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掉落的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装置及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02289发布日期:2022-09-03 04:5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掉落的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装置及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抗震安全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掉落的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装置及构造。


背景技术:

2.抗震缝是为避免建筑物破坏,按抗震要求设置的垂直的构造缝,该缝一般设置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位,沿着房屋基础顶面全面设置,使得建筑分成若干刚度均匀的单元独立变形,以防止建筑物的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拉伸、挤压或扭转,造成变形和破坏。
3.现有的抗震缝装置由铝合金基座、中心盖板、中控滑杆、防震弹簧以及橡胶条组成。当地震发生时,带有防震弹簧装置的中控滑杆受力后变形,可使中心盖板沿着基座的边框上升,以保护抗震缝两侧的建筑结构不受损坏,当受力消除后,中心盖板会自动恢复原始状态。但此类抗震缝装置仅依靠楼板为支撑,当抗震缝在地震作用下变宽时,装置可能掉落,人员通过抗震缝时具有踏空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掉落的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装置及构造,通过设置连接件和拉绳将抗震缝装置与上层主楼楼板相连,避免抗震缝变宽时,抗震缝装置掉落,拉绳的设置使得中心板在震时形成桥梁结构,在实现防掉落的同时提供震时可靠的通道,且不阻碍建筑结构运动。
5.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成对设置的基座,所述基座用于固定于抗震缝两侧;所述基座远离抗震缝中心的一端倾斜延伸形成翘起部;中心板,所述中心板置于所述基座的表面,所述中心板的两侧边为配合边,所述配合边与所述翘起部相配合;弹性胶条,所述弹性胶条覆盖所述翘起部与所述配合边之间的间隙;所述中心板上表面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用于与两侧层顶的主楼结构相连。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板上表面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通过拉绳与两侧上层主楼结构连接,地震时,两侧的上层主楼结构可能沿x,y方向自由运动,由于绳长固定,将带动中心板上升,滑到楼板上方,不影响两侧主楼结构的相互运动,且中心板及其上的载荷均由拉绳承担,不易掉落,中心板上升形成桥梁,在震时,尤其是抗震缝变宽时,提供可靠的通行通道,避免人员跌落。
7.进一步的,所述拉绳与所述中心板表面垂直设置。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静止时,拉绳与中心板的表面保持垂直,在震时,两侧主楼结构无论是相互远离还是相互靠近,亦或是相互错位,均可以保证拉绳带动中心板上升,不会阻碍两侧主楼结构相互运动。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中心板的四个拐角处。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板的四个角均与拉绳固定,由拉绳支撑,可以保证中心板
始终在初始位置周边很小的范围内移动,减小晃动,可较为稳定的抬升。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环状。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孔状,所述拉绳的一端穿入所述连接件并扩大形成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直径大于所述连接件的直径。
13.进一步的,所述拉绳采用钢丝制成。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绳由钢丝制成可提供可靠的支撑。
15.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底部铺设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固定于所述抗震缝两侧。
16.进一步的,所述止水带底部铺设有阻火带,所述阻火带固定于所述抗震缝两侧。
17.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板上表面铺设有装饰层,所述装饰层铺设后与楼面建筑完成面同高。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震缝装置可以隐藏于楼面,不影响建筑美观。
19.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防掉落的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构造,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楼地面主体,所述楼地面主体各层之间开设有抗震缝,所述抗震缝将所述楼地面主体分割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各层所述抗震缝两侧固定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装置,各层所述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装置通过拉绳与各层抗震缝两侧层顶的楼地面连接。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装置通过拉绳与抗震缝两侧层顶的楼地面连接,地震时,地震缝两侧的楼地面主体可能沿x,y方向自由运动,由于拉绳绳长固定,将带动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装置的中心板上升,滑到楼板上方,不影响两侧主楼结构的相互运动,且中心板及其上的载荷均由拉绳承担,不易掉落,中心板上升形成桥梁,在震时,尤其是抗震缝变宽时,提供可靠的通行通道,避免人员跌落。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掉落的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装置及构造,通过拉绳将中心板与两侧上层主楼结构连接,地震时:
