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布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67288发布日期:2022-02-08 03:5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布料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沉管预制布料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混凝土布料机。


背景技术:

2.在深大基坑或混凝土预制沉管的浇筑工程中,浇筑混凝土的方量大、体积大,且对混凝土控裂、后期养护等浇筑质量要求极高。传统的施工工艺一般为采用混凝土泵车进行混凝土泵送和浇筑,混凝土泵车的使用方式是:先操控泵车臂长伸展控制泵送管的管口到浇筑位置,然后再进行浇筑。
3.通过混凝土泵车进行浇筑的施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4.(1)泵送管的控制较为复杂,控制泵送管的管口到指定的浇筑位置的效率低,且通过泵管泵送混凝土的效率低,致使混凝土浇筑效率低;
5.(2)大型号混凝土泵车采购成本高,租赁市场资源少且租金昂贵;而对于深大基坑的主体结构浇筑或混凝土预制沉管的浇筑工程,常常需要配置多台常规型号泵车在基坑两侧进行混凝土浇筑,极大地增加了施工成本费用;
6.(3)现有的混凝土泵车的最大布料半径低于50m,难于适应大于50m布料半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如不适应宽度大于50m的基坑的混凝土浇筑。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采用混凝土泵车进行混凝土泵送和浇筑时,存在浇筑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混凝土布料机。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9.一种混凝土布料机,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底端均设有第一行走机构;
10.所述横梁上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连接副梁,所述副梁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副梁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移动;
11.所述副梁顶面沿长度方向铺设有第一输送带,所述副梁或所述横梁上设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连通混凝土输送装置,所述下料斗用于将混凝土送至所述第一输送带;
12.所述副梁上固定有两个布料装置,两个所述布料装置分别对应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两端。
13.本方案中,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用于支撑横梁的两端,保证布料机的稳定使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底部均具有第一行走机构,通过第一行走机构使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移动,带动整个布料机的移动。副梁通过移动机构可移动连接在横梁上,横梁对副梁进行支撑,副梁可以沿横梁的长度移动,改变副梁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的横向位置。副梁顶面沿长度方向铺设有第一输送带,且副梁作为第一输送带的支撑机构,使得第一输送带能够稳定的带动其上方的混凝土移动至布料装置,通过布料装置布料。副梁或横梁上设有下料斗,下料斗连通到混凝土输送装置,使得能够将混凝土送至第一输送带。
14.混凝土布料机的使用原理: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应当分别架设于待浇筑区域的两侧,横梁和副梁位于待浇筑区域的上方;混凝土输送装置不断向下料斗输送混凝土,并通过下料斗将混凝土送至第一输送带,通过控制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使得混凝土进入第一输送带其中一端的布料装置,并由布料装置进行布料。除外,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下方的第一行走机构用于调整布料装置沿布料方向移动,如沿横梁的宽度方向移动,横梁上的移动机构用于调整布料装置沿横梁长度方向的水平位置,通过两种调节方式,使得布料装置能够快速到达指定布料位置的上方,提高浇筑效率。且相比于泵管泵送,通过第一输送带来运输混凝土至布料装置,能够提高混凝土运输效率,且第一输送带不会像泵管一样容易被混凝土堵塞,其故障率更低,且维修更加简便。
15.相比于现有的泵送机,本方案的混凝土布料机,能够快速调整布料装置至指定布料位置的上方,且能够通过第一输送带来快速运输混凝土至布料装置,能够提高混凝土浇筑效率;且其结构简单,成本更低,第一输送带还不会像泵管一样容易被混凝土堵塞,即其故障率更低、维修保养更简单。且只需要通过混凝土输送装置不断向下料斗输送混凝土,就能够不断浇筑混凝土,其适用于大方量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16.优选的,所述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
17.所述第二输送带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铺设于所述横梁的顶部,所述第二输送带靠近所述第一立柱设置,所述第二输送带靠近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的下方设有所述下料斗,所述下料斗固定在所述横梁上;
