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结构及应用该安装结构的装配式金属墙板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047163发布日期:2022-08-06 05:4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安装结构及应用该安装结构的装配式金属墙板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结构及应用该安装结构的装配式金属墙板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材料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金属复合板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在建筑领域安装金属复合板的常用方法是通过连接件将金属复合板连接于龙骨上,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2478259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金属复合板开放式安装结构,金属复合板的两端具有金属边框,两边的金属边框相对的上角部都设有凹腔,相对凹腔之间设有连接压件,连接压件通过螺栓连接于钢架基层上。上述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安装比较繁琐,无法快速安装;在安装时,需要先将连接压件通过螺栓预固定于钢架基层上,预留出插设空间,再插入金属复合板后,最后拧紧螺栓,实现相邻两金属复合板的压持固定,操作步骤繁琐,而且相邻两金属复合板之间的缝宽不容易控制,大面积金属复合板安装时容易出现缝宽不一致问题;2.相邻两金属复合板之间缝隙太大,需要进行后续填充或装饰处理,否则螺栓外露,不美观;后续的填充处理或装饰处理,费时费力,且会增加额外成本支出;3.当位于中间位置的某一金属复合板需要拆卸维修时,需要从一端赶着拆卸,因而后期维修拆装麻烦,不利于后期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装结构及应用该安装结构的装配式金属墙板及安装方法。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本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安装结构,包括相互卡合的第一卡件以及第二卡件,其中:
6.所述第一卡件包括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有竖向设置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底端连接有向上弯折的卡接部;
7.所述第二卡件包括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有竖向设置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底端连接有下水平部;所述下水平部的另一端向上弯折形成有竖向设置的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的端部连接有上水平部;所述上水平部端部连接有向下弯折的弧形导向部;所述弧形导向部的下方设置有竖向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弧形导向部之间通过过渡部相连,所述过渡部处形成有凹陷窝;
8.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形成有容纳卡接部的容纳空间;所述上水平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平面的高度;设定第二弯折部到弧形导向部最外边缘的距离为l1,第二弯折部到延伸部外边缘的距离为l2,满足l1<l2;当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卡合后,所述卡接部的端部卡接于凹陷窝处,所述第一平面压持于上水平部的上方且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平齐。
9.所述卡接部呈弧形。
10.所述卡接部包括斜向段,所述斜向段倾斜向上设置;所述斜向段的端部连接有定位段,所述定位段与斜向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11.所述上水平部与弧形导向部之间还连接有斜向下的倾斜部。
12.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金属墙板,装配式金属墙板包括金属板层及上述的安装结构;相邻的所述金属板层通过安装结构卡合密拼。
13.所述金属板层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卡件,所述金属板层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卡件;所述金属板层与第一卡件以及第二卡件为一体化成型制作。
14.所述装配式金属墙板为金属复合板;该金属复合板包括金属板层以及与金属板层连接的复合板层,所述复合板层的底端与下水平部相平齐。
15.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金属墙板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6.步骤一:于安装基面铺装第一块装配式金属墙板;
17.步骤二:在第二卡件的下水平部穿入螺丝,实现与安装基面的固定连接;
18.步骤三:安装第二块装配式金属墙板,第二块装配式金属墙板的第一卡件卡入第一块装配式金属墙板的第二卡头中;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卡合后,第一块装配式金属墙板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块金属墙板的第二弯折部紧密靠接,卡接部的端部顶撑卡接于凹陷窝处,形成卡接限位;第二块装配式金属墙板的金属板层压持在第一块装配式金属墙板的上水平部上方且相邻的装配式金属墙板的金属板层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形成密拼式结构;
19.步骤四:重复上述步骤,实现多块装配式金属墙板的安装。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21.1.相邻的金属墙板通过安装结构进行卡合密拼,安装结构采用相互卡合的第一卡件以及第二卡件,当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卡合后,所述卡接部的端部卡接于凹陷窝处,所述第一平面压持于上水平部的上方且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平齐;卡接部弯折向上且呈弧形设置,这样在进行卡合时,方便卡接部沿着弧形导向部快速滑下;而且,向上弯折还可以预留出安装螺丝的空间,避免卡接部在卡合时与螺钉产生碰撞,以免影响安装速度和效果,真正达到了既快又好安装目的;另外,设定第二弯折部到弧形导向部最外边缘的距离为l1,第二弯折部到延伸部外边缘的距离为l2,满足l1<l2,使得卡接部的端部顶撑于凹陷窝处,形成限位,可有效防止脱钩;在卡合后,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紧靠,为密拼样式,可保证缝隙较小,形成自然缝,一方面保证了缝隙一致,另一方面保证了密拼,可无需后续填充处理。
22.2.上水平部的高度低于第二平面的高度;当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卡合后,第一平面压持于上水平部的上方且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平齐;上水平部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起到定位作用,保证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齐,也就是保证金属复合板表面的平整度;另一方面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卡合的接头位置具有较高的强度。
