部,且顶柱与中柱中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套设置在顶柱的外侧,且限位套与顶柱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横撑架分别设置在底柱之间的上下两方和中柱之间的上下两方,且横撑架分别与底柱和中柱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杆分别设置在位于中柱之间下方横撑架内的左右两方,且固定杆与横撑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平台设置在位于底柱之间上方横撑架的中间,且第一平台与横撑架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平台设置在固定杆的中间,且第二平台与固定杆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三平台分别设置在位于中柱之间下方横撑架内的左右两方,且第三平台与横撑架之间铰接;所述斜梁分别设置在左右两相邻底柱的中间,且斜梁与底柱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爬梯分别设置在位于底柱中间两横撑架之间的左右两方,且爬梯与横撑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脚轮设置在底柱的下端,且脚轮与底柱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所述中柱为圆管状结构,且中柱前后两侧的下方分别呈竖直排列的方式设有多处圆形的通孔。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所述顶柱由上方的圆形板状结构和下方的螺杆状结构组成。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所述限位套为内螺纹套筒状结构,且限位套前后两侧的中间分别设有一处圆杆状结构。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所述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均为栅格板状结构,且第三平台与固定杆通过锁扣相连接。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所述斜梁由两处呈x形铰接的长条形杆状结构组成。
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通过在底柱的上方设置中柱,并利用限位销对中柱的位置进行调节,使装置的高度可以进行调节,以适应于不同高度的使用环境,从而使该装置起到适应性强的作用。
15.2、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通过在装置的上方两处铰接的第三平台,操作人员可以随时将其打开,以进入到第一平台处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使该装置起到便于操作的作用。
16.3、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通过在中柱的上方设置顶柱和限位套,可以利用旋转限位套的方式将顶柱向上调节,以对建筑物的顶部进行支撑,使得装置固定的更加稳固,同时通过在中柱的上方设置横撑架,可以对操作人员进行防护,从而使该装置起到使用安全的作用。
17.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适应性强,便于操作以及使用安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柱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柱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底柱1、中柱2、限位销3、顶柱4、限位套5、横撑架6、固定杆7、第一平台8、第二平台9、第三平台10、斜梁11、爬梯12、脚轮13。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28.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包括:底柱1、中柱2、限位销3、顶柱4、限位套5、横撑架6、固定杆7、第一平台8、第二平台9、第三平台10、斜梁11、爬梯12、脚轮13;底柱1前后两侧的上方分别设有一处圆形的通孔,且底柱1呈矩形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四处;中柱2的下端设置在底柱1的内部,且中柱2与底柱1之间滑动连接;限位销3设置在底柱1和中柱2的中间,且限位销3分别与底柱1和中柱2之间穿接;顶柱4的下端设置在中柱2的内部,且顶柱4与中柱2中间滑动连接;限位套5设置在顶柱4的外侧,且限位套5与顶柱4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横撑架6分别设置在底柱1之间的上下两方和中柱2之间的上下两方,且横撑架6分别与底柱1和中柱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固定杆7分别设置在位于中柱2之间下方横撑架6内的左右两方,且固定杆7与横撑架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第一平台8设置在位于底柱1之间上方横撑架6的中间,且第一平台8与横撑架6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第二平台9设置在固定杆7的中间,且第二平台9与固定杆7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第三平台10分别设置在位于中柱2之间下方横撑架6内的左右两方,且第三平台10与横撑架6之间铰接;斜梁11分别设置在左右两相邻底柱1的中间,且斜梁11与底柱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爬梯12分别设置在位于底柱1中间两横撑架6之间的左右两方,且爬梯12与横撑架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脚轮13设置在底柱1的下端,且脚轮13与底柱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
29.具体的,中柱3为圆管状结构,且中柱3前后两侧的下方分别呈竖直排列的方式设有多处圆形的通孔。
30.具体的,顶柱4由上方的圆形板状结构和下方的螺杆状结构组成。
31.具体的,限位套5为内螺纹套筒状结构,且限位套5前后两侧的中间分别设有一处圆杆状结构。
32.具体的,第一平台8、第二平台9和第三平台10均为栅格板状结构,且第三平台10与固定杆7通过锁扣相连接。
33.具体的,斜梁11由两处呈x形铰接的长条形杆状结构组成。
34.具体实施步骤:
35.首先利用脚轮13将该装置移动至施工位置处,然后沿爬梯12和第三平台10的固定位置进入到第二平台9处,最后旋转限位套5,使顶柱4上下移动,并对建筑物的顶部进行支撑即可,使用期间,还可以打开第三平台10,进入到第一平台8处对限位销3和中柱2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以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适应于施工环境。
36.综上所述:该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支架,通过在底柱的上方设置中柱,并利用限位销对中柱的位置进行调节,使装置的高度可以进行调节,以适应于不同高度的使用环境,从而使该装置起到适应性强的作用;通过在装置的上方两处铰接的第三平台,操作人员可以随时将其打开,以进入到第一平台处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使该装置起到便于操作的作用;通过在中柱的上方设置顶柱和限位套,可以利用旋转限位套的方式将顶柱向上调节,以对建筑物的顶部进行支撑,使得装置固定的更加稳固,同时通过在中柱的上方设置横撑架,可以对操作人员进行防护,从而使该装置起到使用安全的作用,有效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