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传料口传递模板用防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0813发布日期:2022-06-18 04:4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传料口传递模板用防坠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中,施工方式都是在本层的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再将模板拆除,并通过传料口将模板传递至上层,实际施工时往往由于传料口过于狭窄,无法使用传送装置,只能人工传递,但由于模板使用量巨大,工人在长时间传递模板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手酸、乏力导致模板下滑,甚至脱手掉落,对位于传料口下方的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所以目前急需一种能用于传料口处的模板防坠装置,提高工人在工作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传料口传递模板用防坠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模板在传递时容易坠落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传料口传递模板用防坠装置,包括一个水平放置的底座,底座顶面开有矩形的沉槽,沉槽底部开有贯穿底座底面且为矩形的通槽,通槽左右两侧的沉槽底面上固定有多个轴线沿竖直方向的滑杆,滑杆上设有能沿滑杆上下滑动的矩形块,矩形块上开有上下通透的方槽,且矩形块始终受到向上的推力;方槽内设有两个左右布置且轴线均沿前后方向的方杆,两个方杆只能在方槽内左右滑动,且其中一个方杆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拉簧与另一个方杆的前后两端连接,每个方杆的顶面上均沿前后方向铰接有多个短杆,且每个短杆与方杆的铰接点均位于方杆顶面的中部,每个短杆与方杆之间均设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能使左侧的短杆绕铰接轴顺时针摆动,使右侧的短杆绕铰接轴逆时针摆动;矩形块下方的沉槽内设有两个轴线沿前后方向的圆杆,每个圆杆的中部均固定有一个平板,且平板所在平面平行于圆杆轴线,每个圆杆的前后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有一个滑块,滑块与沉槽底面接触,滑块能带动两个圆杆在沉槽内左右滑动,且前侧的两个滑块之间与后侧的两个滑块之间均设有第二拉簧,每个圆杆与滑块之间均设有第二扭簧,平板不受外力时第二扭簧能使两个平板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圆杆之间的距离,矩形块向下移动后能使圆杆无法相对滑块转动。
5.所述的通槽前后长度与左右宽度分别小于沉槽的前后长度与左右宽度,所述的滑杆位于通槽左右两侧的沉槽底部,所述的滑块位于通槽前后两侧的沉槽底部。
6.所述的矩形块的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均布有多个通孔,所述的滑杆与通孔一一对应,且滑杆上部始终位于通孔内,矩形块与沉槽底部之间的滑杆上设有第一压簧,第一压簧能使矩形块始终受到向上的力。
7.所述的方槽的前后侧壁上各沿左右方向开有一个滑槽,每个方杆前端均位于前侧的滑槽内,每个方杆的后端均位于后侧的滑槽内,每个所述的第一拉簧均位于滑槽内。
8.所述的短杆长度大于方杆的左右宽度,无论两个方杆之间的距离大小,每个短杆
不受外力时远离铰接轴的一端均能伸至两个方杆之间的位置,方槽内的两个方杆的相邻面均为斜面,斜面使两个方杆的底面面积小于顶面面积。
9.每个所述的滑块均有一侧与沉槽侧壁贴合,使滑块只能在沉槽内左右滑动,而无法前后移动,避免圆杆在带动滑块滑动时发生偏转。
10.所述的滑块内设有方形的腔体,腔体前后两侧开有同轴的两个圆孔,所述的圆杆从圆孔处穿过滑块,并通过轴承与圆孔内壁连接,腔体内的圆杆上固定有橡胶圈,橡胶圈上方的腔体内设有制动块,制动块上端固定有连杆,连杆上端贯穿壳体上端面并固定有压块,压块与滑块之间的连杆上套装有第二压簧,压块不受力时制动块在第二压簧的作用下不与橡胶圈接触,压块受力向下移动后制动块能与橡胶圈接触,并使橡胶圈无法转动。