23.3.本发明提出的金属墙板在装配安装时,无需再额外配置连接件,直接安装于龙骨或者墙面即可,具有快速安装、省时省力、密拼效果好的优点;密拼后螺丝为内置隐藏式,无需额外处理,牢固且美观;另外,由于采用卡合连接,还具有方便拆卸的优点。
附图说明
24.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卡合状态)。
2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分体状态)。
27.图3是第二卡件实施例一单独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金属复合板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实施例一中相邻金属复合板卡接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卡合状态)。
31.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分体状态)。
32.图8是金属复合板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33.图9是实施例二中相邻金属复合板卡接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第一平面;2第一弯折部;3卡接部;31斜向段;32定位段;4第二平面;5第二弯折部;6下水平部;7第三弯折部;8上水平部;81倾斜部;9弧形导向部;10过渡部;11延伸部;12凹陷窝;13容纳空间;14金属板层;15螺丝;16安装基面;17复合板层。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7.实施例一
38.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安装结构,包括相互卡合的第一卡件以及第二卡件,其中:
39.第一卡件包括第一平面1,第一平面1水平设置;第一平面1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有竖向设置的第一弯折部2;第一弯折部2的底端连接有向上弯折的卡接部3;本实施例中卡接部3呈弧形设置。
40.第二卡件包括第二平面4,第二平面4水平设置;第二平面4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有竖向设置的第二弯折部5;第二弯折部5底端连接有下水平部6,下水平部6与第二平面4平行设置;下水平部6的另一端向上弯折形成有竖向设置的第三弯折部7;第三弯折部7的端部连接有上水平部8,上水平部8与下水平部6平行设置;上水平部8端部连接有向下弯折的弧形导向部9;弧形导向部9的下方设置有竖向的延伸部11;延伸部11与弧形导向部9之间通过过渡部10相连,过渡部10处形成有凹陷窝12;当卡接部3卡合后,卡接部3的端部顶撑在凹陷窝12位置。
41.第二弯折部5与延伸部11之间形成有容纳卡接部3的容纳空间13;上水平部8的高度低于第二平面4的高度;设定第二弯折部5到弧形导向部9最外边缘的距离为l1,第二弯折部5到延伸部11外边缘的距离为l2,满足l1<l2;当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卡合后,卡接部3的端部卡接于凹陷窝12处,第一平面1压持于上水平部8的上方且第一平面1与第二平面4相平齐。
42.需要说明的是:上水平部8的高度低于第二平面4的高度;当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卡合后,第一平面1压持于上水平部8的上方且第一平面1与第二平面4相平齐;上水平部8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起到定位作用,保证第一平面1与第二平面4平齐,也就是保证
金属复合板表面的平整度;另一方面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卡合的接头位置具有较高的强度。
43.如图4-5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金属墙板,装配式金属墙板包括金属板层14及本实施例提出的安装结构;相邻的金属板层14通过安装结构卡合密拼。
44.具体的,金属板层14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卡件,金属板层1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卡件;金属板层14与第一卡件以及第二卡件可以一体化成型制作。
45.装配式金属墙板为金属复合板;该金属复合板包括金属板层14以及与金属板层14连接的复合板层17,复合板层17的底端与下水平部6相平齐;复合板呈的一端与第二弯折部5相连接;另一端与卡接部3的端点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用于配合卡接,方便弧形部沿着卡接部3端点相对滑动,使得弧形部进入该间隙,实现卡合目的。
46.实施例二
47.如图6-7所示,其它结构同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卡接部3包括斜向段31,斜向段31倾斜向上设置;斜向段31的端部连接有定位段32,定位段32与斜向段3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上水平部8与弧形导向部9之间还连接有斜向下的倾斜部81,倾斜部81的设置方便卡接部3快速下滑卡接。
48.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金属墙板,装配式金属墙板包括金属板层14及本实施例提出的安装结构;相邻的金属板层14通过安装结构卡合密拼。
49.如图5或9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金属墙板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0.步骤一:于安装基面16铺装第一块装配式金属墙板;
51.步骤二:在第二卡件的下水平部6穿入螺丝15,实现与安装基面16的固定连接;
52.步骤三:安装第二块装配式金属墙板,第二块装配式金属墙板的第一卡件卡入第一块装配式金属墙板的第二卡头中;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卡合后,第一块装配式金属墙板的第一弯折部2与第二块金属墙板的第二弯折部5紧密靠接,卡接部3的端部顶撑卡接于凹陷窝12处,形成卡接限位;第二块装配式金属墙板的金属板层14压持在第一块装配式金属墙板的上水平部8上方且相邻的装配式金属墙板的金属板层1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形成密拼式结构;
53.步骤四:重复上述步骤,实现多块装配式金属墙板的安装。
54.通过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
55.相邻的金属墙板通过安装结构进行卡合密拼,安装结构采用相互卡合的第一卡件以及第二卡件,当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卡合后,所述卡接部3的端部卡接于凹陷窝12处,所述第一平面1压持于上水平部8的上方且第一平面1与第二平面4相平齐;卡接部3弯折向上且呈弧形设置,这样在进行卡合时,方便卡接部3沿着弧形导向部9快速滑下;而且,向上弯折还可以预留出安装螺丝15的空间,避免卡接部3在卡合时与螺钉产生碰撞,以免影响安装速度和效果,真正达到了既快又好安装目的;另外,设定第二弯折部5到弧形导向部9最外边缘的距离为l1,第二弯折部5到延伸部11外边缘的距离为l2,满足l1<l2,使得卡接部3的端部顶撑于凹陷窝12处,形成限位,可有效防止脱钩;在卡合后,第一弯折部2与第二弯折部5紧靠,为密拼样式,可保证缝隙较小,形成自然缝,一方面保证了缝隙一致,另一方面保证了密拼,可无需后续填充处理。
56.本发明提出的金属墙板在装配安装时,无需再额外配置连接件,直接安装于龙骨或者墙面即可,具有快速安装、省时省力、密拼效果好的优点;密拼后螺丝为内置隐藏式,无
需额外处理,牢固且美观;另外,由于采用卡合连接,还具有方便拆卸的优点。
5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