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1181发布日期:2022-10-22 01:3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3.在对混凝土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是对多种材料经过加工搅拌,形成的建筑材料,需要准备好沙子、水泥和碎石块;混凝土在制作前,需要将水泥、沙子和碎石按照比例进行搅拌均匀,一般比例是水泥1:沙子4:碎石子7的比例进行混合;有专业的混凝土搅拌设备,会将水泥和沙子先搅拌好了,再加入合适的水,倒入碎石块,继续用设备搅拌均匀即可制成;制好的混凝土,需要经过搅拌车的运输到需要的地方,直到浇筑完成后,才不用搅拌,否可能提前凝固。
4.在对混凝土进行输送处理时通常使用输送泵或是输送带,在输送带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5.1、在使用倾斜式分布的输送带将底端的混凝土输送到上方时,会经过较长一段的输送区域,在该区域内停留较长时间后,混凝土容易发生结块堆积的情况,在输出后容易影响加工后混凝土的品质;
6.2、在使用输送带将混凝土输送到输出口内时,期间还需要添加一份成分的粉料或是粘稠性溶剂,例如: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减水剂,改变混凝土强度,若是将粉煤灰倒入添料筒内后,需要粉煤灰持续均匀的散布到混凝土表面,并进行后续的混合处理,在粉煤灰持续漏出的过程中,会出现粉煤灰堵塞添料筒出口端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7.解决的技术问题:
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通过设置传动杆组和可拆卸的粉料筒,借助输送组件后可同时实现对混凝土输送以及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的处理,另外输送组件也可带动粉料筒出口端进行偏转,解决了传统混凝土在进行输送过程中容易发生结块堆积的问题,也解决了传统粉料筒出口端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
9.技术方案:
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1.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
12.传送架,其内部设置有输送组件,用于输送混凝土,另外传送架上设有支撑架,用于支撑整个输送装置,同时保证输送时的稳定;
13.传动杆组,其设置于传送架表面,用于传动式连接输送组件和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装配于传送架下方设置的次级搅拌筒内,仅仅使用单个驱动电机,即可带动传动杆组和输送组件进行同步式移动;
14.其中,所述传动杆组包含相互螺旋式连接的主传动杆和副传动杆,主传动杆用于带动副传动杆转动,而后副传动杆与搅拌轴同步转动,由于搅拌轴表面设置有若干搅拌杆,使得搅拌杆完成对次级搅拌筒内的混凝土进行二级搅拌处理,所述主传动杆与输送组件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副传动杆与搅拌轴一体式连接。
15.优选的,所述传送架呈倾斜式分布,倾斜向下的一端安装有初级搅拌筒,所述次级搅拌筒安装于倾斜向上的一端,并在传送架表面位于次级搅拌筒上方的位置处设置导料槽。
16.上述混凝土在次级搅拌筒内进行二级搅拌处理,在传送架表面位于次级搅拌筒上方的位置处设置导料槽,该导料槽的作用为:确保从传送带输出的混凝土能够全部进入次级搅拌筒内,起到限位作用。
17.优选的,所述输送组件包含两组传送辊和设置于两组传送辊之间的传送带,所述传送架内壁之间安装有若干用于支撑传送带的支撑辊,该支撑辊可呈“v”形排列设计,各个支撑辊之间的间距相等,可完成对传送带的支撑处理,并在传送架的上方设置外罩,用于对传送带进行防护处理。
18.优选的,位于上方的一组传送辊一端连接有圆盘,所述皮带用于连接圆盘和主传动杆,所述主传动杆安装于次级搅拌筒内壁之间;
19.上述的圆盘作为传动杆组和传动杆的输出端。
20.优选的,所述次级搅拌筒位于导料槽下方,并与导料槽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导料槽的表面设置有毛刷,该毛刷与位于下方的传送带表面贴合;
21.上述的毛刷可从图3中即可看出,毛刷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与传送带7表面接触,避免多余的混凝土沾附于下方的传送带7表面,确保传送带7表面的混凝土全部进入到次级搅拌筒3内。
22.优选的,所述传送架表面与圆盘相邻的位置处架设有料架,且料架上方可拆卸式连接有粉料筒;整个粉料筒通过插件插装于料架表面,使得粉料筒可进行自由拆卸,在装配完成后粉料筒可以利用其自身的自重,确保在使用状态下粉料筒位置的稳固。
23.优选的,所述粉料筒的底端设置有插件,且插件的出口端熔接有胶口,所述插件的截面呈“v”形,并贯穿料架表面预设的条形槽口内,在将整个粉料筒拆除后,可将插件从对应的条形槽口内抽出。
24.优选的,所述圆盘与胶口之间设置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端头与圆盘的盘体表面通过转轴连接,传动杆的两端均可作为活动端。
25.优选的,所述胶口表面一体式连接有胶片,且胶片延伸到插件内,同时胶片与胶口所采用的材质相同。
26.有益效果:
27.一是,本技术通过设置传动杆组,借助输送组件即可完成混凝土的输送处理,在输
送的同时也能通过传动杆组带动搅拌轴转动,完成二次搅拌处理,保证混凝土混合更加充分的同时,解决了传统混凝土在进行输送过程中容易发生结块堆积的问题,增强了整个输送装置的实用性;
28.二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粉料筒,将粉料筒底端的胶口与传动杆结合,借助输送组件还可带动胶口进行偏转,使得粉料筒内的物料间歇式的散落到混凝土表面,同时胶口上的胶片与胶口同步运动,解决了传统粉料筒出口端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增强了整个输送装置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次级搅拌筒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局部结构a的放大图。