22.1.拉绳可带动中心板上升,滑到楼板上方,不影响两侧主楼结构的相互运动;
23.2.中心板及其上的载荷均由拉绳承担,不易掉落;
24.3.中心板上升形成桥梁,在震时,尤其是抗震缝变宽时,提供可靠的通行通道,避免人员跌落。
附图说明
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抗震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楼地面安装抗震缝装置的三维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楼地面x向运动时的抗震缝装置运动分析图;
29.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楼地面y向运动时的抗震缝装置运动分析图;
3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另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33.1、抗震缝两侧结构;2、基座;3、中心板;4、弹性胶条;5、连接件;6、拉绳;7、止水带;
8、阻火带;9、装饰层;10、膨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35.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36.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7.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 /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38.实施例1:一种防掉落的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装置,
39.如图1所示,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装置包括:基座2、中心板3、弹性胶条4、连接件5 和拉绳6;基座2为一对,通过交错排列的膨胀螺栓10对称固定于抗震缝两侧结构1,基座 2远离抗震缝中心的一端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翘起部;中心板3置于基座2的表面,且中心板3的两侧边倾斜与翘起部相配合形成配合边;弹性胶条4覆盖翘起部与配合边之间的间隙;中心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件5,连接件5上连接有拉绳6,拉绳6的上端分别与抗震缝两侧层顶的主楼结构连接。
40.地震时,两侧层顶的主楼结构可能沿x,y方向自由运动,由于绳长固定,将带动中心板 3上升,滑到楼板上方,不影响两侧主楼结构的相互运动,且中心板3及其上的载荷均由拉绳6承担,不易掉落,中心板3上升形成桥梁,在抗震缝变宽时,提供可靠的通行通道,避免人员跌落。
41.静止时,拉绳6与中心板3的上表面保持垂直,在震时,两侧主楼结构无论是相互远离还是相互靠近,亦或是相互错位,均可以保证拉绳6带动中心板3上升,不会阻碍两侧主楼结构相互运动。
4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中心板3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连接件5,拉绳6与连接件5 对应为四根,左侧两根拉绳6的上端与抗震缝左侧层顶的主楼结构连接,右侧两根拉绳6的上端与抗震缝右侧层顶的主楼结构连接,且保持拉绳6与中心板3的表面垂直;地震时,中心板3的四个角均与拉绳6固定,由拉绳6支撑,可以保证中心板3始终在初始位置,即抗震缝周边很小的范围移动,减小晃动,可较为稳定的抬升。
43.拉绳6采用钢丝制成,为中心板3提供可靠的支撑,基座2和中心板3则采用铝合金制成。
44.当施工有阻火、防水要求时,基座2底部还铺设有止水带7,止水带7固定于抗震缝两侧结构1,止水带7底部可以铺设阻火带8,阻火带8固定于抗震缝两侧结构1。
45.为保证建筑美观,在中心板3的上表面铺设装饰层9,装饰层9铺设后与楼面建筑完成面同高,抗震缝装置可以隐藏于楼面。
46.实施例2:抗震缝装置的安装,
47.在实施例1提供的抗震缝装置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抗震缝装置安装的过程,如图2 所示,包括设置有抗震缝的两相邻建筑和多个如实施例1所述的抗震缝装置,其中,两相邻建筑均为多层建筑,各层抗震缝处均固定有抗震缝装置,具体地,各层的抗震缝装置通过如下方式安装。
48.如有阻火、防水要求,先将阻火带8固定于抗震缝中,在阻火带8的上表面铺设止水带 7,在止水带7上固定基座2,基座2成对设置,对称固定于各楼层抗震缝两侧结构1,具体地,可通过交错排列的膨胀螺栓10固定;将中心板3置于基座2的表面,且中心板3的配合边与基座2的翘起部对应放置,在翘起部与配合边之间的间隙处安装弹性胶条4并锤紧。中心板3上表面的连接件5处连接拉绳6的下端,拉绳6的上端固定于抗震缝两侧层顶的主楼结构。
49.具体地,中心板3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连接件5,一个连接件5一根拉绳6,左侧两根拉绳6的上端与抗震缝左侧层顶的主楼结构连接,右侧两根拉绳6的上端与抗震缝右侧层顶的主楼结构连接,且安装时保持拉绳6与中心板3的上表面垂直。
50.地震时,两侧层顶的主楼结构可能沿x,y方向自由运动,在x方向上可能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在y方向上可能同向而行,也可能反向错位,由于拉绳6的绳长固定,拉绳6将带动中心板3上升,滑到楼板上方,不影响两侧主楼结构的相互运动,且中心板3及其上的载荷均由拉绳6承担,不易掉落,中心板3上升形成桥梁,在抗震缝变宽时,提供可靠的通行通道,避免人员跌落。
