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板位于梁底或梁中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38632发布日期:2022-11-18 21:5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板位于梁底或梁中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板位于梁底或梁中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楼板2一般位于主梁1的梁顶位置,如图9图10所示,此时楼板顶钢筋组件21放置于主梁钢筋组件11上方,但是由于建筑物的多样化,很多情形楼板2不能放置在主梁1的梁顶位置,而是如图11图12所示,放置于主梁1的中间位置区域或是梁底(相当于主梁1吊住楼板2),楼板2承受着非常大的重力荷载,如仍采用如图10所示的施工方法,则存在以下缺点:
3.①
主梁1的梁身混凝土处于拉、压复合应力状态,主梁1的承载能力大大降低。
4.②
主梁1的梁身混凝土在楼板2与主梁1交界处的上部会出现水平裂缝,如图13所示,形成梁面混凝土的“拉脱”现象。
5.③
楼板顶钢筋组件21无法放置于主梁钢筋组件11上,不能形成钢与钢筋搭接的有利骨架。现场施工时,楼板顶钢筋组件21容易在踩踏后发生错位下沉,产生楼板2支座边缘裂缝;当主梁1和楼板2上的混凝土在遇到强烈地震掉落后,由于没有钢与钢筋骨架的支顶作用,楼板顶钢筋组件21容易拔出,造成坍塌。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楼板位于梁底或梁中的连接结构,通过钢筋连接件一和钢筋连接件二,将主梁钢筋组件、楼板顶钢筋组件和楼板底钢筋组件形成钢与钢筋组合骨架,并通过固定组件对楼板顶钢筋组件进行固定,将部分楼板的重力荷载传递到主梁钢筋组件和主梁的上部区域,提高了主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能;避免了施工时发生踩踏下沉现象,克服了后期楼板与主梁的交界处容易开裂的缺陷,发生地震时,即使主梁和楼板的混凝土开裂脱落,由于存在钢与钢筋的组合骨架,楼板也不会坍塌。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8.一种楼板位于梁底或梁中的连接结构,包括主梁钢筋组件、楼板顶钢筋组件和楼板底钢筋组件,所述主梁钢筋组件有两组且分别穿过钢筋连接件一和钢筋连接件二,所述楼板底钢筋组件的一端穿过钢筋连接件二并置于钢筋连接件一上,所述楼板顶钢筋组件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钢筋连接件二上;
9.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扁钢、固定螺钉孔件和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设置在钢筋连接件二上,所述固定螺钉孔件设置在固定扁钢上,所述固定螺钉穿过对应的固定螺钉孔件并与紧固螺母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筋连接件一包括穿孔角钢一和焊接在穿孔角钢一底部的支顶角钢一,其中一组所述主梁钢筋组件从穿孔角钢一上穿过;
11.所述钢筋连接件二包括穿孔角钢二和焊接在穿孔角钢二底部的支顶角钢二,另一组所述主梁钢筋组件从穿孔角钢二上穿过;
12.所述楼板底钢筋组件的一端穿过支顶角钢二并置于支顶角钢一上,所述固定螺钉设置在支顶角钢二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扁钢和支顶角钢二靠近楼板顶钢筋组件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钢齿。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顶角钢一的顶端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二钢齿。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楼板顶钢筋组件靠近钢筋连接件一的一端向下弯折,所述楼板顶钢筋组件的弯折部位与钢筋连接件一的侧壁抵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1)楼板顶钢筋组件、楼板底钢筋组件直接将部分楼板重力荷载通过钢筋连接件一、钢筋连接件二传递到主梁钢筋组件和主梁的上部区域,主梁的上部区域属于受压区,承载能力明显高于没有钢筋连接件一和钢筋连接件二时的受拉状态,提高了主梁的承载能力。