18.所述第三输送带倾斜设置,所述第三输送带一端连接所述进料口、另一端连接加料斗,所述加料斗底部设有第二行走机构;
19.所述第二输送带两端的间距与所述第一输送带两端的间距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间距。
20.所述第二输送带两端的间距与所述第一输送带两端的间距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间距,使得混凝土布料机能够对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的任一位置进行布料。第三输送带用于将混凝土快速输送至横梁上方的第二输送带;第二输送带铺设于横梁顶部,便于安装、维修,且便于将第三输送带输送上来的混凝土快速输送至下料斗。加料斗底部设有第二行走机构,使得混凝土输送装置能够跟随第一行走机构移动,避免对混凝土布料机的整体移动造成干扰。混凝土输送装置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能够快速的将混凝土送至下料斗,能够提高混凝土输送至布料装置的效率,且能够避免空气进入被输送的混凝土中;除外,其相比于泵管泵送混凝土至下料斗,其不容易被混凝土堵塞,故障率更低,且维修更加简便。
21.优选的,所述第三输送带底部设有斜撑,所述斜撑一端架设于所述横梁或所述第一立柱、另一端连接所述加料斗。
22.通过设置斜撑来支撑第三输送带,能够提高第三输送带使用时的稳定性。
23.优选的,所述下料斗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中间,所述第一输送带两端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间距的一半。
24.当下料斗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中间时,将所述第一输送带两端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间距的一半,使得混凝土布料机能够对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的任一位置进行布料,且便于通过控制移动机构来调整布料装置的位置,
提高调整效率。
25.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两端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副梁的两端。
26.即第一输送带将副梁顶面沿长度方向铺满,且所述布料装置固定在所述副梁的端部,避免因副梁端部干扰导致混凝土布料机无法对待浇筑区域靠近第一立柱或第二立柱的部分进行布料。
27.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上方均具有顶部平衡结构,所述顶部平衡结构高于所述横梁,所述顶部平衡结构与所述横梁之间连接有斜拉索。
28.通过顶部平衡结构和斜拉索对横梁进行稳固,使得混凝土布料机能够采用更长的横梁、且横梁能够设置更高,能够提高混凝土布料机的布料范围和布料高度,这使得混凝土布料机能够适用于更大宽度、更大高度的混凝土布料。如对50-60m宽度的基坑进行混凝土浇筑。
29.优选的,所述顶部平衡结构为塔帽结构,所述斜拉索连接于对应所述塔帽结构的顶端。采用塔帽结构,便于布设斜拉索,且能够使得混凝土布料机整体结构更稳定。
30.优选的,所述横梁底部两侧设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设置;
31.所述移动机构为若干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下端连接所述副梁、上端两侧设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能够沿所述第一轨道滚动。
32.移动小车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方案通过移动小车来将副梁吊装至横梁的下方,为第一输送带和布料装置提供了安装位置和支撑;且移动小车用于带动副梁沿横梁的长度方向移动。采用上述第一轨道配合移动小车,支撑稳定、调节方便。
33.优选的,所述布料装置为负压溜槽落料斗,能够防止混凝土骨料分离,提高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34.优选的,所述第一行走机构包括第二滚轮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沿所述横梁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滚轮能够沿所述第二轨道滚动。
35.通过沿所述横梁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二轨道,使得混凝土布料机整体能够沿所述横梁的宽度方向移动,即沿混凝土的布设方向移动。采用第二滚轮滚动连接第二轨道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控制混凝土布料机的移动方向,提高混凝土布料机移动时的稳定性,且便于调节。
3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7.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土布料机,能够快速调整布料装置至指定布料位置的上方,且能够通过第一输送带来快速运输混凝土至布料装置,能够提高混凝土浇筑效率;且其结构简单、成本更低、故障率更低、维修保养更简单。且只需要通过混凝土输送装置不断向下料斗输送混凝土,就能够不断浇筑混凝土,其适用于大方量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38.2、通过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能够快速的将混凝土送至下料斗,能够提高混凝土输送至布料装置的效率,且能够避免空气进入被输送的混凝土中。且相比于泵管泵送混凝土至下料斗,其不容易被混凝土堵塞,故障率更低,且维修更加简便。
39.3、下料斗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中间,便于通过控制移动机构来调整布料装置的位置,提高调整效率。
