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链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3141发布日期:2022-08-06 02:2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链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链梁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建筑设计的美观,悬链梁的结构在建筑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悬链梁与玻璃屋面相结合的设计,使建筑的整体造型更加美观。
3.悬链梁在使用时通常使其两端与钢梁的节点连接,而悬链梁中部保持悬空状态。由于位于两端的钢梁的距离较远,因此悬链梁在安装时通常是将多段悬链梁进行组合之后再进行安装。多段悬链梁在组合过程中通常是在端部直接使用螺栓进行固定,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相邻悬链梁之间会产生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振动,此时会对连接两根悬链梁的螺栓产生剪切,从而影响悬链梁的使用寿命。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悬链梁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本技术提供一种悬链梁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悬链梁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悬链梁结构,包括梁体及将相邻梁体固定的连接机构,所述梁体包括主梁、设置于主梁两侧的副梁及设置于主梁端部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同时与主梁及副梁固定,相邻梁体的固定板能够互相抵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于梁体端部的连接件及将连接件固定于梁体的紧固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主梁的两侧,所述连接件靠近主梁的端面开设有能够嵌设副梁的第一容纳槽及能够嵌设固定板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将连接件的两个端面贯穿,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设于连接件及主梁,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设于连接件及固定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板与第二容纳槽的配合对两根梁体的相互远离进行限制,副梁与第二容纳槽的配合对梁体沿处置与副梁靠近主梁端面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利用第一固定件对两个梁体平行于第一固定件的轴线的移动进行限制,从而使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不易受到垂直于其自身的剪切力的作用,从而使梁体与梁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8.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与主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固定件与固定板之间留有间隙。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均不与梁体直接接触,从而在梁体产生细微移动的过程中均不会与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产生剪切,从而使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更加稳定。
10.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远离主梁的侧壁开设有两个让位槽,两个所述让位槽分别位于第二容纳槽的两侧,所述让位槽将连接件的两端贯穿,所述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的一端均位于让位槽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让位槽降低了连接件的整体和重量,从而减少梁体与钢架连接处所受到的压力,使悬链梁的使用过程更加稳定。
12.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与梁体接触的棱边处皆设置有让位斜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连接件不会直接抵接于主梁与副梁的连接处,从而使主梁与副梁的连接处不易受到过大的压力也不易受到损伤,从而使梁体的整体强度不易受到影响。
14.可选的:所述副梁与第一容纳槽远离主梁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固定板与第二容纳槽远离主梁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件与梁体装配而使连接件与主梁抵接时,副梁及固定板不会对连接件的移动产生影响,从而使连接件与梁体的装配更加方便。
