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72348发布日期:2022-10-12 07:2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护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栏。


背景技术:

2.护栏主要用于住宅、公路、商业区、公共场所等场合中对人身安全及设备设施的保护与防护。现有的护栏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护栏在扩展长度时,常采用的方式是用铁丝将相邻的两个护栏连接在一起,即在护栏外侧通过捆绑的方式实现连接。该连接方式的缺点在于连接用的物品在护栏外,其一容易在捆绑过程中损坏护栏外的保护层,不利于护栏的使用寿命,其二在于连接物受到日晒雨淋的侵蚀,其使用寿命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护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捆绑连接相邻护栏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护栏,包括若干个子护栏和用于连接子护栏的连接件,相邻子护栏中的一者上设有下连接杆,相邻子护栏中的另一者上设有上连接杆,上连接杆的底部能够插接至下连接杆上;
6.连接件穿设在下连接杆上并可沿下连接杆的轴线上下滑动,连接件的下端为穿设至下连接杆外的控制端,连接件的上端为能够插接至下连接杆与上连接杆之间的锁紧端,相应地,下连接杆的侧壁上设有适配于连接件的滑槽。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连接件包括中间环、固定在中间环上方的锁紧杆和设置在中间杆下方的控制杆,锁紧杆设有若干个并沿中间环的周向均布在中间环上,每个锁紧杆的上端均设有锁紧块;控制杆设有若干个并沿中间环的周向均布在中间环上,每个控制杆的上端能够以其与中间环的连接处为中心转动,每个控制杆的下端向外倾斜设置。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杆包括斜杆和可拆卸连接斜杆的推杆,其中,斜杆的上端通过扭簧转动连接中间环,斜杆的下端连接推杆,推杆呈弯钩状。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连接件上设有用于使控制杆合拢的控制件,控制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相连的控制环、连接杆和操作杆,控制环套设在斜杆外,连接杆设有若干个并与斜杆交错设置,操作杆的下端与连接杆相连,操作杆的上端向上延伸并穿过中间环。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操作杆的顶部设有握把,锁紧块选用具有弹性的锥形块。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下连接杆的外周上设有用于封堵滑槽的封堵块,封堵块的一端通过锁链连接下连接杆。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下连接杆的内周设有环形板,环形板的下部通过底板连接下连接杆,环形板平与下连接杆之间形成插接槽;相应地,上连接杆的底面设有能够插接至插接槽内的副环形板,底板上设有供连接件穿过的副插接槽。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下连接杆的侧面设有用于连接相邻子护栏的副连接杆。
14.有益效果:
15.本护栏以连接件取代了铁丝等物品,无需进行捆绑操作,也不会损伤子护栏的保护层,对子护栏起到保护作用;且连接件位于下连接杆内,通过下连接杆和上连接杆相互配合以遮挡连接件,避免连接件直接暴露在外,降低了外界对连接件的侵蚀,有助于提高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16.同时,当连接件的锁紧端脱离下连接杆与上连接杆时,下连接杆与上连接杆可相对转动,以调整相连子护栏之间的角度,进而调整护栏的朝向,以更好适配于布设位置的条件。当连接件的锁紧端插接至下连接杆与上连接杆之间时,通过连接件所提供的摩擦力阻挡下连接杆与上连接杆的转动,以起到固定作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下连接杆与上连接杆的配合示意图。
19.图3为连接件合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
22.1、子护栏;2、连接件;21、中间环;22、锁紧杆;23、控制杆;231、斜杆;232、推杆;3、下连接杆;301、滑槽;302、环形板;303、底板;304、插接槽;305、副插接槽;4、上连接杆;401、副环形板;5、锁紧块;6、控制件;61、控制环;62、连接杆;63、操作杆;7、副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
24.如图1-图4所示,一种护栏,包括若干个子护栏1和用于连接子护栏1的连接件2,相邻子护栏1中的一者上设有下连接杆3,相邻子护栏1中的另一者上设有上连接杆4,上连接杆4的底部能够插接至下连接杆3上;
25.连接件2穿设在下连接杆3上并可沿下连接杆3的轴线上下滑动,连接件2的下端为穿设至下连接杆3外的控制端,连接件2的上端为能够插接至下连接杆3与上连接杆4之间的锁紧端,相应地,下连接杆3的侧壁上设有适配于连接件2的滑槽301。
26.针对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护栏以连接件2取代了铁丝等物品,无需进行捆绑操作,也不会损伤子护栏1的保护层,对子护栏1起到保护作用;且连接件2位于下连接杆3内,通过下连接杆3和上连接杆4相互配合以遮挡连接件2,避免连接件2直接暴露在外,降低了外界对连接件2的侵蚀,有助于提高连接件2的使用寿命。
27.同时,当连接件2的锁紧端脱离下连接杆3与上连接杆4时,下连接杆3与上连接杆4可相对转动,以调整相连子护栏1之间的角度,进而调整护栏的朝向,以更好适配于布设位置的条件。当连接件2的锁紧端插接至下连接杆3与上连接杆4之间时,通过连接件2所提供的摩擦力阻挡下连接杆3与上连接杆4的转动,以起到固定作用。