40.4、通过顶部平衡结构和斜拉索对横梁进行稳固,使得混凝土布料机能够采用更长的横梁、且横梁能够设置更高,能够提高混凝土布料机的布料范围和布料高度,这使得混凝土布料机能够适用于更大宽度、更大高度的混凝土浇筑工程。
41.5、相对于采用传统的泵车浇筑方式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费用。
附图说明
42.图1是实施例1中的混凝土布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4.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5.图标:1-加料斗;11-横梁;12-斜拉索;2-第三输送带;21-斜撑;3-下料斗;31-进料口;4-第二输送带;5-移动小车;51-第一轨道;6-第一输送带;61-副梁;62-滚动轮;7-负压溜槽落料斗;81-第一立柱;82-第二立柱;9-第一行走机构;91-第二滚轮;92-第二轨道;10-顶部平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4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8.实施例1
4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布料机,参见图1-3,包括横梁11,所述横梁11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立柱81和第二立柱82,所述第一立柱81和所述第二立柱82的底端均设有第一行走机构9;
50.所述横梁11上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连接副梁61,所述副梁61沿所述横梁1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副梁61沿所述横梁11长度方向移动;
51.所述副梁61顶面沿长度方向铺设有第一输送带6,所述副梁61或所述横梁11上设有下料斗3,所述下料斗3连通混凝土输送装置,所述下料斗3用于将混凝土送至所述第一输送带6;
52.所述副梁61上固定有两个布料装置,两个所述布料装置分别对应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6的两端。
53.本方案中,第一立柱81和第二立柱82用于支撑横梁11的两端,保证布料机的稳定使用,如图1中所示,第一立柱81连接于横梁11的左端、第二立柱82连接于横梁11的右端,且横梁11右端端部超出第二立柱82的右侧面,形成一个平衡臂,能够增加混凝土布料机的整体稳定性。当然,在第一立柱81左侧空间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横梁11左端端部也可以伸出第一立柱81左侧面,形成平衡臂;除外,第一立柱81和第二立柱82也可以连接在横梁11的端部,不设置平衡臂。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81、第二立柱82、横梁11均可以采用桁架结构,如塔式起重机的标准节结构等,能够减轻重量,便于安装、拆卸和运输等。作为更优的方式,第一立柱81、第二立柱82、横梁11均可以选择通过标准节组装形成,便于立柱的加高,横梁11的加长。
54.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81和第二立柱82的底部均具有第一行走机构9,通过第一行走机构9使第一立柱81和第二立柱82移动,带动整个布料机的移动。第一行走机构9可以采用现有的行走机构,可采用履带式、滚轮式等。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行走机构9如图2所示,包括第二滚轮91和第二轨道92,第一立柱81和第二立柱82均左右两侧底部设有第二滚轮91,两侧的第二滚轮91通过滚轮轴连接,形成滚轮对,第一立柱81和第二立柱82均在前后两侧设有滚轮对。所述第二轨道92沿所述横梁1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第一立柱81和第二立柱82均在左右两侧底部设有第二轨道92,使得所述第二滚轮91能够适配设于所述第二轨道92,使得第二滚轮91能够沿对应的第二轨道92移动。通过沿所述横梁11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二轨道92,使得混凝土布料机整体能够沿所述横梁11的宽度方向移动,即沿混凝土的布料方向移动。采用第二滚轮91适配设于所述第二轨道92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控制混凝土布料机的移动方向,且轨道表面更平整,故能够提高混凝土布料机移动时的稳定性。
55.本方案中,副梁61通过移动机构可移动连接在横梁11上,横梁11对副梁61进行支撑,副梁61可以沿横梁11的长度移动,改变副梁61在第一立柱81和第二立柱82之间的横向位置。具体的,副梁61可以通过伸缩的方式在横梁11上移动,也可以采用滚动或滑动等方式在横梁11上移动。本实施例的所述移动机构为若干移动小车5,移动小车5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用移动小车5在横梁11上移动来带动副梁61移动,如图3所示,所述横梁11底部两侧设有第一轨道51,所述第一轨道51沿所述横梁11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轨道51的布设长度应当让第一输送带6左端能够移动并抵达第一立柱81、右端能够移动并抵达第二立柱82,本实施例中,第一轨道51的布设长度等于第一立柱81和第二立柱82的间距。所述移动小车5下端连接所述副梁61、上端两侧设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置于横梁11对应侧的所述第一轨道51,位于横梁11两侧的第一滚轮夹持在两侧的第一轨道51,使得移动小车5能够沿横梁11的长度方向移动。本方案通过移动小车5来将副梁61吊装至横梁11的下方,为第一输送带6和布料装置提供了安装位置和支撑;且移动小车5用于带动副梁61沿横梁11的长度方向移动。采用上述第一轨道51配合移动小车5,支撑稳定、调节方便。
