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楼顶用雨水收集机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5267发布日期:2022-09-21 01:4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楼顶用雨水收集机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雨水收集就是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楼顶用雨水收集机器如果露天使用,会缩短其使用寿命,进而增大雨水收集机器的损耗率。
3.现有雨水收集器保护装置,包括有框体、环绕板、半弧短板和支架,框体左右两侧下部之间设有环绕板,框体左右两侧下部均设有半弧短板,半弧短板位于环绕板上方,框体后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架,支架位于半弧短板上方,使用该装置时,将装置放置在雨水收集器上部,然后人们使用辅助遮雨物件盖在支架上侧,对雨水收集器进行保护,该装置结构简单,然而该装置保护性差,需要借助辅助遮雨物件对雨水收集器进行保护。
4.因此,现研发一种保护性好,能够自行对雨水收集器进行保护的建筑楼顶用雨水收集机器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雨水收集器装置保护性差,需要借助辅助遮雨物件对雨水收集器进行保护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保护性好,能够自行对雨水收集器进行保护的建筑楼顶用雨水收集机器保护装置。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楼顶用雨水收集机器保护装置,包括有框体、环绕板、半弧短板、支架、前进机构和收集机构,框体左右两侧下部之间设置有环绕板,框体左右两侧下部均设置有半弧短板,半弧短板位于环绕板上方,框体后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架,支架位于半弧短板上方,框体上设置有前进机构,框体上设置有收集机构。
7.可选地,前进机构包括有环绕架、大连接杆、折叠板、第一连接绳、固定块、电机和大绕线轴,框体后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环绕架,环绕架前部均位于框体内部,两个环绕架前部之间滑动式设置有六个大连接杆,相邻两个大连接杆之间均设置有折叠板,框体前侧设置有四个固定块,框体前侧设置有电机,电机位于中间两个固定块之间,电机左右两侧输出轴上均设置有大绕线轴,大绕线轴均穿过固定块,大绕线轴与固定块转动式连接,大绕线轴左右两侧均绕有第一连接绳,第一连接绳均穿过大连接杆绕过支架四个角,第一连接绳另一端与最上侧的大连接杆左右两侧连接。
8.可选地,收集机构包括有接料盒、连接管、附加盒、下水管和隔板,左右两侧半弧短板之间设置有接料盒,接料盒左右两侧与框体左右两侧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管,框体前侧下部设置有附加盒,框体下侧设置有两个下水管,框体下部内壁设置有隔板,隔板位于附加盒后部上方。
9.可选地,还包括侧帘机构,侧帘机构包括有方形滑架、弧形盒、固定杆、活动杆、折叠软棚、长立架、转动圆头杆和第一扭力弹簧,框体前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弧形盒,弧形盒
内侧均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外侧和支架外侧之间均设置有方形滑架,方形滑架前部均滑动式设置有11个活动杆,活动杆均位于弧形盒内,相邻两个活动杆之间均设置有折叠软棚,最后侧的活动杆后部均设置有长立架,长立架均与方形滑架滑动式连接,长立架内侧均转动式设置有转动圆头杆,转动圆头杆外侧与长立架内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扭力弹簧。
10.可选地,还包括有能够保护接料盒的开合机构,开合机构包括有l型板、滑板、第一连接座、短杆和第一复位弹簧,接料盒内均匀设置有七个短杆,短杆前部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后侧与接料盒后侧内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一连接座顶部之间设置有滑板,滑板左右两侧均设置有l型板,第一复位弹簧均绕卷在短杆上。
