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修缮防漏结构的屋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0834发布日期:2022-04-09 09:3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修缮防漏结构的屋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有修缮防漏结构的屋顶。


背景技术:

2.房屋是住人或存放东西的建筑物。
3.传统的平面屋顶为了确保进入到平面屋顶上人们的安全,通常会在平面屋顶上建造围绕其一周的女儿墙,女儿墙的根部与平面屋顶之间形成墙角,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会在墙角处和平面屋顶上形成裂缝,在女儿墙对雨水的遮挡和引流的作用下会使得大量的雨水顺着女儿墙的墙壁流动到墙角处形成大量的积水,这部分的积水会顺着墙角处和平面屋顶上的裂缝流入到建筑物的内部,该情况若是未能得到及时处理,便会加快建筑的损坏和老化的速度,传统的修缮方式会在平面屋顶上设置防漏层,但在防漏层和女儿墙之间还是会存在接缝,这些接缝会使得雨水越过防漏层继续损伤建筑,传统的方式会在接缝处增设防水件,但水还是会顺着防水件与女儿墙间的间隙越过防水件造成建筑漏水的现象,因而设置一种的结构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就很有必要。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修缮防漏结构的屋顶,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改善渗水损伤建筑物现象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修缮防漏结构的屋顶,包括平面屋顶以及绕其顶面一周砌筑而成的女儿墙,所述平面屋顶上固定连接有防漏层,所述防漏层与女儿墙之间形成接缝,所述接缝处设有与其长度一致的防渗板,所述防渗板与女儿墙、防漏层之间形成供雨水流经的缝隙,所述防渗板与女儿墙之间的缝隙长度大于防渗板的顶部至防漏层的距离。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防漏层实现对平面屋顶的遮蔽,减少流至平面屋顶上的水分,进而可以减小自平面屋顶上的裂缝流至建筑物内的水分,实现对建筑物的稳定保护,设置的防渗板实现对接缝的盖合,使得水分越过防渗板流动到接缝内需要经过的路径更长,实现对水流流至接缝过程的阻隔,进而可以减少在降雨时流入接缝内的雨水量,减小雨水渗入建筑物内对于建筑物的损害,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节省更多的建筑材料,更加地绿色环保。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靠近女儿墙一侧的所述防渗板向上弯折形成有与女儿墙固定连接的遮挡框,所述女儿墙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遮挡框穿至放置槽内并与放置槽嵌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的放置槽实现对遮挡框的稳定放置,通过遮挡框与放置槽槽壁间形成的间隙实现对女儿墙面水流的进一步阻隔,进一步减少女儿墙上的水分
越过防渗板流至接缝内,避免水通过接缝越过防漏层对建筑物造成损害,实现对建筑物更加稳定的保护作用。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远离防漏层一侧的所述遮挡框上固定连接有底端穿至遮挡框内的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与遮挡框的长度一致,所述遮挡板与女儿墙的墙壁贴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遮挡板与女儿腔墙壁的贴合可以实现对女儿墙上水流的引导,使得水流可以自遮挡板的表面流至防渗板的顶部,进而流动至防漏层的顶部,同时通过遮挡板与女儿墙墙壁的贴合,利用遮挡板与女儿墙之间形成的间隙来进一步阻碍女儿墙上的水分流至接缝内,实现对建筑物整体更加稳定的保护作用。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挡板与女儿墙贴合的面上固定连接有弹性形变层,所述女儿墙上固定连接有推动遮挡板与女儿墙贴合的若干压紧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紧件压紧的作用下使得折叠板紧贴女儿墙,在遮挡板紧贴女儿墙的过程中会挤压遮挡板与女儿墙之间的弹性形变层形变,利用形变的弹性形变层实现对遮挡板与女儿墙之间间隙的进一步密封,减少越过遮挡板流至接缝内的水量。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漏层包括自下向上依次设置的找平层、橡胶垫层和不锈钢层。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找平层用于确保防漏层整体所处状态的稳定,利用橡胶垫层具有的防水性能来确保防漏层整体防水性能的稳定,利用不锈钢层具有的强度来确保防漏层整体具有稳定的支撑强度,进而确保防漏层整体结构强度稳定。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不锈钢层的顶面高度自四周向中心递减,所述不锈钢层和橡胶垫层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若干漏水孔,所述找平层内埋设有与漏水孔连通的若干排水管。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不锈钢层设置为顶面高度自四周向中心递减的结构,该结构的设置使得不锈钢层的顶面会形成向其中心倾斜的斜面,使得不锈钢层顶面的水分会在斜面导流的作用下流入到漏水孔内,流入到漏水孔内的水会落入到排水管内,在排水管的作用下将收集的水分排出防漏层。