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站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62603发布日期:2022-11-12 03:1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交车站台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交车站台。


背景技术:

2.公交站台主要是用于乘客候车,在轨道交通领域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现有的供胶站台通常由立板、侧板和顶板固定而成。
3.上述的公交站台,虽然能够实现用于乘客候车的目的,但多侧封闭容易使得环境较为压抑,若是在开设透气槽容易在下雨天飘入雨水,因此,对于现有的公交站台的改良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交车站台,其具有利用驱动绳装置控制顶板移动,进而实现站台能根据天气选择开放区域的优点。
5.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公交车站台,包括固设于底板一侧的立板,所述的立板一侧设有若干通槽;所述的立板上端安装有由驱动绳装置进行驱动的分层顶板装置,所述的分层顶板装置上设置有由其运行产生的动力进行驱动延伸的辅助遮挡板装置。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实时的天气情况,利用驱动绳装置来控制分层顶板装置的启闭,使得在不下雨的时候控制分层顶板升起来增加设备的透光与通风,减少压抑感;而在下雨时,驱动绳装置又能够快速驱动分层板装置升起,实现遮雨的效果,且分层板装置在下移的过程中还能够驱动辅助遮挡板装置进行延伸,进而对两侧起到挡雨的效果,达到避免水溅到乘客身上的效果。
7.进一步设置:所述的驱动绳装置包括由驱动轴驱动的主动轮,所述的主动轮两侧对称设置有驱动所述的分层顶板装置上下滑移的驱动组件,所述的驱动轴与所述的主动轮均转动安装于所述的立板上;所述的驱动绳装置安装于所述的立板上设置的运行区内。
8.进一步设置: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竖直滑移安装于所述的运行区内的滑板、转动安装于滑板上端的第一导轮、转动安装于滑板下端的第二导轮以及转动安装于所述的立板上的第三导轮与第四导轮;所述的滑板的一侧固设有上限位块,所述的上限位块下端设有与其相互配合的下限位块,且所述的下限位块固设于第一支杆的下端;所述的滑板的上端固设有第二支杆;所述的驱动组件还包括依次连接所述的第一导轮、所述的第二导轮、所述的第三导轮以及所述的第四导轮的拉绳;所述的拉绳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的主动轮上,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的第一支杆的下端。
9.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分层顶板装置包括与所述的第一支杆固定连接的水平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水平连接杆相连的上顶板以及与所述的第二支杆固定连接的下顶板;所述的下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的上顶板相互配合的槽口,且所述的槽口贯穿所述的下顶板。
10.进一步设置:所述的上顶板的两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的水平连接杆上,且在上移过程中由驱动件驱动翻转。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轮带动主动轴运转,而主动轮又通过拉绳绕过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进而来连接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此设计使得驱动绳装置一方面能够驱动分层顶板装置缓慢的上升,而上顶板是转动配合连接,进而可避免上顶板因为快速上移产生转动过程中的惯性,使得其上的垃圾被抛的很远,不利于在上顶板一侧设置回收袋进行回收处理;而另一方面,驱动绳装置能够配合分层板装置本身的重力驱动分层板装置快速回收,进而能够在下雨时快速回收起到防雨的效果。
12.进一步设置:所述的辅助遮挡板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的槽口两侧的滑槽,且所述的滑槽贯穿所述的下顶板;每个所述的滑槽内均水平滑移安装有辅助遮挡板;所述的遮挡板一端至少设有一根在其不受折叠推动组件推动时,驱动其收纳在所述的滑槽内的弹性杆。
13.进一步设置:所述的折叠推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的辅助遮挡板一一对应设置的推板以及连接两块推板一端的铰接块;所述的推板远离所述的铰接块的一端水平滑移安装于所述的下顶板上;所述的铰接块设置于所述的槽口位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利用上顶板下移的动力配合弹性杆的弹性力控制辅助遮挡板的伸出,进而实现设备边沿的加宽,避免设备边缘滴下的水溅到乘客身上,也便于乘客收伞上车。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发明驱动绳装置连接顶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2中a位置的放大图。
