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隐藏式钢支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2940发布日期:2023-01-31 20:38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隐藏式钢支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隐藏式钢支撑。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且在装配式建筑中隐藏式钢支撑的使用较为常见。
3.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隐藏式钢支撑结构。(授权公告号cn216041686u),该专利技术能够解决钢支撑结构装配的建筑的隔音效果差的问题,但在进行钢支撑结构的安装使用中较为不便,同时支撑效果不能得到保证。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隐藏式钢支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隐藏式钢支撑,包括第一支撑型钢,所述第一支撑型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型钢,且第二支撑型钢的中部开设有调节槽,所述第二支撑型钢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且第二支撑型钢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调节加固结构位置的移动架板,所述移动架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顶部固定型钢,且顶部固定型钢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口,所述顶部固定型钢的顶部开设有钢筋孔,且顶部固定型钢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固定型钢,所述钢筋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加固支撑结构的固定钢筋,所述顶部固定型钢的一侧焊接有加固钢丝网,所述固定钢筋的底端外部设置有用于限位的钢筋限位筒,且钢筋限位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部塑形钢板,所述底部塑形钢板的一侧设置有主塑形钢板,且主塑形钢板的一侧设置有无孔固定型钢。
5.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型钢的内部和第二支撑型钢的内部相同设置有调节槽和限位孔,且多个所述限位孔对称开设在调节槽的两侧,所述移动架板移动设置在调节槽的内部。
6.优选的:所述移动架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且移动架板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型钢和第一支撑型钢固定安装,且螺栓贯穿移动架板的安装孔和限位孔使用,所述移动架板通过螺栓与顶部固定型钢固定安装。
7.优选的:所述移动架板对称安装在顶部固定型钢的两侧,且顶部固定型钢通过移动架板与第二支撑型钢和第一支撑型钢固定安装,所述底部固定型钢的两侧与和顶部固定型钢的两侧相同设置有移动架板,且底部固定型钢通过移动架板与第一支撑型钢和第二支撑型钢固定安装,所述无孔固定型钢的两侧同样安装有移动架板。
8.优选的:所述浇筑口等距离开设在顶部固定型钢的顶部,且钢筋孔对称设置在浇筑口的两侧,所述底部固定型钢的顶部和顶部固定型钢的顶部相同开设有浇筑口和钢筋孔,且固定钢筋通过钢筋孔贯穿设置在顶部固定型钢和底部固定型钢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固定钢筋的底端插接在钢筋限位筒内部,且钢筋限位筒等距离设置在底部塑形钢板的顶部,所述固定钢筋通过钢筋限位筒与底部塑形钢板插接设置,且加固钢丝网对称设置在顶部固定型钢的两侧,所述加固钢丝网的四角均通过焊接条焊接在顶部固定型钢和底部固定型钢的两侧。
10.优选的:所述主塑形钢板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型钢和第二支撑型钢的两侧,且主塑形钢板的底部与底部塑形钢板的两侧贴合连接,所述主塑形钢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次塑形钢板。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通过调节槽、限位孔和移动架板等结构的设置,方便将顶部固定型钢和底部固定型钢带动在第一支撑型钢和第二支撑型钢内部移动,进而方便根据需要对钢支撑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增加钢支撑的适用性,同时通过螺栓将钢支撑主体进行安装,降低钢支撑的安装难度,进而方便进行装配建筑预制件的制作使用。
13.2、通过固定钢筋和加固钢丝网的设置方便增加钢支撑的稳固性,同时保证浇筑后预制件使用的稳定性,避免预制件的断裂开裂等情况,进而提高预制件的制作质量,且保证钢支撑使用的支撑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隐藏式钢支撑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隐藏式钢支撑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隐藏式钢支撑中顶部固定型钢和底部固定型钢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隐藏式钢支撑中无孔固定型钢和顶部固定型钢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第一支撑型钢;2、第二支撑型钢;3、调节槽;4、限位孔;5 、移动架板;6、顶部固定型钢;7、浇筑口;8、钢筋孔;9、底部固定型钢;10、固定钢筋;11、加固钢丝网;12、钢筋限位筒;13、底部塑形钢板;14、主塑形钢板;15、无孔固定型钢;16、次塑形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20.实施例1