56.本方案中,在副梁61顶面沿长度方向铺设第一输送带6,第一输送带6在副梁61顶面的铺设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一输送带6的端部设有布料装置,使第一输送带6上的混凝土能够传输至布料装置内,再由布料装置进行布料。为了避免因副梁61端部干扰导致混凝土布料机无法对待浇筑区域靠近第一立柱81或第二立柱82的部分进行布料,将所述布料装置固定在所述副梁61的端部,即将第一输送带6沿副梁61的长度方向在副梁61顶面布设满,在所述副梁61的两端均设有滚动轮62,第一输送带6绕两个滚动轮62转动,且两个滚动轮62中至少一个滚动轮62为主动轮,主动轮需要连接电机,且电机需要选择可正反转的电机。
57.本实施例中,在副梁61或所述横梁11上还设有下料斗3,下料斗3连通到混凝土输送装置,使得能够将混凝土送至第一输送带6。下料斗3可以通过支架固定在副梁61或横梁11上。
58.本实施所述混凝土布料机的使用原理:第一立柱81和第二立柱82应当分别架设于待浇筑区域的两侧,横梁11和副梁61位于待浇筑区域的上方;混凝土输送装置不断向下料斗3输送混凝土,并通过下料斗3将混凝土送至第一输送带6,通过控制第一输送带6的输送方向,使得混凝土进入第一输送带6其中一端的布料装置,并由布料装置进行布料。除外,第
一立柱81和第二立柱82下方的第一行走机构9用于调整布料装置沿布料方向移动,如沿横梁11的宽度方向移动,横梁11上的移动机构用于调整布料装置沿横梁11长度方向的水平位置,通过两种调节方式,使得布料装置能够快速到达指定布料位置的上方,提高浇筑效率。且相比于泵管泵送,通过第一输送带6来运输混凝土至布料装置,能够提高混凝土运输效率,且第一输送带6不会像泵管一样容易被混凝土堵塞,其故障率更低,且维修更加简便。
59.相比于现有的泵送机,本方案的混凝土布料机,能够快速调整布料装置至指定布料位置的上方,且能够通过第一输送带6来快速运输混凝土至布料装置,能够提高混凝土浇筑效率;且其结构简单、成本更低、故障率更低、维修保养更简单。且只需要通过混凝土输送装置不断向下料斗3输送混凝土,就能够不断浇筑混凝土,其适用于大方量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输送装置可以采用泵送装置,泵送装置只需要将混凝土泵送到下料斗3即可。且本方案的布料装置可以采用常规漏斗、料斗等,作为优选。本方实施例所述布料装置采用负压溜槽落料斗7,能够防止混凝土骨料分离,提高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60.作为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中的混凝土输送装置采用输送带输送的形式。如图1中所示,所述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第二输送带4和第三输送带2;
61.所述第二输送带4沿所述横梁11的长度方向铺设于所述横梁11的顶部,所述第二输送带4靠近所述第一立柱81设置,所述第二输送带4靠近所述第一立柱81的一端设有进料口31、另一端的下方设有所述下料斗3,所述下料斗3固定在所述横梁11上;
62.所述第三输送带2倾斜设置,所述第三输送带2一端连接所述进料口31、另一端连接加料斗1,所述加料斗1底部设有第二行走机构;
63.所述第二输送带4两端的间距与所述第一输送带6两端的间距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立柱81和所述第二立柱82的间距,使得混凝土布料机能够对第一立柱81和第二立柱82之间的任一位置进行布料。
64.第三输送带2用于将混凝土快速输送至横梁11上方的第二输送带4;为了能够提高第三输送带2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斜撑21来支撑第三输送带2,具体的,在所述第三输送带2底部设有斜撑21,所述斜撑21一端架设于所述横梁11或所述第一立柱81、另一端连接所述加料斗1。第二输送带4铺设于横梁11顶部,便于安装、维修,且便于将第三输送带2输送上来的混凝土快速输送至下料斗3。加料斗1底部设有第二行走机构,使得混凝土输送装置能够跟随第一行走机构9移动,避免对混凝土布料机的整体移动造成干扰。混凝土输送装置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第二输送带4和第三输送带2能够快速的将混凝土送至下料斗3,能够提高混凝土输送至布料装置的效率,且能够避免空气进入被输送的混凝土中;除外,其相比于泵管泵送混凝土至下料斗3,其不容易被混凝土堵塞,故障率更低,且维修更加简便。
65.作为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下料斗3设于所述第一立柱81和所述第二立柱82的中间,即所述第二输送带4沿所述横梁11的长度方向铺设至所述第一立柱81和所述第二立柱82中间,且所述第一输送带6两端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立柱81和所述第二立柱82的间距的一半,使得混凝土布料机能够对第一立柱81和第二立柱82之间的任一位置进行布料,便于通过控制移动机构来调整布料装置的位置,提高调整效率。
66.本方案中,为了使凝土布料机能够适用于更大宽度、更大高度的混凝土布料,如对50-60m宽度的基坑进行混凝土浇筑,也适用于对沉管进行浇筑。在所述第一立柱81和所述第二立柱82上方均具有顶部平衡结构10,顶部平衡结构10可以为第一立柱81的一部分,也
可以是新加设的结构,但所述顶部平衡结构10的顶部应当高于所述横梁11,所述顶部平衡结构10与所述横梁11之间连接有斜拉索12,,斜拉索12的设置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拉设方向、角度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图1所示,所述顶部平衡结构10为塔帽结构,所述斜拉索12连接于所述塔帽结构顶端,通过塔帽结构便于布设斜拉索12,且能够使得混凝土布料机整体结构更稳定。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