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渗板的底面与不锈钢层的顶面贴合,所述防渗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与其长度一致的若干密封条,所述不锈钢层上开设有供密封条穿入的若干密封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渗板的底部设置为与不锈钢层顶面贴合的状态,该结构的设置可以通过防渗板来延长不锈钢层顶面的水流动至接缝处的路径,减少不锈钢层顶面的水流至接缝内,增强防渗板整体的防渗性能,通过密封条和密封槽的相互嵌合进一步延长不锈钢层顶面的水越过防渗板流至接缝内的路径,进一步增强防渗板整体的防渗性能。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利用设置的防漏层实现对平面屋顶的遮蔽,减少流至平面屋顶上的水分,进而可以减小自平面屋顶上的裂缝流至建筑物内的水分,实现对建筑物的稳定保护,设置的防渗板实现对接缝的盖合,使得水分越过防渗板流动到接缝内需要经过的路径更长,实现对水流流至接缝过程的阻隔,进而可以减少在降雨时流入接缝内的雨水量,减小雨水渗入建筑物内对于建筑物的损害,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节省更多的建筑材料,更加
地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4.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5.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6.图中:1、平面屋顶;2、女儿墙;3、防漏层;4、接缝;5、防渗板;6、遮挡框;7、放置槽;8、遮挡板;9、弹性形变层;10、压紧件;11、找平层;12、橡胶垫层;13、不锈钢层;14、漏水孔;15、排水管;16、密封条;17、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8.一种带有修缮防漏结构的屋顶,如图1-图3所示,包括平面屋顶1以及绕其顶面一周砌筑而成的女儿墙2,平面屋顶1上固定连接有防漏层3,利用设置的防漏层3实现对平面屋顶1的整体包覆,减少水分落至平面屋顶1的量,进而可以减小水分自平面屋顶1上的裂缝流至建筑物的内部,实现对建筑物的稳定保护,防漏层3与女儿墙2之间形成接缝4,接缝4处设有与其长度一致的防渗板5,设置的防渗板5实现对接缝4的封堵,避免水直接自女儿墙2的墙壁和防漏层3上落至接缝4内,防渗板5与女儿墙2、防漏层3之间形成供雨水流经的缝隙,防渗板5与女儿墙2之间的缝隙长度大于防渗板5的顶部至防漏层3的距离,通过形成的缝隙可以实现对水分流至接缝4内过程的阻隔作用,减少流至接缝4内的水分,进而可以改善水分自接缝4越过防漏层3对于平面屋顶1和女儿墙2造成损伤的情况。
29.如图2-图4所示,靠近女儿墙2一侧的防渗板5向上弯折形成有与女儿墙2固定连接的遮挡框6,女儿墙2上开设有放置槽7,遮挡框6穿至放置槽7内并与放置槽7嵌合,遮挡框6与放置槽7正对其开口的槽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遮挡框6与放置槽7的嵌合可以在放置槽7和遮挡框6之间形成更长的供雨水流经的缝隙,实现对雨水越过防渗板5流至接缝4过程的进一步阻隔,远离防漏层3一侧的遮挡框6上固定连接有底端穿至遮挡框6内的遮挡板8,将遮挡板8的底部设置为穿入遮挡框6内的结构,使得遮挡板8表面流经的水分可以直接落入到防渗板5上,遮挡板8与遮挡框6的长度一致,遮挡板8与女儿墙2的墙壁贴合,通过设置的遮挡板8一方面实现对流动在女儿墙2上水流的引流作用,使得女儿墙2上的水分可以更好地落到防渗板5的表面,减少流至遮挡板8与女儿墙2间缝隙内的水分,进而可以减少女儿墙2面的水分越过防渗板5流至接缝4内的量,实现对防漏层3底部建筑的稳定保护。
30.如图2-图4所示,遮挡板8与女儿墙2贴合的面上通过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弹性形变层9,弹性形变层9的材质设置为弹性橡胶,女儿墙2上固定连接有推动遮挡板8与女儿墙2贴合的若干压紧件10,压紧件10设置为螺栓,压紧件10与女儿墙2之间螺纹连接,通过压紧件10压紧遮挡板8与女儿墙2的墙壁紧贴,在压紧件10施加在遮挡板8上作用力的作用下,实现对弹性形变层9的挤压变形,在形变的弹性形变层9的作用下,使得弹性形变层9与女儿墙2之间供水分流经的缝隙进一步减小,增强遮挡板8对水分流至接缝4过程的稳定阻隔。
31.如图2-图4所示,防漏层3包括自下向上依次设置的找平层11、橡胶垫层12和不锈钢层13,找平层11由煤灰混合生石灰组成,利用煤灰来制作找平层11可以实现对废弃煤灰的废物利用,进而可以节省更多的建筑材料,更加地绿色环保,利用生石灰具有的吸水性能实现对渗入到找平层11内水分的吸收,减少水分对于平面屋顶1和女儿墙2的影响,不锈钢层13的顶面高度自四周向中心递减,该结构的设置可以在不锈钢层13的顶面形成有朝向不锈钢层13中心倾斜的斜面,进而可以实现对落至不锈钢层13顶面水分的引流和收集作用,不锈钢层13和橡胶垫层1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若干漏水孔14,找平层11内埋设有与漏水孔14连通的若干排水管15,不锈钢层13表面收集的水分通过漏水孔14落至排水管15内,在排水管15的作用下将水分排出,减小水分对于建筑的影响,实现对建筑物的稳定保护。
32.如图2-图4所示,防渗板5的底面与不锈钢层13的顶面贴合,通过防渗板5的底面与不锈钢层13顶面的贴合可以实现对不锈钢层13表面的水分流入接缝4过程的阻碍,延长不锈钢层13表面的水分流入接缝4所需途径的路径,实现对防漏层3底部建筑物的稳定保护,防渗板5的底面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若干密封条16,密封条16的材质设置为橡胶,不锈钢层13上开设有供密封条16穿入的若干密封槽17,通过密封条16与密封槽17的相互插接可以进一步延长水分自不锈钢层13表面越过防渗板5流至接缝4所需途径的路径,进一步增强防渗板5对接缝4的保护作用。
33.工作原理:降水时,女儿墙2面的水流至遮挡板8处,部分水在遮挡板8导流的作用下流入到防渗板5上,剩余的水分在经过橡胶垫层12阻隔的作用之后流至放置槽7和遮挡框6间的缝隙处,进而流入到接缝4内,在找平层11内生石灰的作用下这部分的水被吸收掉,水流至不锈钢层13时,在不锈钢层13表面存在的斜面的作用下,使得水分被汇聚到不锈钢层13的中心位置,水分进而通过漏水孔14流入到排水管15内,在排水管15的作用下将水分排出至平面屋顶1的外侧,上述便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