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66445发布日期:2022-10-19 10:0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砖。


背景技术:

2.金属砖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墙面用建筑装饰材料,其用作墙壁装置,起到保护墙面和提高美观的效果。金属砖通过卡扣、瓷砖胶或者水泥与墙面实现固定。现有技术的金属砖多为内嵌卡扣式金属砖和电镀金属砖,内嵌式卡扣式金属砖依靠砖墙之间的摩擦力或利用瓷砖胶实现与墙面的连接稳定,金属砖连接稳定性差。电镀金属砖是在砖墙表面形成金属镀层工艺,其需要水泥或瓷砖胶与墙面相对固定,如果损坏不易更换,且其表面电镀的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砖,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金属砖存在的连接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提供一种金属砖,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在相邻排布的两个金属砖中,上方的所述金属砖的所述第二搭接部能够与下方的所述金属砖的所述第一搭接部搭接固定。
6.作为金属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搭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上端且朝向所述主体部的第一侧表面渐次弯折,所述第一搭接部的末端形成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下端延伸的插接部。
7.作为金属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搭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下端且朝向所述主体部的第二侧表面呈z字形弯折,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插接槽,在相邻排布的两个所述金属砖中,上方的所述金属砖的所述插接部能够插接在下方的所述金属砖的所述插接槽内。
8.作为金属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搭接部与主体部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搭接部的连接处形成有隆起结构。
9.作为金属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部和/或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或所述第二搭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金属砖通过安装在所述连接孔内的连接件固定于墙面。
10.作为金属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部的左右两侧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在相邻排布的两个所述金属砖中,其中一个所述金属砖的所述第一定位部能够与另一个所述金属砖的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固定。
11.作为金属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第一侧表面垂直弯折,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渐次弯折并与所述主体部形成朝向所述主体部的第二侧表面开口的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部能够插接于相邻的所述金属砖的所述定位槽内。
12.作为金属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砖的第一侧表面和/或第二侧表面设置有防水耐磨涂层。
13.作为金属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砖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砖摒弃了传统金属砖的金属石料砖体一体化和卡扣连接不稳定的设计,将金属转的设计转化为个体式设计,在金属砖的上下两端设置了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将金属砖变为一个模块化产品,可以利用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实现金属砖的任意互相连接,解决了传统金属砖之间的连接问题,将墙面做到整体化,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且在更换上也更加的简便快捷。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砖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砖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砖的连接原理图。
20.图中标示:1、主体部;11、隆起结构;2、第一搭接部;21、插接部;3、第二搭接部;31、插接槽;4、第一定位部;5、第二定位部;51、定位槽;6、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
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砖,用于墙面装置。该金属砖包括:主体部1,主体部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搭接部2和第二搭接部3,在相邻排布的两个金属砖中,上方的金属砖的第二搭接部3能够与下方的金属砖的第一搭接部2搭接固定。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砖可以利用第一搭接部2和第二搭接部3实现金属砖的任意互相连接,解决了传统金属砖之间的连接问题,将墙面做到整体化,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且在更换上也更加的简便快捷。
2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搭接部2连接于主体部1的上端且朝向主体部1的第一侧表面渐次弯折,第一搭接部2的末端形成朝向主体部1的下端延伸的插接部21。
28.具体地,第一搭接部2包括中间连接段和末段的弯折段,中间连接段的一端连接于主体部1且与主体部1形成140
°‑
170
°
的夹角。弯折段连接于中间连接段的另一端,弯折段相对于中间连接段朝向主体部1的下端弧形弯折延伸并形成插接部21。
29.第二搭接部3连接于主体部1的下端且朝向主体部1的第二侧表面呈z字形弯折,第二搭接部3与主体部1相邻的部分与主体部1之间形成插接槽31,插接槽31的开口朝上。第二搭接部3可以沿z字形弯折2-4次,其末段朝向主体部1的下端延伸。在相邻排布的两个金属砖中,上方的金属砖的插接部21能够插接在下方的金属砖的插接槽31内。
3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搭接部2也可以朝向主体部1的第二侧表面弯折,且第二搭接部3也可以朝向主体部1的第一侧表面弯折。只要保证第一搭接部2和第二搭接部3的弯折方向相反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31.主体部1与第一搭接部2间的夹角为钝角,故主体部1与第一搭接部2的连接处形成有隆起结构11,隆起结构11凸出于主体部1以及第一搭接部2的表面。隆起结构11用于提高金属砖的排水能力,防止墙面渗水,同时隆起结构11还提高了金属砖的美观度和结构强度。
32.进一步地,在主体部1的第一侧表面和/或其第二侧表面上设置有防水耐磨涂层。防水耐磨涂层可以是丙烯酸涂层、聚氨酯涂层或其他高分子涂层,且防水耐磨涂层中添加有触变剂、防流挂剂、防沉淀剂、增稠剂、流平剂和防老剂等添加剂和催化剂。防水耐磨涂层能够进一步提高金属砖的排水能力,同时提高其耐磨强度,防止金属砖的锈蚀。
33.在主体部1的左右两端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部4,在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部5,在左右相邻排布的两个金属砖中,其中一个金属砖的第一定位部4能够与另一个金属砖的第二定位部5定位固定。第一定位部4和第二定位部5能够从左右两侧(横向方向)保证金属砖的排布稳定性和紧密性,防止金属砖的错位,进一步提高金属砖之间以及金属砖与墙面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3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4连接于主体部1的其中一个侧端,第一定位部4朝向主体部1的第一侧表面垂直弯折。第二定位部5相对于主体部1渐次弯折并与主体部1形成朝向主体部1的第二侧表面开口的定位槽51。在左右相邻的两块金属砖中,其中一块金属砖的第一定位部4能够插接于相邻的金属砖的定位槽51内。
35.具体地,第二定位部5可以如第二搭接部3一样相对于主体部1呈z字形弯折,第二定位部5也可以相对于主体部1连续三次垂直弯折。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5的弯折方式采
用连续三次垂直弯折的方式,定位槽51为直角槽。
3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4和第二定位部5的弯折方向也可以相反,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37.在主体部1和/或第一搭接部2和/或第二搭接部3上开设有连接孔6,金属砖通过安装在连接孔6内的连接件固定于墙面。通过设置连接孔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砖能够以打孔悬挂式的连接方式固定于墙面,增加了墙体和金属砖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美观度,也在更换上也更加的简便快捷。
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砖优选地由不锈钢材质制成,以保证金属砖的耐腐蚀性和结构强度。当然金属砖也可以由铝合金等其他金属材料制成,对此不做限定。
39.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