11.所述的制动块的形状为u形,且制动块的开口向下,制动块与橡胶圈接触的部位和橡胶圈的外缘面上均设有条纹状的沟壑,以增大橡胶圈与制动块之间的摩擦力。
12.所述的底座底面上固定有四个挡条,四个挡条分别位于通槽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使用时将所有挡条卡入传料口内,挡条能防止底座发生水平移动。
13.本发明在使用时能对意外坠落的模板迅速固定,既能避免工人被掉落的模板砸伤,又能防止模板在掉落后变形报废,结构精妙,工作牢靠。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16.图3为本发明滑槽处的俯视剖视图。
17.图4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18.图5为本发明的左视剖视图。
19.图6为本发明底座、矩形块与滑杆的主视剖视图。
20.图7为本发明底座、矩形块与滑杆的左视剖视图。
21.图8为本发明滑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本发明平板与滑块的装配左视图。
23.图10为本发明平板与滑块的装配俯视图。
24.图11为本发明将模板固定时的状态图。
25.22-模板,23-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27.由图1至图11给出,本发明包括一个水平放置的底座1,底座1顶面开有矩形的沉槽2,沉槽2底部开有贯穿底座1底面且为矩形的通槽3,通槽3左右两侧的沉槽2底面上固定有多个轴线沿竖直方向的滑杆4,滑杆4上设有能沿滑杆4上下滑动的矩形块5,矩形块5上开有上下通透的方槽6,且矩形块5始终受到向上的推力;方槽6内设有两个左右布置且轴线均沿前后方向的方杆7,两个方杆7只能在方槽6内左右滑动,且其中一个方杆7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拉簧8与另一个方杆7的前后两端连接,每个方杆7的顶面上均沿前后方向铰接有多个短杆9,且每个短杆9与方杆7的铰接点均
位于方杆7顶面的中部,每个短杆9与方杆7之间均设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能使左侧的短杆9绕铰接轴顺时针摆动,使右侧的短杆9绕铰接轴逆时针摆动;矩形块5下方的沉槽2内设有两个轴线沿前后方向的圆杆10,每个圆杆10的中部均固定有一个平板11,且平板11所在平面平行于圆杆10轴线,每个圆杆10的前后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有一个滑块12,滑块12与沉槽2底面接触,滑块12能带动两个圆杆10在沉槽2内左右滑动,且前侧的两个滑块12之间与后侧的两个滑块12之间均设有第二拉簧13,每个圆杆10与滑块12之间均设有第二扭簧,平板11不受外力时第二扭簧能使两个平板11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圆杆10之间的距离,矩形块5向下移动后能使圆杆10无法相对滑块12转动。
28.所述的通槽3前后长度与左右宽度分别小于沉槽2的前后长度与左右宽度,所述的滑杆4位于通槽3左右两侧的沉槽2底部,所述的滑块12位于通槽3前后两侧的沉槽2底部。
29.所述的矩形块5的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均布有多个通孔,所述的滑杆4与通孔一一对应,且滑杆4上部始终位于通孔内,矩形块5与沉槽2底部之间的滑杆4上设有第一压簧14,第一压簧14能使矩形块5始终受到向上的力。
30.所述的方槽6的前后侧壁上各沿左右方向开有一个滑槽15,每个方杆7前端均位于前侧的滑槽15内,每个方杆7的后端均位于后侧的滑槽15内,每个所述的第一拉簧8均位于滑槽15内。
31.所述的短杆9长度大于方杆7的左右宽度,无论两个方杆7之间的距离大小,每个短杆9不受外力时远离铰接轴的一端均能伸至两个方杆7之间的位置,方槽6内的两个方杆7的相邻面均为斜面,斜面使两个方杆7的底面面积小于顶面面积。
32.每个所述的滑块12均有一侧与沉槽2侧壁贴合,使滑块12只能在沉槽2内左右滑动,而无法前后移动,避免圆杆10在带动滑块12滑动时发生偏转。
33.所述的滑块12内设有方形的腔体,腔体前后两侧开有同轴的两个圆孔,所述的圆杆10从圆孔处穿过滑块12,并通过轴承与圆孔内壁连接,腔体内的圆杆10上固定有橡胶圈16,橡胶圈16上方的腔体内设有制动块17,制动块17上端固定有连杆18,连杆18上端贯穿壳体上端面并固定有压块19,压块19与滑块12之间的连杆18上套装有第二压簧20,压块19不受力时制动块17在第二压簧20的作用下不与橡胶圈16接触,压块19受力向下移动后制动块17能与橡胶圈16接触,并使橡胶圈16无法转动。