18.(2)通过设置固定组件,使得钢与钢筋的组合骨架更加稳固,保证了楼板的安全性。由于钢材的抗拉能力是混凝土的百倍以上,当混凝土表面出现细微水平裂缝时,可受到固定扁钢的有效抗拉裂作用,阻止细微裂缝继续向梁身内部发展,提高了主梁的耐久性能。
19.(3)钢筋连接件一、钢筋连接件二在对楼板顶钢筋组件和楼板底钢筋组件限位的同时形成有力支撑,避免了施工时发生踩踏下沉现象,克服了后期楼板与主梁的交界处容易开裂的缺陷。由于存在钢与钢筋组合骨架,发生地震时,即使主梁和楼板的混凝土开裂脱落,楼板顶钢筋组件、楼板底钢筋组件在钢筋连接件一和钢筋连接件二的支顶作用下也不会拔出,楼板不会坍塌。
附图说明
20.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1.图1是楼板位于梁中时连接结构的正视剖视图;
22.图2是楼板位于梁中时钢筋连接件一、楼板顶钢筋组件和楼板底钢筋组件的位置关系立体图;
23.图3是楼板位于梁中时钢筋连接件二、楼板顶钢筋组件和楼板底钢筋组件的位置关系立体图;
24.图4是固定扁钢和支顶角钢二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固定扁钢、支顶角钢二的位置关系正视图;
26.图6是楼板位于梁底时连接结构的正视剖视图;
27.图7是楼板位于梁底时钢筋连接件一、楼板顶钢筋组件和楼板底钢筋组件的位置关系立体图;
28.图8是楼板位于梁底时钢筋连接件二、楼板顶钢筋组件和楼板底钢筋组件的位置关系立体图;
29.图9是楼板位于梁顶时主梁和楼板位置关系示意图;
30.图10是楼板位于梁顶时连接结构的正视剖视图;
31.图11是楼板位于梁中时主梁和楼板位置关系示意图;
32.图12是楼板位于梁底时主梁和楼板位置关系示意图;
33.图13是梁面混凝土拉脱现象示意图;
3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5.图中:1、主梁;10、水平裂缝;11、主梁钢筋组件;2、楼板;21、楼板顶钢筋组件;22、楼板底钢筋组件;3、钢筋连接件一;31、穿孔角钢一;32、支顶角钢一;4、钢筋连接件二;41、穿孔角钢二;42、支顶角钢二;5、固定组件;51、固定扁钢;52、固定螺钉孔件;53、固定螺钉;54、紧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37.请参阅图1-8所示,一种楼板位于梁底或梁中的连接结构,包括主梁钢筋组件11、楼板顶钢筋组件21和楼板底钢筋组件22,所述主梁钢筋组件11有两组且分别穿过钢筋连接件一3和钢筋连接件二4,所述楼板底钢筋组件22的一端穿过钢筋连接件二4并置于钢筋连接件一3上,所述楼板顶钢筋组件21通过固定组件5固定在钢筋连接件二4上;
38.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固定扁钢51、固定螺钉孔件52和固定螺钉53,所述固定螺钉53设置在钢筋连接件二4上,所述固定螺钉孔件52设置在固定扁钢51上,所述固定螺钉53穿过对应的固定螺钉孔件52并与紧固螺母54连接。
39.本实施例中,楼板顶钢筋组件21包括通长钢筋和附加钢筋,楼板底钢筋组件22包括若干底钢筋,通过钢筋连接件一3和钢筋连接件二4,将主梁钢筋组件11、楼板顶钢筋组件21和楼板底钢筋组件22形成钢与钢筋的组合骨架,并通过固定组件5对楼板顶钢筋组件21进行固定,能达到现有连接结构达不到的效果:
40.①
楼板顶钢筋组件21、楼板底钢筋组件22直接将部分楼板2的重力荷载通过钢筋连接件一3、钢筋连接件二4传递到主梁钢筋组件11和主梁1的上部区域,主梁1的上部区域属于受压区,承载能力明显高于没有钢筋连接件一3和钢筋连接件二4时的受拉状态,提高了主梁1的承载能力。
41.②
通过设置固定组件5,使得钢与钢筋的组合骨架更加稳固,保证了楼板2的安全性。由于钢材的抗拉能力是混凝土的百倍以上,当混凝土表面出现细微水平裂缝时,可受到固定扁钢51的有效抗拉裂作用,阻止细微裂缝继续向梁身内部发展,提高了主梁1的耐久性能。
