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钢梁预应力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29868949发布日期:2022-04-30 17: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钢梁预应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辅助型钢(2)与下部型钢(1)组合得到组合钢梁;s2)施加向下的竖向荷载,将所述组合钢梁预弯;s3)对所述下部型钢(1)浇筑预制混凝土(3);s4)卸载并拆除辅助型钢(2);s5)在预制混凝土(3)中张拉跨中预应力筋(4),得到预制组合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钢梁预应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将加工成型的辅助型钢(2)与下部型钢(1)用抗剪螺栓进行固定,形成组合钢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钢梁预应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在辅助型钢(2)上部施加竖向荷载使组合钢梁产生挠度,其中竖向荷载的大小保证下部型钢(1)和辅助型钢(2)仅发生弹性形变,在竖向荷载撤除后,辅助型钢(2)变形完全恢复,能够作为永久辅助构件反复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钢梁预应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在对组合钢梁施加预弯荷载并达到设定挠度后进行预制混凝土(3)的浇筑,浇筑完成后进行蒸汽养护,其中预制混凝土(3)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钢梁预应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包括:待预制混凝土(3)达到设定强度后卸载,卸载完成后拆除辅助型钢(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钢梁预应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跨中预应力筋(4)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并采用后张法进行施工,施工时从两端进行张拉,待组合钢梁的变形完全恢复,将跨中预应力筋(4)两端用锚具一(5)进行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钢梁预应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现场,将相邻预制组合梁的下部型钢(1)连接,并浇筑现浇混凝土(6),待现浇混凝土(6)达到设定强度后,在其中张拉支座预应力筋(8),所述支座预应力筋(8)为跨中预应力筋(4)的延长部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组合钢梁预应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钢梁为双直线型组合方式、上大下小型组合方式或双拱型组合方式。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组合钢梁预应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大下小型组合方式时,下部型钢(1)的截面高度比辅助型钢(2)的截面高度高,施工过程与双直线型组合方式完全相同;采用双拱型组合方式时,下部型钢(1)与辅助型钢(2)均为拱型,其翼缘部分可以完美贴合,且螺栓孔相互匹配;施工时,在预弯荷载的作用下上拱消失,组合钢梁变为直线型,然后浇筑预制混凝土(3),不进行跨中预应力筋(4)的张拉,得到的最终形态为拱型。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钢梁预应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预应力筋(8)为跨中预应力筋(4)的延长部分,现浇混凝土(6)上预留凹槽(7),以安装锚具二(9)对支座预应力筋(8)进行锚固,锚固完成后用混凝土对凹槽(7)进行填充。

技术总结
一种组合钢梁预应力施工方法,其主要流程包括:组合钢梁的预弯、预制混凝土的浇筑、预应力筋的张拉。其中组合钢梁由下部型钢和辅助型钢构成,二者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在预弯过程中,因其具有更高的刚度,能够大大减小预弯过程中跨中的挠度,达到小挠度高应力的效果;且二者绑定后,中和轴位置上移,有效预压区面积增加,混凝土预制率提高,现场施工量降低。除最基本的双直线型组合方式外,本发明还给出了双拱型组合方式和上大下小型组合方式,分别用于解决大跨度造成的挠度过大问题以及小型钢梁预压区高度较低的问题。区高度较低的问题。区高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于云龙 贺九洲 杨勇 薛亦聪 冯世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2.25
技术公布日:2022/4/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