51.在中心板3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连接件5,中心板3的四个角均与拉绳6固定,由拉绳6 支撑,可以保证中心板3始终在初始位置,即抗震缝周边很小的范围移动,减小晃动,在震时可以较为稳定的抬升。
52.本实施例中的拉绳6采用钢丝制成,可以为中心板3提供可靠的支撑,基座2和中心板 3则采用铝合金制成,强度可靠。
53.为保证建筑美观,最后在中心板3的上表面铺设装饰层9,装饰层9铺设后与该层建筑的完成面同高,抗震缝装置可以隐藏于楼面。
54.实施例3:一种防掉落的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构造,
55.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掉落的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构造,具体包括:楼地面主体,楼地面主体即建筑物底层地面和多层建筑的楼面的统称,楼地面主体各层之间开设有抗震缝,抗震缝将楼地面主体分割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各层抗震缝两侧通过实施例3的方式,安装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装置,各层的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装置均通过拉绳6 与各层抗震缝两侧层顶的楼地面连接;为了更加清晰的说明此构造,我们以四层建筑为例,如:第三层的抗震缝左、右两侧固定成对的基座2,进而完成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
装置的安装,其中,中心板3左侧的两个连接件5通过拉绳6与第四层抗震缝左侧的楼板连接,中心板3右侧的两个连接件5通过拉绳6与第四层抗震缝右侧的楼板连接。
56.实施例4:抗震缝装置的使用,
57.在实施例3抗震型楼地面抗震缝构造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以抗震缝缝宽为800mm的两栋相邻建筑为例分析抗震缝装置在使用时的运动过程,如图3-4所示。
58.在地震时,两栋相邻建筑的运动方式,包括x向运动和y向运动;x向运动状态分析见图3,当无地震的经常状态下,抗震缝处于静止状态时,人行通过抗震缝装置的受力主要由两边主结构承受,拉绳6基本没有参与受力。
59.当抗震缝两侧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相向运动时,由于拉绳6长度不变,拉绳6上连接端在随相应结构一起相向运动时,拉绳6将把中心板3微微往上拉动,根据拉绳6长度及水平运动距离不同,中心板3上升的位置稍有不同,此时中心板3及其上的荷载均由拉绳6承担。一般层高3-5米,拉绳6上连接部位随结构水平运动的距离在400-600mm时,中心板3上升的位置为20mm-40mm,且中心板3的中心基本与抗震缝的中心重合。当两侧抗震缝在地震下的位移为400mm时,两栋相邻建筑将产生400+800+400=1600mm的缝隙。普通人员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很难通过。采用本发明中的抗震缝装置,中心板3在拉绳6的作用下上升形成桥梁,人员可以通过中心板3顺利通过,且800mm的抗震缝,可以设置长为1m的中心板 3,行人跨越的真正的缝隙只有(1600-1000)/2=300mm,可以有效地杜绝行人掉落到缝隙的可能,保证人员顺利通行。
60.当抗震缝两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相对运动时,由于拉绳6的长度不变,拉绳6上连接端在随相应结构一起相对运动时,将把中心板3微微往上拉动,根据拉绳6长度及水平运动距离的不同,中心板3上升的位置也稍有不同,此时,中心板3及其上的荷载均由拉绳6及抗震缝下楼板共同承担。一般层高3-5米,一侧拉绳6上连接部位随结构水平运动的距离在 400-600mm时,中心板3上升的位置为20mm-40mm,且中心板3的中心基本与抗震缝的中心重合。当抗震缝两侧结构在地震下的位移为400mm时,两栋相邻建筑将800mm的缝隙压缩。此时人员通过没有问题,同时,在压缩过程中,由于两栋相邻建筑的相对运动,中心板 3将向上微微上升30mm左右,且两边均为倒三角形,中心板3很容易就滑到楼板上方,不阻碍抗震缝两侧结构的运动。
61.y向运动分析状态见图4,当无地震的经常状态下,抗震缝处于静止状态时,人行通过抗震缝装置主要由两边主结构承受,拉绳6基本没有参与受力。
62.当抗震缝两侧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同向运动时,两侧拉绳6带着抗震缝装置朝一个方向运动,此时人过往不会产生问题,其也不会阻碍结构运动。
63.当抗震缝两侧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反向运动时,由于拉绳6长度不变,相应侧拉绳6上连接端在随相应结构一起相反方向运动时,将把中心板3微微往上拉动,根据具体情况不同,上升约为20mm-40mm,中心板3很容易就滑到楼板上方,不影响相邻结构的运动,此时中心板3及其上的荷载均由拉绳承担。当两侧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相反方向运动400mm时,结构之间的通道会被压缩800mm,但此时中心板3的中心依然位于抗震缝中心附近,人员依然能够通,只是通行宽度减少了800mm。
64.实施例5:连接件的结构,
6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连接件5的具体结构,如图5-6所示,连接件5可
以是环状,固定于中心板3的四个拐角处,拉绳6的一端与连接件5连接。连接件5还可以是孔状,开设于中心板3的四个拐角处,拉绳6的一端穿过连接件5并在连接件5的底部形成配合部,配合部的直径大于连接件5的孔径。
6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提供两种较为优选的连接件5结构,并不对连接件5具体的结构构成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其他使得中心板3与拉绳6连接的连接件5结构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67.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