16.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与主梁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穿设于连接件并延伸至让位槽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强筋对固定板与主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行提高,从而在梁体与梁体连接之后,主梁与固定板之间不易产生裂缝,使固定板与主梁的连接更加稳定。
18.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远离主梁的端面至其靠近主梁的端面的间距小于副梁位于主梁一侧的宽度。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件与梁体连接时,连接于同一梁体上的两个相互靠近的连接件之间不会产生阻碍,从而使连接件与梁体的连接更加方便。
20.可选的:设置于同一所述梁体的相邻连接件上共同连接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卡接部及连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于连接部的两端,所述卡接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能够插入让位槽内,所述连接部能够与连接件远离副梁的侧壁抵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梁体与连接件装配之后,利用卡接件直接对连接件与梁体的位置进行初步的限定,接着再利用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讲了连接件与梁体进行连接,此时在实用第一固定件记得第二固定件时不再需要对连接件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使连接件与梁体的连接更加便捷。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利用连接件与梁体的装配从而对相邻梁体之间的两个自由度进行限定,接着利用第一固定件对梁体的第三个自由度进行限定,在限定的过程中使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不易受到剪切力的作用,从而使梁体与梁体的连接更加稳定;2、通过设置卡接件对连接件与梁体的位置进行限定,此时在安装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时不再需要人工对连接件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使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的安装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梁体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梁体与连接件的装配结构的示意图。
24.图中,1、梁体;11、主梁;111、第一连接孔;112、第二连接孔;12、副梁;13、固定板;
14、加强筋;2、连接机构;21、连接件;211、第一容纳槽;212、第二容纳槽;213、让位槽;214、让位斜面;215、加强槽;22、紧固件;221、第一固定件;222、第二固定件;3、卡接件;31、连接部;32、卡接部;33、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悬链梁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梁体1及将相邻梁体1固定的连接机构2。梁体1包括主梁11、设置于主梁11两侧的副梁12及设置于主梁11端部的固定板13,副梁12分别一体成型与主梁11的两个侧壁上,且两个副梁12相互平行,副梁12垂直于主梁11设置。固定板13同时与主梁11及副梁12连接,固定板13的一个侧壁与副梁12远离主梁11的侧壁处于同一平面,在拼接时相邻梁体1的固定板13远离连接的主梁11的端面能够抵接。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于梁体1端部的连接件21及将连接件21固定于梁体1的紧固件22,连接件21分别设置于梁体1的端部皆位于主梁11的两侧,连接件21靠近主梁11的端面开设有能够嵌设副梁12的第一容纳槽211及能够嵌设固定板13的第二容纳槽212,第一容纳槽211将连接件21的两个端面贯穿。在将两段梁体1连接时,两块相互抵接的固定板13同时置于第二容纳槽212内,且固定板13靠近主梁11的端面分别与第二容纳槽212相互远离的两个侧壁抵接。两个副梁12位于主梁11一侧的部分均插置于同一连接件21的第一容纳槽211内,且副梁12靠近及远离主梁11的侧壁与第一容纳槽211的内壁保持抵接。紧固件22包括第一固定件221及第二固定件222,第一固定件221穿设于位于主梁11两侧的连接件21及主梁11,并将连接件21与主梁11固定,第二固定件222穿设于连接件21与固定板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21及第二固定件222均为螺栓与螺母的组合结构。在将两段梁体1连接时使梁体1上的固定板13相互抵接,之后将两个连接件21分别从主梁11的两侧插入,使固定板13及副梁12分别插入第二容纳槽212及第一容纳槽211内,接着利用第一紧固件22及第二紧固件22将梁体1与连接件21固定。利用连接件21阻碍两个梁体1的脱离,并且利用第一紧固件22限定两个梁体1沿平行于第一紧固件22的方向的移动,利用第一容纳槽211限定两个梁体1沿垂直于副梁12远离主梁11的端面的移动,利用第二容纳槽212限制两个梁体1的相互远离,第一紧固件22及第二紧固件22不易受到垂直于其自身的剪切力,从而使第一固定件221及第二固定件222的连接更加稳定。
