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9401发布日期:2022-10-12 02:3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件,特别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板。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叠合板,一般包括钢筋网片一、若干桁架钢筋、预制底板。预制底板浇筑于钢筋网片一、桁架钢筋,且桁架钢筋顶部露出于预制底板,方便后续对叠合板进行吊装;所有叠合板依次放置好后,还需要在所有叠合板上铺一层钢筋网片二,然后再浇筑,通过第二次的浇筑,钢筋网片二、相邻叠合板之间的沟道、所有叠合板形成楼板。
3.现有钢筋网片一的端部一般为竖直端部,露出预制底板,两个叠合板的沟道、第二次的浇层之间的连接强度还需要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板,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预制叠合板,包括钢筋网片一、若干桁架钢筋、预制底板,所述钢筋网片一、若干桁架钢筋扎丝连接,所述预制底板浇筑于钢筋网片一、桁架钢筋,且桁架钢筋顶部露出于预制底板,所述钢筋网片一包括若干横向钢筋一、若干纵向钢筋一,所述横向钢筋一、纵向钢筋一均为u形钢筋,且所有横向钢筋一的尺寸相同,所有纵向钢筋一的尺寸相同;对于任意横向钢筋一或纵向钢筋一,其一侧的弧形端部、另一侧的两个笔直端部均露出于预制底板,且弧形端部还向上弯曲;对于所有横向钢筋一或所有纵向钢筋一,呈相互穿插排列的方式,两个笔直部分依次相互贴合,且弧形端部的朝向依次反向错开。
7.每个所述桁架钢筋包括顶部钢筋、两个底部钢筋、两个波浪钢筋,顶部钢筋、两个底部钢筋呈三角放置,两个波浪钢筋的波峰位置均焊接固定于顶部钢筋,波谷位置分别焊接固定于两个底部钢筋,邻两个u形钢筋贴合的笔直部分,形成一处连接位置,两个底部钢筋分别扎丝连接于处于上方的、相邻的两处连接位置。
8.两个最外侧桁架钢筋和预制底板同侧边缘之间的间距设定为间距一,间距一为180-220mm,相邻两个桁架钢筋之间的间距设定为间距二,间距二为200-400mm。
9.所述横向钢筋一两个笔直部分的间距一等于纵向钢筋一两个笔直部分的间距二,均为180-220mm。
10.所述横向钢筋一、纵向钢筋一的直径均大于等于8mm。
11.所述波浪钢筋直径大于等于4mm,所述顶部钢筋直径大于等于8mm。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两个叠合板的沟道、第二次的浇层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13.图1为钢筋网片一的示意图;
14.图2为图1状态下的俯视图;
15.图3为桁架的示意图;
16.图4为桁架、钢筋网片一、预制底板的俯视图;
17.图5为多个叠合板配合后设置钢筋网片二的示意图;
18.图6为图5状态下的主视图;
19.图7为图6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20.图8为图5状态下的侧视图;
21.图9为图8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
22.图中,1、纵向钢筋一;011、间距三;2、横向钢筋一;012、间距四;3、笔直部分;4、弧形端部;5、连接位置;6、桁架;61、顶部钢筋;62、底部钢筋;63、波浪钢筋;7、间距一;8、间距二;9、横向钢筋;10、纵向钢筋二;11、预制底板;12、沟道。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现有的叠合板,一般包括钢筋网片一、若干桁架6钢筋、预制底板11。钢筋网片一、若干桁架6钢筋扎丝连接,通过模具对钢筋网片一四周进行挡边,然后浇筑形成预制底板11,即预制底板11浇筑于钢筋网片一、桁架6钢筋,且桁架6钢筋顶部露出于预制底板11,方便后续对叠合板进行吊装。所有叠合板依次放置好后,还需要在所有叠合板上铺一层钢筋网片二,然后再浇筑,通过第二次的浇筑,钢筋网片二、相邻叠合板之间的沟道12、所有叠合板形成楼板。
25.如图1所示,一种预制叠合板,其钢筋网片一包括若干横向钢筋9一2、若干纵向钢筋一1,横向钢筋9一2、纵向钢筋一1均为u形钢筋。所有横向钢筋9一2的尺寸相同,所有纵向钢筋一1的尺寸相同。
26.优选地,结合横向钢筋9一2、纵向钢筋一1均为u形钢筋,两者的直径均大于8mm,保证整个钢筋网片一的强度。
27.对于任意横向钢筋9一2或纵向钢筋一1,其一侧的弧形端部4、另一侧的两个笔直端部均露出于预制底板11,且弧形端部4还向上弯曲。即在浇筑时,横向钢筋9一2或纵向钢筋一1的两侧部分均超出模具。
28.对于所有横向钢筋9一2或所有纵向钢筋一1,呈相互穿插排列的方式,两个笔直部分3依次相互贴合,且弧形端部4的朝向依次反向错开。这样,两个叠合板相互配合时,一个叠合板的左侧或者前侧,对应配合另一个叠合板的右侧或者后侧。
29.可以发现,对于钢筋网片一,横向钢筋9一2、纵向钢筋一1均为u形钢筋后,除开最外侧的四个网格线,其余的网格线对应钢筋的数量均为两根,即相邻两个u形钢筋的笔直部分3,这样两个笔直部分3贴合,形成一处连接位置5。因为横向钢筋9一2、纵向钢筋一1上下叠加并扎丝连接,所以连接位置5也有上、下两组。
30.结合这一点,优选地,每个桁架6钢筋包括顶部钢筋61、两个底部钢筋62、两个波浪
钢筋63。顶部钢筋61、两个底部钢筋62呈三角放置,两个波浪钢筋63的波峰位置均焊接固定于顶部钢筋61,波谷位置分别焊接固定于两个底部钢筋62。优选地,波浪钢筋63直径大于等于4mm,顶部钢筋61直径大于等于8mm。
31.两个底部钢筋62则分别扎丝连接于处于上方的、相邻的两处连接位置5,使得桁架6和钢丝网片一的连接刚加稳固。即桁架6既可以呈横向,也可以呈竖向,在设置钢筋网片一时,则需要把相应的横向钢筋9一2或者纵向钢筋一1设置在上方。
32.两个最外侧桁架6钢筋和预制底板11同侧边缘之间的间距设定为间距一7,间距一7为180-220mm,相邻两个桁架6钢筋之间的间距设定为间距二8,间距二8为200-400mm。桁架6的数量为根据叠合板的尺寸进行合理设置,需要保证吊装时的稳固性,同时也不宜过多。
33.结合上述的“桁架6既可以呈横向,也可以呈竖向”,因此,横向钢筋9一2两个笔直部分3的间距三011等于纵向钢筋一1两个笔直部分3的间距四012。结合对间距一7、间距二8的范围设定,以及桁架6和钢筋网片一的连接位置5,间距三011、间距四012均为180-220mm,这样可以比较方便地满足对间距一7、间距二8的范围设定。
34.如图7所示,所有叠合板依次放置好后,以一个叠合板为例,在该叠合板的四周都设置有同样的叠合板(为了方便表示,这四个叠合板仅示出了边缘部分),两个叠合板相互靠近的弧形端部4交错,可以放置横向钢筋9二、纵向钢筋一1,在所有叠合板上形成钢筋弯片二,这样,使得钢筋网片二的设置更佳方便;相邻叠合板之间的沟道12位置,浇筑后的强度也更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