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叠合飘窗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7774发布日期:2022-01-15 09:5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叠合飘窗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飘窗预制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制叠合飘窗梁。


背景技术:

2.随着装配式建筑越来越成熟,许多种构件出现不止一种的预制形式,预制构件连接方式也五花八门,极大地增加啦建造时的选择,为更多建筑类型能达到预制提供可能。但目前全预制飘窗生产工艺困难,有细小线条形状时制作易产生蜂窝,自重大,运输吊装限制大,同时全预制飘窗对塔吊要求高。
3.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预制叠合飘窗梁的装配式建筑,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叠合飘窗梁,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预制叠合飘窗梁,包括现浇的底板、现浇的两根支撑柱和预制的顶梁,所述底板、两根支撑柱、顶梁围成飘窗梁,所述支撑柱内竖直布置有若干竖向钢筋,若干竖向钢筋纵向横向呈格子状等间距布置,所述竖向钢筋伸出支撑柱的顶部,所述顶梁内横向设置有若干纵向钢筋,若干纵向钢筋纵向横向呈格子状等间距布置,所述纵向钢筋的两端伸出顶梁的两端,所述纵向钢筋与竖向钢筋的交叉节点通过连接件扣合。
8.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中部横向设置有一条向一侧凸起的定位槽,所述基板上位于定位槽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两对卡板,一对卡板间形成的卡槽与定位槽垂直,所述定位槽、卡槽用于卡住竖向钢筋和纵向钢筋。
9.优选的,所述基板与定位槽一体成型。
10.优选的,所述基板上位于定位槽的上下两侧开设有若干组穿孔一,每对所述卡板上横向开设有相对应的穿孔二,所述穿孔一、穿孔二用于穿过捆扎铁丝。
11.优选的,所述定位槽上开设有若干贯通的互通孔一,所述基板上对应卡槽处开设有互通孔二。
12.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均设置有一对限宽块,一对所述限宽块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顶梁的宽度,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均设置有限长块,两个限长块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顶梁的长度。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叠合飘窗梁。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预制叠合飘窗梁,底板与支撑柱采用现场现浇,顶梁为预制件,顶梁相较于整
个预制飘窗重量大大减轻,安装时将顶梁吊装在支撑柱上,并将纵向钢筋和竖向钢筋的连接节点通过连接件一一相连,再进行混凝土浇注,通过对飘窗的拆分,实现从建造到制造,合理选择预制,减轻预制构件自重,便于构件制作、运输及吊装,同时由于有后浇混凝土的存在,其结构的整体性也相对较好,也极大的优化生产效率及生产工艺,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及造价。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竖向钢筋与纵向钢筋连接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背部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前部示意图。
20.图中:1底板、2支撑柱、3顶梁、4竖向钢筋、5纵向钢筋、6连接件、7胡子筋一、8胡子筋二、9限宽块、10限长块、61基板、62定位槽、63卡板、64穿孔一、65穿孔二、66互通孔一、67互通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叠合飘窗梁,如图1-4所示,包括现浇的底板1、现浇的两根支撑柱2和预制的顶梁3,底板1、两根支撑柱2、顶梁3围成飘窗梁。
22.支撑柱2内竖直布置有若干竖向钢筋4,若干竖向钢筋4纵向横向呈格子状等间距布置,竖向钢筋4伸出支撑柱2的顶部。
23.支撑柱2与底板1采用现场现浇的方式。
24.顶梁3内横向设置有若干纵向钢筋5,若干纵向钢筋5纵向横向呈格子状等间距布置,纵向钢筋5的两端伸出顶梁3的两端。顶梁3的顶部和前部均沿着其长度方向埋设有若干胡子筋一7和胡子筋二8。
25.顶梁3采用工厂预制,顶梁3根据图纸进行模具放线定位并支模,再放预埋件、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养护,然后脱模,最后堆放自然养护。顶梁3在工厂预制完成后,通过运输吊装,完成与现浇连接部位连接。
26.纵向钢筋5与竖向钢筋4的交叉节点通过连接件6扣合。
27.底板1与支撑柱2采用现场现浇,顶梁3为预制件,顶梁3相较于整个预制飘窗重量大大减轻,安装时将顶梁3吊装在支撑柱2上,并将纵向钢筋5和竖向钢筋4的连接节点通过连接件6一一相连,再进行混凝土浇注,通过对飘窗的拆分,实现从建造到制造,合理选择预制,减轻预制构件自重,便于构件制作、运输及吊装,同时由于有后浇混凝土的存在,其结构的整体性也相对较好,也极大的优化生产效率及生产工艺,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及造价。
28.目前建筑行业中,钢筋与钢筋之间的节点通常采用铁丝捆扎,但是铁丝捆扎的强度并不高,钢筋与钢筋之间易扭转角度,容易导致两个混凝土浇注节点出现裂缝。本装置采用刚性的连接件6来连接竖向钢筋4与纵向钢筋5的连接节点,能够有效防止竖向钢筋4与纵向钢筋5之间的扭转位移。
