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98418发布日期:2022-12-02 18:0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是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抗震建筑,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
3.经检索,专利号为cn214461392u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新型抗震结构,设置建筑槽、网框、加固筒、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减震弹簧柱,建筑槽内设支撑柱,网框包裹住支撑柱,且网框的内部填充有若干塑胶球,在内壁挤压的情况下,塑胶球对支撑柱的底部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同时配合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减震弹簧柱,在支撑柱受外力时,有效的进行减震缓冲,提高了减震的效果,减少了危险事故的发生;设置安装槽、加强筋、防护板、钢丝绳和挂环,支撑柱内部的加强筋增大了支撑柱的强度,防止断裂的现象,同时使用时将两侧铰接的防护板拉起,通过钢丝绳和挂环将防护板进行限位,防止坠物造成伤害,提高了使用的安全防护性,方便使用。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只能对竖直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不具有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抗震能力,导致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较低;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用于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包括地基和建筑支撑柱,所述地基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建筑支撑柱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抗震机构,所述第一抗震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一抗震机构底面的第一矩形板,所述第一矩形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抗震机构,所述第二抗震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矩形槽内部的第三矩形板。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抗震机构还包括第二矩形板,所述第二矩形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板滑动连接在第二矩形槽的内部,且第一矩形板的上表面贯穿第二矩形槽并延伸至第二矩形板的外部。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矩形板的两侧面均安装有两个第一液压阻尼器,四个所述第一液压阻尼器远离第一矩形板的一端均与第二矩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矩形板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矩形板的一端均与第二矩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抗震机构还包括开设在第三矩形板内部的第三矩形槽,所述第二矩形板滑动连接在第三矩形槽的内部,且第二矩形板的上表面贯穿第三矩形槽并延伸
至第三矩形板的外部,所述第二矩形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安装有两个第二液压阻尼器,四个所述第二液压阻尼器远离第二矩形板的一端均与第三矩形槽内壁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矩形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二矩形板的一端均与第三矩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矩形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三液压阻尼器,四个所述第三液压阻尼器远离第三矩形板的一端均与第一矩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矩形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第三弹簧远离第三矩形板的一端均与第一矩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通过第一矩形槽、第一抗震机构和第二抗震机构之间的配合,利用第一矩形槽和第二抗震机构可对建筑物竖直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利用第一抗震机构可对建筑物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16.2、本发明通过第一矩形板、第二矩形槽、第一液压阻尼器和第一弹簧之间的配合,当建筑物出现左右方向的震动时,第一矩形板会沿着第二矩形槽进行左右方向的滑动并压缩或拉长第一液压阻尼器和第一弹簧,从而就可对建筑物左右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通过第二矩形板、第三矩形槽、第二液压阻尼器和第二弹簧之间的配合,当建筑物出现前后方向的震动时,第二矩形板会沿着第三矩形槽进行前后方向的滑动并压缩或拉长第二液压阻尼器和第二弹簧,从而就可对建筑物前后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地基和第一矩形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第一抗震机构和第二抗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第一抗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地基;2、建筑支撑柱;3、第一矩形槽;4、第一抗震机构;401、第一矩形板;402、第二矩形板;403、第二矩形槽;404、第一液压阻尼器;405、第一弹簧;406、第三矩形槽;407、第二液压阻尼器;408、第二弹簧;5、第二抗震机构;501、第三矩形板;502、第三液压阻尼器;503、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该装置用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通过设置的第一抗震机构4,可对建筑物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4.参见图1~图4,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包括地基1和建筑支撑柱2,地基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矩形槽3,建筑支撑柱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抗震机构4,第一抗震机构4包括安装在第一抗震机构4底面的第一矩形板401,第一矩形板40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抗震机构5,第二抗震机构5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矩形槽3内部的第三矩形板501,利用第一矩形槽3
和第二抗震机构5可对建筑物竖直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利用第一抗震机构4可对建筑物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5.第一抗震机构4还包括第二矩形板402,第二矩形板40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矩形槽403,第一矩形板401滑动连接在第二矩形槽403的内部,且第一矩形板401的上表面贯穿第二矩形槽403并延伸至第二矩形板402的外部,第一矩形板401可沿着第二矩形槽403进行左右方向的滑动。
26.第一矩形板401的两侧面均安装有两个第一液压阻尼器404,四个第一液压阻尼器404远离第一矩形板401的一端均与第二矩形槽403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矩形板401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05,两个第一弹簧405远离第一矩形板401的一端均与第二矩形槽403的内壁固定连接,当建筑物出现左右方向的震动时,建筑支撑柱2和第一矩形板401会沿着第二矩形槽403进行左右方向的滑动并压缩或拉长第一液压阻尼器404和第一弹簧405,从而就可对建筑物左右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
27.第一抗震机构4还包括开设在第三矩形板501内部的第三矩形槽406,第二矩形板402滑动连接在第三矩形槽406的内部,且第二矩形板402的上表面贯穿第三矩形槽406并延伸至第三矩形板501的外部,第二矩形板402的正面和背面均安装有两个第二液压阻尼器407,四个第二液压阻尼器407远离第二矩形板402的一端均与第三矩形槽406内壁固定连接,第二矩形板402可沿着第三矩形槽406进行前后方向的滑动。
28.第二矩形板402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08,两个第二弹簧408远离第二矩形板402的一端均与第三矩形槽406的内壁固定连接,当建筑物出现前后方向的震动时,建筑支撑柱2、第一矩形板401和第二矩形板402等会沿着第三矩形槽406进行前后方向的滑动并压缩或拉长第二液压阻尼器407和第二弹簧408,从而就可对建筑物前后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
29.第三矩形板50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三液压阻尼器502,四个第三液压阻尼器502远离第三矩形板501的一端均与第一矩形槽3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三矩形板50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弹簧503,两个第三弹簧503远离第三矩形板501的一端均与第一矩形槽3的内壁固定连接,当建筑物出现竖直方向的震动时,建筑支撑柱2、第一抗震机构4和第三矩形板501会沿着第一矩形槽3滑动并压缩第三液压阻尼器502和第三弹簧503,从而就可对建筑物竖直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
30.工作原理:当建筑物出现竖直方向的震动时,建筑支撑柱2、第一抗震机构4和第三矩形板501会沿着第一矩形槽3滑动并压缩第三液压阻尼器502和第三弹簧503,从而就可对建筑物竖直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当建筑物出现左右方向的震动时,建筑支撑柱2和第一矩形板401会沿着第二矩形槽403左右方向滑动并压缩或拉长第一液压阻尼器404和第一弹簧405,从而就可对建筑物左右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当建筑物出现前后方向的震动时,建筑支撑柱2、第一矩形板401和第二矩形板402等会沿着第三矩形槽406前后方向滑动并压缩或拉长第二液压阻尼器407和第二弹簧408,从而就可对建筑物前后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1.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