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使用的预制梁底模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6941发布日期:2022-10-05 00:5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使用的预制梁底模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方便使用的预制梁底模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2.预制梁,是采用工厂预制,再运至施工现场按设计要求位置进行安装固定的梁。
3.对于现在的预制梁在进行制作时,有的需要在指定的高度进行底模支撑处理,传统的支撑就是采用钢管相互固定连接后进行支撑操作,使得较为固定不利于进行移动处理,在下一次的支撑处理时还需要另外的进行拼接,让其操作起来更加的费时费力大大的影响到了预制梁的底模支撑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预制梁底模移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于现在的预制梁在进行制作时,有的需要在指定的高度进行底模支撑处理,传统的支撑就是采用钢管相互固定连接后进行支撑操作,使得较为固定不利于进行移动处理,在下一次的支撑处理时还需要另外的进行拼接,让其操作起来更加的费时费力大大的影响到了预制梁的底模支撑处理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方便使用的预制梁底模移动装置,包括支撑底框,所述支撑底框的底面垂直向下焊接有固定底杆,所述固定底杆的底端水平焊接有底固定板,所述支撑底框的顶面垂直向上对接有固定套杆,所述固定套杆的顶端垂直向上插接有延伸插杆,所述延伸插杆的顶端焊接有顶固定板,所述顶固定板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支撑底框的顶面插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顶端固定套接有转动圆盘,所述支撑底框的底面均匀设置有底卡块,所述底卡块的底端卡接有滚动轮,所述支撑底框的顶面均匀开设有顶卡位孔,所述顶卡位孔的内侧底面螺栓连接有千斤顶,所述支撑底框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固定环槽,所述固定套杆的底端焊接有固定螺管,所述固定套杆的内侧边水平卡接有阻挡内板,所述支撑底框的顶面竖直向开设有配合螺孔,所述支撑底框的底面均匀开设有底卡位槽,所述底卡块的底端开设有套接槽,所述套接槽的内侧壁对称卡接有固定轴承,所述底卡块顶端开设有顶卡孔,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焊接有卡接端块。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底框呈口字形形状设置,固定底杆的个数为四根,且四根固定底杆相互之间平行设置,四根固定底杆的顶端垂直向上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框的底面四边角位置,底固定板的个数与固定底杆的个数保持一致设置,且底固定板与支撑底框相互之间叠加式平行排布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套杆的个数为四根,且四根固定套杆的底端呈开口状设置,四根固定套杆的底端一一对应对接设置在固定环槽的顶开口端,延伸插杆的底端垂直向下焊接设置在阻挡内板的顶面中心位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顶固定板的个数与延伸插杆的个数保
持一致设置,且延伸插杆的顶端均一一对应垂直固定设置在顶固定板的底面中心位置,固定通孔开设在顶固定板的顶面靠近四边角位置,调节螺杆分别竖直向一一对应插接设置在配合螺孔的内侧边螺纹连接设置,底卡块的顶端均一一对应插接设置在底卡位槽的内侧边。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滚动轮卡接设置在套接槽的内侧边,顶卡位孔均竖直向开设在支撑底框的顶面靠近四边角位置,千斤顶的输出端垂直向上固定设置在延伸插杆的内侧端位置,固定环槽均一一对应开设在顶卡位孔的顶开口端边缘位置,固定螺管均一一对应插接设置在固定环槽的内侧边螺纹固定连接设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配合螺孔均匀开设在支撑底框的顶面靠近固定套杆的侧边位置,底卡位槽的顶端均一一对应与配合螺孔的底端保持通接设置,固定轴承均对应套接设置在滚动轮的轴端位置,顶卡孔开设在底卡块的顶端中心位置,且卡接端块卡接设置在顶卡孔的内侧边。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转动圆盘转动后使得调节螺杆在配合螺孔的内侧边向下传输作用,在卡接端块的顶接下使得底卡块从底卡位槽的底开口端向下延伸作用,让底卡块延伸到指定位置后,使得滚动轮的底面对接设置在地面上,在对支撑底框推动后在滚动轮的滚动下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采用相同转动操作使得底卡块收纳到底卡位槽的内侧边,然后在底固定板在固定底杆的支撑下稳定在地面上,再通过多根连接杆的底端均竖直向对接在顶固定板的顶面后,在螺栓贯穿固定通孔后使其固定连接住,在采用相同连接下使得连接杆向上延伸到接近预制梁底面位置进行制模操作,在对千斤顶进行调节后使得向上延伸,让延伸插杆顶接着连接杆向上延伸,使得顶端的模板对接到预制梁的指定位置稳定住进行后续浇筑操作,装置设计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在采用了可调节式移动结构使得整体的稳定性不受影响,同时在模块化结构下使得便于搬运携带操作。