42.③
钢筋连接件一3、钢筋连接件二4在对楼板顶钢筋组件21和楼板底钢筋组件22限位的同时形成有力支撑,避免了施工时发生踩踏下沉现象,克服了后期楼板2与主梁1的交界处容易开裂的缺陷。由于存在钢与钢筋的组合骨架,在发生地震时,即使主梁1和楼板2的混凝土开裂脱落,楼板顶钢筋组件21、楼板底钢筋组件22在钢筋连接件一3和钢筋连接件二4支顶作用下也不会拔出,楼板2不会坍塌。
43.具体的,所述钢筋连接件一3包括穿孔角钢一31和焊接在穿孔角钢一31底部的支
顶角钢一32,其中一组所述主梁钢筋组件11从穿孔角钢一31上穿过;
44.所述钢筋连接件二4包括穿孔角钢二41和焊接在穿孔角钢二41底部的支顶角钢二42,另一组所述主梁钢筋组件11从穿孔角钢二41上穿过;
45.所述楼板底钢筋组件22的一端穿过支顶角钢二42并置于支顶角钢一32上,所述固定螺钉53设置在支顶角钢二42上。
46.所述固定扁钢51和支顶角钢二42靠近楼板顶钢筋组件21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钢齿。
47.所述支顶角钢一32的顶端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二钢齿。
48.本实施例中,穿孔角钢一31和支顶角钢一32构成钢筋连接件一3,穿孔角钢二41和支顶角钢二42构成钢筋连接件二4,支顶角钢一32和支顶角钢二42替代了楼板2低于主梁1部分混凝土内的钢筋(即无需额外增加钢筋),穿孔角钢一31和穿孔角钢二41能够有效传递钢筋间的应力和楼板2的竖向力,约束主梁1内的混凝土,减少梁侧混凝土裂缝产生。
49.通过钢筋连接件一3和钢筋连接件二4不仅对楼板顶钢筋组件21、楼板底钢筋组件22起到有效支撑,而且穿孔角钢和支顶角钢形成的“l”形边缘,更好约束了主梁1梁底增加部分的混凝土,提高了主梁1的承载力和抗裂能力。
50.楼板顶钢筋组件21可以从第一钢齿上顺利通过,将楼板顶钢筋组件21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将固定螺钉孔件52与对应的固定螺钉53对齐,并将固定扁钢51向下移动,直到固定扁钢51和支顶角钢二42上的第一钢齿将楼板顶钢筋组件21卡死时停止,再通过紧固螺母54将固定螺钉53锁紧。
51.固定扁钢51和支顶角钢二42上设置的第一钢齿,对楼板顶钢筋组件21提供了非常大的咬合力,能有效卡接楼板顶钢筋组件21,对楼板顶钢筋组件21进行精准定位,使其免受后续施工踩踏的影响;在地震的反复作用力下,楼板顶钢筋组件21很难从第一钢齿中拔出脱落,保证了楼板2的安全性。第一钢齿还能与混凝土形成有效咬合和粘结,增强固定扁钢51、钢筋连接件一3、钢筋连接件二4与混凝土的整体作用。
52.通过在支顶角钢一32的顶端一侧开设第二钢齿,增强了支顶角钢一32与混凝土的整体作用。
53.具体的,所述楼板顶钢筋组件21靠近钢筋连接件一3的一端向下弯折,所述楼板顶钢筋组件21的弯折部位与钢筋连接件一3的侧壁抵接。
54.本实施例中,在施工踩踏和发生地震时,楼板顶钢筋组件21的弯折部位不能从固定扁钢51和支顶角钢二42之间的空隙通过,可以更好的发挥钢筋连接件二4支顶作用。
55.本实用新型在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56.s1:绑扎两组主梁钢筋组件11,同时间隔1m(间距可根据楼板上承受的荷载大小调整)设置若干穿孔角钢一31和若干穿孔角钢二41(附图中仅标示出1个穿孔角钢一31和1个穿孔角钢二41),将两组主梁钢筋组件11分别穿过穿孔角钢一31和穿孔角钢二41;
57.s2:将所述支顶角钢一32焊接在穿孔角钢一31底部,将所述支顶角钢二42焊接在穿孔角钢二41底部;
58.s3:将所述楼板底钢筋组件22的一端穿过支顶角钢二42并放置在支顶角钢一32上;
59.s4:将所述楼板顶钢筋组件21放置在支顶角钢二42上,并将所述楼板顶钢筋组件
21的弯折部位与穿孔角钢一31的侧壁抵接;
60.s5:将所述固定扁钢51上的固定螺钉孔件52与固定螺钉53一一对应,并将所述固定扁钢51向下移动,直到所述固定扁钢51和支顶角钢二42将楼板顶钢筋组件21卡住时停止,然后通过所述紧固螺母54锁紧;
61.s6:浇筑混凝土,完成施工。
6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