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顶的收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11094发布日期:2022-04-16 17:2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顶的收边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吊顶的收边结构。


背景技术:

2.现如今随着建筑装饰领域的工厂化生产与模块化安装的推进,装饰吊顶也逐渐从石膏板的传统安装方式到装配式吊顶安装方向转变,装配式吊顶装配时与墙面之间留有间隙用于安装墙面板,现有的墙顶收口结构普遍是扣在墙面板顶端或者吊顶板边缘,在收口的时候需要另外安装收口线条,安装麻烦并且存在漏光的现象。
3.现有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5917963u公开了一种挂式龙骨及顶板收边装置,挂式龙骨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挂接条、第二挂接条、第三挂接条、第四挂接条,第一挂接条与第三挂接条平行,第二挂接条与第四挂接条平行且相对,第四挂接条朝靠近第一挂接条的方向延伸;第一挂接条上有定位槽,顶板收边装置包括顶板、固定设置的墙面,挂接龙骨和挂式龙骨,第一挂接条可调节地与墙面贴合连接,挂接龙骨贴合在顶板上,挂接龙骨有挂接槽,第四挂接条延伸进挂接槽内,第四挂接条挂接槽的槽口的内表面相抵接,本实用新型中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吊顶的被面贴合固定架龙骨上,吊顶具有一定的重量,其背面固定在挂接龙骨上,挂接龙骨挂在第四挂接条上,一方面吊顶需要通过其他的方法与挂接龙骨固定,另一方面,吊顶对于挂接龙骨的连接处始终存在重力,而其底部悬空,在长期的作用力下,吊顶与挂接龙骨之间的连接强度会逐渐降低;2是挂接龙骨固定顶板后第四挂接条延伸至挂接槽中将挂接龙骨悬挂住,两者之间并非完全固定,吊顶板仍然可相对挂式龙骨晃动,连接强度低,从而使得吊顶的安装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结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顶的收边结构,通过卡接的方式与吊顶板连接,收边件对吊顶板的底部具有支撑作用,解决了吊顶板悬空,吊顶板的重力对用对连接处始终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导致两者之间连接强度逐渐降低的作用,并且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更为方便。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吊顶的收边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吊顶板的收边件、用于挂接所述收边件的挂接件,所述挂接件具有与墙面贴合的支撑面,远离所述贴合的支撑面的一端设有挂接槽,所述收边件具有与所述挂接槽卡接配合的插接结构,用于将所述收边件挂接在所述挂接件上,所述挂接槽的槽宽由槽口向内逐渐增大,并且槽口的宽度小于所述插接结构的厚度。
7.本实用新型中收边件和挂接件采用相互卡接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悬挂连接的方式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连接强度更强,同时将挂接槽的槽宽由槽口向内逐渐增大,使得插接结构插入挂接槽后,挂接槽的两侧壁对插接结构形成一个夹紧力,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从而使得吊顶的安装更为稳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挂接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挂接板和第
二挂接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挂接板、第二挂接板的第三挂接板,所述第三挂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挂接板和所述第二挂接板远离墙面的一端,所述第一挂接板、第二挂接板、第三挂接板合围形成所述挂接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挂接板靠近所述墙面的端部设有沿平行所述墙面的方向向上延伸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面为所述支撑板远离第二挂接板的侧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边件包括第一收边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收边板的第二收边板,所述第一收边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收边板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收边板插设入所述挂接槽内作为所述插接结构,所述第二挂接板与所述吊顶板的顶面相贴合,所述第二收边板与所述吊顶板的侧面贴合固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收边板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挂接板的顶面均设置为锯齿形表面。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锯齿形表面的齿槽与齿槽相对、轮齿与轮齿相对。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边件设有与所述第一收边板相对设置的第三收边板,所述第三收边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收边板非端部的位置,并且与所述第一收边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挂接板的容纳空间,并且其与第一收边板相对的面与所述第二挂接板相贴合。