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25217发布日期:2022-06-15 14:4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脚手架,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


背景技术:

2.脚手架是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一种临时性的建筑工具,其主要用在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在脚手架上施工的安全性,脚手架需要带有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
3.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0431168.2公开了一种防倾斜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横杆和设置在脚手架横杆两端的脚手架竖杆,脚手架竖杆由与脚手架横杆连接的脚手架支撑杆和支撑柱连接,所述脚手架支撑杆与支撑柱上对应设置有若干排每排不少于两个的高度调节孔并通过固定件穿过高度调节孔进行固定,所述脚手架横杆与脚手架支撑杆之间通过锁扣件固定,所述支撑柱底部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柱外侧设置有防倾斜支撑杆,该装置能够增强脚手架整体的稳定性,防止工作人员在施工时脚手架发生倾斜给工人的安全造成威胁,但该装置未对脚手架横杆采取保护措施,在工作人员施工时,容易发生未注意脚下情况进而踏空导致从脚手架横杆上摔落的状况。
4.鉴于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出一种能够防止工作人员在施工时未注意脚下情况发生踏空导致摔落的带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的脚手架未对脚手架横杆采取保护措施,在工作人员施工时,容易发生未注意脚下情况进而踏空导致从脚手架横杆上摔落的状况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工作人员在施工时未注意脚下情况发生踏空导致摔落的带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包括有底座、导套、支撑板、护栏、第一滑动架和顶撑机构、抬升机构、调整机构和限位机构,底座为四个,底座顶部均设有导套,前后两侧的导套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动架,第一滑动架顶部之间连接有用于工作人员站立进行施工的支撑板,支撑板上滑动式设有能够环绕在支撑板周边对工作人员进行保护的护栏,第一滑动与导套与第一滑动架之间连接有能够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的顶撑机构,顶撑机构与护栏之间连接有能够使护栏向上移动的抬升机构,顶撑机构上设有调整机构,右侧导套与调整机构之间连接有能够在支撑板的位置调节好后进行卡住的限位机构。
7.进一步的,顶撑机构包括有第一连接杆、第一导向杆、第二滑动架、第二连接杆和插销,前后两侧的导套下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前后两侧的导套中部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上与第一滑动架上侧均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向内侧移动时能够使支撑板向上移动的第二滑动架,同侧且相互交错的两个第二滑动架之间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杆,前后两侧的第二连接杆中部均转动式连接有插销。
8.进一步的,抬升机构包括有第三滑动架、连接块和第三连接杆,第一滑动架上侧均
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三滑动架,护栏下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与相邻的第三滑动架之间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连接杆,第三滑动架均与相邻的第二滑动架接触。
9.进一步的,调整机构包括有第二导向杆、第一轴套、第四连接杆、丝杆、转杆和第二轴套,第一连接杆中部均设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均穿过相邻的插销与支撑板底部相连,第二导向杆下侧之间连接有第一轴套,第一轴套中部转动式设有转动后能够使第二滑动架进行移动的丝杆,下部左右两侧的第二滑动架之间均连接有第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均与丝杆螺纹式连接,丝杆右侧设有转杆,转杆上滑动式设有第二轴套。
10.进一步的,限位机构包括有第五连接杆、第三轴套、挡圈、卡块和弹簧,右侧导套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五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右侧中部设有第三轴套,第二轴套与第三轴套活动式连接,转杆与第五连接杆转动式连接,第五连接杆顶部中间设有卡块,第二轴套左侧设有能够被卡块卡住无法转动的挡圈,挡圈与第三轴套活动式连接,挡圈左侧设有弹簧,弹簧右端与第三轴套接触,卡块与挡圈卡合。
11.进一步的,还包括有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攀爬至支撑板上的辅行机构,辅行机构包括有第六连接杆、第七连接杆、第三导向杆、梯子、滑套和顶杆,支撑板底部左侧设有便于工作人员攀爬至支撑板上的梯子,左侧导套下部之间连接有第六连接杆,左侧导套上部之间连接有第七连接杆,第七连接杆与第六连接杆前侧和中部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导向杆,第三导向杆下侧均滑动式设有滑套,滑套左侧均设有顶杆,顶杆均与梯子相连。
