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型建筑节能保温用岩棉复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83845发布日期:2022-12-17 11:30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型建筑节能保温用岩棉复合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岩棉复合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型建筑节能保温用岩棉复合板。


背景技术:

2.随着节能、环保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各种建筑墙体保温技术和材料不断涌现。按建筑防火等级,外墙外保温材料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a级、b1级、b2级和b3级。其中a级是无燃点具有保温效果的无机材料,称为不燃材料;b1级是难燃保温材料,虽然可以点着,但离开火源便可自动熄灭。b2级是可燃保温材料,主要是膨胀聚苯板、挤塑聚苯板及聚苯颗粒等,这种材料燃点低,并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b3级是易燃保温材料,这种以聚苯泡沫为主材料的保温材料,目前已被淘汰出外墙保温材料市场。
3.岩棉作为一种无机保温材料,其具有极好的防火性能,本身不会被火点燃,防火等级为a级。然而,现有的岩棉复合板在安装时往往需要通过螺栓去拧紧固定,需要其他工具进行辅助安装。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增强型建筑节能保温用岩棉复合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增强型建筑节能保温用岩棉复合板。
5.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强型建筑节能保温用岩棉复合板,包括两个复合板主体、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复合板主体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复合板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6.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自由端连接有固定插块;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上贯穿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内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插块相连接;
7.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插接槽相配合的插接凸起;所述插接凸起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插块配合的第二凹槽。
8.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插块相对远离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呈半椭球形;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相应地呈半椭球形。
9.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杆相对远离所述固定插块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拉手;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壁相应位置开设有可容纳所述调节拉手的第三凹槽。
10.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口设置有槽盖。
11.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复合板主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板、岩棉芯层、保温板、聚氨酯保温层以及饰面层。
12.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岩棉芯层包括第一岩棉层和第二岩棉层,所述第一岩棉层和所述第二岩棉层之间设有加强网。
13.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网为金属网。
14.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岩棉芯层上包覆有横向网格布和纵向网格布;所述横向网格布铺设于所述纵向网格布的内层。
15.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温板为铝蜂窝板。
16.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饰面层远离所述聚氨酯保温层的一面设有热反射涂层。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安装两个复合板主体时,向远离插接槽的方向拉动调节杆,使得固定插块被收纳至第一凹槽内,将另外一个复合板主体上的插接凸起插入插接槽内,松开调节杆,在第一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固定插块的自由端逐渐自所述第一凹槽伸出,并插入第二凹槽内实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固定连接,从而完成两块复合板主体的拼接;本技术能够实现对岩棉复合板主体的快速安装,无需借助任何辅助工具,安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增强型建筑节能保温用岩棉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增强型建筑节能保温用岩棉复合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局部a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复合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网格布包覆岩棉芯层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复合板主体的岩棉芯层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复合板主体的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26.1、复合板主体;10、基底板;11、岩棉芯层;110、第一岩棉层;111、第二岩棉层;112、加强网;113、横向网格布;114、纵向网格布;12、保温板;13、聚氨酯保温层;14、饰面层;15、热反射涂层;2、连接组件;3、第一连接部;30、插接槽;31、第一凹槽;32、第一弹簧;33、固定插块;34、调节杆;35、调节拉手;36、第三凹槽;37、槽盖;4、第二连接部;40、插接凸起;41、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2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9.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强型建筑节能保温用岩棉复合板,包括两个复合板主体1、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复合板主体1的连接组件2;为方便描述,将两个所述复合板主体1分别标记为第一复合板主体和第二复合板主体,位于图2中左侧的为第一复合板主体,位于图2中右侧的为第二复合板主体;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复合板主
