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98419发布日期:2022-12-02 18:05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基坑支护结构可用于基坑的支撑,避免基坑塌陷的情况,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3.通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2427111u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桁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涉及到基坑支护结构领域,包括基坑支护板,基坑支护板呈四分之一圆筒状结构,基坑支护板设有若干组,若干组基坑支护板拼接呈圆筒状结构之后上下拼接,基坑支护板的外圈处固定焊接有咬合螺旋结构。本实用新型中基坑支护板可相互拼接,在建造基坑时一级一级往下拼接,避免了基坑建造的过程中出现塌陷,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中基坑支护板上部通过拉紧杆和拉紧板拉紧固定,实现了基坑支护板稳定支撑在基坑内壁上的目的,代替了从基坑内部底端固定的方式,不影响基坑内部的施工;本实用新型中基坑支护板外部设有咬合螺旋结构,可与基坑内壁良好的咬合固定,整体结构稳固。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在基坑支护之前,工人需要先将相互分离的四组基坑支护板放置在一起,再将四组基坑支护板按照咬合螺旋机构的高度排列整齐,随后将四组基坑支护板的边部对齐,并将四组基坑支护板上下拼接成圆筒状,最后,拼接完成的四组基坑支护板才可螺旋向下嵌入到基坑内;上述的基坑支护步骤较为繁琐,效率较为低下,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基坑的支护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若干支护单元,支护单元包括呈弧形设置的支护板、安装在支护板外壁上的第一扇叶和至少一根安装在支护板内壁上的弧形杆,支护板的一边设有供相邻支护板上的弧形杆转动穿设的穿设槽,穿设槽与弧形杆一一对应,弧形杆与支护板内壁之间的水平间距自支护板的一边向支护板的另一边逐渐增大,支护板的内侧设有供相邻的支护单元转动嵌设的收纳腔;当支护板在弧形杆上转动,使得所有支护板呈同轴线设置时,所有支护板将呈周向设置,且每两块相邻的支护板相对的一边均呈间隔设置;支护板的顶部安装有用于固定在地面上的固定单元,固定单元位于弧形杆与支护板内壁之间的水平间距较大的一边处。
7.可选的,所述支护板的两边均设有贯穿于支护板外壁的凹槽,其中一个凹槽内设有在水平面上翻转的弧形板,弧形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该凹槽的槽壁,弧形板的另一端用于转动卡接在相邻支护板上的凹槽内,从而使得所有支护单元共同拼接成圆筒状。
8.可选的,供弧形板转动连接的凹槽内设有用于促使弧形板卡接在相邻支护板上的
凹槽内的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弧形板和支护板。
9.可选的,供弧形板转动卡接的凹槽的槽壁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弹性筒,弧形板上设有供弹性筒转动卡接的卡接槽,卡接槽与弹性筒一一对应;当所有支护单元共同拼接成圆筒状时,弹性筒可转动卡接在卡接槽内。
10.可选的,所述支护板的内壁上设有对应于弹性筒内侧的通孔,相对应的通孔和弹性筒内穿设有同一个水平插钉。
11.可选的,所述弧形板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二扇叶,当所有支护单元共同拼接成圆筒状时,所有第一扇叶和所有第二扇叶将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螺旋叶。
12.可选的,所述弧形杆与支护板内壁之间的水平间距较大的一端处设有环槽,环槽内嵌设有摩擦套,摩擦套用于紧固嵌设在穿设槽内。
13.可选的,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安装在支护板顶部的安装板,安装板上沿竖直方向滑动穿设有若干竖直插钉。