34.所述的制动块17的形状为u形,且制动块17的开口向下,制动块17与橡胶圈16接触的部位和橡胶圈16的外缘面上均设有条纹状的沟壑,以增大橡胶圈16与制动块17之间的摩擦力。
35.所述的底座1底面上固定有四个挡条21,四个挡条21分别位于通槽3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使用时将所有挡条21卡入传料口内,挡条21能防止底座1发生水平移动。
36.本发明在使用时,将装置水平放置在传料口处,并保证四个挡条21分别与传料口的四个侧壁接触,挡条21能防止底座1在楼板上发生水平移动;在未传递模板时,矩形块5在第一压簧14作用下位于最上端,矩形块5下端面不与压板接触,平板11能带动圆杆10相对滑块12绕圆杆10轴线转动,且两个平板11在第二扭簧作用下呈下端间距大、上端间距小的状态,在第二拉簧13作用下两个圆杆10之间的距离小于模板的厚度,在第一拉簧8作用下两个方杆7之间的距离也小于模板的厚度,且两个滑块12能在沉槽2底面上左右滑动,两个方杆7能在滑槽15内左右滑动;
传递模板时,位于传料口下方的工人将模板举起,并使模板上端从两平板11之间穿过,虽然此时在第二拉簧13作用下两个圆杆10之间的距离小于模板的厚度,但由于在第二扭簧作用下两个平板11处于下端间距大、上端间距小的状态,所以模板能挤入两个模板之间,并将两个滑块12向两侧推动,第二拉簧13被拉伸,模板继续上移,虽然此时在第一拉簧8作用下两个方杆7之间的距离也小于模板的厚度,但又由于方槽6内的两个方杆7的相邻面均为斜面,且斜面能使两个方杆7的底面面积小于顶面面积,所以通过两个斜面模板仍能从两个方杆7之间穿过,模板将两个方杆7向两侧推动,第一拉簧8被拉伸,由于短杆9的长度小于方杆7的左右宽度,所以模板也会将两侧的短杆9顶起,使短杆9克服第一扭簧扭力转动,至此位于传料口上方的工人已能够接触模板顶部,上下两个工人共同将模板传递至上层,在传递过程中由于平板11与方杆7的前后长度大于模板的前后宽度,所以平板11与方杆7不会与模板的钢架发生运动干涉,只有其中一侧的短杆9在第一扭簧作用下与钢架不断碰撞,但均不会阻碍模板向上传递,并且随工人传递模板的角度与位置不断变化,两个方杆7与两个圆杆10也随之左右移动,并且在第一拉簧8作用下两个方杆7始终与模板两侧接触,两个平板11在第二拉簧13与第二扭簧作用下始终与模板两侧贴合;在工人无意导致模板坠落时,模板会向下移动,由于每个短杆9与方杆7的铰接点均位于方杆7顶面的中部,所以模板向下移动时其中一侧的短杆9会与模板上的钢架发生运动干涉,短杆9会阻碍模板向下移动,所以模板的重力会经短杆9与方杆7传递给矩形块5,矩形块5开始向下移动,第一压簧14被压缩,直到矩形块5与压块19接触,并通过压块19与连杆18使制动块17与橡胶圈16接触,制动块17与橡胶块接触后圆杆10无法继续转动,即两个平板11也无法继续转动,所以模板若要向下滑动只能沿平板11所在平面向下滑动,但又由于模板上的钢架与短杆9发生了运动干涉,所以模板无法向下滑动,即模板此时已被固定;当需要继续向上传递模板时,只需要工人给予模板一个平行于模板的向上的力,便能使模板的重力不再通过短杆9传递给矩形块5,矩形块5在第一压簧14作用下向上移动,制动块17在第二压簧20作用下与橡胶圈16分离,圆杆10恢复自由转动的状态,装置恢复至模板向下移动前的状态。
37.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1、本发明在使用时两个方杆7能在滑槽15内左右滑动,同时又能在第一拉簧8作用下时刻与模板接触,此外两个平板11也能在四个滑块12与第二拉簧13作用下随模板左右移动并始终紧贴模板,在工人由于长时间劳动体力不支导致模板脱手时,短杆9与平板11能迅速反应将模板固定,并且固定后的模板不会发生任何晃动,固定效果好,反应迅速,安全性高。
38.2、本发明在正常传递模板时,方杆7与平板11均能随模板的传递角度与位置的变化而左右移动,在通槽3与方槽6的空间内对模板的传递角度和位置无任何约束,并且取消模板的固定状态时只需要工人给予模板一个平行于模板的向上的力,便能继续向上传递模板,并使装置自动恢复至模板固定前的状态,方便下次模板意外坠落时装置再次固定模板,全程无需人为控制装置,与现阶段正常传递模板的动作无异,结构精妙,操作简单。
39.3、本发明体积小,整体性强,容易搬运,在建筑施工时很容易便能将装置从下层转移到上层,并且在不传递模板时还能防止工人从传料口处意外坠落,功能多样,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