11.可选地,还包括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有固定钩、旋转板、第二连接座、小方杆、细长杆、第二扭力弹簧、小绕线轴、圆形夹块、第二连接绳、窄滑杆、弧形角连接杆、短圆头杆和第三扭力弹簧,框体前侧设置有7个固定钩,固定钩之间转动式设置有旋转板,旋转板底部设置有7个第二连接座,第二连接座下侧均转动式设置有小方杆,小方杆下侧之间设置有细长杆,细长杆与框体滑动式连接,左右两侧的固定钩左右两侧与旋转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二扭力弹簧,框体左右两侧上部均设置有两个圆形夹块,上部圆形夹块上侧均设置有小绕线轴,框体左右两侧上部均设置有第一导杆,第一导杆均位于小绕线轴下方,支架下部中间均设置有第二导杆,支架顶部后侧设置有第三导杆,同侧第一导杆、第二导杆、第三导杆和小绕线轴之间均绕有第二连接绳,第二连接绳前侧均与细长杆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绳上方均设置有弧形角连接杆,弧形角连接杆下侧均转动式设置有短圆头杆,短圆头杆和弧形角连接杆之间均设置有第三扭力弹簧,第二连接绳上部后侧均设置有窄滑杆,窄滑杆分别和支架滑动式连接。
12.可选地,还包括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圆头夹紧块、螺纹杆、方形夹紧块、短圆杆和第二复位弹簧,环绕板后部内侧螺纹式设置有5个螺纹杆,螺纹杆前侧均穿过环绕板,螺纹杆前侧均设置有圆头夹紧块,环绕板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置有7对短圆杆,半弧短板外侧也均滑动式设置有7对短圆杆,每对短圆杆内侧之间均设置有方形夹紧块,环绕板左右两侧与短圆杆外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半弧短板外侧与短圆杆外侧之间也均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均绕卷在短圆杆上。
13.可选地,螺纹杆后侧均设置有把手。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开启电机,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大绕线轴转动,进而使得第一连接绳移动,然后大连接杆进行滑动,折叠板被打开,进而对雨水收集器进行保护,然后折叠板表面的雨水流到接料盒内,接着通过下水管流出,进而对雨水收集器进行保护。
15.2、本发明通过开启电机,使得第一连接绳转动,然后大连接杆向后侧移动向后侧推动长立架,进而使得折叠软棚被打开,对雨水收集器左右两侧进行保护;通过开启电机,长立架向后侧移动推动l型板,接着向后侧推动滑板,使得接料盒上部被打开,如此能够对打开的折叠板表面的雨水进行收集。
16.3、本发明通过开启电机,使得第一连接绳移动,然后使得弧形角连接杆向后侧滑动,进而带动窄滑杆向后侧移动,带动第二连接绳移动,使得细长杆向上侧移的,使得旋转板被顶开,如此能够使得大连接杆和折叠板顺利移动;通过向外侧拧松螺杆,然后将装置放置在雨水收集器上部,接着拧紧螺杆,进而使得圆头夹紧块和方形夹紧块对装置进行夹紧
固定。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前进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收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侧帘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侧帘机构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的a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开合机构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的b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的密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的密封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本发明的c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3为本发明的d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4为本发明的e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5为本发明的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6为本发明的固定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框体,2:环绕板,3:半弧短板,4:支架,5:前进机构,51:环绕架,52:大连接杆,53:折叠板,54:第一连接绳,55:固定块,56:电机,57:大绕线轴,6:收集机构,61:接料盒,62:连接管,63:附加盒,64:下水管,65:隔板,7:侧帘机构,71:方形滑架,72:弧形盒,73:固定杆,74:活动杆,75:折叠软棚,76:长立架,77:转动圆头杆,78:第一扭力弹簧,8:开合机构,81:l型板,82:滑板,83:第一连接座,84:短杆,85:第一复位弹簧,9:密封机构,91:固定钩,92:旋转板,93:第二连接座,94:小方杆,95:细长杆,96:第二扭力弹簧,97:小绕线轴,98:圆形夹块,99:第二连接绳,910:窄滑杆,911:弧形角连接杆,912:短圆头杆,913:第三扭力弹簧,10:固定机构,101:圆头夹紧块,102:螺纹杆,103:方形夹紧块,104:短圆杆,105:第二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35.实施例1一种建筑楼顶用雨水收集机器保护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框体1、环绕板2、半弧短板3、支架4、前进机构5和收集机构6,框体1左右两侧下部之间设有环绕板2,框体1左右两侧下部均设有半弧短板3,半弧短板3位于环绕板2上方,框体1后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架4,支架4位于半弧短板3上方,框体1上设有前进机构5,前进机构5能够对雨水收集机器上部进行保护,框体1上设有收集机构6,收集机构6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
36.如图3、图1和图2所示,前进机构5包括有环绕架51、大连接杆52、折叠板53、第一连接绳54、固定块55、电机56和大绕线轴57,框体1后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环绕架51,环绕架51前部均位于框体1内部,两个环绕架51前部之间滑动式连接有六个大连接杆52,相邻两个大连接杆52之间均设有折叠板53,折叠板53能够对雨水收集器上部进行保护,框体1前侧设有四个固定块55,框体1前侧设有电机56,电机56位于中间两个固定块55之间,电机56左右两侧输出轴上均连接有大绕线轴57,电机56输出轴能够带动大绕线轴57转动,大绕线轴57均穿过固定块55,大绕线轴57与固定块55转动式连接,大绕线轴57左右两侧均绕有第一连接绳54,第一连接绳54均穿过大连接杆52绕过支架4四个角,第一连接绳54另一端与最上侧的大连接杆52左右两侧连接,第一连接绳54能够带动大连接杆52移动。
37.如图4、图1和图2所示,收集机构6包括有接料盒61、连接管62、附加盒63、下水管64和隔板65,左右两侧半弧短板3之间设有接料盒61,接料盒61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接料盒61左右两侧与框体1左右两侧之间均设有连接管62,连接管62能够对接料盒61内的雨水进行导向,框体1前侧下部设有附加盒63,附加盒63能够对雨水进行放置,框体1下侧设有两个下水管64,下水管64能够将雨水排出,框体1下部内壁设有隔板65,隔板65位于附加盒63后部上方,隔板65能够对雨水进行隔挡。
38.当人们需要对雨水收集器进行保护时,可用本装置实现,首先将本装置固定在雨水收集器上部,固定好后,开启电机56,电机56输出轴转动带动大绕线轴57转动对第一连接绳54进行收卷,第一连接绳54在支架4上被收卷使得大连接杆52在环绕架51上先向上侧滑动,然后向后侧滑动,大连接杆52滑动使得折叠板53被打开,折叠板53打开能够对雨水收集器上部进行遮盖保护作用,折叠板53打开对雨水收集器上部进行保护时,雨水顺着折叠板53流至到接料盒61内,然后雨水在接料盒61内通过连接管62流入到附加盒63内,此时隔板65能够防止雨水流入到框体1上部,接着从附加盒63内通过下水管64排出到人们准备好的容器中,当人们使用完成后,反向开启电机56,电机56输出轴反向转动带动大绕线轴57反向转动对第一连接绳54进行松开,此时,前侧的大连接杆52由于自身重力将大连接杆52进行收起,然后使得第一连接绳54收起,进而使得环绕架51上方的大连接杆52被收起,同时人们也可以使用辅助工具将大连接杆52收起,大连接杆52滑动复位使得折叠板53被折叠复位,然后关闭电机56,重复以上操作即可对雨水收集器进行保护,减小雨水收集器的损耗率。
39.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5、图6、图7、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有能够对雨水收集器左右两侧进行保护的侧帘机构7,侧帘机构7包括有方形滑架71、弧形盒72、固定杆73、活动杆74、折叠软棚75、长立架76、转动圆头杆77和第一扭力弹簧78,框体1前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弧形盒72,弧形盒72内侧均设有固定杆73,固定杆73外侧和支架4外侧之间均设有方形滑架71,方形滑架71前部均滑动式连接有11个活动杆74,活动杆74均位于弧形盒72内,相邻两个活动杆74之间均设有折叠软棚75,折叠软棚75能够对雨水收集器左右两侧进行保护,最后侧的活动杆74后部均连接有长立架76,长立架76均与方形滑架71滑动式连接,长立架76内侧均转动式连接有转动圆头杆77,转动圆头杆77外侧与长立架76内侧之间均设有第一扭力弹簧78,第一扭力弹簧78能够使得转动圆头杆77转动复位。