33.附图标记:1、初级搅拌筒;2、传送架;21、外罩;3、次级搅拌筒;4、料架;5、导料槽;6、粉料筒;7、传送带;8、支撑辊;9、圆盘;10、传动杆;11、传动杆组;12、搅拌轴;13、插件;14、胶口。
具体实施方式
3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在本技术中采用传动杆组、输送组件以及传动杆,以实现利用单个驱动电机,可带动传送带、搅拌轴以及胶口同步作业,增强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35.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36.实施例1:
37.本实施例给出整个输送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传送架2和传动杆组11;
38.传送架2的内部设置有输送组件,用于输送混凝,并从图1可以看出传送架2上设有支撑架,用于支撑整个输送装置,同时保证输送时的稳定;
39.传动杆组11设置于传送架2表面,用于传动式连接输送组件和搅拌轴12,仅仅使用单个驱动电机,即可带动传动杆组11和输送组件进行同步式移动,另外将搅拌轴12装配于传送架2下方设置的次级搅拌筒3内,将次级搅拌筒3与初级搅拌筒1结合使用,可对混凝土进行两次搅拌处理,极大的增强了混凝土混合时的充分性;
40.其中,传动杆组11包含相互螺旋式连接的主传动杆和副传动杆,同时主传动杆与副传动杆之间呈“十”字交叉式分布,主传动杆和副传动杆均可进行转动,主传动杆与输送组件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副传动杆与搅拌轴12一体式连接,使得副传动杆与搅拌轴12能够同步式转动,此时搅拌轴12完成对次级搅拌筒3内腔混凝土进行搅拌处理。
41.在一些示例中,传送架2呈倾斜式分布,具体可参照图1即可看出,倾斜向下的一端安装有初级搅拌筒1,待输送的混凝土也在初级搅拌筒1内进行初级搅拌,次级搅拌筒3安装于倾斜向上的一端,经过传送带7是输送后进入次级搅拌筒3内,混凝土在次级搅拌筒3内进行二级搅拌处理,在传送架2表面位于次级搅拌筒3上方的位置处设置导料槽5,该导料槽5
的作用为:
42.确保从传送带7输出的混凝土能够全部进入次级搅拌筒3内,起到限位作用。
43.在一些示例中,输送组件包含两组传送辊和设置于两组传送辊之间的传送带7,上述提及的单个驱动电机安装于传送架2底端的背侧,用于带动位于下方的一组传送辊转动,而后带动传送带7传动,实现对混凝土的输送处理,传送架2内壁之间安装有若干用于支撑传送带7的支撑辊8,该支撑辊8可呈“v”形排列设计,完成对传送带7的支撑处理,并在传送架2的上方设置外罩21,用于对传送带7的防护处理。
44.在一些示例中,位于上方的一组传送辊一端连接有圆盘9,皮带用于连接圆盘9和主传动杆,主传动杆安装于次级搅拌筒3内壁之间,该处的圆盘9作为传动杆组11和传动杆10的输出端。
45.在一些示例中,次级搅拌筒3位于导料槽5下方,并与导料槽5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导料槽5的表面设置有毛刷,该毛刷与位于下方的传送带7表面贴合,上述提及的毛刷始终与传送带7表面接触,避免多余的混凝土沾附于下方的传送带7表面。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47.通过设置传动杆组11,借助输送组件即可完成混凝土的输送处理,在输送的同时也能通过传动杆组11带动搅拌轴12转动,完成二次搅拌处理,保证混凝土混合更加充分的同时,解决了传统混凝土在进行输送过程中容易发生结块堆积的问题,增强了整个输送装置的实用性。
48.实施例2:
49.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实施例给出粉料筒的具体结构,如图3和4所示,传送架2表面与圆盘9相邻的位置处架设有料架4,且料架4上方可拆卸式连接有粉料筒6,具体参照图4可以看出,整个粉料筒6通过插件13插装于料架4表面,使得粉料筒6可进行自由拆卸,在装配完成后粉料筒6可以利用其自身的自重,确保在使用状态下粉料筒6位置的稳固。
50.其中,粉料筒6的底端设置有插件13,且插件13的出口端熔接有胶口14,插件13的截面呈“v”形,并贯穿料架4表面预设的条形槽口内;胶口14表面一体式连接有胶片,且胶片延伸到插件13内,与胶口14进行同步式移动。
51.圆盘9与胶口14之间设置有传动杆10,且传动杆10的端头与圆盘9的盘体表面通过转轴连接,传动杆10的两端均可作为活动端;
52.在具体应用场景下,
53.位于上方的传动轴带动圆盘9转动,而后圆盘9带动传动杆10的端头进行旋转,使得传动杆10与胶口14连接的一端能够进行左右偏转,在偏转的过程中,胶口14与插件13的连通端可进行间歇式的堵塞,使得位于粉料筒6内的物料能够间歇式、均匀的散落到传送带7上混凝土的表面,与此同时胶口14在偏转的同时也同步带动胶片偏转,使得胶片对插件13内的物料进行打散处理,避免物料在插件13内发生堵塞的情况。
5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55.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粉料筒6,将粉料筒6底端的胶口14与传动杆10结合,借助输送组件还可带动胶口14进行偏转,使得粉料筒6内的物料间歇式的散落到混凝土表面,同时胶口14上的胶片与胶口14同步运动,解决了传统粉料筒6出口端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增强了整个输送装置的灵活性。
56.整个混凝土的输送路径为:
57.首先,通过初级搅拌筒1进行初级搅拌处理(该处初级搅拌筒1内的结构与次级搅拌筒3内的结构相同,可配套搅拌电机);
58.而后,通过传送带7将混凝土输送到上方;
59.经过导料槽5限位后,最终进入次级搅拌筒3内,完成二级搅拌处理后,从次级搅拌筒3的出口端排出。
60.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