27.如同2所示,为了进一步减少第一固定件221及第二固定件222受到的垂直于其轴线方向的剪切力,主梁11上开设有若干用于穿设第一固定件221的第一连接孔111,第一连接孔111的直径大于第一固定件221的直径,从而使第一固定件221的外壁与第一连接孔111的内之间留有间隙。固定板13上开设有若干用于穿设第二固定件222的第二连接孔112,第二连接孔112的直径大于第二固定件222的直径,从而在第二固定件222穿设于第二连接孔112时,第二固定件222外壁与第二连接孔112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在两个梁体1产生垂直于第一固定件221或第二固定件222的细微移动时,梁体1之间的相互位移不易与第一固定件221及第二固定件222产生接触,从而使第一固定件221及第二固定件222不易受到剪切力的作用,使第一固定件221及第二固定件222的紧固过程更加稳定。
28.如图1所示,为了降低悬链梁与钢架连接处的承重,连接件21远离主梁11的侧壁开设有两个让位槽213,两个让位槽213分别位于第二容纳槽212的两侧,且让位槽213将连接
件21远离第二容纳槽212的端部贯穿,第一固定件221及第二固定件222的一端皆位于让位槽213内。通过降低连接件21的重量,从而降低梁体1与钢架的连接处的受力,使悬链梁的使用过程更加稳定。
29.如图3所示,由于连接件21与梁体1在连接时,连接件21的棱边会直接抵接于主梁11与副梁12的连接处,此时若连接件21的尺寸出现不匹配时,会导致连接件21直接对主梁11与副梁12的连接处施力,从而导致应力集中。因此连接件21与梁体1接触的棱边处皆设置有让位斜面214,从而使连接件21不会直接抵接于主梁11与副梁12的连接位置,主梁11与副梁12的连接处不易受力,从而使应力不易集中于主梁11与副梁12的连接处,主梁11与副梁12的连接处也不易因外力而产生缺口,使梁体1的整体强度不易受到影响。
30.如图3所示,为了使副梁12与第一容纳槽211的装配过程,固定板13与第二容纳槽212的装配过程不易受到影响,副梁12与第一容纳槽211远离主梁11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固定板13与第二容纳槽212远离主梁11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在连接件21与梁体1进行装配时,副梁12与第一容纳槽211之间的间隙保证副梁12不会阻碍连接件21朝向主梁11移动,固定板13与第二容纳槽212之间的间隙保证固定板13不会阻碍连接件21朝向主梁11移动,从而不会对梁体1与连接件21的装配产生影响,使梁体1与梁体1的装配连接过程保持稳定。
31.如图3所示,为了使固定板13与主梁1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固定板13与主梁11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14,让位槽213内开设有若干将连接件21贯穿的加强槽215,加强筋14穿设于加强槽215内,且加强筋14与加强槽215的内壁保持抵接,从而利用加强筋14增加了固定板13与主梁1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梁体1在受到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力时,固定板13不易与主梁11之间产生脱离。并且利用加强筋14与加强槽215的配合,使梁体1与连接件21之间不易产生垂直于副梁12远离主梁11的侧壁的位移,增加连接件21与梁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悬链梁的使用过程更加稳定。
32.如图3所示,由于在将梁体1之间进行连接时,需要在主梁11的两侧同时设置连接件21,为使相邻连接件21之间不会对装配产生阻碍,因此连接件21远离主梁11的端面至其靠近主梁11的端面的间距小于副梁12位于主梁11一侧的宽度,从而在梁体1与连接件21进行装配时,位于同一梁体1上的相邻连接件21之间不会产生接触,从而使连接件21与梁体1的装配过程不易受到影响。
33.如图3所示,由于在将连接件21与梁体1装配时,需要先将两个连接件21皆装配至梁体1上之后再利用第一固定件221及第二固定件222将连接件21与梁体1的位置进行固定,但是在使用第一固定件221就第二固定件222时还需要先人工限定连接件21与梁体1的相对位置,从而导致连接件21与梁体1固定的过程较为麻烦。因此设置于同一梁体1上的相邻连接件21共同连接有限定位置的卡接件3,卡接件3包括连接部31及设置于连接部31两端的卡接部32,设置于同一连接部31上的卡接部32远离连接部31的一端相互靠近,且卡接部32与连接部31的夹角小于九十度。卡接部32远离连接部31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部33,导向部33远离连接部31的一端相互远离,且导向部33与连接部31的夹角小于九十度。卡接部32远离连接部31的一端能够插入让位槽213内,且连接部31能够与连接件21远离副梁12的侧壁抵接。在将连接件21与梁体1连接之后,将卡接件3朝向连接件21移动,使卡接部32同时与两个连接件21抵接从而将连接件21与梁体1初步连接,接着再将第一固定件221及第二固定件222与连接件21连接,此时在连接第一固定件221及第二固定件222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对连接件
21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使连接件21与梁体1的连接过程更加方便。
34.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两根梁体1靠近并使两块固定块抵接,接着将连接件21朝向梁体1靠近,使固定板13及副梁12分别插置于第二容纳槽212及第一容纳槽211内,接着将卡接件3扣接于连接件21上,使卡接部32卡接于让位槽213内,之后将第一固定件221及第二固定件222连接于连接件21及梁体1上。
3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