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柱接长连接节点的建筑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6356发布日期:2022-08-17 10:1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结构柱接长连接节点的建筑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结构柱接长连接节点的建筑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对于因建筑功能改变或设计施工原因需要在原有建筑物局部加建一层或者增加若干面积的建筑,需要结构柱接长的加固连接。当前实际工程中结构柱接长加固连接通常做法主要有两种:一种采用外粘钢板或粘贴碳纤维,采用这种方法时可以对核心区混凝土柱起到较好的整体约束作用,从而提高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但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造成后期维护成本增加且只能提高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40%;另一种采用局部加大截面法或外包型钢法,譬如:当前公开的公告号cn110195512a的专利,一种型钢混凝土梁外包混凝土模具及型钢混凝土梁施工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虽能大幅提高截面的承载能力及抗震能力,但外包型钢方法整体结构复杂,对工人操作要求较高且成本相对增大,局部加大截面法占用空间较大,且影响装饰,实用性差。
3.在当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开发建设进度要求越来越紧,进行结构改造需避免产生安全隐患,同时还需满足建设工期和节省造价的需求,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有必要对该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结构柱接长连接节点的建筑加固结构,该加固结构连接安全可靠,结构简单,同时不影响建筑装饰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结构柱接长连接节点的建筑加固结构,包括主体结构柱,该主体结构柱外周设有上下两层配筋柱结构,所述主体结构柱与上下两层所述配筋柱结构之间通过浇筑混凝土结构一体成型,上下两层配筋柱结构包括加建层框架柱及置于该加建层框架柱下层的截面框架柱。
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建层框架柱包括若干组纵筋组件以及设置在若干组纵筋组件外侧的框架,每一组所述纵筋组件包括置于框架顶点处的八角纵筋以及设置在八角纵筋一侧且沿框架一条边排布的若干侧边构造纵筋。
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八角纵筋为三根,其中一根八角纵筋置于框架一顶点处,另外两根八角纵筋对应地置于框架顶点处的相邻两边。
8.作为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侧边构造纵筋为三根,且等间距顺次设置在框架周边上。
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建层框架柱上层的八角纵筋穿过穿板与下层八角纵筋连接,所述侧边构造纵筋植入至梁中。
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相邻两边中临近一组的两条侧边构造纵筋之间设有斜向拉筋,该斜向拉筋的外侧设有箍筋。
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穿板处的八角纵筋在穿孔部位通过填充胶粘剂灌注锚固。
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箍筋为“u”形箍筋。
13.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截面框架柱的下层柱的受力纵筋及各侧边构造纵筋在基础中植筋锚固。
1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结构柱与上下两层所述配筋柱结构之间采用细石微膨胀混凝土整体浇筑成型。
1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柱接长连接节点的建筑加固结构通过在原混凝土主体结构柱外周设置上下两层加建层框架柱以及截面框架柱,通过浇筑混凝土结构使主体结构柱与上下两层配筋柱结构之间一体成型,以提高建筑加固结构整体的刚度和强度,并且该加固结构连接安全可靠,结构简单,同时不影响建筑装饰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柱接长连接节点的建筑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18.图3为图1中b-b向剖视图;