12.进一步的,还包括有能够对施工器具进行存放的存放机构,存放机构包括有滑轨、滑杆和储料框,支撑板顶部后侧左右对称设有滑轨,滑轨上侧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滑杆,滑杆顶部设有能够对施工器具进行存放的储料框。
13.进一步的,第二轴套右侧带有握把。
14.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1、通过使护栏向上升起便可环绕在支撑板的周边,即可避免工作人员在施工时未注意脚下位置导致踏空从支撑板上摔落,如此即可对工作人员起到保护的效果。
15.2、转动握把便可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如此即可根据需要调整支撑板的高度供人站立进行施工。
16.3、通过卡块能够卡住挡圈,进而可使第二轴套无法转动,如此即可防止第二轴套未被固定导致施工时支撑板因重力由下降的可能,从而可提高安全性。
17.4、通过设置的梯子便可便于工作人员攀爬至支撑板的顶部。
18.5、储料框能够对施工器具进行存放,避免施工器具堆放在支撑板上对工作人员的移动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顶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抬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调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调整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限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限位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辅行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辅行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发明存放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中:1_底座,2_导套,3_支撑板,31_第一滑动架,4_护栏,5_顶撑机构,52_第一连接杆,53_第一导向杆,54_第二滑动架,55_第二连接杆,56_插销,6_抬升机构,61_第三滑动架,62_连接块,63_第三连接杆,7_调整机构,71_第二导向杆,72_第一轴套,73_第四连接杆,74_丝杆,75_转杆,76_第二轴套,8_限位机构,81_第五连接杆,82_第三轴套,83_挡圈,831_卡块,84_弹簧,9_辅行机构,91_第六连接杆,92_第七连接杆,93_第三导向杆,94_梯子,95_滑套,96_顶杆,10_存放机构,1001_滑轨,1002_滑杆,1003_储料框。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32.实施例1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参照图1-图3所示,包括有底座1、导套2、支撑板3、护栏4、第一滑动架31、顶撑机构5、抬升机构6、调整机构7和限位机构8,底座1为四个,底座1顶部均焊接有导套2,前后两侧的导套2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动架31,第一滑动架31顶部之间焊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用于工作人员站立进行施工,支撑板3上滑动式设有护栏4,护栏4能够环绕在支撑板3周边对工作人员进行保护,第一滑动架31与导套2之间连接有顶撑机构5,顶撑机构5能够对支撑板3的高度进行调节,顶撑机构5与护栏4之间连接有抬升机构6,抬升机构6能够使护栏4向上移动,顶撑机构5上设有调整机构7,右侧导套2与调整机构7之间连接有限位机构8,限位机构8能够在支撑板3的位置调节好后进行卡住。
33.参照图2所示,顶撑机构5包括有第一连接杆52、第一导向杆53、第二滑动架54、第二连接杆55和插销56,前后两侧的导套2下侧之间均固接有第一连接杆52,前后两侧的导套2中部之间均固接有第一导向杆53,第一导向杆53上与第一滑动架31上侧均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动架54,第二滑动架54向内侧移动时能够使支撑板3向上移动,同侧且相互交错的两个第二滑动架54之间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杆55,前后两侧的第二连接杆55中部均转动式连接有插销56。
34.参照图4所示,抬升机构6包括有第三滑动架61、连接块62和第三连接杆63,第一滑动架31上侧均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三滑动架61,护栏4下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连接块62,连接块62与相邻的第三滑动架61之间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连接杆63,第三滑动架61均与相邻的第二滑动架54接触。
35.参照图5和图6所示,调整机构7包括有第二导向杆71、第一轴套72、第四连接杆73、丝杆74、转杆75和第二轴套76,第一连接杆52中部均固接有第二导向杆71,第二导向杆71均穿过相邻的插销56与支撑板3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第二导向杆71下侧之间固接有第
一轴套72,第一轴套72中部转动式设有丝杆74,丝杆74转动后能够使第二滑动架54进行移动,下部左右两侧的第二滑动架54之间均焊接有第四连接杆73,第四连接杆73均与丝杆74螺纹式连接,丝杆74右侧焊接有转杆75,转杆75上滑动式设有右侧带有握把的第二轴套76。