18.图4是本发明设备在驱动组件位置的剖切示意图。
19.图5是图4中b位置的放大图。
20.图6是本发明设备的侧视剖切示意图。
21.图7是图6中c位置的放大图。
22.图中,底板1、立板11、通槽12、座位板13、平板14、驱动绳装置2、驱动轴21、主动轮22、运行区23、驱动组件20、滑板200、第一导轮201、第二导轮202、第三导轮203、第四导轮204、上限位块205、下限位块206、第一支杆207、第二支杆208、拉绳209、顶板装置3、水平连接杆31、上顶板32、下顶板33、密封圈331、槽口34、辅助遮挡板装置4、滑槽41、辅助遮挡板42、弹性杆43、折叠推动组件40、推板401、铰接块402。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一种公交车站台,如图1、图2所示,包括固设于底板1一侧的立板11,立板11一侧设有若干通槽12;立板11上端安装有由驱动绳装置2进行驱动的分层顶板装置3,分层顶板装置3上设置有由其运行产生的动力进行驱动延伸的辅助遮挡板装置4,本装置中的立板11可设置为单块的直板,也可在底板1的三个面均设置一块立板,使得防风和防雨的效果更好,
通槽12上可铰接若干相互联动的隔板,在有风雨时(即分层顶板装置3处于收缩状态时)进行闭合,而在正常使用时开启,而隔板的启闭可由于分层顶板装置3的上下滑移配合齿轮、齿条与铰接轴进行驱动;此外,底板1远离座位板13的一侧可转动安装平板14,平板14可由设置于其一端的电机或电推杆进行驱动,可在下雨时起到防溅水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能够通过翻转角度作为踏板使用,便于人们或坐轮椅的乘客进入公交车内部。
25.如图2、图3、图4所示,驱动绳装置2包括由驱动轴21驱动的主动轮22,主动轮22两侧对称设置有驱动分层顶板装置3上下滑移的驱动组件20,驱动轴21与主动轮22均转动安装于立板11上;驱动绳装置2安装于立板11上设置的运行区23内。
26.如图2、图3、图4所示,驱动组件20包括竖直滑移安装于运行区23内的滑板200、转动安装于滑板200上端的第一导轮201、转动安装于滑板200下端的第二导轮202以及转动安装于立板11上的第三导轮203与第四导轮204;滑板200的一侧固设有上限位块205,上限位块205下端设有与其相互配合的下限位块206,且下限位块206固设于第一支杆207的下端;滑板200的上端固设有第二支杆208;驱动组件20还包括依次连接第一导轮201、第二导轮202、第三导轮203以及第四导轮204的拉绳209;拉绳209一端固定安装于主动轮22上,另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一支杆207的下端。
27.如图5、图6所示,分层顶板装置3包括与第一支杆207固定连接的水平连接杆31、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水平连接杆31相连的上顶板32以及与第二支杆208固定连接的下顶板33;下顶板33上开设有与上顶板32相互配合的槽口34,且槽口34贯穿下顶板33,上顶板32的两端转动安装于水平连接杆31上,且在上移过程中由驱动件驱动翻转,本装置可设置为电机,也可设置为齿条与齿轮配合的驱动结构,利用上顶板32的移动的同时实现上顶板32的翻转,有利于上端异物(如树叶、塑料袋等垃圾)的处理;下底板33的下端还可设置于立板11相互配合的密封圈331。
28.如图6、图7所示,辅助遮挡板装置4包括开设于槽口34两侧的滑槽41,且滑槽41贯穿下顶板33;每个滑槽41内均水平滑移安装有辅助遮挡板42;遮挡板42一端至少设有一根在其不受折叠推动组件40推动时,驱动其收纳在滑槽41内的弹性杆43,弹性杆43可设置为橡胶杆。
29.如图6、图7所示,折叠推动组件40包括与辅助遮挡板42一一对应设置的推板401以及连接两块推板401一端的铰接块402;推板401远离铰接块402的一端水平滑移安装于下顶板33上;铰接块402设置于槽口34位置。
30.工作原理:初始状态时候,所有装置均处于静止状态,上限位块205与下限位块206相互接触,第一支杆207、第二支杆208在拉绳209与第一导轮201、第二导轮202、第三导轮203、第四导轮204的配合作用下处于上端极限位置状态,上顶板32、下顶板33处于上端水平位置状态(若上顶板32的转动由电机驱动,则可处于上端极限位置状态;若上顶板32由于上移过程配合齿条、齿轮驱动,则处于开启但未到极限位置状态,便于上顶板32再次上移实现翻转),辅助遮挡板42在弹性杆43的作用下处于收纳在滑槽41内的状态,两块推板401处于关于铰接块402两侧向下倾斜、对称状态,推板401的上端不受上顶板压力作用(推板401的两侧可通过圆柱轴滑移安装于滑槽41两侧设置的直槽口内,此时可处于直槽口靠近槽口34一端的极限位置状态)。
31.当下雨时,利用驱动轴21(可人为转动或电机驱动,需要人为驱动时,主动轮22可
设置为可调节换向的棘轮机构,如调节棘爪的方向和角度,便于结构的锁紧和松开),使得主动轴22快速转动,通过拉绳209使得第一支杆207、上顶板32快速下移,进一步使得第二支杆208、滑板200与下顶板33组成的整体在重力和拉绳209、第一导轮201、第二导轮202左右下快速下移,实现本装置上端的遮盖。
32.上顶板32在贴合下顶板33的过程中,对两块推板401铰接位置施压,进而使得推板401另一端向两侧滑移,并挤压辅助遮挡板42,使得辅助遮挡板沿滑槽41移动,进而对设备边缘进行延伸。
33.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