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边件设有与所述第三收边板相对设置的第四收边板,所述第四收边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收边板另一端,所述第三收边板、所述第四收边板、所述第二收边板合围形成用于卡接吊顶板的卡接槽。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边件、所述挂接件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1)采用卡接的形式连接挂接件和收边件,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牢靠,同时将挂接件的挂接槽槽宽由窄至宽设计,使得插接结构插入挂接槽后,挂接槽的槽口对插接结构施加一个夹紧力,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吊顶的安装稳定性。
18.(2)采用卡接的形式固定吊顶板,相比于固定在吊顶板的背面装配更加方便,并且对吊顶板的正面和背面都施加支撑力,支撑住吊顶,现有技术吊顶的正面没有能够给吊顶提供支撑力的结构,吊顶由于重力的作用始终对连接处施加向下的拉力,长时间的作用力容易导致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降低,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连接强度的问题,并且收边件和挂接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也相比于现有技术更稳定。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
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22.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吊顶的收边结构,包括收边件1和挂接件2,所述挂接件2用于挂接所述收边件1,使得两者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所述挂接件2包括第一挂接板21、第二挂接板22、第三挂接板23以及支撑板24,所述第一挂接板21与所述第二挂接板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挂接板23连接在所述第一挂接板21和所述第二挂接板22的端部,使得三者合围形成挂接槽3,所述第二挂接板22的长度短于第一挂接板21,使得第一挂接板21与墙面7之间形成用于装配墙面7板的容纳槽,所述支撑板24固定在所述第一挂接件2靠近墙面7的端部,远离第二挂接件2的侧面为支撑面241,与墙面7相贴合,设置支撑板24的目的一方面在与墙面7连接,另一方面,设置成支撑板24支撑在墙面7,加大挂接件2与墙面7之间相贴合面的面积,使得两者之间的缝隙更小,这样就更不容易透漏光,所述收边件1包括第一收边板11、第二收边板12、第三收边板13以及第四收边板14,四者连接形成“e”字型结构,所述第二收边板12为“e”字的竖板,所述第一收边板11与所述第四收边板14为固定在所述第二收边板12的两端,所述第三收边板13固定在所述第二收边板12非端部的位置,所述第一收边板11作为插接结构4插设与所述挂接槽3固定,所述第一收边板11与所述第二挂接板22相接触的面设置为锯齿形表面,并且两个锯齿形表面的齿槽与齿槽相对、轮齿与轮齿相对,设计为锯齿形的目的在于增加第一收边板11与第二挂接板2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两者的连接更为紧密,并且所述挂接槽3的槽宽由槽口向内逐渐增大,并且槽口的宽度小于第一收边板11的厚度,为了延长收边件1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所述收边件1,铝合金为金属材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插入第一收边板11时略微向两侧扩张槽口后将第一收边板11插入挂接槽3内,第一收边板11完成插接后,位于槽口的第一挂接板21和第二挂接板22对第一收边板11产生夹紧力,将第一收边板11夹紧在挂接槽3内,进一步提高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收边板11和所述第三收边板13之间形成容纳所述第二挂接板22的容纳空间,并且第三收边板13与第一收边板11相对的面与所述第二挂接版相贴合,这样容纳空间又形成一个槽,与第二挂接板22卡接配合,实现收边件1和挂接件2之间的对插,更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连接。
23.所述第三收边板13和所述第四收边板14之间形成开口朝向侧面的卡接槽5,收边结构安装时吊顶板6卡接在所述卡接槽5内固定,通过第三收边板13和第四收边板14的夹持作用使得吊顶的顶部和底部都具有支撑力,避免现有技术中吊顶板6与挂接龙骨贴合固定,吊顶板6底部没有支撑,两者的连接板在吊顶板6重力作用下收到向下的拉扯力,时间久了连接强度会逐渐降低,并且两者之间的固定方式也没有插接的方式方便,无需增加额外的连接件。
24.为了进一步加强挂接件2和收边件1的结构强度,两者均为一体成型结构,不仅强度大,制作工艺也相对较为简单。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案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案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
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案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