40.当人们需要对雨水收集器进行保护时,首先开启电机56,电机56输出轴转动带动大绕线轴57转动对第一连接绳54进行收卷,进而使得大连接杆52进行滑动,当大连接杆52
滑动到长立架76前侧时,会向后侧推动长立架76,长立架76在方形滑架71上向后侧滑动带动活动杆74均向后侧滑动,活动杆74向后侧滑动使得折叠软棚75被打开,折叠软棚75被打开能够对雨水收集器左右两侧进行保护,当长立架76移动到方形滑架71后侧时,长立架76停止移动,此时大连接杆52继续向后侧移动会使得转动圆头杆77向后侧转动,此时第一扭力弹簧78被扭转,当大连接杆52继续移动到转动圆头杆77后侧时,在第一扭力弹簧78左右下向前侧摆动复位,由于折叠板53被打开,所以使用时转动圆头杆77一直处于向后侧转动的状态,如此能够对雨水收集器进行保护,人们使用完成后,反向开启电机56,电机56输出轴反向转动带动大绕线轴57反向转动松开第一连接绳54,进而使得大连接杆52反向滑动,当大连接杆52滑动到转动圆头杆77后侧时,大连接杆52继续向前滑动会带动转动圆头杆77、第一扭力弹簧78和长立架76向前移动,进而使得活动杆74和折叠软棚75进行收起,当长立架76移动到最前侧时,长立架76、转动圆头杆77和第一扭力弹簧78停止移动,大连接杆52继续向前滑动会使得转动圆头杆77向前摆动,此时第一扭力弹簧78被扭转,当大连接杆52移动到长立架76前侧时,转动圆头杆77在第一扭力弹簧78作用下反向转动复位,当部件都复位后,关闭电机56即可。
41.如图8、图9、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有能够保护接料盒61的开合机构8,开合机构8包括有l型板81、滑板82、第一连接座83、短杆84和第一复位弹簧85,接料盒61内均匀设有七个短杆84,短杆84前部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连接座83,第一连接座83后侧与接料盒61后侧内壁之间均设有第一复位弹簧85,第一连接座83顶部之间设有滑板82,滑板82左右两侧均连接有l型板81,第一复位弹簧85均绕卷在短杆84上,第一复位弹簧85能够使得第一连接座83移动复位。
42.当人们开启电机56,使得长立架76向后侧滑动时,长立架76滑动到l型板81前侧时,继续向后侧滑动会推动l型板81向后侧移动,l型板81向后侧移动带动滑板82向后侧滑动,滑板82向后侧滑动带动第一连接座83向后侧移动,此时第一复位弹簧85被压缩,接料盒61被打开,如此能够对折叠板53表面流下的雨水进行收集,当人们使用完成后,反向转动电机56,使得长立架76向前侧滑动,当长立架76和l型板81分离时,此时第一连接座83在第一复位弹簧85作用下向前侧移动复位,第一连接座83向前侧移动带动滑板82向前侧滑动复位,滑板82向前侧移动带动l型板81向前侧移动复位,接着关闭电机56,重复以上操作能够便于人们对折叠板53表面的雨水进行收集。
43.如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有能够对框体1进行密封的密封机构9,密封机构9包括有固定钩91、旋转板92、第二连接座93、小方杆94、细长杆95、第二扭力弹簧96、小绕线轴97、圆形夹块98、第二连接绳99、窄滑杆910、弧形角连接杆911、短圆头杆912和第三扭力弹簧913,框体1前侧设有7个固定钩91,固定钩91之间转动式连接有旋转板92,旋转板92能够对框体1进行遮盖密封,旋转板92底部设有7个第二连接座93,第二连接座93下侧均转动式连接有小方杆94,小方杆94下侧之间设有细长杆95,细长杆95与框体1滑动式连接,左右两侧的固定钩91左右两侧与旋转板92之间均设有第二扭力弹簧96,第二扭力弹簧96能够使得旋转板92转动复位,框体1左右两侧上部均设有两个圆形夹块98,圆形夹块98能够对细长杆95起到限位作用,上部圆形夹块98上侧均设有小绕线轴97,小绕线轴97能够对第二连接绳99起到导向作用,框体1左右两侧上部均设有第一导杆,第一导杆均位于小绕线轴97下方,支架4下部中间均设有第二导杆,支架4顶部后侧设有第三导杆,同侧
第一导杆、第二导杆、第三导杆和小绕线轴97之间均绕有第二连接绳99,第二连接绳99前侧均与细长杆95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绳54上方均连接有弧形角连接杆911,弧形角连接杆911下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短圆头杆912,短圆头杆912和弧形角连接杆911之间均设有第三扭力弹簧913,第三扭力弹簧913能够使得短圆头杆912转动复位,第二连接绳99上部后侧均设有窄滑杆910,窄滑杆910分别和支架4滑动式连接,短圆头杆912向后侧移动时能够将窄滑杆910向后侧推动。
