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装置

文档序号:31610160发布日期:2022-09-23 18:51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装置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装置
1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管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装置。
2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同时在装配式建筑构件技术成熟之际,bim技术的运用也更是大大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效率和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公开号为cn20584478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蓄电池和控制器,所述壳体上表面安装有把手,所述壳体上表面安装有天线垫,且天线垫上方安装有天线,所述壳体前表面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右侧安装有功能按钮。但是现有的智能管理设备一般是直接放置在操作台上的,高度固定,身高过高的技术人员可能需要弯腰操作。
3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装置,包括智能管理设备,所述智能管理设备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操作台,且操作台和智能管理设备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操作台的下方对称设有两个支撑筒,支撑筒的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直轴和第二直轴,第一直轴位于第二直轴的下方,且第一直轴和第二直轴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第一直轴上固定套设有被动轮,第二直轴上固定套设有主动轮和第一伞齿轮,且主动轮和被动轮之间套设有同一个链条,两个链条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顶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支撑筒的上方,且均固定连接在操作台的下表面,两个支撑筒之间固定连接有中空板,两个支撑筒靠近中空板的一侧均开设有圆孔,两个圆孔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刚性轴,且刚性轴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支撑筒内。
7.优选的,所述刚性轴的两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二伞齿轮,且两个第二伞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伞齿轮啮合。
8.优选的,所述中空板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有蜗杆,蜗杆的顶端延伸至中空板的上方,且固定连接有转盘。
9.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开设有直孔,直孔内滑动安装有卡杆。
10.优选的,所述中空板的顶部以蜗杆为中心环形阵列开设有多个卡槽,且卡槽与卡
杆相适配。
11.优选的,所述刚性轴上固定套设有位于中空板内的蜗轮,且蜗轮与蜗杆啮合。
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使用时,向上拉动卡杆,使得卡杆移出卡槽,从而解除了对转盘的限制,转动转盘,带动与转盘固定连接的蜗杆转动,因蜗杆与蜗轮啮合,故而能够带动蜗轮转动,因蜗轮固定套设在刚性轴上,故而能够使得刚性轴转动,因两个第二伞齿轮分别固定套设在刚性轴的两端,故而能够带动两个第二扇齿轮同步转动,因两个第二伞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伞齿轮啮合,故而能够带动两个第一伞齿轮反向转动,因第一伞齿轮、主动轮和第二直轴之间的连接关系,故而能够带动主动轮和第二直轴转动,因主动轮和被动轮之间套接有同一个链条,故而能够带动两个链条反向转动,因链条和固定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故而能够带动两个固定板同步向上移动,因固定板、支撑板、操作台和智能管理设备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故而能够带动智能管理设备向上移动,当智能管理设备移动到合适高度时,停止转动转盘,然后向下推动卡杆,使得卡杆插入卡槽内,限制转盘转动,从而能够将智能管理设备固定在当前高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够调节智能管理设备的高度,从而使得身高过高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弯腰操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4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装置的图1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装置的图1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智能管理设备、2操作台、3支撑筒、4第一直轴、5第二直轴、6被动轮、7主动轮、8第一伞齿轮、9链条、10固定板、11支撑板、12中空板、13圆孔、14刚性轴、15第二伞齿轮、16蜗杆、17转盘、18直孔、19卡杆、20卡槽、21蜗轮。
5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实施例一