21.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隐藏式钢支撑,包括第一支撑型钢1,第一支撑型钢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型钢2,且第二支撑型钢2的中部开设有调节槽3,第二支撑型钢2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4,且第二支撑型钢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调节加固结构位置的移动架板5,移动架板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顶部固定型钢6,第一支撑型钢1的内部和第二支撑型钢2的内部相同设置有调节槽3和限位孔4,且多个限位孔
4 对称开设在调节槽3的两侧,移动架板5移动设置在调节槽3的内部,移动架板5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且移动架板5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型钢2和第一支撑型钢1固定安装,且螺栓贯穿移动架板5的安装孔和限位孔4使用,移动架板5通过螺栓与顶部固定型钢6固定安装,移动架板5对称安装在顶部固定型钢6的两侧,且顶部固定型钢6通过移动架板5与第二支撑型钢2 和第一支撑型钢1固定安装,底部固定型钢9的两侧与和顶部固定型钢6的两侧相同设置有移动架板5,且底部固定型钢9通过移动架板5与第一支撑型钢1和第二支撑型钢2固定安装,无孔固定型钢15的两侧同样安装有移动架板5,首先将移动架板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顶部固定型钢6和底部固定型钢 9的两侧,然后将顶部固定型钢6和底部固定型钢9以及移动架板5竖向放入第一支撑型钢1和第二支撑型钢2的调节槽3内部,然后将移动架板5、顶部固定型钢6和底部固定型钢9进行转动平放,进而将移动架板5水平放置在调节槽3内部,然后根据需要将顶部固定型钢6和底部固定型钢9移动到合适位置,再通过螺栓将移动架板5的安装孔和限位孔4进行安装固定,进而将顶部固定型钢6和底部固定型钢9进行安装,且对于门窗类的预制件,可以选择无孔固定型钢15代替顶部固定型钢6进行使用,且无孔固定型钢15 的安装方式与顶部固定型钢6相同,进而增加预制件制作的选择性。
22.实施例2
23.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顶部固定型钢6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口7,顶部固定型钢6的顶部开设有钢筋孔8,且顶部固定型钢6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固定型钢9,钢筋孔8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加固支撑结构的固定钢筋10,顶部固定型钢6的一侧焊接有加固钢丝网11,固定钢筋10 的底端外部设置有用于限位的钢筋限位筒12,且钢筋限位筒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部塑形钢板13,底部塑形钢板13的一侧设置有主塑形钢板14,且主塑形钢板14的一侧设置有无孔固定型钢15,浇筑口7等距离开设在顶部固定型钢6的顶部,且钢筋孔8对称设置在浇筑口7的两侧,底部固定型钢9的顶部和顶部固定型钢6的顶部相同开设有浇筑口7和钢筋孔8,且固定钢筋 10通过钢筋孔8贯穿设置在顶部固定型钢6和底部固定型钢9的内部,固定钢筋10的底端插接在钢筋限位筒12内部,且钢筋限位筒12等距离设置在底部塑形钢板13的顶部,固定钢筋10通过钢筋限位筒12与底部塑形钢板13 插接设置,且加固钢丝网11对称设置在顶部固定型钢6的两侧,加固钢丝网 11的四角均通过焊接条焊接在顶部固定型钢6和底部固定型钢9的两侧,主塑形钢板14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型钢1和第二支撑型钢2的两侧,且主塑形钢板14的底部与底部塑形钢板13的两侧贴合连接,主塑形钢板14的两侧均设置有次塑形钢板16,顶部固定型钢6和底部固定型钢9安装完成后,将固定钢筋10插入顶部固定型钢6和底部固定型钢9的钢筋孔8内部,然后将固定钢筋10的底端插入钢筋限位筒12内部,进而将固定钢筋10进行安装固定,且固定钢筋10的设置方便增加钢支撑的稳固性,然后将加固钢丝网11通过焊接条固定焊接在顶部固定型钢6和底部固定型钢9的两侧,进而在浇筑后提高混凝土使用的稳固性,且浇筑时,将主塑形钢板14放置在顶部固定型钢 6和底部固定型钢9的两侧,然后将次塑形钢板16放置在第一支撑型钢1和第二支撑型钢2的侧边,然后通过支撑挤压结构将钢板进行固定,再将混凝土从浇筑口7倒入钢板之间,进而进行预制件的成型制作。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移动架板5通过螺栓安装在顶部固定型钢6 和底部固定型钢9的两侧,然后将移动架板5竖向放入调节槽3内部,再将移动架板5进行转动平放,进而将移动架板5水平放置在调节槽3内部,然后根据需要将顶部固定型钢6和底部固定型
钢9移动到合适位置,再通过螺栓将移动架板5固定在调节槽3内部,进而将顶部固定型钢6和底部固定型钢9进行安装,且对于门窗类的预制件,可以选择无孔固定型钢15代替顶部固定型钢6进行使用,顶部固定型钢6和底部固定型钢9安装后将固定钢筋10插入钢筋孔8内部,并将固定钢筋10的底端插入钢筋限位筒12内部,然后将加固钢丝网11通过焊接条焊接在顶部固定型钢6和底部固定型钢9的两侧,将主塑形钢板14和次塑形钢板16放置在顶部固定型钢6和底部固定型钢9的两侧,然后通过支撑挤压结构将钢板进行固定,再将混凝土从浇筑口7 倒入钢板之间,进而制作装配建筑的预制件。
25.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