36.参照图7和图8所示,限位机构8包括有第五连接杆81、第三轴套82、挡圈83、卡块831和弹簧84,右侧导套2中部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五连接杆81,第五连接杆81右侧中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设有第三轴套82,第二轴套76与第三轴套82活动式连接,转杆75与第五连接杆81转动式连接,第五连接杆81顶部中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设有卡块831,第二轴套76左侧设有挡圈83,挡圈83能够被卡块831卡住无法转动,挡圈83与第三轴套82活动式连接,挡圈83左侧设有弹簧84,弹簧84右端与第三轴套82接触,卡块831与挡圈83卡合。
37.在进行建筑施工时会使用到脚手架,此时便可使用本脚手架,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施工的墙面高度对支撑板3的位置进行调节,可先通过握把拉动第二轴套76向右移动,第二轴套76向右移动带动挡圈83和握把向右移动,弹簧84被压缩,挡圈83向右移动与卡块831脱离卡合,随后便可转动握把带动第二轴套76转动,第二轴套76转动带动挡圈83和转杆75转动,转杆75转动带动丝杆74转动,丝杆74转动带动第四连接杆73向内侧移动,第四连接杆73向内侧移动带动下侧的第二滑动架54向内侧移动,从而通过第二连接杆55使上侧的第二滑动架54向内侧移动,第二滑动架54之间的距离缩短便可使第一滑动架31带动支撑板3向上移动,此时上侧的第二滑动架54向内侧移动还会推动第三滑动架61向内侧移动,第三滑动架61向内侧移动通过第三连接杆63带动连接块62向上移动,连接块62向上移动带动护栏4向上移动,护栏4向上移动便可挡在支撑板3的外侧,当支撑板3移动至合适位置后便可停止转动握把,松开握把,在弹簧84的作用下握把、第二轴套76和挡圈83向左移动复位,挡圈83向左移动与卡块831卡合,便可使挡圈83无法转动,进而可避免挡圈83发生转动带动工作人员工作时支撑板3的位置发生变化,随后工作人员便可攀爬至支撑板3的顶部进行施工,此时护栏4对支撑板3进行环绕便可起到保护效果,避免在施工时,工作人员在支撑板3上进行移动未注意脚下发生踏空导致摔落的状况,护栏4便可防止工作人员移出支撑板3,施工完毕后工作人员便可离开支撑板3的顶部,再次拉动握把向右移动带动第二轴套76和挡圈83向右移动,弹簧84被压缩,随后便可反转握把,进而可使第四连接杆73向外侧移动复位,第四连接杆73向外侧移动复位便可使第二滑动架54向外侧移动复位,从而使第一滑动架31和支撑板3向下移动复位,第二滑动架54向外侧移动不再抵住第三滑动架61,在重力的作用下护栏4向下移动复位,从而通过连接块62和第三连接杆63使第三滑动架61向外侧移动复位,再次松开握把,在弹簧84的作用下握把、第二轴套76和挡圈83向左移动复位。
38.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参照图1、图9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辅行机构9,辅行机构9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攀爬至支撑板3上,辅行机构9包括有第六连接杆91、第七连接杆92、第三导向杆93、梯子94、滑套95和顶杆96,支撑板3底部左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设有梯子94,梯子94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攀爬至支撑板3上,左侧导套2下部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六连接杆91,左侧导套2上部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七连接杆92,第七连接杆92与第六连接杆91前侧和中部之间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导向杆93,第三导向杆93下侧均滑动式设有滑套95,滑套95左侧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设有顶杆96,顶杆96均与梯子94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
39.在需要攀爬至支撑板3的顶部时,工作人员便可通过梯子94爬至支撑板3的顶部,如此便于进行攀爬,在支撑板3进行移动时,还会带动梯子94和顶杆96进行移动,从而使滑套95在第三导向杆93上进行移动,通过滑套95和顶杆96便可对梯子94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梯子94的稳定性。
40.参照图1和图11所示,还包括有存放机构10,存放机构10能够对施工器具进行存放,存放机构10包括有滑轨1001、滑杆1002和储料框1003,支撑板3顶部后侧左右对称通过焊接的方式设有滑轨1001,滑轨1001上侧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滑杆1002,滑杆1002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设有储料框1003,储料框1003能够对施工器具进行存放。
41.在需要使支撑板3向上移动前,工作人员便可推动滑杆1002带动储料框1003向后移动,随后便可将施工器具放在储料框1003内,施工器具放好后便可拉动滑杆1002带动储料框1003向前移动复位,在进行施工时,工作人员便可根据需要将施工器具从储料框1003内取出进行使用,如此即可对施工器具进行存放,避免施工器具堆放在支撑板3上时,会对工作人员的移动造成影响,同时还可避免工作人员在移动的过程中将施工器具踢开从支撑板3上掉落。
42.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