1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工人通过将支护板在弧形杆上滑动,即可使得支护单元滑动嵌入到相邻支护单元的收纳腔内;工人依次滑动三组支护单元,即可使得该三组支护单元均被收纳在其外侧支护单元的收纳腔内,方便了支护结构的收纳运输;2.当工人通过反向滑动支护单元,使得所有支护板呈同轴线设置时,所有支护板将呈周向设置,且每两块相邻的支护板相对的一边均呈间隔设置,此时所有支护板将共同组成具有四个断裂口的圆筒状结构,实现了支护结构的快速拼接,提高了基坑的支护效率;3.当三组支护单元均被收纳在其外侧支护单元的收纳腔内时,收纳腔内的摩擦套将紧固嵌设在位于该收纳腔内的支护板上的穿设槽内,摩擦套外壁与穿设槽槽壁之间的摩擦力将使得相邻两块支护板不易相互分离,从而提高了支护单元在被收纳时的稳定性;4.当所有支护单元共同拼接成具有四个断裂口的圆筒状结构时,弧形板将位于相邻两块支护板之间,此时支护板上的弧形板可转动卡接在相邻支护板上的凹槽内,使得圆筒状结构的断裂口被封闭,故所有支护单元共同拼接成完整的圆筒状,以便支护结构对基坑侧部进行稳定支撑;5.当所有支护单元共同拼接成圆筒状时,扭簧将促使弧形板转动复位,弧形板将向对应的凹槽内旋转,使得弹性筒转动卡接在卡接槽内,弧形板将把相邻两块支护板连接为一体,使得所有支护单元形成一个受力整体,从而提高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护结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护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护单元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护单元外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护结构收纳状态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护结构收纳状态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支护单元;11、支护板;111、第一扇叶;112、穿设槽;113、凹槽;114、弹性筒;115、通孔;116、水平插钉;12、弧形杆;121、连接杆;122、环槽;123、摩擦套;13、收纳
腔;14、弧形板;141、扭簧;142、第二扇叶;143、卡接槽;2、固定单元;21、安装板;22、竖直插钉。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若干支护单元1,在本实施例中,支护单元1的数量为四组;支护单元1包括呈弧形设置的支护板11,支护板11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扇叶111,支护板11的内壁上通过连接杆121连接有至少一根弧形杆12,在本实施例中,弧形杆12的数量为两根并呈上下间隔设置。
19.支护板11的一边设有两个穿设槽112,穿设槽112与弧形杆12一一对应,支护板11上的弧形杆12能够转动穿设于相邻支护板11上的穿设槽112,实现了相邻两块支护板11的滑移连接。
20.弧形杆12与支护板11内壁之间的水平间距自支护板11的一边向支护板11的另一边逐渐增大,支护板11的内侧设有收纳腔13。
21.如图5和图6所示,工人通过将支护板11在弧形杆12上滑动,即可使得支护单元1滑动嵌入到相邻支护单元1的收纳腔13内;工人依次滑动三组支护单元1,即可使得该三组支护单元1均被收纳在其外侧支护单元1的收纳腔13内,方便了支护结构的收纳运输。
22.如图1和图2所示,当工人通过反向滑动支护单元1,使得所有支护板11呈同轴线设置时,所有支护板11将呈周向设置,且每两块相邻的支护板11相对的一边均呈间隔设置,此时所有支护板11将共同组成具有四个断裂口的圆筒状结构,实现了支护结构的快速拼接,提高了基坑的支护效率。
23.支护板11的顶部安装有固定单元2,固定单元2包括安装在支护板11顶部的安装板21,安装板21上沿竖直方向滑动穿设有若干竖直插钉22。当支护板11嵌入到基坑内后,安装板21的下表面将贴合于地面,竖直插钉22将插入到地内并将安装板21压紧在地面上,从而提高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24.如图5和图6所示,值得说明的是,固定单元2和连接杆121均位于弧形杆12与支护板11内壁之间的水平间距较大的一边处,故当三组支护单元1均被收纳在其外侧支护单元1的收纳腔13内时,四组固定单元2将呈弧形排布,使得固定单元2不易影响支护单元1的收纳。
25.如图3至图5所示,弧形杆12与支护板11内壁之间的水平间距较大的一端处设有环槽122,环槽122内紧固嵌设有摩擦套123。当三组支护单元1均被收纳在其外侧支护单元1的收纳腔13内时,收纳腔13内的摩擦套123将紧固嵌设在位于该收纳腔13内的支护板11上的穿设槽112内,摩擦套123外壁与穿设槽112槽壁之间的摩擦力将使得相邻两块支护板11不易相互分离,从而提高了支护单元1在被收纳时的稳定性。