28.工作时,运送子护栏1至工作地点,将上连接杆4插接至下连接杆3上,实现相邻子护栏1的初步连接,并根据要求决定是否转动子护栏1。调整好护栏的朝向后,工作人员手按在连接件2的控制端上并向上移动连接件2,以使连接件2的锁紧端插接至下连接杆3与上连
接杆4之间,进而将下连接杆3与上连接杆4固定。
29.基于此,重复以上操作以将多个子护栏1连接在一起,以组装成使用所需的护栏。反之,拆卸护栏时,向下推动连接件2的控制端即可。
30.下面结合连接件2的结构对连接件2的工作进行说明:
31.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包括中间环21、固定在中间环21上方的锁紧杆22和设置在中间杆下方的控制杆23,锁紧杆22设有若干个并沿中间环21的周向均布在中间环21上,每个锁紧杆22的上端均设有锁紧块5;控制杆23设有若干个并沿中间环21的周向均布在中间环21上,每个控制杆23的上端能够以其与中间环21的连接处为中心转动,每个控制杆23的下端向外倾斜设置。
32.基于上述设计方案,中间环21起到连接作用并将连接件2上下分区,位于中间环21上方的锁紧杆22通过锁紧块5起到锁紧作用,优选地,锁紧块5选用具有弹性的锥形块,基于此,锥形块通过形变所产生的弹力提高了固定效果。
33.位于中间环21下方的控制杆23倾斜设置,以使得控制杆23的下端可穿设至下连接杆3外,以便供工作人员使用,基于此,工作人员通过上下推拉控制杆23即可实现对连接件2的控制,简单易掌握,降低了学习成本。
34.下连接杆3上设置了滑槽301以便控制杆23滑动,但滑槽301的设置也使得外界的杂质能够进入下连接杆3内,故优选地,下连接杆3的外周上设有用于封堵滑槽301的封堵块,封堵块的一端通过锁链连接下连接杆3。基于此,除工作人员操作控制杆23时,将封堵块插接至滑槽301内,以封堵滑槽301,以避免杂质侵入。
35.同时,鉴于控制杆23的端部位于滑槽301上,故封堵块选用具有弹性的海绵块,海绵块的外侧设有封堵层,以通过海绵块的形变适应控制杆23。
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杆23包括斜杆231和可拆卸连接斜杆231的推杆232,其中,斜杆231连接中间环21与推杆232,推杆232呈弯钩状。基于此,推杆232暴露在外,容易出现损害,故推杆232可拆卸连接斜杆231,则可在推杆232出现损伤时及时进行更换,无需取出连接件2,降低了维护的难度。
37.可选地,斜杆231与推杆232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和法兰连接。
38.如图2所示,控制杆23倾斜设置以使其下端穿设至下连接杆3外,则安装连接件2时控制杆23的下端与下连接杆3的端部抵接。因此,安装连接件2时应使控制杆23相互靠拢,以顺利实现连接件2的安装。基于此,连接件2上设有用于使控制杆23合拢的控制件6。
39.控制件6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控制件6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相连的控制环61、连接杆62和操作杆63,控制环61套设在斜杆231外,连接杆62设有若干个并与斜杆231交错设置,操作杆63的下端与连接杆62相连,操作杆63的上端向上延伸并穿过中间环21。
4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环61的内径固定,对于斜杆231位于控制环61下方的部分,当控制环61下移时,斜杆231将向内弯曲,相邻控制杆23相互接近并合拢,以使控制杆23下部外扩部分的直径减小,以使连接件2能够顺利插接在下连接杆3内。操作杆63供工作人员使用,以推拉控制环61上下移动,进而控制控制杆23的合拢程度。
41.连接件2安装时,工作人员手握操作杆63的上端并向下推动,控制环61下移并使得控制杆23合拢,移动连接件2至下连接杆3内。借助其余设备抵接中间环21,工作人员上拉操作杆63以使控制环61上移,控制杆23展开以使推杆232穿设至滑槽301上。容易理解的,上述
操作反向施行,即控制环61先下移,以便于从下连接杆3内取出连接件2。控制环61再上移,以使控制杆23复位。
42.容易理解的,其余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可插接至下连接杆3内的杆状物。
43.可选地,控制件6工作过程中控制杆23需合拢或展开,对单个控制杆23而言即斜杆231进行一定弧度的转动,基于此,斜杆231的上端通过扭簧转动连接中间环21,斜杆231的下端连接推杆232。
4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操作杆63的顶部设有握把。基于此,通过握把扩大操作面积,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
45.在本实施例中,下连接杆3的内周设有环形板302,环形板302的下部通过底板303连接下连接杆3,环形板302平与下连接杆3之间形成插接槽304;相应地,上连接杆4的底面设有能够插接至插接槽304内的副环形板401,底板303上设有供连接件2穿过的副插接槽305。
46.基于上述设计方案,通过环形板302与底板303相互配合,形成用于承接下连接杆3的插接槽304,上连接杆4中的副环形板401插接至插接槽304,以实现下连接杆3与上连接杆4的连接。且此时下连接杆3与上连接杆4具有一定间隙,则下连接杆3与上连接杆4可相对转动。当连接件2通过副插接槽305穿设至该间隙内时,具体来说,即锁紧块5穿设至下连接杆3与上连接杆4之间,即实现对下连接杆3与上连接杆4的固定。
4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连接杆3的侧面设有用于连接相邻子护栏1的副连接杆7。基于此,通过副连接杆7的设置增加相邻子护栏1之间连接点的数量,进而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48.可选地,下连接杆3和子护栏1上各设有连接孔,副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插接至对应的连接孔内,以实现连接。
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