体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所述第一连接部3设置在所述第一复合板主体的右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复合板主体的上下两端平齐;所述第二连接部4设置在所述第二复合板主体的左侧,且所述第二连接部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复合板主体的上下两端平齐;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可以通过粘结或焊接的方式分别与相应的复合板主体连接。
30.所述第一连接部3相对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4的一侧开设有插接槽30;所述插接槽30的上下两个槽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31;所述第一凹槽31的槽口朝向所述插接槽30;所述第一凹槽31的槽底连接有第一弹簧32;所述第一弹簧32的自由端连接有固定插块33;当所述第一弹簧32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固定插块33的大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31的槽口外部,随着所述第一弹簧32逐渐被压缩,所述固定插块33可逐渐被拉向所述第一凹槽31,并且可以完全置于所述第一凹槽31内。
31.所述第一凹槽31的槽壁上活动贯穿设有调节杆34;所述第一弹簧32套设在所述调节杆34的外部;所述调节杆34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31内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插块33相连接;
32.所述第二连接部4相对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3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插接槽30相配合的插接凸起40;所述插接凸起40的上下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插块33配合的第二凹槽41。
33.在安装两个复合板主体时,向远离所述插接槽30的方向拉动调节杆34,使得固定插块33被收纳至第一凹槽31内,将另外一个复合板主体上的插接凸起40插入插接槽30内,松开调节杆34,在第一弹簧32恢复力的作用下,固定插块33的自由端逐渐自所述第一凹槽31伸出,并插入第二凹槽41内实现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的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固定插块33插入第二凹槽41内时,所述第一弹簧32仍然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将固定插块33顶紧在第二凹槽41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岩棉复合板主体的快速安装,无需借助任何辅助工具,安装效率高。
34.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插块33相对远离所述调节杆34的一端呈半椭球形;所述第二凹槽41的槽底相应地呈半椭球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插块33的插接端设置为光滑的半椭球形状,方便其与第二凹槽的插接,通过将第二凹槽41的槽底设置为与所述固定插块33的插接端相匹配的半椭球形,使得固定插块33与第二凹槽41的插接更为稳定。
35.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34相对远离所述固定插块33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拉手35;所述第一连接部3的外壁相应位置开设有可容纳所述调节拉手35的第三凹槽36;通过设置调节拉手35,方便对调节杆33的拉动,通过设置第三凹槽36,可对调节拉手35起到收纳的作用,保持拼接后岩棉复合板的美观。
36.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凹槽36的槽口设置有槽盖37;所述槽盖37为可开启的,所述槽盖37的设置可确保所述第一连接部3的两侧的平整,又可以防止灰尘等进入所述第三凹槽36。
37.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至图7,所述复合板主体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板10、岩棉芯层11、保温板12、聚氨酯保温层13以及饰面层14。
38.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岩棉芯层11包括第一岩棉层110和第二岩棉层111,所述第一岩棉层110和所述第二岩棉层111之间设有加强网112,所述加强网112为金属网。
39.其中的第一岩棉层110和第二岩棉层111均采用优质玄武岩、白云石等为主要原材料,经1450℃以上高温熔化后采用国际先进的四轴离心机高速离心成纤维,同时喷入一定量粘结剂、防尘油、憎水剂后经集棉机收集、通过摆锤法工艺,加上三维法铺棉后进行固化、切割,形成板状层次的第一岩棉层110和第二岩棉层111,然后在第二岩棉层111的上端放上加强网112,其加强网112优选采用金属增强网,然后将第一岩棉层110盖在第二岩棉层111上端,金属增强网位于第一岩棉层110和第二岩棉层111之间,与二者粘贴连接,其连接强度高,连接部件质量轻,对于整体结构来说这样做的作用是提高他们的结构强度,让岩棉芯层11更加结实牢固。
40.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整体强度,所述岩棉芯层11上包覆有横向网格布113和纵向网格布114;所述横向网格布113铺设于所述纵向网格布114的内层,相邻的横向网格布113或相邻的纵向网格布114均通过无溶剂的环氧胶粘结在一起,由于岩棉芯层11的多个个侧边均有网格布包覆,能对第一岩棉层110和第二岩棉层111提供一个相互挤压的力,使其连接的更加紧密,且从外部相当于多增加了一个保护层,整体强度也得到了提高。
41.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板12为铝蜂窝板,其中心为铝质六边形蜂窝,密度小(每平方米大约为3~7公斤),是同厚度同面积木板重量的1/5,玻璃的1/6、铝材的1/7,大大降低建筑载荷和造价,由于中间夹层含大量空气,可隔音(空气隔声量可达30db)、隔热(热阻可达0.02(

·
k/w)),无可燃物质。
4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饰面层14远离所述聚氨酯保温层13的一面设有热反射涂层15。
43.所述聚氨酯保温层13具有防潮、防水、阻燃、耐高温、隔热、抗变形能力强等性能,饰面层14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喷涂为仿石漆层或真石漆层,还可增加热反射涂层,保温性强,且热反射涂层能够极大的提高墙体的保温率。
44.综合来说,该复合板主体采用多层保温隔热配合,首先最外层的热反射涂层15可以对热量进行反射,其聚氨酯保温层13和保温板12配合能进行初步隔热,最后再通过复合设置的岩棉芯层11进一步进行保温隔热,整体配合效果好,相比于单层靠岩棉进行保温的复合板保温效果更好,且同时具有良好的防火阻燃性、吸音降噪性能,整体复合板材结构强度也稳固提高。
45.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