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防水节点

文档序号:31125551发布日期:2022-08-13 03:1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墙防水节点

1.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墙防水节点。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3.装配式建筑,在预制构件之间及预制构件与现浇及后浇混凝土的接合部位必然存在接缝,接缝须满足建筑保温隔热、耐火、气密、美观等住宅建筑功能需求;同时其要求施工效率高,质量有保障,尤其是杜绝漏水隐患。
4.目前规范的节点主要为企口形式,主要存在以下缺点,企口加工较难,在安装或者运输时易损坏。防水材料主要为耐候胶,耐候胶需要定期检测、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便于生产和运输,且通过多道防水措施保证防水效果的预制墙防水节点。
6.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预制墙防水节点,包括刚性防水件、外侧密封防水材料、内侧密封防水材料和空腔填缝材料,所述的刚性防水件沿墙体高度方向设置在两片上下连接的预制墙的连接部位,所述的预制墙中部的连接缝隙中填充所述的空腔填缝材料,所述的预制墙外墙位置的连接缝隙通过所述的外侧密封防水材料密封,所述的预制墙内墙位置的连接缝隙通过所述的内侧密封防水材料密封。
8.优选地,所述的刚性防水件底部预埋在位于下层的预制墙的顶部,所述的刚性防水件顶部密封安装在位于上层的预制墙的底部。
9.优选地,所述的位于上层的预制墙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的刚性防水件的凹槽,所述的刚性防水件顶部至少设有与所述的凹槽顶面抵触并密封连接的弯折平面。
10.优选地,所述的凹槽包括梯形凹槽。
11.优选地,所述的预埋在位于下层的预制墙中的刚性防水件的外露高度不小于两片预制墙的缝宽与所述的凹槽深度之和。
12.优选地,所述的刚性防水件顶部的弯折平面通过自粘性防水材料与所述的凹槽顶面密封粘结。
13.优选地,所述的刚性防水件靠近预制墙的外墙设置。
14.优选地,所述的外侧密封防水材料以所述的刚性防水件为背衬填充在预制墙外墙位置的连接缝隙中。
15.优选地,所述的外侧密封防水材料为耐候密封防水材料。
16.优选地,所述的空腔填缝材料为耐火填缝材料。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8.(1)本发明预制墙防水节点具有多道防水措施,其中外侧密封防水材料为最外侧一道防水,刚性防水件为中间一道防水,内侧密封防水材料为最内侧一道防水,从而能够杜绝外墙渗水或漏水,即使外侧的一道防水(外侧密封防水材料)失效,也可以保证外墙不渗水或者漏水;
19.(2)本发明取消了墙体的企口缝,便于生产和运输;
20.(3)本发明刚性防水件兼具了外侧密封防水材料施工时必须的背衬材料,具备构造防水、材料防水等多道防水措施的同时简化了施工工艺,节省材料,提高外墙的防水质量。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一种预制墙防水节点的整体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一种预制墙防水节点的详细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刚性防水件的一种实施示意图。
24.图中,1为预制墙,2为刚性防水件,3为外侧密封防水材料,4为内侧密封防水材料,5为自粘性防水材料,6为空腔填缝材料,7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注意,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实质上的例示,本发明并不意在对其适用物或其用途进行限定,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26.实施例
27.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墙防水节点,包括刚性防水件2、外侧密封防水材料3、内侧密封防水材料4和空腔填缝材料6,刚性防水件2沿墙体高度方向设置在两片上下连接的预制墙1的连接部位,预制墙1中部的连接缝隙中填充空腔填缝材料6,预制墙1外墙位置的连接缝隙通过外侧密封防水材料3密封,预制墙1内墙位置的连接缝隙通过内侧密封防水材料4密封。
28.本发明预制墙防水节点具有多道防水措施,其中外侧密封防水材料3为最外侧一道防水,刚性防水件2为中间一道防水,内侧密封防水材料4为最内侧一道防水,从而能够杜绝外墙渗水或漏水,即使外侧的一道防水(外侧密封防水材料3)失效,也可以保证外墙不渗水或者漏水。此外,本发明设计的预制墙防水节点取消了预制墙1墙体的企口,便于生产和运输。
29.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刚性防水件2底部预埋在位于下层的预制墙1的顶部,刚性防水件2顶部密封安装在位于上层的预制墙1的底部。位于上层的预制墙1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刚性防水件2的凹槽7,刚性防水件2顶部至少设有与凹槽7顶面抵触并密封连接的弯折平面。预埋在位于下层的预制墙1中的刚性防水件2的外露高度不小于两片预制墙1的缝宽与凹槽7深度之和。刚性防水件2顶部的弯折平面通过自粘性防水材料5与凹槽7顶面密封粘结。
30.刚性防水件2预埋于下层的预制墙1的顶部,同时刚性防水件2顶部通过自粘性防水材料5与凹槽7顶面密封粘结,由此实现了可靠的结构防水。
31.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位于上层的预制墙1的底部的凹槽7设置成梯形凹槽,刚性防水件2设计成特殊形状,如图3所示为刚性防水件2的一种实施方式,刚性防水件2主体部分有2处折弯,刚性防水件2顶部与梯形凹槽配合处至少有一个与梯形凹槽顶面抵触并粘结的平面以及一个延长斜面,该延长斜面与梯形凹槽的一个侧面贴合。
32.此外,本发明外侧密封防水材料3为耐候密封防水材料,空腔填缝材料6为耐火填缝材料。刚性防水件2靠近预制墙1的外墙设置,外侧密封防水材料3以刚性防水件2为背衬填充在预制墙1外墙位置的连接缝隙中。
33.上述一种预制墙防水节点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34.1、按设定要求加工刚性防水件2,本实施例中加工成如图3所示的形状;
35.2、按要求加工自粘性防水材料5,并在两个粘贴面上粘贴保护膜;
36.3、在预制墙1顶部安装刚性防水件2;
37.4、在预制墙1底部对应位置设置加工凹槽7(此处以梯形凹槽为例)所用的模具;
38.5、进行墙体其它部件的安装;
39.6、进行墙体的混凝土或轻骨料混凝土浇筑;
40.7、养护成型后,进行模具的拆除,对预制墙1的表面进行清理;
41.8、撕掉自粘性防水材料5的一面保护膜,并粘贴在位于上层的预制墙1底部的梯形凹槽顶面处;
42.9、安装位于下层的预制墙1;
43.10、位于下层的预制墙1墙顶铺设空腔填缝材料6;
44.11、撕掉位于上层的预制墙1上的自粘性防水材料5另一面的保护膜,安装上层预制墙1;
45.12、墙体安装完成,即可完成自粘性防水材料5与刚性防水件2的粘结,形成第一道防水;
46.13、施工内侧的内侧密封防水材料4;
47.14、施工外侧的外侧密封防水材料3;
48.15、至此全部安装完成。
49.上述实施方式仅为例举,不表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这些实施方式还能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且能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作各种省略、置换、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