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一种方便使用的预制梁底模移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方便使用的预制梁底模移动装置的支撑底框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一种方便使用的预制梁底模移动装置的固定套杆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方便使用的预制梁底模移动装置的配合螺孔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一种方便使用的预制梁底模移动装置的底卡块侧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支撑底框;2、固定底杆;3、底固定板;4、固定套杆;5、延伸插杆;6、顶固定板;7、固定通孔;8、调节螺杆;9、转动圆盘;10、底卡块;11、滚动轮;12、顶卡位孔;13、千斤顶;14、固定环槽;15、固定螺管;16、阻挡内板;17、配合螺孔;18、底卡位槽;19、套接槽;20、
固定轴承;21、顶卡孔;22、卡接端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方便使用的预制梁底模移动装置,包括支撑底框1,支撑底框1的底面垂直向下焊接有固定底杆2,固定底杆2的底端水平焊接有底固定板3,支撑底框1呈口字形形状设置,固定底杆2的个数为四根,且四根固定底杆2相互之间平行设置,四根固定底杆2的顶端垂直向上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框1的底面四边角位置,底固定板3的个数与固定底杆2的个数保持一致设置,且底固定板3与支撑底框1相互之间叠加式平行排布设置,支撑底框1的顶面垂直向上对接有固定套杆4,固定套杆4的顶端垂直向上插接有延伸插杆5,固定套杆4的个数为四根,且四根固定套杆4的底端呈开口状设置,四根固定套杆4的底端一一对应对接设置在固定环槽14的顶开口端,延伸插杆5的底端垂直向下焊接设置在阻挡内板16的顶面中心位置,延伸插杆5的顶端焊接有顶固定板6,顶固定板6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固定通孔7,支撑底框1的顶面插接有调节螺杆8,调节螺杆8的顶端固定套接有转动圆盘9,支撑底框1的底面均匀设置有底卡块10,顶固定板6的个数与延伸插杆5的个数保持一致设置,且延伸插杆5的顶端均一一对应垂直固定设置在顶固定板6的底面中心位置,固定通孔7开设在顶固定板6的顶面靠近四边角位置,调节螺杆8分别竖直向一一对应插接设置在配合螺孔17的内侧边螺纹连接设置,底卡块10的顶端均一一对应插接设置在底卡位槽18的内侧边,底卡块10的底端卡接有滚动轮11,滚动轮11卡接设置在套接槽19的内侧边;
22.请参阅图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方便使用的预制梁底模移动装置,其中支撑底框1的顶面均匀开设有顶卡位孔12,顶卡位孔12的内侧底面螺栓连接有千斤顶13,支撑底框1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固定环槽14,固定套杆4的底端焊接有固定螺管15,顶卡位孔12均竖直向开设在支撑底框1的顶面靠近四边角位置,千斤顶13的输出端垂直向上固定设置在延伸插杆5的内侧端位置,固定环槽14均一一对应开设在顶卡位孔12的顶开口端边缘位置,固定螺管15均一一对应插接设置在固定环槽14的内侧边螺纹固定连接设置,固定套杆4的内侧边水平卡接有阻挡内板16,支撑底框1的顶面竖直向开设有配合螺孔17,支撑底框1的底面均匀开设有底卡位槽18,底卡块10的底端开设有套接槽19,套接槽19的内侧壁对称卡接有固定轴承20,底卡块10顶端开设有顶卡孔21,调节螺杆8的底端焊接有卡接端块22,配合螺孔17均匀开设在支撑底框1的顶面靠近固定套杆4的侧边位置,底卡位槽18的顶端均一一对应与配合螺孔17的底端保持通接设置,固定轴承20均对应套接设置在滚动轮11的轴端位置,顶卡孔21开设在底卡块10的顶端中心位置,且卡接端块22卡接设置在顶卡孔21的内侧边。
23.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5.对转动圆盘9转动后使得调节螺杆8在配合螺孔17的内侧边向下传输作用,在卡接端块22的顶接下使得底卡块10从底卡位槽18的底开口端向下延伸作用,让底卡块10延伸到指定位置后,使得滚动轮11的底面对接设置在地面上,在对支撑底框1推动后在滚动轮11的滚动下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采用相同转动操作使得底卡块10收纳到底卡位槽18的内侧边,
然后在底固定板3在固定底杆2的支撑下稳定在地面上,再通过多根连接杆的底端均竖直向对接在顶固定板6的顶面后,在螺栓贯穿固定通孔7后使其固定连接住,在采用相同连接下使得连接杆向上延伸到接近预制梁底面位置进行制模操作,在对千斤顶13进行调节后使得向上延伸,让延伸插杆5顶接着连接杆向上延伸,使得顶端的模板对接到预制梁的指定位置稳定住进行后续浇筑操作。
26.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