19.图4为图1中c-c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1.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结构柱接长连接节点的建筑加固结构,具体包括主体结构柱30以及置于主体结构柱30外周的上下两层配筋柱结构,主体结构柱30与上下两层配筋柱结构之间通过浇筑混凝土结构一体成型,以提高建筑加固结构整体的刚度和强度,并且该加固结构连接安全可靠,结构简单,同时不影响建筑装饰效果。上下两层配筋柱结构包括加建层框架柱10及置于加建层框架柱10下层的截面框架柱20,本实施例中,主体结构柱30与上下两层配筋柱结构之间采用高一级别的细石微膨胀混凝土整体浇筑成型。
22.请结合参阅图2所示,加建层框架柱10置于主体结构柱30外周,用以对主体结构柱30形成加固结构,具体地,加建层框架柱10包括若干组纵筋组件11以及设置在若干组纵筋组件11外侧的框架12。本实施例中,主体结构柱30的截面为600mm
×
600mm,加建层框架柱10 的框架12采用以900mm
×
900mm的正方形加建层框架。
23.每一组纵筋组件11包括置于框架12顶点处的八角纵筋111以及设置在八角纵筋111一侧且沿框架12一条边排布的若干侧边构造纵筋 112。八角纵筋111为三根,每一根八角纵筋的直径为22mm,其中一根八角纵筋111置于框架12顶点处,另外两根八角纵筋111对应地置于框架12顶点处的相邻两边。若干侧边构造纵筋112为三根,每一根侧边构造纵筋112的直径为12mm,且等间距顺次设置在框架12周边上。本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侧边构造纵筋112之间的间距为150mm,置于框架12顶点处的相邻两边的八角纵筋111与对应地八角纵筋111相邻的侧边构造纵筋112之间的间距为150mm;框架12顶点处的八角纵筋111 与另外两根八角纵筋111之间的间距均为150mm,以使得加建层框架柱 10下层的加大截面框架柱20各向外加厚150mm。
24.框架12相邻两边中临近一组的两条侧边构造纵筋112之间设有斜向拉筋13,斜向拉筋13的外侧设有箍筋14,通过箍筋14及斜向拉筋13的结构保证各侧边构造纵筋112的拉接,提高加建层框架柱10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箍筋14为“u”形箍筋,“u”形箍筋在交接部位单面焊不小于10倍箍筋直径,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刚度、强度。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层柱的各向加大尺寸及构造纵筋在基础内的锚固及连接,应控制好构造纵筋的间距及植筋长度。箍筋采用互焊的”u”形箍及斜向布置的角箍可以实现纵筋的均匀传力并防止纵筋的翘曲破坏。
26.截面框架柱20的结构与加建层框架柱10结构相近,故在此不在赘述,截面框架柱20包括受力纵筋21以及若干侧边构造纵筋,且下层柱的受力纵筋21及各侧边构造纵筋在基础100中植筋锚固,本实施例中的基础100为筏板,且筏板的厚度为520mm。
27.加建层框架柱10的上层的八角纵筋111通过穿板15与下层的八角纵筋111连接,各侧边构造纵筋112则植入到梁中,为避免植筋间距过密,控制侧边构造钢筋的直径及间距满足规范要求即可。
28.请结合参阅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建层框架柱10穿板处的八角纵筋111与下层柱的八角纵筋连接,侧边构造纵筋112植入梁中的长度大于等于260mm,穿板15处的八角纵筋111在穿孔部位填充有胶粘剂灌注锚固,墙柱核心区箍筋采用大直径穿梁钻孔后连接。以上布筋完毕后需要通过浇筑混凝土结构一体成型,具体采用高一级别的细石微膨胀混凝土整体浇筑成型。当检测后达到设计强度100%时,即可进行二次结构及室内面层等的铺装。
29.结构柱接长连接节点的建筑加固结构,首先根据上下两层配筋柱结构的跨度、下层柱子及框架梁尺寸确定加大截面的尺寸和加建层框架柱10的尺寸,之后根据实际荷载等确定八角纵筋的直径,根据规范要求确定相应各侧边的构造纵筋的尺寸及间距。当八角纵筋及侧边构造钢筋确定后,根据现行结构设计的规范或图集要求确定相应的对于植入基础中的锚固长度或植筋长度。下层加大截面框架柱20时,原混凝土主体结构柱30需要在表面凿毛处理且须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刷界面粘结剂,凿毛时不得损坏原柱子及周边构件的钢筋,原混凝土主体结构柱30表面凿毛处理后形成锯齿状结构31。
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柱接长连接节点的建筑加固结构通过在原混凝土主体结构柱30外周设置上下两层加建层框架柱10以及截面框架柱20,通过浇筑混凝土结构使主体结构柱30与上下两层配筋柱结构之间一体成型,以提高建筑加固结构整体的刚度和强度,并且该加固结构连接安全可靠,结构简单,同时不影响建筑装饰效果。
3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