29.连接件6包括基板61,基板61中部横向设置有一条向一侧凸起的定位槽62,基板61上位于定位槽62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两对卡板63,一对卡板63间形成的卡槽与定位槽62垂
直,定位槽62、卡槽用于卡住竖向钢筋4和纵向钢筋5。
30.连接件6具体使用时,将定位槽62卡在纵向钢筋5上,与该纵向钢筋5交叉的竖向钢筋4卡在两个卡板63之间的卡槽内,垂直的定位槽62与卡槽能够限制纵向钢筋5与竖向钢筋4的位置,防止其扭转。且扣合较为方便快速。
31.基板61与定位槽62为一体成型的钢材。
32.为加强竖向钢筋4与纵向钢筋5之间的连接强度,基板61上位于定位槽62的上下两侧开设有若干组穿孔一64,每对卡板63上横向开设有相对应的穿孔二65,穿孔一64、穿孔二65用于穿过捆扎铁丝。定位槽62、卡槽卡入纵向钢筋5与竖向钢筋4后,将捆扎铁丝分别穿过穿孔一64、穿孔二65,将纵向钢筋5和竖向钢筋4捆扎,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
33.定位槽62上开设有若干贯通的互通孔一66,基板61上对应卡槽处开设有互通孔二67。浇注时,混凝土能够透过互通孔一66和互通孔二67,使混凝土与连接件6交替融为一体,提高连接效果。
34.两个支撑柱2的顶部均设置有一对限宽块9,一对限宽块9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顶梁3的宽度,顶梁3架设在两个限宽块9之间时,刚好位于支撑柱2的前后中间位置。两个支撑柱2的顶部均设置有限长块10,两个限长块10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顶梁3的长度。顶梁3的两端架设在两个限长块10之间时,刚好位于两个支撑柱2之间的居中位置。限宽块9、限长块10用于顶梁3的定位,使其安装时放置在预定的中心位置。限宽块9、限长块10采用现浇。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叠合飘窗梁,包括现浇的底板(1)、现浇的两根支撑柱(2)和预制的顶梁(3),所述底板(1)、两根支撑柱(2)、顶梁(3)围成飘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内竖直布置有若干竖向钢筋(4),若干竖向钢筋(4)纵向横向呈格子状等间距布置,所述竖向钢筋(4)伸出支撑柱(2)的顶部,所述顶梁(3)内横向设置有若干纵向钢筋(5),若干纵向钢筋(5)纵向横向呈格子状等间距布置,所述纵向钢筋(5)的两端伸出顶梁(3)的两端,所述纵向钢筋(5)与竖向钢筋(4)的交叉节点通过连接件(6)扣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飘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包括基板(61),所述基板(61)中部横向设置有一条向一侧凸起的定位槽(62),所述基板(61)上位于定位槽(62)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两对卡板(63),一对卡板(63)间形成的卡槽与定位槽(62)垂直,所述定位槽(62)、卡槽用于卡住竖向钢筋(4)和纵向钢筋(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飘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61)与定位槽(62)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飘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61)上位于定位槽(62)的上下两侧开设有若干组穿孔一(64),每对所述卡板(63)上横向开设有相对应的穿孔二(65),所述穿孔一(64)、穿孔二(65)用于穿过捆扎铁丝。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飘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62)上开设有若干贯通的互通孔一(66),所述基板(61)上对应卡槽处开设有互通孔二(6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飘窗梁,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均设置有一对限宽块(9),一对所述限宽块(9)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顶梁(3)的宽度,两个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均设置有限长块(10),两个限长块(10)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顶梁(3)的长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叠合飘窗梁,涉及建筑领域,包括现浇的底板、现浇的两根支撑柱和预制的顶梁,所述底板、两根支撑柱、顶梁围成飘窗梁,所述支撑柱内竖直布置有若干竖向钢筋,若干竖向钢筋纵向横向呈格子状等间距布置,所述竖向钢筋伸出支撑柱的顶部,所述顶梁内横向设置有若干纵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的两端伸出顶梁的两端,所述纵向钢筋与竖向钢筋的交叉节点通过连接件扣合。底板与支撑柱采用现场现浇,顶梁为预制件,顶梁相较于整个预制飘窗重量大大减轻,安装时将顶梁吊装在支撑柱上,并将纵向钢筋和竖向钢筋的连接节点通过连接件一一相连,再进行混凝土浇注,通过对飘窗的拆分,实现从建造到制造,合理选择预制,减轻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构件自重。


技术研发人员:俞小威 范海祥 王亚辉 沈华良 孔佳丹 孔马涛 翁阳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宝业现代建筑工业化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6
技术公布日:2022/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