44.当人们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开启电机56,电机56输出轴转动带动大绕线轴57转动对第一连接绳54收卷时,第一连接绳54被收卷使得弧形角连接杆911向后侧移动,弧形角连接杆911向后侧移动带动短圆头杆912和第三扭力弹簧913向后侧移动,当短圆头杆912移动到窄滑杆910前侧时,会向后侧推动窄滑杆910,窄滑杆910向后侧移动带动第二连接绳99向后侧移动,然后使得第二连接绳99整体进行转动,第二连接绳99转动过程中能够将细长杆95向上侧拉动,使得细长杆95和下部的圆形夹块98脱离,细长杆95向上侧移动带动小方杆94向上侧移动,小方杆94向上侧移动通过第二连接座93将旋转板92向上侧顶开,使得旋转板92向前侧转动,此时第二扭力弹簧96被扭转,旋转板92被打开,如此能够使得大连接杆52和折叠板53顺利移动展开,对雨水收集器进行遮挡保护,当细长杆95移动到上部圆形夹块98被夹住时停止移动,上部的圆形夹块98能够对细长杆95进行限位,进而能够使得旋转板92处于被打开的状态,此时第二连接绳99停止转动,进而使得窄滑杆910停止滑动,弧形角连接杆911、短圆头杆912和第三扭力弹簧913继续向后侧移动,然后窄滑杆910使得短圆头杆912向前侧转动,此时第三扭力弹簧913被扭转,当短圆头杆912移动到窄滑杆910后侧时,短圆头杆912在第三扭力弹簧913作用下反向转动复位,如此能够便于大连接杆52和折叠板53展开对雨水收集器起到保护的效果,当人们使用完成后,反向转动电机56输出轴,电机56输出轴反向转动带动大绕线轴57反向转动对第一连接绳54进行松开时,第一连接绳54松开,进而使得弧形角连接杆911向前侧移动,当短圆头杆912移动到窄滑杆910后侧时,会向前侧推动窄滑杆910进行复位,当窄滑杆910移动到最前侧时,弧形角连接杆911、短圆头杆912和第三扭力弹簧913继续向前侧移动,然后窄滑杆910使得短圆头杆912向后侧转动,此时第三扭力弹簧913被扭转,当短圆头杆912移动到窄滑杆910前侧时,短圆头杆912在第三扭力弹簧913作用下反向转动复位,窄滑杆910向前侧移动带动第二连接绳99整体向前侧移动,进而带动细长杆95脱离上部圆形夹块98向下侧移动复位,细长杆95向下侧移动带动小方杆94向下侧移动复位,进而带动第二连接座93向下侧移动,旋转板92在第二扭力弹簧96作用下向后侧转动复位,然后第二连接座93向下侧移动带动旋转板92向下侧移动复位,此时旋转板92遮盖在框体1上部,能够对框体1起到密封防护作用,当细长杆95移动到下部圆形夹块98位置被夹住时停止移动,然后使得第二连接绳99停止移动,接着关闭电机56,重复以上操作即可实现对框体1上部进行遮盖密封,防止灰尘进入到框体1内部,进而对框体1造成损坏。
45.如图15、图16、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有能够将装置固定在雨水收集器上的固定机构10,固定机构10包括有圆头夹紧块101、螺纹杆102、方形夹紧块103、短圆杆104和第二复位弹簧105,环绕板2后部内侧螺纹式连接有5个螺纹杆102,螺纹杆102前侧均穿过环绕板2,螺纹杆102后侧均设有把手,便于人们扭转螺纹杆102,螺纹杆102前侧均设有圆头夹紧块101,圆头夹紧块101能够将装置后部夹紧在雨水收集器上,环绕板2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连接
有7对短圆杆104,半弧短板3外侧也均滑动式连接有7对短圆杆104,每对短圆杆104内侧之间均设有方形夹紧块103,方形夹紧块103能够将装置左右两侧与雨水收集器进行夹紧固定,环绕板2左右两侧与短圆杆104外侧之间均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05,半弧短板3外侧与短圆杆104外侧之间也均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05,第二复位弹簧105均绕卷在短圆杆104上,第二复位弹簧105能够使得方形夹紧块103复位。
46.当人们需要将装置固定在雨水收集器上时,首先转动把手,使得螺纹杆102被拧松,螺纹杆102向后侧移动带动圆头夹紧块101向后侧移动,然后将装置套在雨水收集器上部,放置好后,向反向转动把手,使得螺纹杆102向前侧移动拧紧,进而使得圆头夹紧块101向前侧移动对雨水收集器进行夹紧固定,接着雨水收集器会向外侧挤压方形夹紧块103,方形夹紧块103向外侧移动带动短圆杆104向外侧滑动,此时第二复位弹簧105被拉伸,如此能够将装置固定在雨水收集器上部,当人们需要将装置取下时,转动把手将螺纹杆102拧松,螺纹杆102拧松使得圆头夹紧块101向后侧移动,然后将装置取下,接着反向转动把手使得螺纹杆102复位,螺纹杆102复位使得圆头夹紧块101复位,然后短圆杆104在第二复位弹簧105作用下向内侧滑动复位,短圆杆104向内侧移动带动方形夹紧块103向内侧移动复位,重复以上操作即可使得装置固定在雨水收集器上,进而对雨水收集器进行保护。
47.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