26.如图2至图4所示,支护板11的两边均设有贯穿于支护板11外壁的凹槽113,凹槽113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中一个凹槽113内设有在水平面上翻转的弧形板14,弧形板1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该凹槽113的槽壁。当所有支护单元1共同拼接成具有四个断裂口的圆筒状结构时,弧形板14将位于相邻两块支护板11之间,此时支护板11上的弧形板14可转动卡接在相邻支护板11上的凹槽113内,使得圆筒状结构的断裂口被封闭,故所有支护单元1共同拼
接成完整的圆筒状,以便支护结构对基坑侧部进行稳定支撑。
27.弧形板14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二扇叶142,当所有支护单元1共同拼接成圆筒状时,所有第一扇叶111和所有第二扇叶142将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螺旋叶,以便整个支护结构螺旋向下嵌入到基坑内,提高了支护结构在基坑内的稳定性。
28.供弧形板14转动连接的凹槽113内设有扭簧141,扭簧1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弧形板14和支护板11。当被收纳在一起的支护板11相互滑动分离时,支护板11外壁上的第一扇叶111将滑动抵触于其外侧支护板11上的弧形板14内壁,此时扭簧141将处于形变状态;当四块支护板11共同拼接成具有四个断裂口的圆筒状结构时,支护板11外壁上的第一扇叶111将脱离于其外侧支护板11上的弧形板14内壁,此时扭簧141将逐渐回复至自然状态并促使弧形板14转动复位,支护板11上的弧形板14将转动卡接到相邻支护板11上的凹槽113内,从而实现了四组支护单元1的快速拼接。
29.供弧形板14转动卡接的凹槽113的槽壁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弹性筒114,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筒114的数量为两个并呈上下间隔设置,弧形板14上设有供弹性筒114转动卡接的卡接槽143,卡接槽143与弹性筒114一一对应。
30.当所有支护单元1共同拼接成圆筒状时,扭簧141将促使弧形板14转动复位,弧形板14将向对应的凹槽113内旋转,使得弹性筒114转动卡接在卡接槽143内,弧形板14将把相邻两块支护板11连接为一体,使得所有支护单元1形成一个受力整体,从而提高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31.支护板11的内壁上设有对应于弹性筒114内侧的通孔115,相对应的通孔115和弹性筒114内穿设有同一个水平插钉116。当支护结构旋转嵌入到基坑内后,穿设于通孔115和弹性筒114的水平插钉116还可插入到基坑的侧部,使得弧形板14和支护板11被压紧固定在基坑的侧部,从而提高了支护结构对基坑侧部的支护效果。
3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工人通过将支护板11在弧形杆12上滑动,即可使得支护单元1滑动嵌入到相邻支护单元1的收纳腔13内;工人依次滑动三组支护单元1,即可使得该三组支护单元1均被收纳在其外侧支护单元1的收纳腔13内,减小了支护结构的整体占用空间,方便了支护结构的收纳运输。
33.同时,收纳腔13内的摩擦套123将紧固嵌设在位于该收纳腔13内的支护板11上的穿设槽112内,摩擦套123外壁与穿设槽112槽壁之间的摩擦力将使得相邻两块支护板11不易相互分离,从而提高了支护单元1在被收纳时的稳定性,以便四组支护单元1的同步运输。
34.当工人通过反向滑动支护单元1,使得所有支护板11呈同轴线设置时,所有支护板11将呈周向设置,且每两块相邻的支护板11相对的一边均呈间隔设置,此时所有支护板11将共同组成具有四个断裂口的圆筒状结构;然后扭簧141将逐渐回复至自然状态并促使弧形板14转动复位,支护板11上的弧形板14将转动卡接到相邻支护板11上的凹槽113内,弹性筒114转动卡接在卡接槽143内,使得所有支护单元1形成一个受力整体,从而实现了四组支护单元1的快速拼接,提高了基坑的支护效率。
35.同时,所有第一扇叶111和所有第二扇叶142将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螺旋叶,以便整个支护结构螺旋向下嵌入到基坑内;然后工人可将水平插钉116穿设于相对应的通孔115和弹性筒114并插入到基坑的侧部,使得弧形板14和支护板11被压紧固定在基坑的侧部,从而提高了支护结构对基坑侧部的支护效果。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