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折叠房屋的可拆卸式搭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5939发布日期:2022-11-03 03:2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折叠房屋的可拆卸式搭接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房屋搭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折叠房屋的可拆卸式搭接件。


背景技术:

2.新型折叠移动房屋,被广泛用做移动救灾房屋,灾后安置房屋,居民安置房屋,野外施工办公房屋,移动住宅,部队野外驻训房屋,移动宾馆等。与集装箱房屋、彩钢房屋等组装房屋相比,具有搭建快捷(3-5分钟建好一套房屋),坚固耐用(反复使用万次以上),居住舒适(密封性好设施齐备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移动方便(随时移动任意摆放),绿色环保(使用过程对环境没有任何破坏)的活动房屋,此移动折叠房屋还可用做活动住宅,休闲木屋别墅,简单,实用,美观,方便,此折叠移动房屋的功能与款式,还可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
3.新型折叠移动房屋的铰接端一般利用搭接件进行搭接连接,然现有的搭接件在进行搭接时,缺少限位支撑组件,从而使其在搭接的过程中,操作的难度更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工作的时间,且无法实现快速搭接,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搭接件在进行搭接时,缺少限位支撑组件,从而使其在搭接的过程中,操作的难度更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工作的时间,且无法实现快速搭接,降低了工作的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折叠房屋的可拆卸式搭接件。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折叠房屋的可拆卸式搭接件,包括:
6.下搭架,用于对折叠房屋遮挡板的搭设使用;
7.上搭架,位于下搭架的底部且与下搭架可拆卸连接;
8.缓冲抵压组件,位于下搭架一侧的顶端;
9.所述缓冲抵压组件包括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一侧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套筒内部一侧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远离套筒的一侧设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底部设置有抵压板,所述抵压板的顶部设置有阻尼垫,所述活动板的外部套设有弹性件,所述活动板远离加固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弹性件和限位板皆位于套筒的内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搭架包括第一卡架,所述第一卡架顶部靠近下搭架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部远离固定条的一侧设置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呈“l”型结构,所述卡接板内部的底端设置有铁条。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搭架包括第二卡架,所述第二卡架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弧形支架,所述弧形支架远离固定条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与铁条相匹配的磁条。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接板通过铁条和磁条的相互配合与支撑板磁吸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条的底部与第二卡架顶部的一侧焊接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固板的顶部呈弧形结构,且加固板远离套筒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通过设置的下搭架、上搭架、缓冲抵压组件、缓冲垫和阻尼垫,使用时,先使上搭架右侧的卡接板内侧的底端抵在支撑板的底部,并使上搭架上的弧形槽搭在下搭架顶部的弧形支架顶部,同时上搭架上弧形槽内部左侧的底端直接与加固板左侧的缓冲垫接触,然后逆时针拨动上搭架,使上搭架上的弧形槽缓缓沿着弧形支架的顶部逆时针转动,同时弧形槽内部左侧的底端缓缓对缓冲垫和加固板产生挤压力,使加固板对活动板产生向右的挤压力,从而使活动板缓缓延伸至套筒的内部,并对套筒内部的弹性件产生挤压力,使其受力变形并产生相应的弹性势能,从而利用弹性件的形变对弧形槽内部左侧底端的逆时针移动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直至上搭架的底部直接与抵压板和阻尼垫的顶部接触,从而利用阻尼垫增加了上搭架底部与抵压板之间的摩擦阻力,同时当上搭架移动时,卡接板内部的底端缓缓向上移动,直至卡接板内部底端的铁条缓缓与支撑板底部的磁条磁吸连接,从而即可利用磁吸实现下搭架和上搭架之间的预固定,从而使其在搭接过程中,保证了搭接的稳定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后续其操作的难度,缩短了工作的时间,且实现了后续的快速搭接,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的放大图。
21.图中:1、下搭架;101、第一卡架;102、弧形支架;103、支撑板;104、磁条;2、上搭架;201、第二卡架;202、弧形槽;203、卡接板;204、铁条;3、缓冲抵压组件;301、固定条;302、套筒;303、活动板;304、加固板;305、抵压板;306、弹性件;307、限位板;4、缓冲垫;5、阻尼垫。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
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折叠房屋的可拆卸式搭接件,包括:
25.下搭架1,用于对折叠房屋遮挡板的搭设使用;
26.上搭架2,位于下搭架1的底部且与下搭架1可拆卸连接;
27.缓冲抵压组件3,位于下搭架1一侧的顶端;
28.缓冲抵压组件3包括固定条301,固定条301的一侧设置有套筒302,套筒302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套筒302内部一侧的活动板303,活动板303远离套筒302的一侧设置有加固板304,加固板304的底部设置有抵压板305,抵压板305的顶部设置有阻尼垫5,活动板303的外部套设有弹性件306,活动板303远离加固板304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307,弹性件306和限位板307皆位于套筒302的内侧。
29.请着重参阅图1、3和4,下搭架1包括第一卡架101,第一卡架101顶部靠近下搭架1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槽202,弧形槽202的内部远离固定条301的一侧设置有卡接板203,卡接板203呈“l”型结构,卡接板203内部的底端设置有铁条204。
30.请着重参阅图1、3和4,上搭架2包括第二卡架201,第二卡架20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弧形支架102,弧形支架102远离固定条301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103,支撑板103的底部设置有与铁条204相匹配的磁条104。
31.请着重参阅图1和4,卡接板203通过铁条204和磁条104的相互配合与支撑板103磁吸连接,利用磁吸实现下搭架1和上搭架2之间的预固定,从而使其在搭接过程中,保证了搭接的稳定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后续其操作的难度,缩短了工作的时间,且实现了后续的快速搭接,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32.请着重参阅图1、2和3,固定条301的底部与第二卡架201顶部的一侧焊接连接。
33.请着重参阅图1、2和3,加固板304的顶部呈弧形结构,且加固板304远离套筒302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4,利用弧形结构的加固板304使其的侧面与上搭架2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降低了其在移动中受到的阻力影响,同时利用缓冲垫4对上搭架2与加固板304之间的接触面进行缓冲防护,从而降低了搭设过程中造成的摩擦,提高了其的使用寿命。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先使上搭架2右侧的卡接板203内侧的底端抵在支撑板103的底部,并使上搭架2上的弧形槽202搭在下搭架1顶部的弧形支架102顶部,同时上搭架2上弧形槽202内部左侧的底端直接与加固板304左侧的缓冲垫4接触,然后逆时针拨动上搭架2,使上搭架2上的弧形槽202缓缓沿着弧形支架102的顶部逆时针转动,同时弧形槽202内部左侧的底端缓缓对缓冲垫4和加固板304产生挤压力,使加固板304对活动板303产生向右的挤压力,从而使活动板303缓缓延伸至套筒302的内部,并对套筒302内部的弹性件306产生挤压力,使其受力变形并产生相应的弹性势能,从而利用弹性件306的形变对弧形槽202内部左侧底端的逆时针移动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直至上搭架2的底部直接
与抵压板305和阻尼垫5的顶部接触,从而利用阻尼垫5增加了上搭架2底部与抵压板305之间的摩擦阻力,同时当上搭架2移动时,卡接板203内部的底端缓缓向上移动,直至卡接板203内部底端的铁条204缓缓与支撑板103底部的磁条104磁吸连接,从而即可利用磁吸实现下搭架1和上搭架2之间的预固定,从而使其在搭接过程中,保证了搭接的稳定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后续其操作的难度,缩短了工作的时间,且实现了后续的快速搭接,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35.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