19.参照图1-3,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装置,包括智能管理设备1,所述智能管理设备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操作台2,且操作台2和智能管理设备1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操作台2的下方对称设有两个支撑筒3,支撑筒3的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直轴4和第二直轴5,第一直轴4位于第二直轴5的下方,且第一直轴4和第二直轴5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第一直轴4上固定套设有被动轮6,第二直轴5上固定套设有主动轮7和第一伞齿轮8,且主动轮7和被动轮6之间套设有同一个链条9,两个链条9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两个固定板10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两个支撑板11的
顶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支撑筒3的上方,且均固定连接在操作台2的下表面,支撑板11竖直移动,能够带动操作台2竖直移动,两个支撑筒3之间固定连接有中空板12,两个支撑筒3靠近中空板12的一侧均开设有圆孔13,两个圆孔13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刚性轴14,且刚性轴1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支撑筒3内。
20.本实用新型中,刚性轴14的两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二伞齿轮15,且两个第二伞齿轮15分别与两个第一伞齿轮8啮合,刚性轴14转动,能够带动两个第二伞齿轮15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一伞齿轮8反向转动。
21.本实用新型中,中空板12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有蜗杆16,蜗杆16的顶端延伸至中空板12的上方,且固定连接有转盘17,转动转盘17,能够带动蜗杆16转动。
22.本实用新型中,转盘17的上表面开设有直孔18,直孔18内滑动安装有卡杆19,卡杆19能够沿直孔18竖直滑动。
23.本实用新型中,中空板12的顶部以蜗杆16为中心环形阵列开设有多个卡槽20,且卡槽20与卡杆19相适配,卡杆19能够插入或移出卡槽20。
24.本实用新型中,刚性轴14上固定套设有位于中空板12内的蜗轮21,且蜗轮21与蜗杆16啮合,蜗杆16转动,能够带动蜗轮21转动,从而使得刚性轴14转动。
25.实施例二
26.参照图1-3,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装置,包括智能管理设备1,所述智能管理设备1的下表面焊接有操作台2,且操作台2和智能管理设备1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操作台2的下方对称设有两个支撑筒3,支撑筒3的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直轴4和第二直轴5,第一直轴4位于第二直轴5的下方,且第一直轴4和第二直轴5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第一直轴4上固定套设有被动轮6,第二直轴5上固定套设有主动轮7和第一伞齿轮8,且主动轮7和被动轮6之间套设有同一个链条9,两个链条9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板10,两个固定板10的上表面均焊接有支撑板11,两个支撑板11的顶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支撑筒3的上方,且均焊接在操作台2的下表面,两个支撑筒3之间焊接有中空板12,两个支撑筒3靠近中空板12的一侧均凿有圆孔13,两个圆孔13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刚性轴14,且刚性轴1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支撑筒3内。
27.本实用新型中,刚性轴14的两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二伞齿轮15,且两个第二伞齿轮15分别与两个第一伞齿轮8啮合。
28.本实用新型中,中空板12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有蜗杆16,蜗杆16的顶端延伸至中空板12的上方,且焊接有转盘17。
29.本实用新型中,转盘17的上表面凿有直孔18,直孔18内滑动安装有卡杆19。
30.本实用新型中,中空板12的顶部以蜗杆16为中心环形阵列凿有多个卡槽20,且卡槽20与卡杆19相适配。
31.本实用新型中,刚性轴14上固定套设有位于中空板12内的蜗轮21,且蜗轮21与蜗杆16啮合。
32.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向上拉动卡杆19,使得卡杆19移出卡槽20,从而解除了对转盘17的限制,转动转盘17,带动与转盘17固定连接的蜗杆16转动,因蜗杆16与蜗轮21啮合,故而能够带动蜗轮21转动,因蜗轮21固定套设在刚性轴14上,故而能够使得刚性轴14转动,因两个第二伞齿轮15分别固定套设在刚性轴14的两端,故而能够带动两个第二扇齿轮
15同步转动,因两个第二伞齿轮15分别与两个第一伞齿轮8啮合,故而能够带动两个第一伞齿轮8反向转动,因第一伞齿轮8、主动轮7和第二直轴5之间的连接关系,故而能够带动主动轮7和第二直轴5转动,因主动轮7和被动轮6之间套接有同一个链条9,故而能够带动两个链条9反向转动,因链条9和固定板10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故而能够带动两个固定板10同步向上移动,因固定板10、支撑板11、操作台2和智能管理设备1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故而能够带动智能管理设备1向上移动,当智能管理设备1移动到合适高度时,停止转动转盘17,然后向下推动卡杆19,使得卡杆19插入卡槽20内,限制转盘17转动,从而能够将智能管理设备1固定在当前高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够调节智能管理设备的高度,从而使得身高过高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弯腰操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